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第258章 那就亮刀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更新:2025-04-13 14:33      字数:3265
  第258章 那就亮刀子
  对于成亲这件事,活了两世的蒋庆之还是第一次。
  按照传统,婚礼的过程很繁琐,延续时间长。
  但北上在即,只能一切从简……但女方家竟然没有怨言。
  “丈人丈母宽厚。”蒋庆之很是感动。
  朱希忠上门帮忙,还带来了数十仆役,“只管使唤,只要不死就成。”
  蒋庆之这阵子忙的不行,没工夫招待他。朱希忠自己弄了茶水,凑过来见他在看宴客的清单,便一把夺过来,“这个哥哥比你在行,忙别的去。”
  朱希忠是老牌勋戚,自然知晓蒋庆之这等新贵,以及士大夫的死敌成亲应当请哪些人。
  蒋庆之把必须请的打勾,剩下的便交给他了。
  “伯爷,宫中来人了。”
  此次宫中竟然是黄锦带队,数十内侍和宫女随行。
  “陛下说此次太过仓促,怕是忙不过来,这不,让咱带了些人来。”
  蒋庆之把富城叫来,富城大喜,当即带着这些人去安排。
  “对了。”临走前黄锦私下和蒋庆之说:“那日陛下召见了你那岳丈,商议改婚期之事……”
  他意味深长的看着蒋庆之,“这可是从未有过的。”
  这是家长该做的事儿。
  蒋庆之父母双亡,长辈倒是有,但蒋家那边一直没和蒋庆之联络。至于母族那边,叶氏此刻大概恨不能弄死他。
  上次嘉靖帝令黄锦去苏州祭祀舅父蒋干,黄锦发现有人在蒋干的墓碑上涂鸦,写了些羞辱性的文字。
  黄锦当即令人去府衙,牌子丢过去,苏州府上下乱作一团,随即最好的捕快出动,乡兵出动,很快抓住了嫌疑人。
  干这事儿的叶氏的一个年轻人,按照辈分和蒋庆之是表兄弟。
  一顿棍棒打了个半死,随后发配充军。
  叶氏一族噤若寒蝉。
  从此蒋庆之这个名字就成了苏州叶氏的禁忌,提都不能提。
  所以蒋庆之少了许多麻烦的同时,许多事儿也无人主持。
  道爷出面,以家长的身份和李氏商议修改婚期的事儿。只是想想平日里冷清的如同神像,看臣子宛若看蝼蚁般的道爷,竟然要努力挤出笑脸,蒋庆之就觉得很是违和。
  人一旦开心,胃口就会好。
  没到饭点,蒋庆之就觉得饿了,他亲自下厨做了一道鱼,令孙重楼送进宫去。
  孙重楼飞也似的到了西苑,“赶紧,赶紧。”
  “啥东西?”侍卫问道。
  “我家少爷给陛下做的菜,再晚就不新鲜了。”
  简单检查后,孙重楼上马就冲进去。
  ——道爷的规矩,严禁臣子乘坐轿子进西苑,要么骑马,要么你就步行。
  道爷当时是这么说的:没事儿多骑骑马,省的浪费了药钱。
  这话是讥讽当下士林以柔弱为美,以文弱为标配的荒谬。
  孙重楼下马,远远就喊道:“弄个火,弄点油。”
  内侍们听他说的急切,还以为是什么急事儿,就弄了个炭火。
  “架锅架锅!”
  ……
  架锅,烧油。
  放点儿葱在鱼身上,浇点酱油。
  油烧热了,蒋庆之拿起铁锅,把油浇在蒸好的鱼身上。
  嗤啦!
  葱的香味被激发出来,混着酱油和鱼香,顿时胃口大开。
  ……
  “味儿不错。”
  道爷干咳一声,“弄饼来。”
  “陛下。”孙重楼觉得嘉靖帝有些土包子,“这鱼配米饭最好。”
  “哦!试试。”道爷从善如流。
  “鱼肉夹一块,先别吃啊!在汤汁里蘸蘸。对,试试……”孙重楼一脸期冀的看着嘉靖帝。
  嘉靖帝吃了一口鱼,只觉得满口鲜香。
  那味儿,竟然简单而清怡。
  酱油的咸香突然涌上来,让道爷忍不住刨了一口米饭。
  米饭混合进去,顿时嘴里就开了一次大杂烩。
  “咋样?”孙重楼问道。一个内侍忍不住干咳一声,暗示孙重楼收敛些。道爷看了此人一眼,眸子里冷冰冰的。
  那内侍赶紧低头,黄锦干咳一声,“去倒茶。”
  此人杵在这里,只会影响嘉靖帝的胃口。
  “美味。”嘉靖帝点头。
  “我就说吧!”
  孙重楼笑的像是个孩子,连带着道爷也跟着笑了起来。
  道爷喝了一口酒,“你家少爷怎地有空下厨?”
  孙重楼脱口而出,“我在厨房听少爷嘀咕,说什么……”
  “怎地,不好说?”道爷笑道。
  孙重楼叹息,“少爷说,道爷这人孤傲,从不肯和人赔笑脸。我那丈人倒是有福气,普天之下第一人。”
  道爷脸黑了。
  黄锦捂嘴偷笑。
  孙重楼装作蒋庆之当时的模样,“得!道爷在宫中吃的所谓美食,在我看来和牛马吃的差不多。弄条鱼去,让他开开眼……不,开开胃。”许久后,西苑传来了道爷的骂声。
  “瓜皮!”
  ……
  每个人都想回到童年,有人是对当下不满,梦想重生。但有人却是怀念着童年的无忧无虑。
  “欲望就是苦海,可每个人都脱离不了这个苦海,我亦不能。”
  做清蒸鱼,鱼不能太大,大了鱼肉老,且不容易进味。
  一条一斤多两斤不到的清蒸鱼,被夏言一人吃掉了,蒋庆之就捞着鱼头。
  夏言喝了一杯酒,老眼中都是唏嘘,“陛下留我在京师,一是给天下士大夫打个样。就如同鞭尸。”
  夏言就是那具尸骸,只要他在京师一天,就得挨一天鞭子。
  “我可以装病遁去,但却没有,骨子里何尝不是在期待着某日陛下回心转意,能第三度起复。这便是欲望。我深陷其中,苦不堪言。而你小子……”
  夏言看着蒋庆之,看看盘子里的配菜,夹了一块五肉,细细品着。
  “你什么都不求,却什么都往这涌。差什么就有什么。让我想到了什么……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蒋庆之一直不喜鱼头,看着别人喝酒就冲着鱼头使劲,觉得很奇怪。几次尝试之后,发现了奥妙。
  “这鱼头里有几种滋味,外面的肉细嫩,眼睛下面的肉更是美味。这里水晶般的吸一口,啧!美!还有这里……”
  蒋庆之擦擦嘴角,说道:“许多时候,以心换心罢了。”
  夏言斜睨着他,“若是帝王本能发作呢?”
  “呵呵!”蒋庆之笑了笑。
  “回了。”夏言起身,双手扶着膝盖,“老了,老了。不过还能给你这等聪明的让人头疼的小子一番建言。”
  “您说。”蒋庆之知晓今日夏言来必然有事。
  夏言说道:“商鞅怎么死的知道吗?”
  “知道,死后被车裂。”
  车裂,也就是传闻中的五马分尸。
  “王安石什么下场?”
  “爱子早逝,黯然下野。”
  “陛下和你在弄什么,我从未过问,但你等瞒得过那些蠢货,却瞒不过我这双眼。”夏言指着双眸说道:“商鞅变法,奠定了大秦一统六国的基础,功莫大焉。可最终难逃一死。王安石变法一心为国,依旧成为过街老鼠。庆之。”
  老头儿拍拍蒋庆之的肩膀,“你可有身败名裂,或是横死街头的准备?”
  蒋庆之把鱼头靠近脖子那里的部分吃了,“看,这里肉最多,可刺也最多。有人喜欢慢慢把刺拔掉,享受大口吃肉的畅快。而我却喜欢把肉和刺一起在嘴里咀嚼。”
  “不怕刺痛?”
  “这等大事,从不是请客吃饭。”蒋庆之缓缓咀嚼着,那些细刺渐渐的被嚼碎了。
  “大势如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蒋庆之把筷子拍在桌子上。
  夏言走了,老头一路唏嘘,大概是想到了自己当年的雄心壮志。
  可他当年只是小敲小打,从未跳出儒门给他设定的囚笼。
  而蒋庆之从未被所谓的规矩约束过,所以士大夫们每每觉得这厮不按常理出牌,于是给他安上了一个儒门叛逆的名头。
  “儒门叛逆吗?”蒋庆之干咳几声,吐出了几根鱼刺。
  门外,莫展仗刀而立,冷冷看着那些来帮忙的仆役和宫人。
  蒋庆之走出去,莫展突然问道:“伯爷,小人冒昧……”
  “说。”
  “那日小人听胡先生和徐先生谈话,说伯爷行非常事,可终究得罪人太多。此刻那些人尚且顾忌一二,故而下手温和。一旦双方矛盾加深,必然会不择手段。小人敢问伯爷,当如何?”
  莫展补充道:“小人并未畏惧,而是……”
  “士大夫嘛!对你等而言近乎于神灵。”蒋庆之笑了笑,觉得那些蠢货实则都是棒槌,“他们若是不择手段……”
  蒋庆之的眸子深邃,“那就亮刀子,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杀出一个煌煌大明!”
  ……
  婚礼这一天,富城早早起来,一直在看着东方。
  “师父,你在等神仙呢?”孙重楼问道。
  “别吵。”富城嘟囔,“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啊!”
  天公作美,早上没云霞。
  富城欢喜的去禀告。
  “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恭喜表叔!”裕王兄弟二人来了。
  “太子呢?”蒋庆之随口问道。
  从那一日打开了太子心结后,东宫那边就没少送东西来,每次来都会带来太子的问候。
  景王别过脸去,裕王说道:“太子那边今日有讲经。”
  所谓讲经,是宫中人的说法,也就是一次小型学术讲座。
  朱时泰来了,“我爹说进宫打个照面就来。”
  黄锦也来了,带着人帮衬。
  朱希忠急匆匆赶来,夏言今日主持婚事,见他来了就骂道:“再晚些就误时辰了。”
  “这不来了吗?”朱希忠嘟囔,然后问了时辰,便喊道:“庆之,赶紧出来,接亲了。”
  “表叔,快些,我准备了催妆诗!”裕王第一次参加婚礼,很是快活。
  蒋庆之走出家门,看着一条巷子里都是去迎亲的人,突然有些时空颠倒的晕沉。
  他摇摇头。
  看看明媚的天色,低声道:
  “老爹,老娘,我要结婚了。”
  ……
  求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