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严格要求,高大上
作者:陈奔驰      更新:2025-08-09 09:01      字数:2648
  第346章 严格要求,高大上
  “卡!”
  蒋文丽停住脚步,那个一直低著头的小男孩这时也抬起头,眼神灵动地看过来。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小男孩,肯定会眼晴一亮,赞一声:“真漂亮!”
  “艷红,你走得太慢了,你得反映出你现在的急迫心理,脚步再加快点。”
  在剧组里,赵坤要求所有人称呼演员都要称呼角色的名字,习惯了之后,也更容易进入角色。
  “知道了,导演!”
  蒋文丽应了一声,返回復位,重新拍摄“卡!”
  “不要东张西望,你的目標就是正房。”
  再次復位,重拍。
  “卡!”
  赵坤先是衝著蒋文丽摆摆手,指了指她的头髮,皱著眉对化妆师道:“艷红带著孩子一路走过来,路上还跟以前的客发生了衝突。我问你,她有时间有机会打扮吗?”
  美术指导奚仲文面色尷尬,赶紧拉著化妆师给蒋文丽补妆。
  “卡!”
  这次赵坤没有马上开口,而是走到小演员身边,蹲下来,面色和煦道:“小豆子,你妈妈带著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不会好奇啊?”
  小男孩虽然长的男生女相,就跟鹿晗似的,但声音很爽朗,跟个小京爷似的,马上点头道:“
  好奇!”
  “既然好奇是不是会抬头看呢?”
  小男孩想了想,点头:“嗯。”
  “所以啊,別一直低著头,进了院子,抬头看看。”
  “知道了,导演。”
  “好,加油!”
  赵坤伸手想揉揉小豆子的脑袋,但生怕把他的髮型弄乱了,改成拍了拍他的小肩膀,笑呵呵地鼓励了一声。
  正在旁边围观的小男孩的父母看到这一幕都不由鬆了一口气。
  这个小男孩才刚满九岁,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在京城少年宫学舞蹈,因为长的漂亮,而且钢琴弹得特別好,在少年宫很出名,经常会参加各种演出。
  也正是有了这种经歷,儘管是第一次拍电影,小男孩在面对一大群人围观和摄影机的镜头时,
  丝毫不怯场。
  小小年纪既能学舞蹈,钢琴也弹的特別好,自然不是普通人家出身。据说家里是干部出身,估计是很有油水的那种。
  要不是赵坤顶著国际大导的名头,《霸王別姬》又是大製作,大卡司,可能人家家里还不一定肯让这孩子拋头露面呢。
  今天是开机第一天,父母都在现场观摩。
  可能是之前赵坤在片场严厉的態度嚇著他们,此时看到赵坤不但和顏悦色,还蹲下身子跟孩子平视对话,让他们心安的同时,不由暗暗由衷赞一声:“到底是大导演!”
  赵坤是科班出身,教学经验丰富,对於和演员的交流沟通最为擅长,不然怎么能让那些当红小,明艷大,乃至老a8们自荐枕席呢?
  总之一句话,女演员不论老少,更容易睡服,男演员则要靠真功夫。至於小孩子嘛,当然是循循善诱,启发性和鼓励教学相结合。
  復位,重拍。
  艷红拉著小豆子步履匆匆,小豆子起初低著头,进了院子,抬起头的一剎那,赵晓丁的2號机位迅速捕捉到他的特写镜头。
  只见他眼神灵动,满是稚气的脸绷得紧紧的,却好奇地打量著院子。
  直到艷红拉著他跨进正房,还不忘回头再看一眼。
  “卡!非常好。”
  “小豆子,你演的很棒!”
  赵坤特意表扬了小豆子一句,还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许是听惯了表扬,一开始小豆子並无反馈,但在父母眼神的示意下,小豆子连忙大声道:“谢谢导演!”
  “好,小豆子加油!咱们再接再厉,再保一条!”
  於是乎,一保就保了七八条。
  赵坤尝试了各种可能性,甚至还將扮演童年小石头的演员在院子做人肉布景。
  相比秀气的小豆子,小石头就显得有点五大三粗了。
  第二场便是艷红在堂屋里和班主拉扯,希望班主收下小豆子的的戏。也是蒋文丽在整部电影中的高光时刻。
  得重新布光,架设机位。
  在赵坤的剧组从无光替一说,都是需要演员亲自去走光位,虽然看似辛苦,但至少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拍摄时不至於出差错其实这年头也很少有光替一说,除非是大明星赶戏,比如轧了好几部戏,都是指望他卖钱的,
  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才会有工作人员帮著走光。
  只能说后世的演员越来越精贵了。
  饰演班主的是一位来自人艺的老演员吕齐,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他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演的那位风趣幽默的陈主编。
  老爷子今年已经66岁,依旧亲力亲为,在灯光的炙烤下,光禿禿的脑门上直冒汗。
  “关师傅,您辛苦!”
  老爷子在戏里扮演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师傅一一关师傅。
  对於这些真正的老艺术家赵坤还是相当尊重的,一旁冯晓刚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茶杯。
  “关师傅,您擦擦。”
  先递上毛巾,然后再递上茶杯让老爷子润润嗓子。
  “不辛苦,不辛苦,导演,您客气!”
  老爷子先拿毛巾擦了一把汗,然后接过茶杯,吹了吹飘在上面的茶叶,品了一口,露出一脸享受的样子。
  “导演,托您的福,有年头没有喝到这么好的龙井茶了。”老爷子乐呵呵道。
  老爷子原籍山东,却是在浙江长大,建国后才调到了京城人艺工作。
  还是那句话,解放前就能考上大学,然后热爱艺术的都是大户人家出身。老爷子估计也不例外,只是到了京城之后,大家都懂的,上好新鲜的茶叶怎么可能轮到普通人,甚至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能买到的大概只有所谓的茶和高碎了。
  其实赵坤最听不得的就是高碎这个词,茶叶沫子就是茶叶沫子,非得分出个高低贵贱来。
  剧组的龙井茶是徐风从杭州带过来的,不仅是当季的新茶,还都是一芽一叶的高级货,难怪老头挺乐呵。
  “您要是喜欢,等收工的时候,我给您包半斤。”
  “那敢情好!”
  老头挺豁达的,眼晴一亮,满脸惊喜,接著又忙道:“导演,您放心,关师傅这个角色就包在我身上。”
  和关师傅逗了几句闷子之后,便在现场看机位的布设。
  赵晓丁控制著笨重的胶片摄影机,因为室內光线偏暗的缘故,镜头的锐度偏弱,同时选择了柔光滤镜。
  拍《穆稜河畔》的时候,因为投资有限,赵坤选择了青影厂的jvc摄影机。毕竟青影厂就这么一台胶片摄影机,还是学校当年外匯从日本进口的。
  其实jvc也算是名牌,在香港、欧美都有广泛使用,但青影厂的机子实在太过老旧,解析度、
  锐度都不行。
  但没办法,用《无间道》里刘建明的一句台词:“那时候没得选。”
  虽然赵坤不是技术控,但在摄影机的选择上起码要尊重电影製作。
  之后在香港拍摄《饮食男女》和《黑色通缉令》时,他都选择了当时最新的阿莱的摄影机,镜头也配上了十分高贵的蔡司镜头。
  色彩分明,饱和度高。
  但《霸王別姬》不一样,为了表现浪漫化的镜头,赵坤选择了爱展能的镜头和潘那维申的摄影机。
  而且这次不是租,而是买,光器材一下子就了三百多万,占到了总投资的10%还要多。
  有句话怎么说来著,叫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拍出好电影,没有趁手的傢伙怎么能行呢?
  当然拍完后,这些傢伙自然就归他所有了。关键徐风並没有觉得不妥,相反觉得更加高大上。
  像她这种富太太是绝对不会理解什么叫“摄影毁一生”。
  之前说过,王家卫家里收藏的光镜头就价值好几千万,果然是坑投资人不倦的逼格大导演。
  哦,此时的富太太徐风正和美艷不可方物,双臂抱在一起托著胸的盖丽站在外围的游廊下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