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天下形势,教导弟子(求月票)
作者:十二个耳环.      更新:2025-08-17 12:12      字数:5029
  第719章 天下形势,教导弟子(求月票)
  将卫鹤年的事情,抛之脑后,李云景从那一天再没有提及这个人,也没有将消息传回宗门。
  “神霄道宗”内讧的事情,他不愿意告诉任何人。
  这种事情就是丑闻,不能公开去说。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
  “幽月国”的局面渐渐的稳定了下来,起码九州之地,已经很少出现大规模厮杀。
  魔道修士的踪迹,也变得越来越隐秘,几乎不敢出现在人前。
  整个“大明修仙界”的各门各派,各大世家,已经开始了生产,修建了新的分部据点,设立了阵法,禁制,保护自己的产业。
  目前,“神霄道宗”吃肉,所有人都跟着喝汤了。
  “大明王朝”,“横越山脉”,“幽月国”三大版图,全部开始正常运转,每一个势力,都增长了三倍以上的财富。
  一时间,整个阵营欣欣向荣。
  就算在战争之中,一些门派,家族,损失惨重,甚至折损了核心战力,但是在“神霄道宗”的庇护下,也开始恢复力量。
  任何跟着“神霄道宗”征战在外的势力,都被“神霄道宗”庇护,绝对不允许出现他们被其他人吞并的情况发生。
  这也是整个联盟的重要盟约。
  动一个势力,就是得罪了所有人!
  在李云景的主持下,“神霄道宗”在“荣耀之城”的力量,被进一步抽调到了“幽月国”。
  甚至就连“横越山脉”的“神霄道宗”分坛,也少了三分之一的人。
  所有的人都集中到了“神霄关”。
  这里已经成为了连接“横越山脉”,“幽月国”的枢纽。
  相比以前,这里的大军少了五分之四,离开的人都是各大门派,家族的修士。
  唯独留下了“神霄道宗”自己人。
  强化了“神霄关”的作用之后,这里就成为了整个“幽月国”的中心。
  三年时光,足以让断壁残垣长出新的青苔,也足以让“神霄关”从一座冰冷的军事要塞,蜕变为繁华的通衢重镇。
  关城之内,朱雀大街上车马如龙。
  曾经的校场被改造成了交易广场,每日辰时一到,来自“大明王朝”的丹师、“幽月国”的矿商、“横越山脉”的妖兽贩子便齐聚于此,吆喝声与灵力碰撞的嗡鸣交织成独特的喧嚣。
  街道两侧,“神霄道宗”开设的“神霄行会”与星儿,月儿掌管的“星月商行”隔街相望。
  前者专卖宗门秘制的雷符与法器,后者则以丹药与天材地宝闻名,两家生意都红火得紧。
  李云景的府邸坐落于关城最高处的“望月台”上,推开窗便能俯瞰整座关城的脉络。
  此刻他正临窗而立,手中把玩着一枚刚出炉的“紫电雷符”,符纸上的雷纹在指尖流转,比三年前更加凝练霸道。
  显然,在符道修为上,李云景已经修炼的出神入化。
  “老师,西州传来急报。”
  林轩捧着玉简走进来,神色凝重,“边境的‘黑风寨’昨夜被不明势力血洗,寨中三百余口尽数被吸干精血,现场只留下一枚‘幽冥鬼宗’的骷髅令牌。”
  “又是幽冥鬼宗?”
  李云景指尖的雷符骤然亮起,紫电险些脱手。
  他接过玉简,神识扫过的瞬间,眉头拧成了疙瘩。
  现场残留的魔气虽淡,却带着一种熟悉的阴冷。
  “付超那边有动静吗?”
  李云景开口问道。
  这些年,付超也历练出来了。
  付超甚至主动加入了“白虎军”,成为了一位统领。
  他这位统领虽然水了一些,但是有李云景的关系,在军中混的也算风生水起。
  付超这些年一直带着人扫荡群魔,不断出现在“幽月国”的各处。
  至于李云景的其他朋友,也在他的安排下,各司其职,几乎都在相对应的能力下,有了最高的地位和待遇。
  这种情况,“神霄道宗”上下,都没有说。
  掌教至尊明凌川知道了,也是微微一笑。
  任谁都知道,这是掌教至尊默认李云景安插亲信,组建自己的班底。
  有了这些班底,以后李云景成为掌教至尊,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付统领已带人赶往西州勘察,他传讯说,现场发现了‘蚀骨藤’的残骸,与当年南宫家族炼制的品种不同,似乎……更具灵性。”
  林轩回道。
  “更具灵性?”
  李云景冷笑一声,“看来是有人在暗中培育新的魔种。”
  林轩不敢乱说,低头不语。
  自从三年前,完成了东海的任务,他就找了一个机会,调回了“神霄道宗”。
  在宗门里面学习了两年,又来到了“幽月国”,加入了老师麾下。
  至于东海的情况?
  “幽月国”意外拿下,“神霄道宗”的压力大减,“神霄道宗”一下子抽调了十位元婴境界真人,前往“东海联盟”。
  有了这股生力军的加入,“东海联盟”稳住局面,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而“天罗道宗”也知道了“幽月国”发生的事情,知道继续和“神霄道宗”死拼,极为不智。
  双方几乎十分默契的选择对峙,不再进行大规模战争。
  一时间,“神霄道宗”的压力大减,东海,南海,幽月国,横越山脉,几乎都没有了战事。
  至于架设超远距离传送阵,将一部分人传送到了“紫霄城”,和“罗浮大陆”萧家合作的事情?
  依然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短时间内,“神霄道宗”不会和萧家的人,对“玄冰殿”下手,但是时机成熟之后,征讨“玄冰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另外一个隐患,“大明王朝”的西北所在地方,蛮族这边则是一直由“北帝派”征讨。
  总体看来,威胁不大。
  此时此刻,已经是“神霄道宗”最好的一段时光。
  李云景将雷符收入袖中,目光投向窗外西州的方向,那里的天际隐约有黑气盘旋,寻常修士或许察觉不到,但在他凝练的神识下,那股阴冷的恶意如同实质。
  “林轩,外面的事情就不要管了。”
  他转身吩咐,语气不容置疑,“你最近的修炼如何?”
  “弟子如今已经稳固了筑基境界六重天修为,我正在尝试冲击七重天。”
  提及了修炼,林轩眼中精光一闪,格外认真。
  李云景看着林轩眼中闪烁的精光,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他缓步走到林轩面前,指尖凝聚起一缕柔和的灵力,轻轻点在林轩的眉心。
  “凝神感受。”
  李云景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你如今的根基已稳,但冲击筑基七重天,关键不在灵力积累,而在对‘道’的领悟。你修炼的《神霄道》虽偏向稳健,却也需在‘柔’中藏‘刚’,就像这雷符……”
  他屈指一弹,那枚紫电雷符悬浮在两人之间,雷纹流转间,既有雷霆万钧之势,又暗含收放自如的灵动。
  “刚猛易折,过柔则散,刚柔并济,方为正道。”
  李云景对于这个徒弟非常满意,自然有意指点。
  林轩闭目凝神,任由那缕灵力在体内游走。
  他能清晰感觉到,自己原本有些滞涩的经脉,在这缕灵力的引导下,竟变得顺畅了许多。
  尤其是丹田处,原本如同死水般的灵力,此刻竟泛起了涟漪。
  “老师,弟子好像明白了。”
  林轩猛地睁眼,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弟子之前太过执着于压缩灵力,反而忽略了经脉的韧性,就像拉弓时一味求紧,却忘了弓弦也需有回弹的余地。”
  “不错。”
  “你能举一反三,说明悟性不浅。”
  “但记住,我‘神霄道宗’的道法之‘柔’,并非软弱,而是如流水般无孔不入,遇强则绕,遇弱则穿。”
  李云景赞许点头,收回指尖的灵力,“你试着将灵力运转路线调整三成,从‘督脉’逆转而行,看看是否有新的感受。”
  “弟子试一试。”
  林轩依言尝试,刚逆转灵力,便疼得闷哼一声,额头渗出冷汗。
  “莫急。”
  李云景脚步一动,来到林轩身后,伸手按在他的后心,一股温和的力量涌入,帮他稳住翻涌的灵力。
  “逆转经脉本就凶险,需循序渐进。”
  “每日寅时,你可对着初升的朝阳吐纳,借晨曦中的‘生阳之气’滋养经脉,半个月后再尝试逆转,定会事半功倍。”
  “另外,你上次炼制的‘清心丹’,丹纹略显杂乱,是火候掌控不足。”
  他顿了顿,又道:“明日起,你去‘星月商行’的丹房,跟着星儿,月儿学三天控火术。她俩的‘离火诀’虽不及‘三昧真火’霸道,却在精细处有独到之处,对你稳固丹术根基大有裨益。”
  林轩连忙躬身行礼:“多谢老师指点!”
  此刻他只觉茅塞顿开,之前修炼中遇到的瓶颈,仿佛一下子有了突破口。
  “你是我的弟子,我对你期望很高,希望你早日凝聚金丹。”
  李云景摆摆手,眼中的欣慰更浓。
  这弟子不仅勤勉,更难得的是懂得反思,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李云景真的希望这块璞玉在自己手里磨砺出来。
  “你的修炼不能懈怠,西州之事了结后,我会带你去‘横越山脉’历练一番。”
  他望着窗外西州的方向,语气却陡然转沉:“那里妖兽横行,更有上古遗迹残留的煞气,正好磨砺你的心性。”
  “弟子遵命!”
  林轩眼中燃起斗志,他知道,老师这是要重点栽培他了。
  李云景看着弟子挺直的脊梁,心中暗叹。
  如今南天大陆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多培养一些像林轩这样的后辈,才能让“神霄道宗”的根基越发稳固。
  他抬手一挥,将那枚紫电雷符掷给林轩:“这枚雷符你拿着,既是防身之物,也算是我给你的‘参照物’,好好参悟其中的刚柔之道吧。”
  林轩双手接过雷符,只觉入手温热,雷纹仿佛活了过来,在掌心轻轻跳动。
  “多谢老师赐宝!”
  林轩大喜,这可是大杀器。
  他将“紫电雷符”小心翼翼地收入“储物戒指”,指尖还残留着雷纹跳动的余温。
  他望着李云景,眼中满是感激与崇敬。
  这三年来,老师虽忙于“幽月国”事务,却从未懈怠对他的指点,小到吐纳姿势的微调,大到道心修炼的方向,无一不是倾囊相授。
  这让林轩从野路子学习到了正统修炼方法,他的修为看起来没有进步,实际上根基比以前稳固多了。
  至于资源和权力?
  有李云景的这层关系,林轩别看是野路子加入“神霄道宗”,实际上一切待遇,几乎和真传弟子没有什么两样。
  好处多多,关系多多,在筑基境界修士中,几乎是无人敢招惹的存在。
  “弟子还有一事不明。”
  林轩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问道,“老师常说‘道法自然’,可修炼一途本就是逆天而行,这‘自然’二字,该如何拿捏?”
  李云景走到窗边,望着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些修士或交易、或论道,灵力波动与市井喧嚣交织,竟透着一种奇特的和谐。
  “你看那交易广场的修士,有人急于求成,用高阶法器换低阶丹药应急;有人稳扎稳打,慢慢囤积资源。”
  他忽然笑道:“前者看似逆天,却解了燃眉之急;后者看似顺理,却也可能错失机缘。”
  “所谓‘自然’,并非束手待毙,而是懂得在‘逆天’中寻‘顺势’。”
  他转身看向林轩:“就像你冲击筑基七重天,强行逆转经脉是‘逆’,借朝阳之气滋养经脉是‘顺’,逆顺相济,方能破境。”
  林轩低头沉思,忽然想起自己在东海执行任务时,曾见过渔民驾船出海。
  风浪大时,渔民从不硬抗,而是调整帆的角度,借风力改变航向,看似退让,实则更快抵达彼岸。
  “弟子懂了!”
  林轩抬头时,眼中已无半分迷茫,“‘自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像舵手掌船,既知风浪之险,也懂借势之力!”
  “很好。”
  李云景抚掌轻笑,“你能从世事中悟道法,可见道心已初成。去吧,按我说的法子修炼,三日后我再考校你的进境。”
  “是,老师!”
  林轩躬身行礼,转身离去时,脚步轻快了许多,连背脊都挺得更直了。
  望着弟子的背影,李云景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
  他重新看向西州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沿。
  林轩的成长让他欣慰,可西州的阴霾却像一根刺,扎在心头。
  “卫鹤年……”
  李云景喃喃自语。
  “幽冥鬼宗”的残余势力,并未放在他的眼里,但是卫鹤年这个同门,始终让李云景无法忘记。
  持续不断地修炼三年,李云景也没有浪费了时间。
  同样是打基础,三年时间,李云景将自身掌握的各种大道,法则,神通,法术,融入了“五行神拳”,“雷劫神拳”之中。
  两种大道,越发的圆满。
  “望月台”的晨光穿透云层时,李云景已在演武场演练了拳脚四个时辰。
  “喝!”
  他一拳轰出,拳风裹挟着金戈铁马之声,演武场中央的青石地面应声凹陷,裂纹如蛛网般蔓延。
  这一拳看似刚猛,落在实处却化作五道柔和的气流,沿着裂纹游走,将碎石悄无声息地托离地面。
  “五行神拳,需以‘金’为骨,‘木’为脉,‘水’为息,‘火’为势,‘土’为基。”
  李云景收拳而立,指尖凝起一缕雷光,轻轻点在悬浮的碎石上,“而雷劫神拳,则要借天地劫力,破一切虚妄。”
  “两者相融时,刚如惊雷裂石,柔似流水穿沙……”
  话音未落,碎石突然炸开,化作无数光点,在雷光中重组为一枚迷你的五行雷符。
  符光闪烁间,竟自发绕着他的拳头旋转,发出细微的雷鸣。
  这三年来,他并非只忙于政务。
  每当夜深人静,便会将《神霄道》的“雷霆法则”、“五行大道”,乃至“阴阳大道”,“寒冰大道”,“生死法则”,都已经无比纯熟。
  如今的“五行神拳”哪怕被演武场隔绝,依然引动方圆十里的地脉灵气,“雷劫神拳”更是能模拟小天劫的威压,寻常元婴修士挨上一拳,怕是要直接溃散元婴。
  “可惜,还差最后一步。”
  许久之后,李云景收工了,他望着拳上的雷符,眉头微蹙。
  两种拳法虽能相融,却始终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
  那是“阴阳二气”未能彻底调和的缘故。
  他想起柳如烟三女修炼《阴阳合道经》时的瓶颈,忽然明白了什么。
  “原来如此,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即便是拳法,也需阴阳相济……”
  正思忖间,李云景身上的传讯符震动了一下。
  “哦?是宗门的命令?”
  看着传讯符上的信息,李云景眉头一挑。
  没有想到,“神霄道宗”为了收买人心,已经决定在“幽月国”举行一次招收新门人的盛事。
  要知道在“幽月国”,不知道有多少魔修,有多少仇视“神霄道宗”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