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谁说他只有数学厉害
作者:千越南秋      更新:2025-08-29 07:58      字数:3120
  第81章 谁说他只有数学厉害
  徐铭坐在阶梯教室前排,目光向四周扫视,面对黑压压的身影感叹。
  “不愧是热门专业。”
  信息技术学部拥有的学生数量,远高于数院。
  加上许崇兴教授的公开课,每月仅有一次,且讲的很多都属于干货。
  所以听课人数经常爆满。
  除本科生外,甚至还能在课上找到,研究生以及博士生身影。
  像他一个数院的新生,跑来这里听课,绝对是特例。
  好在进入十月下旬,温度逐渐下降,否则这么多人聚在教室内怕是不太好受。
  等待上课铃声打响的间隙,能听到一些人聊天。
  “许教授的课数量好像变少了,这个月就这一节,能抢到真不容易。”
  “应该讲这是今年最后一节。”
  “听说许教授接了院里的项目,暂时不开课,明年的研究生估计也要停呢。”
  “这么不赶巧,我还想趁着听课,多和许教授交流好考他的研究生。”
  “今天是讲拥塞控制算法吗?”
  ……
  徐铭安静听着周围声音,目光垂在面前教材上,并未参与谈话交流。
  主要教室内一百多人,他谁也不认识。
  约摸又过去几分钟。
  没等铃声响起,便见一位国字脸,有不少白发的中年男人迈步进来。
  使得教室瞬间鸦雀无声。
  许崇兴这几天心情依旧不佳,他从张鲁平那里要来博士生林伟,加入奥运科技突击队负责传感器,坐标整数优化相关的格基约简问题。
  但想到下月底,就要进行奥运场馆定位系统,首轮的招标工作。
  若无法拿出更具有技术竞争力的方案,很有可能会落选被其他科研团队打败。
  尤其对手中,还包括箐华的团队。
  站在讲台上,他未像平时那样先闲聊两句,而是直接讲课程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拥塞控制的几种算法,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缺陷。”
  “等结束后大家可以提问讨论。”
  简单说完开场白,随即便进入正题,很快把大家注意力吸引到课程内容上。
  徐铭昨天晚上就已熟悉这几种算法,此刻听着许崇兴教授的深入讲解,脑海不断蹦出新的想法和发现。
  并伴随时间流逝,让他明白许崇兴教授的课,为何那么受到欢迎。
  确实很干货很硬。
  哪怕没有自己动手实操,依旧有新获得学科经验值的提示出现在面板上。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3点。】
  【经过……】
  当课程结束进入讨论环节时,他不忘查看信息学科。
  【信息:lv1(378/500)】
  “这节课果然来对了。”
  徐铭看到距离信息学科提升到2级,还差一百多经验值心中暗喜。
  知道自己确实应该来信息学院这边听课。
  数院那边开设的计算概论,属于定制的数院版,对新生来说确实很适合。
  然他学习编程算法,能够快速理解代码掌握,并对其进行灵活应用,水平提升迅速之下,数院的相关课程就显然有些不大够用。
  “谁有问题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可以主动起身。”
  许崇兴这时空闲下来,身体靠在讲台上,拧开保温杯喝茶润嗓子。
  随着他的话音在教室内响起,不到十秒的时间,便有人主动站起身询问。
  基本能坐在这里听课的,都属于高年级学生,面对老师提问可不会有什么不好意思说法。
  毕竟资源要靠自己争取。
  除非一点没听懂,害怕提问的太简单,在其他同学和教授面前丢人。
  徐铭自然也不会保持沉默。
  好歹骑车从数院跑到这里,必须让价值最大化。
  结合昨天晚上自己的研究和课上新想法,他组织好语言后当即站起身提问。
  “许教授好。”
  “刚才您分析reno算法的缺陷,我昨天用ns2模拟发现在无线网络环境下,reno的快速重传会因信道码率触发虚假拥塞判断。”
  “就想结合vegas算法的rtt预测,设计出自适应阈值方案。”
  许崇兴回答完几位学生的提问,略显疲惫之色,可听到徐铭的话后却眼睛一亮。
  “跨算法融合思路吗?”
  但没等他进一步询问,底下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当有人失声喊出徐铭的名字,顿时引起其他人几句略显诧异的附和。
  “他是数院的那个徐铭。”
  “上周未名社区讨论热度最高的人,怎么跑到我们信息学部来听课了?”
  “大一就发表sci论文的天才,今个用于见到了。”
  “他总不能是想改学信息技术吧?”
  “贪多嚼不烂啊,不好好深入研究数学,干嘛要来抢许教授的课。”
  ……
  徐铭好歹是两次在未名社区火出圈的人,起码在学校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
  先前坐在那里安心听课,自然不会有人关注。
  而站起身提问,便相当于直接吸引全班目光,被认出来那是再正常不过。
  将周围响起的话语悉数听进耳中,徐铭却毫不在意。
  反正又没有规定,数院的学生不能过来听课。
  可他未注意到,讲台上许崇兴有些皱眉,似乎眼中还闪过些许失望。
  许崇兴虽没见过徐铭,不知道具体模样,可那篇论文他却在张鲁平办公室看过。
  对名字更不陌生。
  虽然他承认徐铭很有数学天赋,但要说对信息技术算法的掌握,绝对只仅限于新生刚入学俩月的水平,不可能对拥塞控制算法如此熟悉。
  主要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在数学上取得成绩,基本分不出时间再去深入学习其他学科。
  并且绝大多数人,也都会选择在数学领域深耕。
  这就好比刚学高等代数,就去听泛函分析,只会成个傻子愣坐在那里。
  脑海中快速闪过这些念头,他对徐铭今天出现在这里的目的猜得差不多。
  “难道是知道我没选他进奥运项目,特意想在课上引起我的关注?”
  想到这里他沉声询问道:
  “你果真研究了跨算法融合?”
  徐铭不清涛其中情况,未作停顿如实回答。
  “我昨天晚上提前熟悉课程内容,发现问题后就时间修改了一个混合控制器,只是虽在丢包率5%的时候吞吐量提升23%,但公平性指数出现了明显下降。”
  “你还融合算法写了混合控制器?”许崇兴有些分不清楚徐铭的真实水平。
  同时不单单是他,底下很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都摇着头不相信。
  “有点吹了吧,融合算法的代码,能这么快写出来?”
  “我研究生都没这种效率。”
  “在数院他是天才,来到咱们信院……”
  “怎么感觉他说的都是真的,总不能在编程算法上他也是天才吧?”
  “今天这课真有意思。”
  徐铭闻言面色依旧平静,指了下桌面上的笔记本电脑沉声进行回应。
  “我修改的混合控制器代码就在电脑里。”
  这下许崇兴再也按耐不住,忙对徐铭招手示意。
  “快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最终徐铭在教室内同学的注视下,拿着笔记本走到讲台连接后进行演示。
  “屏幕中就是我修改的混合控制器代码,另外还有不同参数组合的测试数据,其中以第六组方案表现最优。”
  徐铭站在原本许崇兴的位置处,边进行展示边介绍。
  本来是昨天晚上,熟悉完拥塞控制算法手痒,随便敲了会儿代码弄出的小玩意。
  没成想竟还能派上用场。
  而此刻底下来自信息学部的学生,则集体陷入沉默。
  在数学上比不过人家也就算了,到了具有本土优势的自家专业领域,结果仍旧是望尘兴叹说不出话来。
  如果有数院学生在这里,那一定能认出,眼下这幅状态和自己知道,徐铭发表sci论文后简直一模一样。
  当然最为激动的,还是要数许崇兴。
  原本想着徐铭虽证明加权格拉姆矩阵,可却不懂编程算法难以对接工作。
  不得不抱有遗憾选了林伟。
  结果实际情况和自己以为的完全不同,徐铭除数学优秀外计算机语言同样不逊色。
  关键算法融合思维,也正是他们项目所需要的。
  “对于公平性指标下降问题,可以考虑引入熵权法动态调参。”
  他先面露和煦笑容解答徐铭的提问,然后着重同大家详细讲解。
  直到下课铃声打响,他才又急忙走到徐铭跟前。
  “你平时除了学习数学之外,还时间去研究计算机语言编程算法?”
  “我认为编程是数学逻辑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都应该深入学习。”徐铭看向站在自己面前的许崇兴,面对询问如实开口沉声回答。
  “说的好。”
  “编程算法正是数学的加速器。”许崇兴赞不绝口。
  接着他开门见山发出邀请。
  “你那篇加权格拉姆矩阵不等式论文,我前几天在你们院张主任那里看了,在一些特殊领域中有很大潜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加入奥运科技突击队?”
  话音才刚落下,似乎是生怕徐铭不答应,又连忙搁后面补充一句。
  “放心。”
  “数院那边我去讲。”
  使得还未离开教室的不少同学,听到许崇兴的话表情那叫一个望眼欲穿。
  恨不得立刻取代徐铭答应。
  至于此刻的徐铭,站在座位上略显懵圈,完全没料到会是这种展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