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治水能手
作者:青青桔梗      更新:2025-06-18 00:26      字数:2036
  第54章 治水能手
  “哈哈,这怎么可能,陛下要是真的要提携夏冶,夏冶就不会在这个位置,待了近10年了。”
  “我看啊,说不定是夏冶犯了什么大事,这次去,估计凶多吉少了。”
  “对,对,确实如此。”
  这几个人平时都是瞧不起夏冶的。
  所以,此时,宁愿夏冶犯错,也不愿意相信他有被提携的机会。
  于是,没一会功夫,礼部里就传遍了夏冶犯错,估计要被陛下亲自问罪革职的。
  而等到夏冶的夫人,也就是张氏来礼部,打算给自家夫君送一些吃食时,那传闻又变了。
  张氏是知道自家夫君在礼部的处境的,作为妻子的她,也很是心疼。
  看到每天日渐消瘦的夫君,她便想着,有时间就送一些茶水或者吃食过来。
  今天,她也照常来送。
  不曾想,还没进去,就陡然听到一个消息。
  “夏大人不在,夏大人进宫了,不过他这回凶多吉少了,恐怕是犯了罪,要被抄家了!”因为张氏来礼部给夫君送吃食时,也会给门房送一份。
  所以门房对她的态度也还不错。
  这会也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她。
  张氏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得头脑一炸,腿一软,瞬间快要晕过去了。
  手里的食盒也掉到了地上。
  下一秒,泪水就落了下来。
  “我家老爷,在礼部当主事10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作奸犯科之事啊。”
  “我家老爷肯定是冤枉的啊。”
  哪怕张氏再如何喊冤,都无人理会。
  无奈,张氏只好先回到家里,本不想把这事跟家中婆母说。
  奈何婆母已经看出了她的异样。
  抓着她询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没办法,张氏只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婆母。
  婆母一听,也几乎要晕过去,随即默默垂泪。
  好半晌才抓着张氏的手,道:“张氏,虽然我不信我儿会做下那等会被抄家之事,但,若真是如此,我便安排你与我儿和离,届时……”
  只是她的话还没说完,张氏就先开口道:“婆母,这话你不必说了,我张淑仪,生是张家的人,死也是张家的鬼,无论如何,我都会与夫君,婆母共进退!”
  “你,你,你糊涂啊。”
  最终,婆媳两个决定,若是夏冶真的被治罪,他们就去宫门口,去敲登门鼓,去喊冤。
  而这边,被召进宫的夏冶完全不知道,关于他进宫的事,已经传出了那么多流言,都传得他要被抄家灭族了。
  甚至他老娘,媳妇都知道了这事。
  还商量着要去敲登门鼓呢。
  此时,忐忑的夏冶进宫,很快就来到了御书房。
  “微臣夏冶,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请起吧。”
  很快,夏冶就起身了。
  宣和帝打量着眼前的夏冶,并没有看出他有什么特殊之处。
  不过却也相信,小皇姑给的那人才册子,是不会有假的。
  而且,刚刚他已经看了夏冶的生平所有事。
  发现这夏冶,还真的跟治水,有渊源!
  “夏爱卿,听说你以前还没参加科举,还是农家小子的时候,你们县城那条大河的堤坝,就是你出主意修建的?”宣和帝问。
  正在忐忑的夏冶抬头,没想到宣和帝率先问的是这事,
  还知道他知道六品小官之前的事。
  夏冶心下更是惶恐,“禀陛下,确有此事。”
  “那爱卿跟朕说说,当时是出于什么缘由?”
  “……是。”
  夏冶当即跟宣和帝说了起来。
  回忆往昔,夏冶的脸上不由浮起了一抹伤感和柔情。
  夏冶以前是农家小子,更是家中独子,父母恩爱。
  他父亲是在船头当卸货操作的工人。
  靠着卖力气挣钱。
  他母亲则操持家里,偶尔有时间就绣填补家用。
  得知他从小聪慧又喜欢读书后,哪怕家中贫穷,也毅然将他送到的私塾去读书。
  打小,夏冶看到了父母的辛苦,就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等科举当官后,不仅要当个好官,还要回报父母。
  他忘不了,母亲为了多绣些样去卖,那熬夜熬红了的眼睛,也忘不了在船头,偷偷看到父亲搬运货物时,那被货物压弯的脊背,以及那被磨出血痕的肩膀。
  可是,夏冶的父亲,终究还是没有等到他给他尽孝的时候。
  在夏冶15岁那边,县城那条大河发了洪水,决堤了。
  而当时,为了多挣一些钱,夏父正好就在那附近的船上卸货。
  等到大水一来,不仅打翻了那船,也把夏父,以及同下夏父一样需要艰苦谋生的人,都打翻在洪水里。
  等到洪水退去的时候,寻找的,也只是他们的尸体而已。
  夏冶忘不了自己和母亲是怎么抱着父亲的尸体痛哭的。
  也忘不了其他失去亲人的家庭,是如何悲痛哭泣的。
  也是从那时起,他望着那大坝,那破损的堤坝,心底默默有了一个宏愿:那便是希望自己能有本事,能治水,能治理好大庆所有的堤坝,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于是,从那时起,夏冶不再只是在私塾里读书,还会走出去,去远行,去拜访每个能治水的人,去借阅,博览那些能教他治水的书籍,去亲自查看每一个地方的大江大河和堤坝,去构思,去设想。
  到夏冶20岁那年。
  受到县城县官的邀请,夏冶出主意,出图纸,修建了他们县城的堤坝。
  那堤坝的修建,使得他们县至少近五十年内,不会再有决堤的发洪水的可能。
  再后来,20来岁时,夏冶科举成功,成了进士,当了京官,成了礼部主事。
  却是在这个位置上,蹉跎了10年,他几乎绝望,觉得他当时的宏愿,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实现了。
  这些年,他也把治水这事,埋藏在心底。
  甚至连妻子都没有说。
  却没想到,再一次提起,是在陛下面前。
  宣和帝听完夏冶的诉说,这比他自己看资料还要来得更加有感慨。
  果然,夏冶,就是一个治水的能手啊!
  放在礼部当主事,还当了10年,还浪费人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