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编委会的吃惊【二合一】
作者:千越南秋      更新:2025-08-29 07:59      字数:5075
  第107章 编委会的吃惊【二合一】
  “师弟能在筛法中做出成就,说明对解析数论的理解达到了很深的层次。”
  “真的是很厉害。”
  10月30日,周二,理教楼。
  张鲁平办公室,林伟看到屏幕中显示的字母,由衷对眼前这位师弟表示佩服。
  他刚听刘新杰说起这事,整个人头摇的就和那拨浪鼓差不多。
  实在难以相信,徐铭的本科毕业论文,竟得到了自己导师和院里郑以中教授的高度评价,甚至连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都不吝称赞。
  依靠优化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解决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但今天亲眼见证,徐铭将论文投稿给数学年刊,眼中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尤其想到之前进行奥运场馆竞标答辩时,他还建议徐铭更换论文选题,认为研究数论筛法对徐铭来讲难度高。
  现在看是自己低估了师弟的天赋和实力。
  接着他又想到什么,继续开口讲起自己之前的事。
  “去年我有篇微分几何方面的论文,本想着冲击下四大顶刊就给年刊投了稿,结果被要求修改两次不说,最终还是被数学年刊编委会给拒绝。”
  “林师兄去年确实很可惜。”这时刘新杰站在旁边深以为意的点头附和。
  显然这事他也是知道的。
  不过话音刚落,未做停顿又抛出一句新的问题。
  “以数学年刊的审稿周期,估计要半年多,徐师弟的这篇论文才能有结果吧?”
  “那倒不会。”
  红光满面的张鲁平,闻言笑呵呵搭话。
  “田院士已经给数学年刊的主编萨纳克教授,发去了邮件推荐这篇论文。”
  “加上又是数论领域素数分布重要进展,审稿周期肯定不会太长的,顺利的话今年内就能收到过稿邮件。”
  最近几天张鲁平的心情格外舒畅,不夸张的讲早上都是哼着小曲进办公室。
  再次为自己的眼光高兴。
  虽然是他的学生投稿数学年刊,却比自个发论文还要更加欢喜。
  没办法。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想在理论数学上有突破,是件概率非常小的事。
  更多价值是体现在带研究生博士,负责研究应用数学课题项目进展。
  因此大多时候在学术圈里,主要看谁的学生更优秀。
  毫无疑问徐铭为他挣足面子。
  这使得他去其他教授那串门的频率明显增加。
  尤其是信院许崇兴那边,老朋友之间自然要多多交流感情才行。
  绝不是要提徐铭。
  而林伟和刘新杰两个人,显然还是才知道这件事。
  没想到田纲院士,会亲自动用关系,联系数学年刊的主编萨纳克教授。
  这种面子别说是研究生博士,院里面的很多数学教授那都不一定有。
  关键徐铭尚未进行答辩,严格来讲还是本科生。
  “看来田院士对徐师弟很看好啊。”
  “有田院士帮忙,那审核周期确实不会太长。”林伟跟在刘新杰的后面点头附和句。
  许是见到自己两位学生颇受刺激,担心会一蹶不振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张鲁平轻咳两声沉声开导起来。
  “你们可千万不要和徐铭比。”
  “这小子的数学天赋,连我都感到惊讶,真拿他当目标会非常痛苦。”
  “今天的自己能超过昨天就行。”
  数学仅靠勤奋和努力,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只要涉及到学术理论那就是天赋决定上限。
  这就好比公众熟知的围棋,有些人学棋十多年成功定段成为职业棋手。
  却照样会在几岁的小孩手中输的惨不忍睹。
  以至于心态崩溃。
  从此丧失对围棋的热爱。
  刘新杰和林伟两人,将导师的话听进耳中,尽管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却不得不承认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放心吧导师,徐师弟这种变态天赋,可不是其他人都能有的。”
  刘新杰脸上堆着笑容,率先开口回应,经过这一年刺激他早就和解了。
  在见识到徐铭的实力后,谁还会拿其当目标。
  不过他这话前脚才刚说完,后面又有了新想法,将目光投向徐铭搓着手说。
  “那个徐师弟,我最近研究常微分方程,在一个问题上有些被困住。”
  “你啥时候有时间,咱们交流交流?”
  以往他遇到困扰的问题,都是找同学或者讨论班的博士生进行讨论。
  实在没有思路,才会去导师办公室请教。
  但现在不管怎么看,徐铭都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常微分方程本来属于本科阶段必修课程。
  徐铭提交完论文之后,浑身轻松许多,想着接下来继续学习研究生阶段的数学课程,以及编程算法和物理相关知识也需投入时间。
  毕竟这两门学科都还没提升到3级。
  因此听到刘新杰的话后,当即便开口答应下来。
  “没问题。”
  而这也让旁边林伟心中一动。
  以徐铭的数学天赋,他自然乐意与之交流数学,共同讨论某些问题。
  这样在过程中,彼此都容易获得灵感,更容易解决。
  奈何他主要研究的微分几何领域,属于研究生阶段才要学习的知识,如今徐铭本科还没毕业尚未接触。
  好在很快他便想到了对策。
  念头停留在这里,主动和徐铭搭起话来。
  “徐师弟。”
  “我整理的有几何学和微分流形与拓扑资料,等下传给你一份方便你学习研究。”
  在他看来徐铭能在数论领域取得成果,等掌握几何和微分相关知识,定然也会有深入的理解和新颖观点。
  到时便能共同讨论。
  反正他知道徐铭的学习效率向来很快。
  对此徐铭则眼睛一亮,心想刚好方便他,于是连忙开口表示感谢。
  “谢谢林师兄。”
  “咱们作为师兄弟理应互相帮助。”林伟挂着笑容摆手回应一句。
  将自己学生交谈的这幕看在眼里,张鲁平顿时脸上笑容更盛。
  感到非常满意。
  接下来他没在耽搁他们的时间,随即便让其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
  ……
  是夜。
  对于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新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普林斯顿市。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
  担任数学年刊主编的萨纳克教授,从家中来到自己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办公。
  身为普林斯顿学派的核心人物,除研究擅长的数学分支问题之外,还要负责数学年刊期刊论文的出版,可以说平时绝对称不上空闲。
  正当他准备给自己冲泡一杯咖啡,好正式开始今天的工作时。
  办公室外面突然响起敲门声。
  “请进。”
  他停下要起身的动作,从口中吐出一个单词。
  下秒负责数论的审稿编辑卡茨教授,推门从外面走进来打起招呼。
  “萨纳克教授,我们已经连续几期,没有刊登数论领域的相关论文。”
  “这对数论界的学者来讲不是一个好消息。”
  “卡茨教授不妨坐下再说。”萨纳克保持着笑容指向面前椅子说道。
  很快待对方坐下之后,他这才开口回应。
  “卡茨教授。”
  “你应该知道那些数论领域论文的质量,这种水平可没有资格在我们的期刊上发表,我们需要对整个数学界的学者负责才行。”
  “你说的对萨纳克教授,数论真是没落了。”卡茨面露遗憾感慨。
  自从陈景润使用加权筛法,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到1+2引起学界震动,至今数论领域都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
  这难免让数论学者失望。
  而萨纳克明显还有其他事情,紧接着又继续往下讲。
  “你来的正好卡茨教授,我今天刚收到一篇关于数论的论文投稿。”
  “并且有着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田教授的推荐。”
  “就交给你负责进行初审吧。”
  卡茨自然也对主编口中的田教授不陌生,眼中闪过意外连忙追问一句。
  “田教授也开始研究数论了吗?”
  “应该是他的学生,作者来自燕京大学数院本科。”萨纳克摇摇头沉声回答。
  后者闻言顿觉失望:“学生?”
  如果是田撰写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很感兴趣,只是学生的话他不认为能有多少成果。
  况且还是本科生。
  “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由你负责审稿,我会把论文发送到你的邮箱。”
  萨纳克直接把事情安排给卡茨,谁让以他和田纲的关系不能参与到其学生的论文审稿。
  卡茨点点头道:“那好吧。”
  说完便也不再办公室内过多逗留,随即起身准备返回自己的工位去审稿论文。
  按照数学年刊的审稿流程,先由工作人员筛选,通过后才会进入到各领域学科的编辑手中初审,待进一步确定其论文的成果,则会再次邀请两到四位全球顶尖学者进行匿名评审。
  这个过程通常耗时最长。
  之后则是主编综合审稿意见,给出终审决定。
  即接受或者修改。
  以及拒稿。
  也正是由于这些匿名评审的顶尖学者,往往同时在研究相关领域内的课题,需要平时抽出时间来进行审稿。
  所以才导致年刊的过稿周期很长。
  徐铭依靠田纲院士的推荐,已然省略了很多流程。
  大幅度缩短审稿周期。
  伴随时间快速过去,直到中午的时候,萨纳克依旧没有收到卡茨的回复。
  这让他忍不住有些微微皱眉。
  心想只不过是一篇本科学生撰写的论文,以数学年刊的审稿标准应该很快就能确定拒稿,这样他也好给自己的朋友田纲写邮件回信。
  “他在干什么?”
  心中暗自嘀咕之下,最终他还是决定,趁着下去吃饭时去看看情况。
  很快萨纳克来到卡茨平时审稿的地方,放眼看去对方正俯身在桌子上,手里捏着钢笔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
  整个人的神情显得格外认真。
  仿佛完全被草稿纸上的内容所吸引。
  萨纳克近前后,虽感到非常困惑,略作迟疑还是主动开口问候一句。
  “卡茨教授。”
  “请先不要打扰我。”卡茨身体不动立刻丢出这句话。
  这个时候萨纳克纵使再诧异,也知道对方正在进行关键地方演算工作,最讨厌的事便是被人打扰中断。
  于是他只好保持起沉默,站在那里原地等待。
  同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胆念头。
  “难道是那篇论文吸引了卡茨教授,所以才让他变得这么兴奋?”
  然刚浮现便又祛除掉。
  “不可能。”
  “田教授的学生只是一位普通本科生。”
  就在他快速闪过这些念头时,差不多又足足过去小半个小时。
  只见卡茨教授终于停下手上动作。
  拿起桌面的草稿纸,直起身体满脸欣喜的大喊。
  “完美的结合。”
  “他简直是一个天才。”
  “发生什么事情了卡茨教授?”萨纳克则忍不住主动开口再次追问。
  卡茨转过身回答道:
  “对方创造出一种新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并且使用此筛法证明了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这让大家对数论领域中素数分布问题的研究有了新工具。”
  “它绝对称得上是数论领域最近几年最大的进展。”
  萨纳克将卡茨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完全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新筛法?”
  “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口中轻声低喃重复着,突然明白自己的朋友田教授为什么会发邮件推荐。
  原来和学生这层身份并无关系,而是知道论文价值。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顿时不再浪费时间,立刻表态开口安排起来。
  “把这篇论文发送给伊万尼克教授,和陶哲轩教授邀请他们进行匿名评审。”
  尽管卡茨在数论领域有着很高的水平,但在数学界的影响力远不如伊万尼克和陶哲轩,加上数学年刊的审稿流程和严谨态度,所以必须邀请顶尖学者进行匿名审核。
  不过他的心情相比早上,明显要好上很多。
  毕竟这样一篇能推动数论发展的论文,在数学年刊上面发表更彰显他们的权威。
  要知道数学年刊作为数学界四大顶刊,和其余三家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卡茨对萨纳克的安排,自然没有任何异议,仅回复句便又重新沉浸到手中的草稿纸。
  继续推导上面公式步骤。
  “萨纳克教授,今天我希望不会有别的工作,我要欣赏这篇论文。”
  “田教授真是收了一位天才当作学生。”
  听到这句话的萨纳克,嘴角上扬浮现着笑容,颇为绅士的作出保证。
  “放心吧卡茨教授,我想接下来不会再有人打扰你。”
  接着顾不上解决肚子饥饿的问题,先返回自己办公室同伊万尼克和陶哲轩联系。
  ……
  徐铭并不知道自己的毕业论文,已经引起数学年刊编委会的重视。
  时间进入到十一月份。
  他坐在图书馆老位置,翻看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以及微分拓扑等研究生阶段课程。
  “示性类的向量丛的同构不变量,取值于底流形的上同吊环中。”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面板上也时不时会浮现出经验值提示信息。
  尽管数量和先前证明斐波那契数时没法比。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3点。】
  【经过……】
  不知过去多久,他把示性类讲义教材放到旁边,拿过林伟师兄收集的例题和屠神题进行巩固。
  研究生阶段的内容,包括代数拓扑构造等,都可以说是相当的抽象。
  需要和具体的几何对象联系起来。
  刚好他的抽象思维能力大幅度提升后,学习掌握起来倒也非常迅速。
  当目光落在其中一道习题上,略作思考便有了思路。
  “复杂流形的示性类计算问题嘛,需要熟练运用分裂原理和惠特尼积公式。
  自顾自低喃的同时,当即动手演算起来。
  待写完全部过程步骤后,方松口气活动手指,对这门课程又有新的理解。
  “示性类确实是理论深厚内容经典,且极具挑战性的高级课程。”
  而就当他准备稍作休息,拿起桌旁边的杯子时,却见不远处邻座有位男生主动走过来。
  “徐神。”
  “能向你请教道题吗?”
  闻言他抬头向对方看去,那稚嫩且有些紧张的神情显然是今年的大一新生。
  眼下距离期中考试大概还有一周时间,对新生来说无疑是有着极大压力。
  生怕自己刚入学就挂科。
  因此这几天图书馆主力军,都变成补习的大一新生。
  由于他的名气如今在数院着实不小,自然避免不了会被学弟学妹们问题。
  甚至因为这件事,陈璐和他一起去图书馆次数,都有着明显的增加。
  考虑到自己也是从大一新生过来的,大多时候他会抽些时间直接小范围讲题。
  想到这里他并未拒绝,放下杯子轻声回应。
  “拿过来吧。”
  “就是这一道极限问题,谢谢徐神。”男生忙把手里习题本递过去满脸激动。
  徐铭垂下目光看去,发现只是简单的用e-δ语言证明狄利克雷函数函数处处不连续,他刚入学的时候做这种类型的题都是手到擒来,如今更属于妥妥的降维打击。
  几乎没任何停顿,便为对方讲起解题思路和方法。
  中午。
  他吃完饭从学五食堂出来,本来继续去图书馆,却突然接到许崇兴教授的电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