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好消息,坏消息
作者:狂风徐徐      更新:2025-10-30 04:14      字数:2019
  第459章 好消息,坏消息
  “恐怕他们得失望而归。”
  崔方如此评价。
  小徐镇的镇西口,用红砖垒砌成的高台上,十余名护卫军將校看著从镇西绕过南下的骑兵,烟尘滚滚,似是黄龙。
  王如龙不满的嘀咕了几句,似是骂韃没胆来攻,却被边上的周君仁瞪了眼,目前的战局,能拖一日都是好的,非要与韃骑兵面对面廝杀作甚?
  八月二十七日,韃靶攻胶县不果,大批骑兵分为数股,沿大沽河南下试探,曾经试图搭建浮桥,或选择水浅处渡河,均被护卫军水师逼退。
  八月二十九日,靶大军渡河,斥候回报,步卒倒是不多,毕竟此次攻打山东的韃步卒在之前几战中死伤惨重,韃又不敢隨意使降军上阵,但骑兵铺天盖地,至少有万五之数。
  九月初一,周君仁欲出镇正面迎敌,以挫韃靶锐气,以步卒对阵骑兵,虽然劣势明显,但护卫军还有杀手,而且之前也做过非常详细的演练。
  最重要的是,护卫军如今只有一个骑兵团,若是天下大乱不持续太久的话,护卫军他日北伐,肯定还是要用步卒迎战骑兵,这是个锻链的机会。
  但韃骑兵却没有径直扑向小徐镇,而是留下数千骑兵,其余兵力绕过小徐镇,扑向了以平原为主的即墨全县。
  “俺答肯定会很失望。”骆松难得的露出笑容,“亭口镇一战-师正北上御敌,实是有谋。”
  眾多將领连连点头,亭口镇大捷是这场战事的开端,也是山东战事真正的开端,不仅大溃韃骑兵,使得韃先取登州,更关键的是时间。
  当时护卫军四旅几乎全数出动,软硬皆施,將即墨县的绝大部分的民眾迁居到各处,坚壁清野,留下了一个大半空虚的即墨县给如今的韃。
  周君仁转头看向烟尘滚滚的南侧,心想也不全都是空空如也,至少即墨县城不是,而且还有相当部分依附那些大户的村落、庄子。
  不管是护卫军还是从青州、莱州迁居来的民眾,都是外人—至少在即墨县大户看来都是外人。
  偏偏护卫军名声极好,施民眾以仁,在民间有极高的威望和凝聚力,使得绝大部分即墨县民眾都愿意迁居。
  而即墨县那些大户就未必这么想了,迁居胶县、高密,即使只是一段时间,但毫无疑问他们在本地的势力、利益都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事实上,他们与护卫军之间在之前的一年时间內產生了大量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从舟山来的金柱、万表都极为愤怒。
  现在好了韃能攻得下即墨县城吗?
  肯定可以啊,周君仁心想,搞不好他们还会主动举城而降呢。
  嗯,说不动他们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赌护卫军扛不住韃靶,胶州沦陷后,作为本地土著还是世家大族,韃即使不用他们来管理即墨甚至胶州的,也必然怀柔。
  “反正拖下去,是我们占便宜。”廉钟隨口说。
  边上他的副手丁茂嘀咕道:“这倒是,今年有些古怪,都已经快九月了,居然还这么热!”
  几个將校纷纷点头,镇子里已经预备了不少衣,而且很多將校上阵穿的是甲,但此时无战事,將校士卒大都穿的是单衣。
  实际上今年气候的反常绝不仅仅只是山东,数千里之外的南京城更加炎热。
  今年初才落成的玉清宫侧殿內,严嵩、徐阶、陆炳、李默、王邦瑞、严世蕃等人垂手肃立,额头上不停的泌出汗珠,顺著脸颊留下,却不敢伸手擦拭。
  当然了,汗珠滚滚而下不仅仅是因为炎热,更因为昨日入京的战报,更因为端坐在上面,面寒如冰霜的嘉靖帝。
  “真是了得啊。”嘉靖帝笑道:“东南居然出了这等帅才,难不成两浙竟有王气?”
  下面群臣个个凝神闭息,不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响动,陛下看似镇定,但实则已然愤怒到了极点。
  两浙有王气..严世蕃在心里想,还真不能说错了。
  前后三战,皆大捷,特別是大沽河一战,斩敌数以万计,光是生擒就有数千人,陈锐这廝实在是有能耐。
  关键是除了周君佑、周君仁之外,包括陈锐、沈束、徐渭在內,以及大部分的將领都是浙江人。
  从几个月前护卫军一部北上青州,再到护卫军全军北上之后,南京城內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无数人在复杂的情绪中等待著,等待著不知道对他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消息。
  浮来山大捷、日照大捷让护卫军以及陈子鑾、周君仁、楼楠等將领的名声响彻天下。
  当俺答汗率重兵攻伐山东的消息传来之后,无数人都在观望—河南前线波澜不惊,辽东军退入朝鲜苦苦支撑,山西陕西勉强自保。
  有识之士都很清楚,俺答汗什么时候对明朝发动大战,在战略上很大程度取决於能不能拿下整个山东。
  一旦山东失守,北直隶乃至天津再无侧翼之忧,压制淮东、徐州、河南一线,全力用兵山西、陕西,若是关內失守,就能沿当年蒙古灭南宋的路线——
  即使是亭口镇、高密两场大捷的胜报入京,虽然引起了极大波澜,但还是有很多人在担忧,担忧胶州、登州难以抵抗主力。
  所以,当昨日大沽河大捷的战报入京,满城哄然,眾情汹汹,不仅仅是出身北地的民眾,几乎所有人无不奋然,甚至民间已经將陈锐视为“岳武穆”第二。
  毕竟,將蒙古人赶出中原至今也不过百五十年,元朝给中原、东南带来的危害,对民间的压迫,还没有来得及被遗忘。
  当然了,即使是南京城內的小民也知道,陈锐绝不是岳武穆第二,他不会被朝廷约束,更不会被十二道金牌所召回。
  这是好消息吗?
  当然是好消息。
  但对某些人来说,这是坏消息於是,无数道视线投向了嘉靖帝所在的太傅园。
  最看不得这捷报的,应该就是这位大明的道君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