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朱元璋:什么?大明实亡於我?!我成了亡国之君?!
作者:何以生      更新:2025-08-09 07:54      字数:2517
  天灾人祸,內忧外患……
  有些人注意到了。
  而有些人,注意到了也没用……
  大明崇禎时空……
  “好好好!天灾人祸,內忧外患,建奴……唉……”崇禎嘆了口气。
  如果早些年,这些建奴还不足为惧,根本构不成外患。
  但现在,建奴已经尾大不掉,想要解决建奴,根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建奴已成外患。
  朝廷又穷,又连年天灾。
  死局!
  这妥妥的死局!
  怎么破?
  根本没法破!
  他本以为,有钱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可秦镇说,就算有钱也没用!钱连皇城都出不去就没了?
  显然,如今的情况,比他想像中的还要难。
  麻了。
  朱由检是真的麻了。
  他多想摆烂啊。
  他多想撂挑子不干啊。
  可是,一想到皇兄临终前的嘱託……
  “皇兄啊皇兄,朕也想当尧舜,可周围那些傢伙,只想让我当桀紂啊!”朱由检握紧拳,不是他不够努力,他已经足够努力了……
  每天鸡鸣而起,夜分不寐,所有的奏摺都要自己批阅。
  经常性的就只睡三四个小时。
  不仅学习儒家经典,也作为听取讲官意见、与朝臣討论时事。
  不说比得上太祖皇帝朱元璋吧,那至少也比明朝其余皇帝要勤政的多,甚至,汉唐都没几个皇帝比得上他勤政!
  年纪轻轻就已经白头髮。
  他才二十来岁,看上去就像个四五十岁的老者一样。
  他既不好酒,也不好色。
  既不残暴嗜杀,也不奢侈放纵。
  放眼歷朝歷代,哪个亡国之君能如他这样?
  可偏偏,为什么就亡国了呢?
  朱由检想不通。
  没人教他做皇帝,他就遵从皇明祖训,去学著怎么当皇帝。
  可他按照皇明祖训做,那些朝臣也不是皇明祖训里的朝臣啊。
  怎么办?
  谁能来教教朕,谁能来告诉朕,朕如何才能让大明王朝重新走上强盛?
  朱由检凝望苍穹,无语凝噎……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轻咳两声,终於继续开口了……
  “现在说了大明灭亡的三个原因,第一,穷!第二,天灾!第三,內忧外患!”
  “那就说说具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点情况!”
  “首先,第一点,穷。”
  “大明为何穷?也的確是多方面的。”
  “有人说是因为万历太过折腾,打了三场战役,这三场战役虽然都胜了,也达到了巩固边疆的目的,但是,耗费的財力却是巨大的!”
  “粗略统计,八年间的军事开支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等到崇禎继位之时,国库的钱,甚至不到一百万!”
  “崇禎继位之初,户部都还欠九边军餉高达九百多万两!”
  “再加上官员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本该进国库的钱,要么进入了各部门的小金库,要么就被贪了下来,最后落到国库之中的,只能说少之又少!”
  “其实这些,也是很多王朝的通病!”
  “有人说,大明实亡於万历,实亡於嘉靖,这些也都有跡可循!甚至还有人说,大明实亡於朱元璋!”
  “首战即决战,开国即灭国!”
  “虽然扯,但空穴不来风,这么说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第一点:经济问题。”
  “朱元璋,大明的开国皇帝,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海禁等等……”
  “然而,就是因为这些经济政策,导致商业发展落后,商人发展不起来,明朝的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经济发展不起来,那可不就穷了么?”
  “朝廷的税收高度依赖农业,財政收入结构单一,明朝时期本来就处於小冰河时期,一旦爆发自然灾害,农业就会受到衝击,继而导致国家的收入减少,关键是,收入减少了,还得拨款賑灾,不仅收不到钱,还得钱!”
  “对於明朝的经济,后世人无不詬病!”
  “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终究还保留著一些小农思想,总认为降低了商税,就能让老百姓买的起商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实际上呢?还是那样,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变,相反,却让商人富得流油!”
  “明朝末年的时候,全球海洋贸易非常兴盛,全球的白银都流入大明,当时的明朝,甚至可以被称一声白银帝国!”
  “然而,这些钱,並没有流入国库,全都被官商勾结,进入了士大夫与地主阶层的腰包里,士大夫免税,人家有多少钱就收多少钱,你朝廷就只能干瞪眼!”
  “老百姓认为的好日子,並不是这个稀奇买这个,那个没见过买那个,他们认为的好日子,无非就是吃饱饭而已!”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还能玩转经济平衡,能稳定国家財政!但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是朱元璋,在这套本就畸形的经济体系下,自然也就崩盘了!”
  “不是说重农抑商不可取,海禁也不是不行!”
  “这得看局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当下的局势,適当的改变国策,才是长治久安!”
  “偏偏朱元璋定下的这些国策,还不允许后人改动。”
  “遇到正常年景还好些,就算是死规矩,也总好过不作为!可一旦出现点问题,还抱著那些陈年旧规,老腔调,可就是自取灭亡了!”
  秦镇的声音,传遍了歷朝歷代,各个时空。
  ……
  而此时……
  大明洪武时空。
  听著秦镇的话,朱元璋脸已经黑的如同锅底。
  什么玩意?
  咱还成了大明的亡国之君?
  “混帐,胡说八道,简直胡说八道!咱要砍了他!咱要砍了他!”
  朱元璋气的不行。
  朱標一脸的无语。
  砍?
  你要是有能耐,飞到天上去砍啊?
  隔著叫囂什么?
  “標儿,他说咱是亡国之君?亡国之君啊!”朱元璋扭头看向朱標。
  朱標又是无奈。
  人家说的是,你经济政策有问题。
  嗯……
  好像也確实……
  大明没钱,还是你导致的大明没钱,说亡国之君是有些离谱了,但说这是亡国之祸却是可以的。
  “父皇,儿臣觉得,那位说的有道理!”朱標开口道。
  “有道理?”
  朱元璋瞪大眼,怒了:“有个屁的道理!咱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还有错了?再有,如果不重农抑商,百姓如何愿意去耕地?百姓不愿意耕地,咱的大明哪来的粮食?”
  “还有海禁的问题!为什么海禁,他是只字不提?如果海上没有倭寇海盗,咱用得著禁海吗?”
  “总之,此人一派胡言,全都是胡说八道,歪理邪说!还大明亡於咱呢?咱看他就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
  朱元璋很怒,肉眼可见的红温。
  朱標无奈……
  朱元璋为了百姓有错吗?
  自然是没错的。
  因为有海盗而禁海有错吗?
  显然也是没错的。
  但错就错在,定下的国策,还不让后世子孙更改,这就很有问题了。
  “父皇当年也打过仗,可知道军情如火,战机稍纵即逝,將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朱標忽然问道。
  “老子打仗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朱元璋撇嘴,显然,还在气头上。
  朱標深吸口气,沉声道:“既如此,父皇为何还要定下不可更改的国策?国策,当因地制宜!不是每个时期都一成不变的,应当群策群力,根据当下的国情,酌情修改国策才对!如同教书一般,为师者,当因材施教!”
  “你还教训起你老子来了?”
  朱元璋眼睛一瞪。
  “请父皇修订国策!”朱標脖子一梗,再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