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诸天问答第二期·第三题,后世对宋朝皇帝的评分!
作者:何以生      更新:2025-08-09 07:55      字数:6203
  “高粱河车神有多神?”
  “这么说吧,从黑灯瞎火的高粱河,一路跑到了涿州城。”
  “就一晚上的功夫,就这么个驴车,硬是跑了二百里。”
  “再加上,一辆破驴车,还能甩掉辽国的追兵,骑兵,速度又奇快,简直匪夷所思!”
  “车神之名,实至名归。”
  此时,伴隨著秦镇的讲述,诸天万界,歷朝歷代,无数人都乐了……
  ……
  大秦始皇时空!
  “一晚上架著驴车跑了二百里?”
  秦始皇都惊了。
  好傢伙,这可是二百里啊。
  最最关键的是,这还不是什么良驹,就只是个驴车。
  就这,还能一晚上跑二百里?
  好傢伙……
  这逃命的本事可以的!
  “高粱河车神,一点也不夸张啊!”秦始皇很是感慨。
  这赵光义,还是有一技之长在身上的。
  “赵高,朕且问你,你一夜,能驾驴车跑出二百里吗?”这时候,秦始皇又偏头看向旁边的中车府令赵高。
  “这个……”
  一旁,赵高低眉道:“自是比不了的!”
  赵高虽然这么说。
  但他驾车的技术,可是无比嫻熟。
  而且,还是给秦始皇驾车的。
  技术不嫻熟能行么?
  当然,稳归稳,他却还从来没有试过高速奔驰。
  毕竟拉的是皇帝,求稳就行了,没必要高速行驶。
  但他细细想来,如果真遇到了什么危急情况,不说夜行二百里吧,一百五十里还是可以做到的。
  “你的车技,朕是知道的!”
  秦始皇笑了,要论车技,赵高在这方面,的確很不错。
  可紧接著,秦始皇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道:“那赵匡胤赵光义姓赵,你也姓赵,你赵高车技嫻熟,那赵光义也车技嫻熟,莫非,这赵匡胤赵光义,是你赵高的后人?”
  唉?
  赵高一愣,心里大呼臥槽……
  好傢伙……
  这脑迴路,是不是有些过於清奇了?
  不过,赵高还是连忙跪下:“臣惶恐!”
  “你惶恐什么?”秦始皇微微扬起眉。
  惶恐什么?
  当然是惶恐后人扯上『皇帝』这两个字了。
  首先,他不认为那赵匡胤赵光义是他的后人。
  主要是,他就一个女儿,压根就没有儿子。
  再说了,天下姓赵的,多如牛毛,谁说就是他赵高的后人了?
  总之……
  这事,他不敢应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回。
  “行了,起来吧……”
  秦始皇摆摆手,也没放在心上,只是道:“以后,你多练练驾车!”
  “唯!”赵高拱手领命。
  ……
  同一时间,大汉武帝时空。
  汉武帝微微扬起眉:“这赵光义,有点东西的!骑著驴车,一晚上都能跑二百里,这要是能骑上宝马,岂不是能跑四百里?”
  这要是让赵光义来驾车,以后岂不是干什么都稳了?
  好傢伙……
  可惜啊,可惜……
  赵光义好歹也是皇帝,也是未来时空的人,更不可能给他驾车。
  不过……
  现在想来,也是时候给自己配一个技术嫻熟的太僕了。
  嗯,除此之外,还得找一个信得过的御医。
  自从看了明朝的那些皇帝的死亡疑云后。
  汉武帝也逐渐开始疑神疑鬼了。
  当然,这也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司机要,医生也要。
  这都是標配!
  当然,这个司机要是还会医术就更好了。
  嗯,当然,这司机要是武艺嫻熟,就更不错了!
  ……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时空。
  “嚯!夜行二百里?还是驴车?这赵光义……果然啊,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李世民笑了。
  他都直好傢伙。
  夜行二百里?
  还甩开了追兵?
  这不是车神是什么?
  嗯……
  古往今来,这赵光义怕是独一份了。
  这驾车技术,放眼古今,谁能比?
  高粱河车神,实至名归!
  ……
  同一时间,大宋时空。
  “高粱河车神?太宗陛下还真是威风啊!”赵匡胤看著面前的赵光义,不由冷笑一声。
  “啊这……”
  赵光义麻了,他本以为这高粱河车神的称號是什么美名,却不想,竟然是这么个高粱河车神?
  不是……
  赵光义鬱闷的想要吐血。
  这特么是什么风光的事情么?
  这很明显就不是什么风光的事。
  嗯……
  虽然这不是他的黑歷史,但这是他的黑未来!
  黑未来,变成黑歷史了。
  至此,他的黑歷史,彻底传到了诸天万界。
  “不是……二哥,你別只看高粱河之战啊!你看看前面,我继位之后,统一南方,还灭了偽汉!这可都是朕……呸,这都可是我的功绩啊!难道这些,还洗不清我的罪孽?不过只是一次失利罢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想来,二哥应该比我更懂才对!”赵光义赶忙开口道。
  “哦?是么?”
  赵匡义眯眼看著赵光义,忽然开口道:“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是吧!”赵光义笑了。
  “那以后,你就掌管太僕寺!为太僕寺卿!”
  赵匡胤淡淡道:“专门给朕驾车!”
  “这……”
  赵光义一滯,继而,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他现在是殿前都虞候,那是妥妥的统兵官之一。
  而太僕寺卿是什么?
  太僕寺卿就是个文官。
  虽然列九卿,虽然太僕寺卿是正三品,但是,那只是文官啊!
  现在的他,可是拥有正儿八经实权的武將,虽然只是个正五品……
  可赵光义还是打心底的牴触,不愿意。
  太僕寺卿,说好听点,是九卿之一。
  说难听点,就是个边缘人物。
  歷史上叫得出名字的太僕寺卿有几个?
  这很明显,就是明升暗降。
  只是……
  赵光义似乎还没搞清楚情况……
  “怎么?你愿意?”赵匡胤冷冽的眼神落在赵光义身上。
  唰的一下!
  赵光义的冷汗直接下来了。
  “臣,叩谢陛下!”赵光义只能干巴巴的说。
  不愿意!?
  他能愿意就有鬼了。
  可现在是不是他愿不愿意的问题。
  他要是不愿意,少不得唉两斧头。
  杀他不一定。
  但兄弟相残是跑不了了。
  到时候,他少说也得被毒打一顿。
  现在,都算好的了!
  唉……
  让朕堂堂一代太宗皇帝,给你驾车?
  朕不甘心啊!
  ……
  同一时间,大宋太宗时空。
  “胡说八道!放屁!简直是放屁!臭不可闻!”此时的赵光义,脸色那叫一个难看。
  嗯……
  虽然高粱河之战,他已经经歷过了。
  虽然,那的確是事实。
  但是……
  这高粱河车神的名头,他怎么听,怎么感觉不顺耳。
  每说一声,就感觉是在对他的挖苦。
  艹了……
  朕这个太宗就这么没有面子的吗?
  朕是太宗!
  难道不能说明朕的功绩吗?
  虽然没能收服燕云十六州,但朕统一了中原。
  二哥好几次拿不下的偽汉,被朕拿下了!
  二哥没做到的事情,全都被朕做到了。
  难道这还不是功绩?
  嫉妒!
  对!
  这些傢伙就是嫉妒!
  就是看朕太优秀了,所以就抓住朕的这一点不放,使劲儿的黑!
  呵……
  小黑子是吧?
  哼,全都是小黑子!
  ……
  同一时间,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继续开口道……
  “之所以说这高粱河之战……主要也是因为这一战,才让赵光义开始了重文抑武的开端。”
  “而这,就不得不说赵德昭了!”
  “赵德昭,是赵匡胤之子。”
  “赵匡胤长子早夭,而赵德昭,就成了赵匡胤的长子。”
  “而赵匡胤之所以没有传位给赵德昭。”
  “有一种说法是,又一次,赵匡胤去看望母亲,也就是杜太后。”
  “杜太后询问赵匡胤,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可以得到天下吗?”
  “赵匡胤说,是祖宗保佑。”
  “但杜太后却说,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幼,主少国疑,才让你黄袍加身!所以,以后传位,就应该传位给赵光义,这样,大宋的江山才能永固!”
  “赵匡胤答应了。”
  “后来,杜太后还专门起草了盟约,藏在金匱之中。”
  “这就是所谓的金匱之盟!”
  “且不说这金匱之盟的真假,反正就是,赵光义当上了皇帝。”
  “而高粱河之战,因为赵光义跑的不见人影。”
  “眾將领群龙无首,以为赵光义战死沙场,於是乎,就想要拥立赵德昭为帝!”
  “等赵光义都跑过涿州了,才听到诸军据守涿州,而且,还听到了那些武將们要立赵德昭一事,他这才跳出来,下令班师回朝!”
  “虽说这件事,这些武將们做的的確有些不妥,毕竟,在不知道皇帝生死的情况下,就拥立赵德昭为帝,属实有些造反的嫌疑了。”
  “但是,这也不能怪那些武將们,毕竟,他们都不知道赵光义跑哪去了,更不知道皇帝是不是还活著,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而且,在得知赵光义並没有死,他们就立刻放弃了原计划。”
  “其实光从这一点看来,宋朝的国情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武將们知道拥立赵德昭,而不是自己选人,在得知赵光义没死后,又能直接放弃,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但是,赵光义不爽了,他认为,武將的权利还是有些大,需要再一次削弱。”
  “高粱河之战后,赵光义开始了改革宋朝的官制。”
  “他罢免了节度使,让节度使在宋朝彻底虚化。”
  “同时,他还大兴科举,赵光义继位之后的第一次科举,参与人数就是赵匡胤时代的两倍之多!”
  “当然,这些制度,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节度使本来权利就很大,而大兴科举,也有利於稳定朝局。”
  “光是这两点,还是有正面影响的。”
  “但赵光义接下来的操作,就有点烧了,简直就是前无古人骚操作!”
  “这就是宋朝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將从中御製度!”
  “什么是將从中御製度?”
  “首先,赵光义建立了皇帝、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
  “三衙统兵,这个三衙分別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
  “三司统称三衙。”
  “而这三衙,就直接管理军队。”
  “当然,这三衙就只有管理权,却没有调兵权利。”
  “调兵权,自然就落到枢密院手中了!”
  “一整套流程下来,就是……”
  “某地忽然发生战事,那皇帝就直接选派將领,枢密院的文官签发调令,这一套流程下来,才能调兵遣將,前去打仗!”
  “或许乍一看,这制度的確没有问题,把发兵权与握兵权分离,的確有利於天下的稳定。”
  “如果这项制度到此为止,也的確算得上一个好的兵制。”
  “但很明显,这就有个但是!”
  “这將从中御製度还有个更离谱的。”
  “赵光义在这制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让人摸不著头脑的条令。”
  “在大军出征前,皇帝会给將领一份布阵图,或者攻守计划。”
  “也就是说,这场仗具体该怎么打,完全由皇帝来决定,你带兵打仗的將领,必须得听皇帝的,不能按照你的意思来。”
  “说白了,武將在赵光义一朝,得到了极大的削弱。”
  “那都不是一个將领了,完全就是一个吉祥物。”
  “这都不是武將领兵作战了,那是隨便安排一个人坐在那个位置上,按照皇帝打仗的旨意来就是了。”
  “关键是,你皇帝会打仗也就罢了,遇上如同朱棣,朱元璋这样的皇帝,这套制度虽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人家好歹是真的会打仗,虽然作战计划不能隨机应变,但至少有个保底!”
  “可要是遇上一个不会打仗的皇帝,那就抓瞎了!”
  “就像赵光义一样,別看赵光义统一中原,看上去很吊的样子……”
  “可实际上,赵光义在带兵打仗方面,真的很垃圾!”
  “除了一统中原以外,后面,赵光义打仗,基本上就是一个输字!”
  “两次北伐,五次大败!简直离谱!”
  “而这五次大败,更是折损了近三十万精锐,导致宋朝元气大伤!”
  “北伐两个字,像是成了宋朝的梦魘一般。”
  “这就是赵光义的真实水平!”
  “关键是,他还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妥妥的又菜又爱玩!”
  “说白了,因为这套制度,赵光义將整个宋朝將领的水平全都限制在了他这个水平之上。”
  “他们只能按照皇帝的作战计划来执行作战,自己就不需要想法了,脑子也可以不要了!”
  “不是他们不想要脑子,因为要了也没用!”
  “你武將说这套制度不合理吧,那皇帝就要猜忌,你是不是又想做大?想得到更高的权利?”
  “所以,武將还能说什么?”
  “其实,宋朝开国的时候,局面是真的好。”
  “说一句兵强马壮完全不成问题。”
  “就这套班底,不仅可以做到统一中原,甚至可以再次一统华夏!”
  “可就因为赵光义这套制度……”
  “宋朝的开国名將,是歷朝歷代,最没有存在感的。”
  “不是他们没有能力,他们能隨著赵匡胤开国,並且形成大宋的大好局面,就很能说明他们的能力了。”
  “可这一切,都因为赵光义的打压限制,宋朝开国名將这几个字,直接成了笑话!”
  “而等到赵光义的儿子继位之后,大宋的军事力量,就彻底废了!”
  “赵光义的儿子,也就是宋真宗赵恆。”
  “他这人,一生喜欢文章锦绣,喜欢舞文弄墨,异常的厌恶军事战阵,之后更是加大科举的力度!”
  “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宋真宗赵恆一力推动的!”
  “从这时候开始,宋朝的军事能力,已经开始萎靡不振,武將的地位,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社会上,都发生了极端的矮化。”
  “在宋朝,武將的地位到底有多低呢?”
  “举个例子吧,有个吊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你就算將兵十万,收服了燕云十六州,驱逐韃虏於穷漠,凯旋而归,哪怕进入太庙,其殊荣,也比不上考上状元!”
  “这就是宋朝的畸形观念。”
  “对文人,实在是好的有些过分了。”
  “而对武將的贬低,也更加过分,这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这也就导致了文官逐渐势大,最后,奸臣当道,国家逐渐灭亡!”
  “后人提到更多的,就是弱宋!”
  “又弱又怂,还送!”
  “以上,就是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这一刻,秦镇说完了。
  只是,诸天万界,无数人却久久难以回过神来。
  ……
  而此时,大宋时空……
  赵匡胤脸色变了又变……
  继而,冷漠的看向赵光义……
  “不是……”
  赵光义慌了:“二哥,你这么看我作甚?”
  “来人!”
  赵匡胤脸色一寒,直接招呼人,把赵光义给绑了。
  “二哥,你干什么?”赵光义瞪大眼,腿都忍不住的哆嗦。
  “干什么?”
  赵匡胤掂了掂手上的马鞭,一挥手……
  “啪!”
  马鞭破空,瞬间抽在赵光义身上……
  “啊……”
  惨叫声,瞬间响彻宫闕。
  “重文抑武是吧?”
  “啪!”
  “將从中御製是吧?”
  “啪!”
  “高粱河车神是吧!?”
  “啪!”
  “宋太宗是吧?”
  “啪!”
  “金匱之盟是吧?”
  “啪!”
  “限制武將发挥是吧?”
  “收服燕云十六州,还比不上一个状元是吧?”
  “狗东西,老子打下的天下,就是让你这么败坏的?”
  “还有靖康耻!”
  “废物!全都是废物!你是废物,你这些后人,也全都是废物!”
  “老子怎么有你这样的弟弟?”
  “你九泉之下,怎么敢去面对我的?怎么敢去面见爹的?”
  这一刻,赵匡胤手上的马鞭都快挥出残影了。
  赵光义身上更是出现一道道鞭痕血痕。
  赵光义的惨叫声几乎就没有停过。
  “不是,你打我干什么?你就说大宋三百多年江山,是不是因为我,是不是因为我的后人执政出来的?三百多年江山啊!仅次於汉朝了!你好意思打我?如果不是我,说不定大宋就二世而亡了!”赵光义梗著脖子,犟道。
  “哟呵?还跟我犟?”
  赵匡胤气笑了:“丟了三百多年的人,还有脸说三百年国祚江山?老子情愿二世而亡,也不愿意丟三百年的人!废物!简直就是废物!你听听,人家对咱们大宋的评价是什么?弱宋!怂!送!这就是你搞出来的!我汉人的脊樑,硬生生被你这个狗东西给打断了!你哪还有脸活著?啊?你怎么不去死?你怎么不一头撞死在这!?太宗?你简直就是歷朝歷代最垃圾,最弱,最差的太宗!”
  赵光义:……
  沃日!
  骂的太难听了!
  每一个字,都直戳他心窝子。
  破防了!
  他是真的破防了。
  ……
  而此时,大宋太宗时空……
  “誹谤!特么的誹谤!”赵光义瞪眼,特么的,他现在恨不得就要砍死秦镇。
  什么叫我不会带兵打仗?
  什么叫我能力不行?
  我不会带兵打仗,我能一统中原?
  我能力不行,我能被叫太宗?
  “大宋灭亡的锅,我不背!这与我没关係!全都是我那不爭气的儿子的错!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嗯,好像也有道理……”赵光义说著说著,忽然嘀咕出声。
  他就觉得,这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贼带劲。
  如果可以,他也想这么搞。
  但是吧……
  “你们不是说朕打仗不行么?朕的大宋是弱宋么?我还就不信了……”他嘀咕一声……
  说实话,秦镇说的那些问题,他不觉得是问题。
  但现在秦镇这么一说,他又感觉有点问题了。
  可是……
  要让他改变这些政策,他又有些不放心……
  鬼知道这些傢伙是不是有二心?
  万一自己信任之后,他们再来个陈桥兵变呢?
  到时候,大宋可不就亡了么?
  他是有点慌,也有点怕。
  一念至此,他又不想改了。
  这样,好像也挺好的……
  你说朕不会打仗就不会打仗?
  你说朕不会打仗,朕不会去学吗?
  真是的……
  赵光义瞥了眼旁边的兵书,拿起来,翻看两下,然后就开始走神……
  手,不知不觉的放下。
  可放下之后,又下意识的拿起,拿起之后又看,看了没两秒钟又放下……
  “不是朕不想看……朕就是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火烧火辣的,一条一条的……也不知道咋回事……还是去勾栏里面逛逛……嘿嘿……”
  赵光义笑著起身……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伴隨著秦镇提交这一次的问题答案……
  不多时,那屏幕之上,开始浮现一行行新的文字……
  【诸天问答第二期·第三题,请听题……】
  【后世对两宋十八帝的评分都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