第252章 一號文件
作者:冒奶的小键盘      更新:2025-10-07 23:33      字数:4049
  第251章 一號文件
  讲解过程很顺利。
  骨干们听得极其专注。
  有些人甚至掏出小本子飞快记录。
  那些被点出的小毛病,在他们眼中放得极大,也明白了陈光明强调的寧慢勿滥和门槛在哪里。
  原先那点缝衣服谁不会的轻慢心思,迅速被眼前严苛的標准化流程震住了。
  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个机会。
  只要肯学,肯定能从陈光明这里学到手艺。
  “手艺我们肯定好好学,但是这机器—
  大家又犯难了。
  陈光明心中早有预料,这正是最大的硬骨头。
  “机器问题,我和曹主任都在想尽办法,刚才参观大家也看到了,好的缝纫机能顶七八个好手还不止。”
  “设备问题是绕不过的坎,我跟曹主任商量了,乡里会尽力去县里爭取有没有支援计划或者调拨旧机器的门路。”
  “我们自己这边,也有些渠道,但数量有限,价格也不算便宜,所以我之前建议,实在不行,各村里、各户家里,哪怕是那种老古董脚踩缝纫机,只要能转动的,先想办法收集起来。”
  “我们会派技术员去统一调试保养,至少先把最基本的跑直线和打回针练熟了,能接些基础锁边、简单拼合的活,效率也能提上来,等我们这边或者乡里的正经设备渠道打通了,再慢慢升级!”
  他又转向曹主任:“主任,各村的旧机器摸底情况,还得麻烦乡里帮忙匯总下?”
  “没问题,回去我就让各村报上来。”曹主任立刻应承。
  当天下午的参观与基础实践结束后,陈光明没有让眾人立刻离开。
  他拿出连夜和王会计、林雨溪赶出来的一份《光明製衣代工加工初步合作意向与工序清单》。
  “各位支书,这是我们根据各位村里报上的大概人数、交通位置和场地情况,结合我们未来三个月可以分拆出来的基础工序,擬定的一份初步意向。”
  他把清单分发给各位支书。
  清单上清晰地標明了几个项目。
  塑编袋缝纯加固,基础衣片拼接和简单手工缝扣、打结、基础手缝,每种项目都附带了初步的质量標准描述和参考单价。
  “这只是个开始,大家回去,第一要紧是挑人。”
  “按我们今天说的標准挑,寧缺毋滥,人挑好了,按清单上意向准备好场地,整理好可能有的旧机器。”
  “过两天,我这边会派人带著第一批练习样品和標准卡尺、样片,到各村现场进行第一次小规模实操培训!运输队会负责接送。”陈光明把章程定了下来。
  “同时,设备的问题,我和曹主任,一定想办法解决,只要大家齐心,把好开头这一关,后面產能扩大、大家收入跟著涨,是水到渠成的事。”
  看著清单上清晰的路径和实实在在的计件价格,各村的支书和骨干们眼神里的那份热切,纷纷应下。
  人群散去,喧囂平復。
  陈光明看著名单上的村庄名字,代工这盘棋,总算是落下了第一颗关键的棋子。
  ii
  时间转眼过去月余。
  陈光明精心布局的代工加工模式进行的何很顺利。
  隨著光明製衣厂派出的技术骨干带著样品、卡尺和標准工艺流程卡深入到各个参与合作的村庄,代工点顺理成章的开了起来。
  原本閒置甚至破败的村礼堂、仓库、甚至经过简单加固的农家庭院,纷纷被清理出来,掛上了某某村光明製衣代工点的简易木牌。
  各村支书和村干部们热情高涨,严格按照陈光明的要求筛选人手,寧缺毋滥。
  第一批工人多是手脚麻利的村妇、细心沉稳的大娘、甚至一些不便从事重体力活但手指灵活的老人或轻微残障者,这些人都是在家里做过衣服的。
  老赵支书背著手,站在焕然一新的村旧仓库改造的代工点门口,脸上是压不住的喜色。
  代工点里,几台村里搜罗来、经光明厂技术员调试打磨过的老旧脚踩缝纫机,此刻正发出整齐的声音。
  几个村里的妇女围坐操作,全神贯注地处理著从光明製衣厂送来的塑编袋缝口加固任务。
  这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需手稳且仔细,正好適合她们上手。
  技术员小王在机器间穿梭,不时指点一下。
  “翠,今天做得真快啊!”老赵对村里出了名的利索人笑著道。
  翠婶头也不抬,手指翻飞:“赵书记,咱得对得起陈厂长给的工钱,这一件件缝好了,钱可是实打实的进腰包!”
  旁边几个妇女也笑著附和。
  以前,农閒时节,翠婶和许多妇女只能坐在村头纳鞋底、扯閒篇,手心著有限的钱袋,给孩子买块都得算计算计。
  现在不一样了。
  陈光明开的单价透明,做多拿多,第一批次钱结回来,翠婶就盘算著给念小学的儿子买个新书包,给臥床的老娘添床新被。
  旁边操作的郑阿婆,孤寡多年,靠著村里接济,如今也能靠著针线活给自己挣一份体面的零,那天领到生平第一份工资时,她看见那浑浊的老眼里闪著泪光。
  老赵支书感慨最深,解决了部分留守妇女和弱劳动力的就业,村里的气象也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这些妇女们,村里的男人们也已经开始筹划著名去做货郎了,对此陈光明也给安排妥当了。
  另一边的沿河村交通便利些,代工点规模也大,承接了更多样化的工序,比如简单的衬衫袖口拷边、裤兜衬布缝合等。
  点里甚至有了两台陈光明通过曹主任协调来的、稍稍新一点的二手机器作为示范机器。
  村里的年轻姑娘们尤其积极以前要么早早嫁人,要么跟著男人外出打工,一年见不上两次面。
  现在村里有了能挣钱的地方,而且活儿体面乾净,让她们脸上有光。
  小娟就是其中一个,心灵手巧学得快,很快就成了点里的小组长,负责协助技术员管理质量和登记数量。
  拿到第一个月比预期多的报酬,她第一时间去县城扯了块心仪的的確良布,给自己做了件新衬衫,穿上去代工点,引得同伴们一片羡慕。
  村里的男人们起初还觉得女人家的小针线活挣不了几个钱,但当看到媳妇、姐妹、甚至老娘真的拿回钱,添置了生活用品,改善了家里的伙食,还给上学的孩子买了书本文具时,態度也慢慢转变了。
  有些脑子活络的男人,开始琢磨著帮代工点做点辅助活,比如修理一下桌椅板凳,或者和负责运输的光明运输队搭上话,打听能不能跟著一起打零工。
  村干部们见到这些画面,感觉肩上担子也轻了些,老赵支书和其他几个村支书最近在乡里碰到,话题都离不开自家的代工点运行情况、工人的积极性、光明厂那边订单的稳定性。
  他们由衷感激陈光明和曹主任搭起的这座桥。
  曹主任更是意气风发,光明製衣厂及其带动的代工產业圈成了他新官上任后最亮眼的政绩。
  而这些同样也是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
  这些变化,陈光明每天都能听到不少。
  林雨溪每月匯总各代工点的质量数据、完成数量和反馈问题,陈光明则负责安排运输队的调拨、样品的派发、技术员的轮训。
  “代工点供应基础工序后,我们自己的生產效率提升了快两成,而且各村的成本核算下来,完全在计划內,还有不少盈余可以滚动发展。”林雨溪不断匯报著。
  这次推行代工模式,他们其实才是最大的收益方。
  產量跟上去了,就能开更多的供销点,最后赚到的钱自然也更多,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几天后,乡里要开表彰会。
  因此,乡政府大院比往常任何一天都要热闹。
  大红横幅高高悬掛在乡公所门廊下,上面的大字格外醒目:“望江乡集体经济暨產业带头人表彰大会”。
  院子里停满了各村支书、村长骑来的自行车,人头赞动,人人脸上都带著不同於往日的兴奋光彩。
  大家互相打著招呼,话题的核心绕来绕去,总离不开陈光明,以及各村的光明製衣代工点。
  大会议室里。
  长条椅早已坐满,过道也添了条凳依旧拥挤。
  主席台上,乡党官员、乡长、曹主任等人正襟危坐,笑容满面。
  “下面,请我县乡镇企业发展的先进代表,三家村光明製衣厂厂长陈光明同志发言!”曹主任笑著开口。
  时全场瞬间爆发出一阵潮水般的热烈掌声。
  陈光明穿著一身崭新的藏青色中山装。
  这是林雨溪用光明製衣厂出品的最新款干部呢布料,亲手为他量身定做的,今天会有记者的採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机会。
  他接过话筒,台下热切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各位领导,各位支书、主任,乡亲们。”陈光明开口,声音透过扩音器清晰地传到会场每一个角落。
  “光明製衣厂能有今天,製衣代工这盘棋能一步步走出来,是全乡上下齐心的结果,是曹主任大力协调的结果,是在座诸位村干部,领著乡亲们一点一滴干出来的结果。”
  他没有客套,直接切入正题,“我手上,有我们王会计刚核算出来的最新数据。”陈光明扬了扬几张写满数字的纸页,“从开春正式启动代工模式,到今天为止,短短一个半月,全乡纳入光明製衣代工合作体系的共有八个行政村,正式掛牌运行的代工点十四个。”
  每报一个数字,台下就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嘆。
  “这十四个代工点,带动了稳定上工人员,累计——三百七十六人!”
  “这些乡亲们每月从代工点拿到的工钱,有多有少,但平均下来,每人每月能为家里增加至少二十块钱纯收入。”
  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村民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紧接著,陈光明话锋一转,直指问题的核心:“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机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机器,產量和效率就上不去。这一点,我和曹主任一直当成头等大事在办。”
  他看向台下的曹主任。
  曹主任立刻接过话头,对著话筒说:“光明同志说得对,我们乡政府没日没夜地在县里跑,磨破了嘴皮子,供销、工业那些老仓库都快被我们翻烂了。”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县里已经特批,从计划物资里给咱们望江乡挤出了三十台友谊牌半新缝纫机!”
  “虽说不是全新的上海牌,但我们技术员调试好了,同样好使,这两天就到,优先分配给任务量大、表现好的代工点。”
  “好!”
  “太好了!”
  台下响起一片欢呼。
  三十台,数量不算巨大,但这来自县里的明確支持信號,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振奋了人心。
  表彰会结束,陈光明鬆口气。
  代工模式的推行算是成功了,现在產能上去了,他也要继续完善销售端的出货,建起供销网络八四年,这可是一个希望之年。
  他在等待一个消息。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半个月。
  乡政府那部老式电话机骤然响起的急促铃声。
  曹主任连忙接起的电话,听筒紧贴著耳朵。
  这是上头的电话。
  “好,太好了,明白,请领导放心,我们乡里一定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落实!”曹主任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
  他重重选下听筒,胸膛剧烈起伏,猛地一转身,脸上因激动而涨得通红。
  “来了,上头的文件下来了!”
  “立刻通知所有村支书、代工点负责人,一个不能少,马上到乡里!”他连忙让手下人去喊人。
  没多久。
  乡里的大喇叭便响起来。
  “全体注意!全体注意!各行政村党支部、光明製衣代工点负责人!听到广播后,立即放下手头工作,紧急到乡政府大会议室集合!重复,紧急集合!”
  没多久,大会议室很快挤得水泄不通。
  压抑的低语声匯成一片喻鸣,每个人都在暗暗揣测上头喊自己过来是要做什么。
  陈光明也在等。
  他心里有些期待,但又无法完全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