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明中兴三步走!赛博仙人指路(完)!
作者:何以生      更新:2025-08-09 07:54      字数:5245
  这一刻,伴隨著秦镇竹筒倒豆子一般,將明末那些名臣名將到出,整个大明时空,都倒吸口凉气!
  大明洪武时空……
  “嘶,这么看来,就算到了末期,咱的大明依旧是人才济济啊!如此多的人才,竟还能丟了江山,唉……”朱元璋有些气不过,也有些恨铁不成钢。
  这么多人才,结果崇禎怎么搞的?
  还能把江山丟了?
  虽说这么多人中,很多都兵败,但朱元璋並不在意。
  “父皇,连大哥的十一世孙也在其列!”这时,朱標开口道。
  “咱自然听得清!”
  朱元璋满意一笑,那些人他都不熟,唯有这个沐天波,他很满意。
  果然,不愧是咱收的义子。
  后人世代为大明效力,誓死追隨。
  不过……
  “英儿什么时候成了黔寧昭靖王了?还黔国公?”朱元璋有些奇怪……
  此时的沐英也只是西平侯,別说公了,早的很!就更別说什么王了!
  “想来是后人追封加諡號!”朱標开口道。
  “是这个理!”
  朱元璋点头,旋即又冷笑一声:“呵,咱义子的后人,都比某些人要强!”
  朱標无语。
  马皇后也沉默……
  “那混帐到哪了?”朱元璋又问。
  “父皇,您才刚派人,恐怕锦衣卫还没出皇城呢!”朱標有些无奈。
  “咱怎么感觉过了许久呢?”
  朱元璋皱起眉,想想还是算了,旋即又道:“標儿,你去喊几个司礼监的太监过来,把天上那位说的全都记下来!”
  “是!”朱標点头应下,赶忙去找人了。
  眼看著朱標离去,朱元璋又想到了秦镇说的议和的事……
  “后金以小国自居,奉大明为上国,不求割地,不求赔款……”
  朱元璋皱起眉,继而眼神再次发冷。
  大明最后因为东林党的干预没有议和,这也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这些东林党的,当真该死啊!
  不止一次,朱元璋对东林党起了杀心!
  “要是让咱遇到了,必砍光所有东林党!简直是奸党!”朱元璋咬牙切齿。
  那群该死的东林党,让本就不富裕的大明更是雪上加霜。
  “文臣皆可杀!咱一定要把这条规矩写在皇明祖训里!”朱元璋沉声道……
  ……
  而同一时间,大明永乐时空!
  “好好好,明末如此多的人才?这都完全可以组建朝廷班子了!將那些东林党的全都杀光,再重用这些人,大明中兴可期!”朱棣笑了。
  他本以为,明末之时,官员全都是尸位素餐的狗东西。
  结果现在看来,大明,也还没朽烂到那种程度嘛!
  “来人,加封沐晟为……”
  朱棣顿了顿,他忽然发现,沐晟竟然封无可封了!
  沐晟,乃是沐英次子。
  沐英英年早逝,长子沐春继承西平侯爵位,而沐春,在洪武三十一年的时候,也死了。
  沐春没有子嗣,就由沐晟继承西平侯爵位。
  然而,等朱棣继位,永乐四年的时候,沐晟因破交趾有功,被封为黔国公,世袭罔替,岁三千石。
  国公之上,可就是王了!
  在他之前,大明可还没有异姓之人活著的时候就被封王的!
  嗯,朱棣其实不知道,用不了几年,他就要给一个人封王了。
  也是大明史上唯一一个活著受封的异姓王。
  不过,此时,朱棣却在思考沐晟该如何封……
  继而,他洒然一笑。
  封王又如何?
  沐晟虽是异姓,但却是自家人。
  只要不世袭罔替就行了!
  是即,朱棣大手一挥,开口道:“封沐晟为忠义王,岁五千石!”
  五千石,比之之前的黔国公多了两千石。
  地位仅次於亲王。
  如此受封,这沐晟,就忽然成了大明第一活著受封王爵的存在了。
  人家都说,子凭父贵,哪怕子凭父贵也很正常,但到了沐晟这,却因为十世孙的忠义,反而加封了他这个老祖宗!
  也不知道沐天波知道了有何感想!
  ……
  而此时,大明天启时空。
  “嘶,总算写完了!”朱由校长长鬆了口气。
  看著眼前名单上的人,不由满意的笑了。
  除了有些太少以外,其余的,他都可以用嘛!
  反正他与崇禎年,就只差个四年时间。
  这里面很多名字,他甚至都很熟悉,比如刘宗周。
  “这个袁继咸……”
  朱由校不由回想之前秦镇说的。
  好像是说,是天启五年的进士。
  还有两年……
  嗯,应该找得到!
  这人可以用!
  竟能与文天祥齐名!
  不错,很不错!
  “至於这个张煌言……”
  朱由校沉思,他也很看重这人,能与岳飞,于谦並称,绝对不简单。
  但是……
  他却並没有听过这个傢伙的名字。
  又仔细想了想……
  好像是在崇禎十五年中的举人。
  一般中举人的话,大概也就二十五岁上下。
  去掉崇禎的十五年,再去掉天启的后四年。
  也就是说,此时的张煌言,可能也就只有五岁上下。
  “唉……”
  朱由校嘆了口气:“皇弟啊,这人才,可便宜你了……”
  ……
  而此时,大明崇禎时空。
  “写完了!还好,还好!”
  朱由检也鬆了口气。
  这次的十八个人,他都很清楚,全都还活著。
  之前十一个人死了一多半,而有这十八个人的话,完全够用了!
  其中,他又反覆圈出秦良玉,李定国,郑成功,沐天波,张名振,李来亨,刘宗周,史可法,张煌言,刘同升,袁继咸!
  秦良玉不用多说,他本就信任她。
  李定国与李来亨就比较麻烦了。
  一个是张献忠的义子。
  一个是李自成侄子的养子。
  张献忠这狗东西,明明都已经被招降了,结果,又起义了,总感觉这个傢伙是诈降。
  对张献忠这种反覆无常的傢伙,他是没半点好感的,连带著大西军,他也没半点好感。
  却不想,大西反贼之中,竟还有李定国这等存在?
  只要张献忠一死,那李定国就能归他大明所有!
  对抗清军二十年,收復失地三千里!
  有此等猛人,还要什么狗屁袁崇焕!?
  但唯一的情况就是,现在张献忠还没死,这李定国也不可能为他大明所用……
  “要是张献忠死了就好了……”朱由检嘆了口气……
  而除了李定国。
  那个李来亨,也是个头疼人物。
  能够数次击败清军十万大军,足可见能力之强。
  可偏偏这么一个人物,是那李自成的属下。
  李来亨不一定忠於大明,但绝对反抗清军……
  要不,詔安李自成?
  让李自成去打清军?
  其实,如今的李自成,也被打崩了,甚至被打的只剩下了十八人,苟到山里,不知所踪。
  如果不是因为清军入侵,孙传庭,洪承畴等人被调到辽东防线,李自成说不定早死了。
  嗯,趁著如今李自成被打崩,大明刚胜了一场,正好詔安,也不用开出什么优厚条件,直接让他去前线打仗去。
  除此之外,郑成功他没听过,但郑成功他爹郑芝龙他却知道。
  在崇禎元年的时候,郑芝龙就归降了大明,官至都督同知,只需要把郑芝龙喊来,顺便让其带上他儿子郑成功。
  只要郑成功成年了,那他就可以委以重任。
  郑芝龙无所谓了,反正他要的是郑成功。
  沐天波就不用说了。
  直接喊他进京。
  虽然沐天波祖上有几代出过问题,但不妨碍沐天波的忠义。
  沐天波本就是自家人,怕什么?
  然后就是张名振了。
  既然是南京的锦衣卫,那正好调到京城来,这心腹不就有了么!
  刘宗周。
  他对此人还有印象,当时弹劾东林党的马士英,阮大鋮等。
  那时候,他对东林党很是信任,而那些人又说刘宗周不过是个罢官,自命清高,无甚本事。
  当时,崇禎信了,然后就將刘宗周给贬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东林党口中的自命清高,无甚本事的傢伙,在杭州失守后,绝食而亡!
  此等忠义,怪朕瞎了眼!
  错信东林奸党啊!
  到现在,他还清楚的记得,刘宗周弹劾的人有,马士英,刘孔昭,刘泽清,高杰!
  还说阮大鋮必不可用!
  的確,阮大鉞这个吊毛反覆无常,的確不堪大用。
  现在好了,直接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这马士英,刘孔昭,刘泽清,高杰,阮大鉞皆可杀!
  史可法。
  这就比较陌生了。
  他得努力去想,才想到史可法是谁。
  大概前两年的样子,史可法去平定起义军,之前还好,但后来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他也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但他没罚史可法,反而让他去戴罪立功。
  后来,因平定起义军有功,一路升迁,最后调任南京,成为南京的兵部尚书。
  史可法还发现,军队久不训练,没有战斗力,还上奏了八条改革意见!
  不错,不错……
  崇禎回想起来,不由点头。
  是个能当首辅的料。
  而张煌言……
  “崇禎十五年的举人,这还没到十五年呢……”朱由检嘀咕一声,但其实也大差不差,反正也就两三年的事。
  这个张煌言能与岳飞,于谦並称。
  朱由检恨不得马上喊张煌言到面前来。
  对岳飞,对于谦,他自是再熟悉不过了。
  要是没有岳飞,哪有南宋的半壁江山?
  而于谦,更是为大明续命两百年。
  可惜被自家老祖宗杀了。
  而这个张煌言……
  他保证吸取前朝的教训。
  一,一定对这张煌言信任有加。
  二,绝对不杀张煌言。
  三,张煌言要是去前线打仗,他绝对不瞎逼逼。
  之后,那刘同升。
  刘同升他可太熟了。
  崇禎十年的状元郎,文韜武略,还有血性。
  但因为反对杨嗣昌,他就贬他去福建,结果没多久,嘿,人家不干了。
  当时他还气得不行,你个老东西,我贬你的官,你还敢不做了?
  你五十一岁才当上的状元,在我面前装什么呢?
  然而,事实证明,又是他错了。
  没办法……
  当时太过信任杨嗣昌了。
  刘同升说杨嗣昌的各种坏话,如今看来,那也不是坏话,人家说的是实情。
  杨嗣昌可用,但不堪大用。
  说白了,杨嗣昌其实也是可有可无,可以杀了的那种。
  现在的话……
  刘同升虽然被贬了,但他可以喊回来继续重用嘛!
  袁继咸!
  袁继咸这个人,说实话,他还有点印象……
  崇禎四年的时候,当主考官,结果放任举人作弊,就被贬了。
  后来陆陆续续的升,又贬。
  而近些时日,袁继咸升任右僉都御史。
  然后他就不知道了。
  说实话,他真没看出来这个袁继咸有什么特別的。
  竟能与文天祥齐名?
  说实话,他有些怀疑了。
  但仔细想想,既然秦镇都这么说了,那这人就完全可以用。
  还得是重用!
  既然能与文天祥齐名,至少能確定他的忠心。
  “好好好……”
  这一刻,崇禎眼睛越来越亮。
  大明中兴有望了!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秦镇又开口了:“当有了这些名臣武將后,那事情就简单了!”
  “大明復兴,分三步走!”
  “第一步:与后金议和,攘外必先安內,后金时不时的骚扰,就算大明有几条手也不够用的!后金也不要钱,也不要地,甚至可以交出劫掠的財务等!完全可以议和!”
  “后金的要求也不多,无非就是贸易互通,那边卖人参,貂皮等等……”
  “然后就是互相承认对方的政权,后金的叛人,进入明朝境內要扭送回金,而明朝的叛人进入金境后,也会送回於明!”
  “两国要是有什么凶吉大事,互相串门,互相溜达!”
  “这就是后金的条件!还是打贏了一场仗后,提出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
  “什么丧权辱国?丧个什么权?辱个什么国?”
  “这已经是陈新甲努力议和的最好结果!”
  “答应就完事!”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还是大明马上要亡了的时候,人家提出的条件,放在更早之前,那人家愿意尊你为大哥,奉大明为上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第二步:与后金议和后,就可以避免两线作战的问题了,开始安內,张献忠兵马多,又反覆横跳,所以先剿张献忠,能派左良玉就派左良玉,这个逼一天没事干,就想著拥兵自重了,让他去打张献忠,往死里干!左良玉还是有那个实力剿灭张献忠的!”
  “之后就是李自成,李自成也可以按两步走,一,詔安,二剿灭!”
  “李自成无非就想要当个王,给他一个藩王的称號,他就不会反!但得看是什么时期的李自成,如果一开始,那李自成隨便詔安!可要是打到京城了,那李自成就想要一个秦王噹噹了!不仅要当秦王,还要百万两白银!要是拿不出这个钱,那就剿!按照之前的打就行,孙传庭,洪承畴齐上,你不投降,就往死里干!”
  “当解决了张献忠与李自成,就到了第三步!”
  “第三步:肃清朝堂,军队改革,积极賑灾,休养生息,解决財政问题,货幣改制,开源节流!”
  “朝堂那些蛀虫可以清除了,並且,对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要严惩!当然,严惩个七成就够了,得留下三成,那些墙头草自然会导向皇帝,收拢一批,打压一批,才是王道!”
  “军队改制,这方面,得好好的改,都说明军不满餉,满餉不可敌,虽是调侃,但也说明了军餉的问题,同时,也能看得出来,明军战斗力绝对不差!”
  “当然,明军糜烂也是真的糜烂!”
  “主要也是一些政策搞出来的,当然,也是因为明朝的军队出现杀良冒功的情况,所以就有了严格的规定。”
  “敌人的脸被射烂了不行,头被敲烂了也不行,老人女人小孩的不行,还要监察头髮与牙齿!”
  “反正,在斩获,立功方面,那时候有严格的限制,但限制太过了,遇到敌军,人家根本不想打了!”
  “所以,这方面需要改制,同时,要严格遏制杀良冒功之风,亦不能让记功官与將领沆瀣一气!”
  “之后,就是安抚流民,流民有一口吃的就行了!”
  “但不建议大范围放银賑灾,还需要让这些流民有些事干,比如修城墙啊,修哨塔啊,挖矿啊之类的,每天给他们一点工钱,一顿饭就行了!这样,流民也安置了,事也干了!两全其美!当然,那些流民的工钱绝对不能被贪污,否则,还可能出现譁变起义!”
  “做到这一步,大明內部基本上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然后就是朝廷改制的问题!”
  “朱元璋定的那什么皇明祖训,很多都可以废了!首先一点就是,宗室供养制度,要是群臣有好办法就用好办法,没有好办法,就效仿前朝,逐代降爵,以后也可以减少朝廷负担!当然,这些老朱家的人,也可以做事,不给他们找点事干,他们就在封地上胡作非为!”
  “之后就是货幣改制的问题,朝廷休养生息后,自然有了一定的信誉,可以推出纸幣,但防偽要做好,做不好还是不要推纸幣了,免得货幣又崩盘!”
  “朝廷也需要挣钱,加强皇权的同时,还得鼓励工商业发展,同时进行海外贸易!这样,大明才能源源不断的有钱!”
  “之后,就可以对后金用兵了!”
  “等灭了后金,那崇禎帝绝对称得上一声中兴之主了!甚至,可以称一声祖!”
  “当然,如果已经兵临城下,李自成打进来了,那也別急著死,赶紧迁都南京,利用长江天险,然后再一步步收回失地!”
  “如果是崇禎南迁,那就不会出现南明混乱的情况,毕竟崇禎是正统皇帝,只要南明不乱,修养一段时间,再效仿老朱北伐!一步步收回失地,无非就是之前上述顺序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