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这波梅殷在大气层!
作者:翻个小白眼      更新:2025-05-15 09:33      字数:5693
  听到梅殷所说的话,太子朱标不由的为之一愣。
  整个人显得特别的意外。
  在此之前他是别管怎么想,都没有想到,梅殷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所说的话,所说的居然是这个。
  确确实实是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这是一个他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
  组建一个学校,专门学习教授这些机巧。
  这是一个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提过的事情。
  甚至于连许多人,包括他在内,想都没有想过。
  毕竟机巧这些东西,一直以来都是在百姓之间,自由传承。
  要么是父子相承,要么是拜师当学徒。
  还有着其余的一些传承手法
  这些倒是很常见。
  但是这种种的传承之中,并没有梅殷所说的,建立一个学院来学习。
  不过,在觉得出乎意料的同时。
  再想一想,倒是在突然之间,又意识到了一些事情的不同。
  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了。
  毕竟自己家二妹夫,可是和一般的人不太一样。
  毕竟自己家二妹夫,那真的是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
  在机巧这一事上,无人能及。
  不论是全新的火药配方,还是威力超大的火炮。
  亦或者是燧发枪等诸多的东西。
  无一不说明了自己家二妹夫,在机巧这上面的能力。
  而这些,确确实实是利国利民。
  当然,自己家二妹夫不仅仅只是这些机巧。
  其余方面也一样是特别的有见地。
  各种治国良策,那是信手拈来。
  每每让人拍案叫绝。
  大明因此而受益无穷。
  朱标愣了一下之后,望着梅殷道:“二妹夫,你怎么突然之间想起这个事情了?”
  梅殷道:“这些时间以来,一直在想着相关的事情,考虑着如何让我大明变得富强。
  思来想去,觉得仅仅只是依靠文法来进行。
  还是有些不够,效果有限。
  或者说是发展到现在,文法这些已经达到了极致,很难再有达到突破,取得显著性的效果。
  需要辅助以别的东西。
  而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善于思考,可以制作并使用工具。
  我觉得可以在工具的方面多进行一些努力。
  做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用的器具出来。
  文法这些东西,是一个人的精神内在,是骨骼。
  这机巧一道,就是外面的肉。
  有骨无肉没法长久,有肉无骨也站不起来。
  需要二者相互辅佐,方才能够达到这等好效果,走得更远。
  这种东西只靠一个人研究是不行的,只民间之人零散研究也一样不行,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需要系统的去教授培养相应的人材,如此才能够尽可能快的,将其发扬光大。
  让其在大明的发展当中,起到非凡的作用,为我大明找到更好的办法。
  朱标听了梅殷的话,陷入到了沉思之中,对于这个事儿进行思索。
  一方面是这个事,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是他在此之前,所从来没有想过的。
  如果真的在今后如此做的话,可以说是开了万世之先河!
  而且,他也不清楚,这些事情真的实行之后,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是好是坏。
  当然,除此之外,他也还需要考虑影响。
  这等事情,一旦真的弄出来。
  今后众多的文人士子,乃至于朝中的众多高官,肯定会对此意见很大。
  说出诸多的话来。
  自己家二妹夫,肯定会因此而招来诸多非议……
  梅殷见到太子朱标沉默,倒也并不意外。
  毕竟这事儿,在后世虽然看起来很是正常。
  可是,如今这个时候,是真的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哪怕是太子朱标,在这个时候突然之间听到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也绝对会显得特别的懵,举棋不定。
  如此沉思了好一会儿之后,朱标似乎做出了一些决断,望着梅殷,斟酌着言辞道:“二妹夫,你的这个想法……确实是挺不错。
  机巧这事儿,也确确实实对国家有大用,但是……”
  一听朱标说起了但是,梅殷就知道这事只怕会有一些不曲折。
  不是那么好办的。
  “但是,在此之前,确实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一旦这么做了,二妹夫就会被推到众矢之的。
  处境将会相当的不妙。
  那些读书出身的官员,还有众多的读书人,这些人怎么说呢……
  别的事情上或许会有退让。
  但是在这教育等方面,那是团结的厉害。
  机巧这事,很容易就会被许多人给斥为奇技淫巧。
  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儒家就在这件事情上,持之以恒的的努力着。
  可以让别的,融入到儒家之中,被儒家吸收。
  但是却绝对不愿意看到,有新的东西脱离儒家。
  独立存在。
  而且,机巧这事儿本身就为诸多之人看不起。
  要是设立专门学院,对这些事儿进行教学。
  那就更加让许多人,深深的刺激到。
  二妹夫你要干这事儿,可要想好。
  这种事儿一旦做了今后,二妹夫的生活肯定没那么平静。
  必然会招致诸多非议。”
  一听到太子朱标所说出来的这话之后,梅殷心里面一动,已经是明白大舅哥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这事儿,大舅哥其实已经算是同意了。
  当下便道:“大哥,这没事儿。
  人活在世上,哪有不被人议论的?
  正所谓,谁人不被人议论,而谁人背后又不议论人?
  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
  我不是那种太过于在意别人看法的人,不传到我耳朵里就算了。
  传到耳朵里,有些听听,有些不听,乱不了我的心境。
  当然,前提是别到我面前,当着我的面说。
  真到了那时,我会让他们看看,是他们的嘴巴硬还是我的拳头硬!
  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粗鄙武夫!”
  梅殷在说这话时,握了握拳头。
  对于痛殴那些嘴巴特别贱的人,他还是很感兴趣的。
  尤其是痛殴在这个时代,自命不凡的,愚蠢的文人士子。
  更是有着非凡的兴趣。
  太子朱标见到梅殷这个反应,倒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了不少。
  “二妹夫你这么想,那我便放心了。”
  梅殷道:“大哥,这些文人士子也不能够将他们,给完全划归为一个整体。
  里面也同样是有些诸多的分支。
  并非是每一个人,都和他们一样,是那样的不明事理,迂腐守旧,目空一切。
  只想着巩固利益,守着他们一亩三分地儿。
  别的哪怕洪水滔天,也和他们没有关系。
  不问对错,只分立场。
  比如青田先生等一些人,就是挺不错,挺开明。
  儒家为什么能够发扬发展下来?
  除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外,最重要的有着一个兼容并蓄。
  不断的往里面填充新的东西。
  适应新的环境,才够一直流传到现在。
  我看这儒家,现在就是有些太平静了。
  过于腐朽了。
  在这的时候,有必要往里面引入一些新的东西。
  当然,大哥这些话也就是咱们两个说说而已。
  我知道大哥你也是学习儒家的学问的。
  当你的面说这些或许有些不太好。
  但这些就是事实情况。
  我说话有些直,大哥你也别太在意,理解我的意思就行。”
  听到梅殷这么说,太子朱标认真的点了点头。
  “对,二妹夫你说话是挺直的。
  你都敢逮着父皇,一次又一次的死谏了。
  和死谏父皇比起来,你现在对我说的这些,简直不要太晚委婉,太温柔!
  哈哈哈……”
  满脸严肃的朱标,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有什么话只管说,现在这般委婉,可不像你的作为。
  我又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
  绝对不会因为二妹夫你说的一些什么话,就对你有什么意见。
  我确实从小就接触儒学。
  但是,二妹夫要是把我当成那种极其迂腐,因循守旧的腐儒可就错了。
  我了解并学习儒家学问。
  对于他们的不少东西都很认同,这确实没错。
  但我和他们不一样,有着根子上的不同。
  我是太子,是大明下一任的皇帝。
  虽然接受了这些,但是站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东西自然也不同。
  儒家的学问,确实是好。
  作为臣子的众多人,好好学习才是最好的,有利于统治。
  但是一个储君,一个皇帝,对于这些东西却不能全盘接受,需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衡量。
  知道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
  在听到太子朱标所说出来的这话之后,梅殷都忍不住为之愣了一下。
  这还真是,他没有想到的地方。
  对于太子朱标,他在后世,有着不少的了解。
  来到这边之后,也同样有不少的看法。
  对太子朱标被称为,史上最稳太子,没有任何的疑问。
  而朱标对于弟弟妹妹们,也确确实实非常的用心。
  各方面都特别的优秀。
  但是在对待儒家的态度上面,梅殷是完全没有想到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风气便是如此。
  而且朱标又有一个名叫宋濂的老师。
  受到儒家影响,肯定会特别的多。
  现在听到朱标所说出来的话之后,梅殷才发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对朱标误会颇多。
  为之意外之后,又一下子变得惊喜起来了。
  朱标在这件事情中是这么一个态度,那接下来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若是历史之上,朱标没有出意外,能够顺顺当当的从朱元璋的手里接过皇位。
  那么很多的事儿,都会变的大不一样。
  而这也更加坚定了,梅殷在接下来,要想方设法保住和太子朱标性命的决心。
  “二妹夫,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机巧一道,确实很重要。
  也是个大事。
  只是……一开始就弄很大阵仗,很大规模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我和父皇,想要全力支持也总得有一个理由。
  所以二妹夫你这边,不如先弄一个小学堂,自己先琢磨着。
  多在这里面找找经验。
  就像你在这温室大棚里面种红薯,为明年找经验是同样的道理。”
  太子朱标望着梅殷说出来了这样的话。
  这种前无古人后的事,要是别的人提出来,主要想要这么顺畅的就让朱标答应是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提出这些的,是梅殷这个二妹夫。
  梅殷早就通过,他之前的那些做法力,取得了朱标他们的信任。
  让他见识到了他的本事。
  更重要的就是,深刻的认识到了,梅殷弄的火药,以及玻璃,水泥等众多东西的巨大价值。
  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答应的这么干脆。
  但同时,有一点却也说的明确。
  那就是这事儿可以做,但是一开始就大规模进行是不可能的。
  只能是小规模的进行。
  说白了,就是要让梅殷通过实际效果,像他,以及天下的很多人证明,梅殷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
  真的能够做出足够耀眼的成绩。
  只有这样的话,他们这边才有拿得出手的理由。
  在接下来对这个事儿进行推行。
  知道了朱标在这件事情上,是这么一个看法。
  梅殷对此倒也并不怎么意外。
  这和他在此之前所想的一些结果,没什么区别。
  毕竟这是一个新事物,牵连甚广。
  朱标朱元璋他们,不可能直接就把这些,给提升到最高的地方。
  可能需要一步步的来。
  “行,等到来年,我就着手做这件事儿。
  等弄出来了一些成就之后,便可堵住这天下悠悠之口。”
  太子朱标听到了梅殷所说的这话,暗中松了一口气。
  他还有一些担忧,自己家二妹夫在听到了自己在这上面的决策,觉得自己没有大力的支持他。
  心中会生气。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自己家二妹夫是一个很通情达理的人。
  知道什么事能做,也知道什么事做起来特别的难。
  当下便在这里,和梅殷谈论起,接下来准备怎么教学。
  梅殷就将他的一些想法说给了太子朱标听。
  太子朱标听后,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思索。
  时而给出了一些意见。
  “今后,所传授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些,同时也要教他们读书识字,教他们忠心爱国。
  要教一些儒家的仁义理智信这些。
  三观要给他们弄正了,如此才行。
  我做这些,是准备教出有意为大明效力的人。
  而不是拥有才学,却异常反对大明,或者是弄出一些伤天害理的疯子。
  那样还不如不教。”
  听到梅殷说出这话后,朱标心中的最后一点担忧也一下子没了。
  他知道,自己家二妹夫在这上面考虑的非常全面。
  远比自己所想象的更好。
  太子朱标,是准备当天就回去的。
  但是因为和梅殷谈论这些,谈论的入了迷。
  所以当天晚上,直接就在梅殷这里留了下来。
  来了个秉烛夜谈。
  一直到了深夜,方才各自歇下。
  要是搁在三国时期,非要来一个抵足而眠,方能显示出他们的郑重……
  第二天,太子朱标从梅殷那边离去。
  心里面有着诸多的振奋之情。
  他觉得自己又从二妹夫这里得到了一个非常不一般的东西。
  接下来很有可能,会令的自己的大明,出现一些非凡的变化。
  但同时也有一些担忧。
  怕在今后,会闹出一些什么不必要的乱子来。
  虽然现在,自己家二妹夫,所弄的这些,只是小规模的东西。
  似乎影响不是太大。
  可今后要是推广开,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对于大明,是福是祸,他也有些拿捏不准……
  返回到皇宫之后,朱标这次直接就去看武英殿见自己父皇。
  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家父皇,嘴上骂骂咧咧。
  实际上对于双水村那边的事情,特别的关心。
  另外一方面,则是这次在二妹夫那里,得到的东西很多,很重要。
  有必要赶紧找自己家爹说上一说。
  而且他也清楚,自己二妹夫把一些事儿,给自己说的那么清楚明白。
  其实倒也并不仅仅只是给自己说的。
  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父皇说的。
  是要通过自己,把这些说给自己加父皇。
  毕竟不管怎么说,自己家父皇才是这大明的皇帝。
  是真正的掌权之人。
  “标儿回来了?”
  看着太子朱标,朱元璋满是笑容的出声说道。
  朱标给朱元璋行礼。
  而后道:“父皇,孩儿有了一些事情要与父皇您说。”
  朱元璋见此,微微愣了一下
  他很少见到自己家标儿,这般郑重的样子。
  随后,便也变得郑重起来。
  并且也想到了事情的原因之所在。
  “是梅殷这小子,对于咱对朱亮祖的安排,非常不满意,在闹情绪?”
  朱元璋望着朱标询问。
  他现在,已经是认准了,事情就是如此。
  朱标摇头道:“不是这事儿,二妹夫对于这些,没什么特别的感触。
  也没说什么话。
  对于父皇的做法很能够理解。
  只不过是提醒了一下,注意朱亮祖,到地方后别太为非作歹。”
  朱元璋闻言,显得有些意外。
  居然不是这件事?
  那又是什么?
  标儿这次前去双水村,可就是奔着这事去的。
  既然梅殷在这个事情上没任何的意见。
  那标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莫非……又有别的什么发现不成?
  面对朱元璋的疑惑,朱标当下就将梅殷所说的这些,给说了出来……
  朱元璋猛的一听,便不由的精神为之一震动。
  神色发生了变化。
  不过,很快就又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朱标把这些,详细的说给了朱元璋之后。
  朱元璋心中,满满都是震动……
  这事,是他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梅殷这个混账女婿,还真就是,没事了就给自己整个大事出来。
  这件事儿做出之后,效果好不好他不知道。
  却知道,一旦捅出去之后,绝对能够够让那众多的文人们大受刺激。
  “标儿,你的这个处理方法,很不错。
  这事儿,确实可以先答应进行小范围的施行。
  先弄着看看。”
  “父皇,您说这今后……事情变得大了,要是不受控制,是不是会对大明产生诸多的危害?
  还有那众多的文人们……”
  朱元璋闻言摇头道:
  “标儿,你可以这么想,但却也不必这般担忧。
  做事情,也不能前怕狼后怕虎。
  当做就做。
  至于那些儒生们的意见,若是梅殷弄的东西真的好用,就没必要听太多。
  只听他们叽叽喳喳,很多事都干不出来。
  先做了再说。
  咱一直都在想着,让咱的大明超越汉唐。
  但是该走的路,汉唐都已经走过了。
  现在现在很多情况都和汉唐不同。
  可实际上,在咱看来整体而言,还是沿着汉唐的路再往前走。
  这般的做下去,赶上汉唐是有可能。
  可是想要超越汉唐,那真不容易。
  想要超越汉唐,就必须迈出新的步伐。
  做出新的事情。
  我觉得,说不定这件事,就要落到梅殷所说的这事情上。
  就先做着吧,看看他能弄出什么事情来。
  就算是出现一些恶果,咱也担的起!!”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看起来是无比的有魅力。
  有的大魄力,大胸襟。
  以宋濂为首的众多人,还在谋求着科举。
  却不知道翻天覆地的事情,已经发生。
  属于他们的那老一套,将要被掀翻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