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一朝大宋灭两次!靖康之耻!
作者:何以生      更新:2025-08-09 07:55      字数:8574
  大宋?
  这一刻,各个时空,歷朝歷代,无数人微微有些惊异……
  而此时,南朝刘宋时空。
  建康城內。
  宋武帝刘裕有些惊愕:“这么快就到我大宋了?”
  可紧接著,他又笑了。
  既然人家都说他了,那是不是就代表著,自己的大宋,最后才是真正的统一王朝?
  北魏?
  呵呵……
  果然,什么鲜卑蛮夷,根本不配大统。
  这天下,还得是汉家天下!
  刘裕眼神闪烁。
  而同一时间,北方,北魏。
  “宋?”拓跋燾微微皱起眉,眼神闪烁。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偽宋,竟然被选上了诸天问答?
  这岂不是代表著,將来,天上那位,也有机会前往那偽宋?
  不是……
  这诸天问答,就这么钟情於汉人?
  我大魏,就这么没有存在感?
  还是说,我大魏,不被史书承认?
  拓跋燾眼神闪烁。
  说实话,这一刻,他就感觉很难受。
  真的很难受。
  之前还看的津津有味呢。
  可现在,他乐不出来了。
  ……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时空。
  “宋?大宋?”李世民愣了愣。
  他印象中的宋,就只有刘裕建立的那个宋。
  虽说吧,刘裕那个宋,比北魏的疆域还要大,但是,刘裕那个宋,总共国祚也没多少年啊!
  而且,也不算大一统王朝吧?
  这竟然能被选上?
  不是,我大唐怎么就没有被选上?
  还是说,这光幕之上所谓的大宋,並不是刘裕那个宋?
  而是大唐之后,那个什么靖康耻那个宋?
  李世民眉头紧锁……
  ……
  同一时间,大宋时空。
  赵匡胤拳头紧了又松,鬆了又紧。
  说实话,他心里就感觉有些微妙。
  既希望於,这所谓的大宋是他建立的大宋,又不希望说的是他。
  他到现在都还记得,秦镇对他大宋的评价……
  唉……
  只能说,一言难尽吧。
  “希望,不是朕想的那样……”赵匡胤嘀咕一声……
  ……
  而此时,大宋太宗时空。
  “大宋……轮到朕的大宋了么?”赵光义眼神变了又变。
  他忽然感觉有些忐忑,又感觉有些慌。
  这大宋,到底是不是自己现在所在的这个大宋?
  如果是的话……
  这一刻,他竟感觉隱隱有种不妙的感觉。
  不会有人给他的庙號也改成什么祖吧?
  不对不对!
  朕不是造反得来的皇位!
  是朕的皇兄传位给朕的。
  对,是皇兄忽然暴毙,子嗣难以继承大统,大宋岌岌可危,也只有朕才能稳定朝局,避免主少国疑的情况。
  所以,朕不是造反得来的皇位。
  后世子孙,也不可能给朕上祖称號!
  对,就是这样!
  赵光义眼神一定。
  ……
  同一时间,大宋靖康时空。
  “嘶,有种不妙的预感啊!”
  赵桓有些慌了,他只感觉心臟怦怦狂跳。
  靖康耻?
  他到现在,都在思索这个靖康耻三个字究竟代表著什么。
  他想了一个月,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深吸口气,又让自己逐渐冷静下来。
  不要慌!
  也不用慌。
  人家那明朝的崇禎帝,都能受到仙人的指点,想来自己应该也可以。
  就算国家到了危难关头,有仙人的指点,自己应该也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將倾。
  对,就是这样!
  而且,朕的大宋,应该不止只有九位皇帝吧?
  ……
  而此时,同一时间的大理国內。
  “宋?”段思平眼神变了变。
  这就说到宋了?
  那是不是也要说一下他们大理?
  而另一边的西夏国內。
  “宋有什么好说的?还不如说朕的大夏!”
  景帝李元昊撇嘴。
  宋?
  呵,说实话,虽然他们大夏的国土面积比不上宋,但是,他们大夏的武士强大啊!
  弱宋,有什么好说的?
  同一时间,另一边,金国。
  完顏阿骨打一脸的嘲讽。
  宋?
  呵呵……
  在他看来,宋,不过是一群两脚羊罢了。
  实力不强,还占据了大片土地?
  別说他没有给宋机会。
  等有朝一日,挥师南下,直接覆灭宋朝,建立一个庞大的金朝。
  宋人,软弱的代名词罢了。
  隨时都可以倾覆!
  ……
  这一刻,伴隨著宋一词的出现。
  宋朝的皇帝,多少有些忐忑。
  而宋朝周边的那些国家,一个个的却都露出冷笑。
  宋,你说强吗?
  嗯,有时候是挺强的,但是,人家打仗打贏了,反而拿钱给他们。
  这未免就让他们笑了。
  而宋,也逐渐变得弱了起来。
  骨头?
  呵呵,抱歉,宋人一身软骨!
  以至於,西夏国,都觉得宋朝可欺。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看著屏幕上出现的第一题,不由笑了……
  “所以,这到底算一题?还是两题?”
  当然,笑的同时,他也在思索……
  这个宋,应该是赵匡胤建立的那个大宋吧?
  应该不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吧?
  嗯,刘宋本来也没什么好说的。
  总共就五十九年,这有很么好说的?
  而且,就算是轮,也应该轮到赵匡胤的赵宋,而不是刘裕的刘宋。
  所以……
  秦镇直接开口道:“这个大宋,应该就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两宋加起来,一共十八位皇帝,国祚三百一十九年!”
  【恭喜您,回答正確!】
  诸天问答一如既往的回应!
  不过,已经经歷过一期的他,对这什么回答正確之类的,已经有了相对的免疫力。
  问题回答的正不正確是一方面,他回答了多少,又是另一方面。
  等到一期结束之后,自然会结算清楚。
  他也懒得多想了,等待著第二题的出现……
  ……
  而此时,南宋,末年。
  文天祥陆秀夫神色复杂的嘆了口气。
  “两宋十八帝吗?”
  文天祥神色复杂,他算了算,从宋太祖开国,到现在,已经有了十七位皇帝。
  也就是说,还剩下最后一个皇帝,他们大宋就完蛋了!
  国祚三百一十九年?
  算算时间……
  好像……
  “君实,我大宋开国至今,已经过去多少年了?”文天祥有些忐忑,只感觉眼前一阵阵的发晕。
  “三百一十六年……”
  陆秀夫张了张嘴,最终,嘆了口气。
  三百一十六年了!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拥立的皇帝,用不了几年,也会驾崩。
  然后,他们再拥立一个皇帝,大宋就可以宣布灭亡了。
  呵……
  “大宋啊!难道我大宋,就没有復兴之机了么?”文天祥满脸的苦涩。
  能復兴就有鬼了!
  陆秀夫都嘆了口气……
  人家大明,就算崇禎帝吊死在了煤山,好歹还有半壁江山呢。
  再看看他们大宋……
  现在的疆域,也就只有一点点,只有广南一片区域的样子。
  也就是一部分福建,一部分广东,一部分广西,还有海南岛。
  就这种疆域,还復兴?
  復个鬼的兴。
  这能復兴就有鬼了!
  大炮火枪来了都没用的那种。
  难救,也难崩!
  ……
  而此时,大宋靖康时空。
  “呼,看来,朕不是亡国之君啊!”这一刻,赵桓又支棱起来了。
  好好好……
  哈哈哈!
  看来,靖康一朝,虽然有点耻辱,但,问题肯定不大。
  大宋还在!
  而且,大宋还有三百一十九年的国祚!
  好傢伙!
  三百一十九年啊!
  这不得远迈汉唐?
  哦,汉比不了。
  远迈唐明不是问题!
  ……
  同一时间,大宋时空。
  赵匡胤微微扬起眉,然后,嘴角就忍不住的勾起一抹笑容来。
  好傢伙……
  他心里直呼好傢伙!
  大宋国祚三百一十九年!
  三百一十九年啊!
  除了两汉,其他哪个朝代能比得上他大宋?
  唐朝不行,那明朝也不行!
  “哈哈哈,好!好!”
  这一刻,赵匡胤意气风发。
  三百一十九啊!
  就算有个什么靖康之耻又如何?
  难道朕大宋的的一生功绩,还洗不清那污点?
  笑了!
  这一刻,赵匡胤恨不得仰天长啸。
  三百一十九年啊!
  他大宋的零头,都比秦朝强。
  盛唐?
  那他更不放在眼里了。
  一个区区二百八十九年国祚的割据政权罢了,哪能跟他的大宋比?
  刚明?
  笑话!
  什么刚明?
  才二百六十多年的国祚,还比得上我大宋?
  三百一十九年!
  知道三百一十九年的含金量吗?
  就算你大明加上南明,也比不过我大宋!
  三百一十九年!
  “呵呵,哈哈哈!”一想到这个国祚,赵匡胤的嘴角就忍不住的勾起一抹弧度。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建立了王朝?
  又有多少人,建立了王朝?
  可有多少朝代超过了一百年?
  又有多少王朝超过两百年?
  而三百年,那就更少了!
  他,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国祚三百一十九年!
  这一刻,他感觉他能吹一辈子!
  ……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时空。
  “三百一十九年?”饶是李世民,也倒吸口凉气。
  三百年的国祚。
  好傢伙!
  他直呼好傢伙!
  这就是那个什么靖康耻的宋朝?还三百年国祚?
  不是……
  这么抽象么?
  李世民眼神变了变。
  三百年的国祚啊!
  这什么概念?
  “也不知,朕的大唐,能否有三百年?”李世民嘀咕一声。
  既然宋朝都可以有三百多年国祚,那他的大唐,也有三百多年国祚,应该,问题不大吧?
  人家汉朝好歹也四百多年呢。
  总不可能,自己的大唐连明朝都比不过吧?
  那应该不能够!
  就算比不过宋朝,明朝应该还是可以比划比划的。
  ……
  而此时,南北朝时空,南朝刘宋。
  “什么?竟然不是朕的大宋?”刘裕有些惊愕。
  好傢伙……
  他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未来还有一个与他的国號相同的朝代。
  而且,这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竟然有三百多年国祚?
  三百多年啊!
  嗯……
  他其实也是敢想一想的。
  在之前,有两汉四百年的国祚。
  他也曾想过,建立一个三四百年国祚的王朝。
  可惜……
  虽然他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北方那偽魏索虏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而此时,北方,拓跋燾眯起眼,笑了:“原来是后世的什么赵宋!”
  他还以为,是南方那个偽宋呢。
  这下,他有重新笑了出来……
  既然是后世,那就好说了。
  只要不是南方的偽朝,那什么都好说。
  ……
  这一刻,伴隨著歷朝歷代,无数人的反应……
  此时,问答空间之中,那巨大的屏幕之上,终於出现了第二题……
  【诸天问答第二期·第二题,请听题……】
  【请问,宋朝的灭亡原因是什么?】
  “又来了?”
  秦镇看著这出现的第二题……
  熟悉!
  这可太熟悉了!
  之前说明朝的时候就是这样。
  现在到了宋朝,还是这样?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很正常。
  一个王朝,无非就是想著自己的国祚,一共传了多少代,以及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既如此……
  这一题的话……
  “宋朝灭亡的原因……”
  秦镇皱了皱眉,说实话,他感觉,宋朝的灭亡,与明朝还有些不一样……
  他仔细想了想,最终开口道……
  “既然之前说了是两宋,那就表明,宋朝一共灭了两次!”
  “一次,是北宋的灭亡,一次,是南宋的灭亡!”
  “先说北宋!”
  “北宋的灭亡,自然就说到了靖康之耻了。”
  “此时,北宋周围,东北有辽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辽国之后还有金国!”
  “辽国,乃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
  “伴隨著时间的推移,辽国逐渐衰败,金国逐渐崛起。”
  “这时候,宋朝就看到了机会,试图联合金国,灭亡辽国,同时,打算收服燕云十六州,以建『万世功业』!”
  “然而,此时的宋朝,也好不到哪去。”
  “与金国结盟之后,北宋发兵燕云,攻打辽国京城,然而,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均以失败告终,最终,还是金国攻占了辽国京城。”
  “金国与宋朝的盟约是,等打下了辽国,我给你钱,你把燕云十六州给我。”
  “当时的金太祖是答应的,还算是比较遵守盟约。”
  “打算先把三州许给了宋朝,但还没来得及实行,就死了!”
  “金太宗继位之后,一开始也是想遵守盟约的。”
  “虽然都是蛮夷,但与华夏打了这么多年交到,以及宋朝许诺的好处的確多,所以,他还是遵守盟约的。”
  “但有人不干了!”
  “就是当时金国的主將,完顏宗翰与完顏宗望。”
  “这两人反对將这些地方割让给宋朝,认为宋朝违反了盟约。”
  “当时的盟约中有一条是: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
  “意思是,不能藏匿逃亡的叛贼,逆贼,也不能侵扰边境的居民!”
  “而宋朝,却是违反了这一点,不仅招收逃亡的叛逆,还给这些叛逆许诺好处,所以,反对割地!”
  “当然,反对割地的原因也有巩固金国西边的形式等……”
  “总之,就是不愿意把这些地方割让给宋朝。”
  “后来,金军打败张觉,张觉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张觉。”
  “这个张觉,一开始是辽国辽兴军的节度副使,金军攻打辽国的时候,他投降了金国。”
  “但后来,他又暗中联络宋朝,给金国背后捅刀子,归降了宋朝。”
  “对这种人,金国自然忍不了,於是乎,就开始討伐。”
  “战败后,被燕山宣抚使藏匿,金国索要张觉。”
  “当时的燕山宣抚使王安中骗完顏宗望说,他们这就没有这个人!”
  “但完顏宗望不信,王安中就杀了一个相貌相似的人代替张觉。”
  “可惜,完顏宗望手底下有人见过张觉,直接戳穿了这个把戏!”
  “王安中最后没办法,只能杀了张觉,把头颅送给了金国。”
  “此一事,不仅让燕京投降的將士们流泪,也让他们心寒!”
  “同时,金国也逐渐发现,宋朝,好像也就那样?”
  “他们不经让將士流血,还让將士流泪!”
  “而且,加上宋朝的军队糜烂,战斗力不行,於是乎,金国就有想法了。”
  “1125年,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八月,完顏宗望以宋朝藏匿金国判將为由,开始入侵宋朝!”
  “金国攻伐,一路势如破竹。”
  “十月,攻燕山府,宋易州戍將韩民毅投降。”
  “十二月,於白河和古北口大败宋军。”
  “两天后,宋將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后破宋中山!”
  “翌年一月十四日,又破宋兵五千於真定府。”
  “一月二十二日,攻克信德府。”
  “而另一路大军,由完顏宗翰率领,虽然没有完顏宗望那般顺利,但也逐渐攻克朔州,代州,包围太原!”
  “此时,金国大军那是长驱直入,兵锋直逼开封城!”
  “宋徽宗赵佶当场被嚇晕,被救醒后,二话不说,传位皇太子赵桓。”
  “赵佶这是不想当亡国之君,想让自己儿子顶上。”
  “就算宋朝灭亡,到时候,他也不是亡国之君。”
  “赵桓没办法,赶忙贬了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
  “只是,宋军还是有些糜烂,就算重用李纲也没用。”
  “而且,他一边重用李纲抗金,还一边与金乞和。”
  “稍稍让金国的大军停滯片刻!”
  “但没过多久,金国再次南下!”
  “靖康元年,正月,完顏宗望度过黄河,第二天,就攻下了滑州,继而包围了宋朝首都汴京!”
  “好在,有李纲极力抵抗,汴京城这才没破!”
  “二月,胁迫亲王太宰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乞求议和。”
  “伴隨著这一边乞和,一边抗金,时间一点点过去,汴京城內,无数人心惊胆战的度过到了靖康二年!”
  “在此期间,无数人想跑,就连宋钦宗赵桓,也想跑。”
  “但他最后还是被李纲给劝了下来!”
  “诚然,金国的军队的確强大,可是,开封城毕竟是都城,想要攻破开封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宋钦宗这才留了下来。”
  “而在这段时间內,宋钦宗一边表面上听从李纲的建议。”
  “李纲说,金军孤军深入,粮草肯定不多,压根就不需要多害怕!就算出战不利,而已可以固收城池!等召集的各路勤王之师前来,到时候內外夹击,一定可以打败金军!所以,千万不能割地求和!”
  “宋钦宗表面上说,是是是,卿说的对!”
  “而暗地里,他却接受了李邦彦的建议,悄悄的派遣使者前往金营割地求和!”
  “赵桓可谓是混招拼出,说他信任李纲吧,可是他又不完全相信。”
  “总感觉还是需要议和!”
  “表现的优柔寡断,又懦弱无能!”
  “最关键的是,靖康元年二月的时候!”
  “当时,宋钦宗还下令,让姚平仲率领意外人夜袭金军大营,由李纲主持劫寨行动,希望通过这次奇兵出袭生擒完顏宗望,缓解一下军事压力,同时赎回人质等。”
  “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被人高密了。”
  “金人早有准备的情况下,这次偷袭失败,劫寨行动也失败了!”
  “当然,这高密,就不得不说李邦彦与李梲了!”
  “这两个傢伙,是主张议和的!”
  “当时宋庭的情况就是这样,李邦彦与李梲想要议和,李纲,种师道等人,想要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关键是,宋钦宗这个也听一听,那个也听一听,自以为自己的手段很高明,不去听信一家之言,可往往这就是他嘴蠢的时候。”
  “正如这次劫寨行动一样,本来,奇袭,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不说能够事半功倍吧,也能打出一点成绩来!”
  “可李邦彦与李梲两个老逼登,竟然有意无意的向奸细邓圭透露情况,最终导致失败!”
  “关键是,失败也就罢了。”
  “那些一心想要投降乞和的大臣们还开始散布谣言,故意捏造罪名嫁祸给李纲,李邦彦还把所有责任都推卸到李纲头上,说一切的错,都是李纲的错。”
  “因此,李纲被宋钦宗革职。”
  “甚至,还想把李纲送给金人,以求討好!”
  “最最关键的来了,在李邦彦等人的劝说下,成功让宋钦宗还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也不得伤害金军,免得破坏了议和的可能!”
  “这操作,简直让人智息!”
  “人家都兵临城下了,南侵路上,杀了多少汉人?那是几万,十几万的杀!”
  “而那些文人大臣们,还想著乞和!”
  “好在,李邦彦这操作,实在是引起了广大军民的愤怒与不满!”
  “他们去向宋钦宗请愿,强烈要求恢復李纲与种师道的职位,抗战到底,並且,还要罢免李邦彦等人!”
  “一时间,响应者云集,堵塞街道!”
  “愤怒的群眾更冲入了皇宫之中,看到李邦彦,就拿石头砸,一边砸,还一边痛骂!”
  “如此群情激奋之下,宋钦宗也只得恢復李纲与种师道的职位,这才守住了京城!”
  “而完顏宗望那边,在得知了李纲恢復原职,同时,又看到勤王大军越来越多,在答应了宋庭割让的河北三镇,与大量金银后,这才在二月底撤兵!”
  “只是,好景不长。”
  “金国刚撤兵,李纲就被朝臣弹劾与诬陷,最终,李纲也离开了京城,被贬到江西安置。”
  “李纲被贬不久,金军就收到了消息,恐怕金军都没想到,宋朝竟然还有这种令人智息的操作,於是乎,就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
  “这一次,可比上一次更加险峻!”
  “上一次,有李纲种师道等人在,京城可守!”
  “就算有那些文官的诬陷,最终,还是胜利了!”
  “可这一次,李纲不在,种师道也不在。”
  “而且,这一次,金军明显是有备而来,兵力足够,两路合功,四面合围,京城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態。”
  “可以说,此时的京城,的確算得上是岌岌可危了。”
  “好在,这毕竟是京城,城墙高大厚实,京城短时间內也不会缺粮,只要固守城池,等待金军吃完粮食,自己也就退了!”
  “可好死不死的,这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个傢伙。”
  “此人,名叫郭京!”
  “这个郭京就厉害了,自称会法术,可以抵挡金军!”
  “一开始,宋钦宗还是不信的,朝臣们也不相信,可这个郭京在朝堂上耍了一些小把戏后,就把这些人给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他们信了!”
  “於是乎,郭京就说,他会施展『六甲法』,只需要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可生擒金將退敌。”
  “闻听此言,宋钦宗狂喜。”
  “不仅封他为成忠郎,还赏赐了大量金箔,让他隨便招募兵士!”
  “而此时,金军那边,其实也有些想要退去的意思了。”
  “一方面,有西军勤王,他们需要应对。”
  “而本身的粮草,也有些不够了。”
  “他们就算能打一次两次的胜仗又如何?”
  “只要京城固守,他们就啃不下来!”
  “金军其实也没有想过啃下京城,这毕竟是京城。”
  “他们其实就是来谈判的!”
  “嗯,主要也是谈判他们继承辽国的一切经济特权。”
  “意思就是,他们现在占据了辽国的地盘,以后,宋朝也需要像对待辽国一样,对待他们。”
  “只需要给他们相同的岁幣就行了。”
  “当然,他们也很清楚,还是得打一场硬仗,打一场大胜仗,这样,他们金国才有更多的话语权!”
  “可面对强硬的固守京城这些傢伙,他们也有些无奈……”
  “而且,第一次围城时,开封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来的勤王军,合起来,人数已经有二三十万之多!”
  “面对如此庞大的军事压力。”
  “虽然他们自詡自己是可以以一敌十的金国勇士,但还是感觉有些发怵……”
  “他们可以攻打一些边防之地,攻打一些城市之类的。”
  “但想要啃下京城……只能说还有点痴心妄想!”
  “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就在他们打算即將撤军的时候,变故出现了……”
  “他们忽然看到,这开封城的宣化门开了,然后,就看到一个老头,就在城墙上跳大神!”
  “而城门前,出现了一排排颤颤巍巍,穿著金甲的士兵,也不关城门,看上去也不像什么悍勇之兵……”
  “金军面面相覷,面对这一迷惑性的操作,他们也惊呆了!”
  “他们甚至有些惊异,想了想,最终,也不管那么多了,直接率领兵士衝锋!”
  “一个对冲,这什么『六甲神兵』全都被击溃。”
  “简直不堪一击!就像是小鸡仔一样!”
  “而这些人,是真的被那郭京给忽悠瘸了。”
  “一个个临死前,还都以为自己是刀枪不入的天兵呢。”
  “郭京一看,二话不说,赶紧跑了!”
  “七千多人全死,郭京也消失不见。”
  “关键是,这些人死就死了,这时候,城门还开著呢。”
  “金军二话不说,直接杀入了宣化门內!”
  “金军入城,毫无疑问就如同虎入羊群一般。”
  “在一声声狂笑之中,汴京城內的百姓,乃至皇室成员,经歷了最漫长,也是最黑暗,最寒冷的一天!”
  “开封城的外城被金人占据,宋钦宗已经胆寒了!”
  “本以为,还能周旋一二,却不想,外城都被占据了。”
  “这简直就是天要亡大宋的节奏。”
  “好在,金军拿下外城之后,並不急著攻內城,反而开始戏耍起来……”
  “他们假惺惺的说要退兵,宋钦宗竟信以为真,急忙派遣宰相去求和。”
  “但完顏宗望说,求和可以,只要答应割地赔款就可以求和,但需要宋皇亲自来商议!”
  “太上皇赵佶不敢去,宋钦宗赵桓不得已,也只能亲自前往!”
  “闰十一月三十日黎明,宋钦宗带著诸多大臣前往金营,然而,金军的统帅却不想见,只是派人索要降表。”
  “宋钦宗不敢违背,於是慌忙让人写降表。”
  “金人却还是不满意,还勒令要求,必须要用四六对偶句写降表。”
  “最后,一个大臣是反覆斟酌,改了四遍,才让金人满意。”
  “接著,金人在斋宫里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
  “虽然屈辱,虽然憋屈,可是,他们还是按照金人的要求念完了!”
  “等金人放宋钦宗回朝后,又派人来索要好处!”
  “他们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很明显,这就是狮子大开口了!”
  “当时的开封城,是真的没办法搜刮出来这些东西。”
  “但宋钦宗已经被嚇破了胆,一味的屈辱忍让,还下令扩大搜金银!”
  “之后,金人还索要骡马,最后,绞尽脑汁的去搜,才搜了七千匹,京城的马甚至都为之一空!”
  “之后,金人又索要一千五百名少女。”
  “宋钦宗哪儿敢怠慢啊?人数不够?不够他甚至把自己的妃嬪都给送了出去!”
  “少女不堪受辱,死者甚眾!”
  “总之,金人要什么,宋钦宗就给什么。”
  “没有金银,就到处去搜刮金银。”
  “连皇后家都遭了殃。”
  “即便如此,还是不够。”
  “百姓被逼自尽者甚眾,开封城內,一片狼藉萧条的景象!”
  “可显然,这些,都不过是金人的戏耍罢了。”
  “不管你宋朝如何討好,如何趋炎附势,哪怕再卖力,也无济於事。”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
  “这一天,风很大,雪在下。”
  “金人终於不再玩了,將宋钦宗赵桓废为庶人。”
  “二月七日,宋徽宗赵佶也被人抓到金营。”
  “金人逼著宋钦宗与宋徽宗父子俩脱下龙袍,將所有皇室成员一网打尽!”
  “在这冰天雪地里!”
  “北宋,因这靖康之耻,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