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伯爷,点烟
作者:迪巴拉爵士      更新:2025-04-13 14:23      字数:3313
  第111章 伯爷,点烟
  大同镇大军再度出击了。
  城中戒严,一城百姓都在为大军祈祷。
  “听闻是那位长威伯力主出战?”
  老人王二顺背靠大门,院子里儿孙们都背着包袱。
  一家子的细软财物都在包袱里,还有干粮。
  这是标准的逃亡配置。
  长子说道:“爹,那位长威伯我看到过,比三郎还年少。他能有什么作为?上次侥幸击败了敌军,咱们固守就是了,可他……”
  老人长叹,“老大啊!为父曾在军中效力多年,后来年迈多病,这才归家。你不知军中将士的尿性。”
  他看着长子,“先前巡街的将士士气如何?”
  “好像精神抖擞。”长子说道。
  “你可知这精神从何处来?”
  “不知。”
  “从胜利中来。”
  老人眯着眼,“为父不知那少年权贵如何,但,为父有一股子莫名的感觉,那位伯爷……会给我大同镇带来惊喜。”
  ……
  “明军出城了。”
  沙亦不大喜,“集结!”
  明军出战两万人马。
  其实,城中还有万余人马,但蒋庆之只是挑出精锐,其余的一个不要。
  张达苦劝,蒋庆之说道:“我宁要一个精兵,也不要百名老弱病残!”
  两万人马集结。
  敌军七千余。
  换做是以往,明军定然会惶然不安。
  可今日的明军阵列却格外稳固。
  将士们不时看一眼中军那面蒋字旗。
  “那位伯爷真的用兵如神?”此次才被挑选进来的军士问道。
  他身边的同袍上次跟随蒋庆之出战,闻言得意的道:“可不是,敌军被伯爷玩弄的团团转。还在等着什么援军,可没想到伯爷令人伏击了援军,掉转头夹击。”
  阵列成型,那些议论消散。
  肃杀的气息在两军中间迸发。
  “蒋字旗,是谁?”沙亦不随口问道。
  “万户,多半是明军新来的将领。”有人说道。
  “一并击败就是。”
  沙亦不信心十足,“七千余对两万,三比一,我军必胜!”
  对面,蒋庆之对众将说:“两万对七千余,三比一,我军必胜。”
  敌军开始躁动。
  几个大嗓门在做战前动员。
  “击败当前明军,咱们便能杀进大同城中,那里面有无数钱财,无数女人……”
  蒋庆之也在鼓舞士气。
  “我们的身后是大同城,许多人的父母爹娘都在城中。大同虽大,我们却不能后退半步。此战……”
  蒋庆之拔出宝刀:“我将一步不退!诸君,可敢令异族丧胆!”
  “万胜!”
  欢呼声中,对面的敌军也准备好了。
  “出击!”
  烈日下,敌军发动了进攻。
  “弓箭手!”
  凄厉的喊声中,弓箭手集结完毕。
  万马奔腾中,将领挥手,箭矢组成一团乌云飞了过去,弓箭手赶紧后撤。
  箭矢落地,制造了一片空白地带。但随即被后续的敌军填满。
  “嘭!”
  巨大的碰撞声中,前方的明军阵列被撞飞了几排。
  但敌军被迫减速。
  随即,双方就陷入了胶着状态。
  敌军士气高昂,恨不能马上杀进城中烧杀抢掠。
  而明军带着上次大捷的高昂士气,拼死反击。
  双方不断反复冲杀,当明军右翼出现了崩溃迹象后,沙亦不大笑,“明军还是明军,哈哈哈哈……”
  就在崩溃处,残余明军竟然发动了反扑。
  他们在一个副百户的指挥下集结起来,朝着突入的敌军不断冲杀。,
  本以为能轻松扩大口子的敌军被挡住了。
  沙亦不的笑声戛然而止,不解的道:“这不像是大同明军!”
  中军,明军将领们也看傻眼了。
  “这是我大同边军?”
  “怎地,像是脱胎换骨了。”
  人马,还是那些人马。
  但,精气神已经不同了。
  徐立目光复杂的看着蒋庆之。
  少年权贵在阳光下眯着眼,平静的看着战场。
  徐立喃喃的道,“元辅,这不是你等口中的沙场新丁,他就像是个久经沙场的宿将!”
  胡宗宪双拳紧握,看到紧张处,不禁脊背汗湿。
  当后队冲上来,堵住了口子后,胡宗宪浑身一松,汗出如浆。
  他发现蒋庆之依旧面不改色,不禁赞道:“伯爷的战阵天赋,怕是天下罕有。”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蒋庆之前世在南美带着反政府武装,和政府军厮杀,和鹰酱的人马厮杀……
  早已是身经百战。
  而且那是热兵器,上了战场,随时都有可能被一发子弹干掉。
  和那个时候相比,眼前的冷兵器征战,对蒋老板来说危机感不是很强烈。
  “明军坚韧!”
  第一波攻击无果,带队将领来请罪。
  沙亦不冷冷的道:“这不是张达的麾下,可有俘虏。”
  “有!”
  几个明军军士被拖来——方才被敌军突破时,他们不幸被俘。
  “此战可是有援军?”
  沙亦不问道。
  第一个明军不答。
  “杀了。”
  第二个呸了一口。
  “杀!”
  第三个明军跪下,崩溃了,“是……是有援军。”
  “谁?”沙亦不问道。
  “京城来的虎贲左卫。”
  “明人的看门狗?且一个虎贲左卫人马不够。那么,先前与我军厮杀的是谁?”诸将盯着俘虏,俘虏说道:“就是我大同镇官兵。”
  “伱撒谎!”有人厉喝,“用战马拖死他1”
  明军俘虏哭嚎,“小人发誓,真是我大同官兵。”
  “那为何如此悍勇?”沙亦不摆摆手,示意诸将噤声。
  俘虏眼中闪过茫然和后悔之色,“只因多了个人。”
  “谁?”沙亦不觉得自己接近真相了。只需了解这个秘密,此战他必胜。
  “长威伯,蒋庆之。”
  “长威伯,蒋庆之?”沙亦不蹙眉,“没听说过。”
  “是个少年,才十余岁,据说是皇亲……”俘虏把听到的消息尽数说了出来。
  “上一次说是……就是这位伯爷指挥的。”
  “原来如此!”沙亦不冷笑,“我说明军怎地不同了。他可是以赏赐来提振士气?”
  俘虏摇头。
  “不,谁溃败杀谁。”
  “是用杀戮来威慑麾下。”沙亦不笑道:“手段是不错,不过,这等士气不长久,一旦战局不利,崩溃的更快。”
  他目光锐利,“对付这等人,最好的法子便是更为悍不畏死。传我将令,斩杀或是擒获蒋庆之,我亲自为他向大汗请功!”
  能直达俺答汗的功劳,至少官升三级。
  瞬间,敌军士气爆棚。
  “出击!”
  第二波攻势来的越发猛烈。
  明军的阵列就如同被巨浪拍打的礁石,看着岌岌可危,却又屹立不倒。
  半个时辰后,阵列终于显露出了疲态。
  沙亦不冷笑,拔刀,“决战的时机到了,跟随本将出击!”
  他带着预备队倾巢出动。
  明军中军,张达拔刀,“长威伯,我率预备队拦截敌军,保重!”
  一个将领拱手,“下官去了,伯爷保重!”
  “伯爷保重!”
  一个个将领拱手,神色坚毅。
  在局势即将崩溃之时,他们选择了和敌军决一死战。
  谁说大明没有勇气?
  “军队糜烂。”蒋庆之说道:“问题的根子在京城,在朝堂。”
  胡宗宪说道:“伯爷,撤吧!”
  他都看出了局势不妙。
  可蒋庆之却摇摇头,胡宗宪心想,难道你还有手段?
  可他仔细想了想,想不到蒋庆之还有别的法子能用于逆转局势。
  敌军也是如此,他们在咆哮,在狂笑……杀进大同城,无数钱财在等着他们劫掠,无数女人在等着他们蹂躏!
  一排排明军勇敢的顶上去,但士气却不可抑制的在往下滑。
  多年的软弱惯性,在局势转换中,凸显出来了。
  “吹号!”
  就在此时,蒋庆之吩咐道。
  身后,数名军士吹响号角。
  呜呜呜!
  号角长鸣,连续六次。
  “这是……”正在厮杀中的张达回头。
  那些将领回头。
  沙亦不抬头。
  此刻双方已经绞杀在一起,难分彼此。
  远方,突然传来号角声。
  接着,烟尘在迅速接近。
  张达心头大震,抬头看向北方。
  若是敌军援兵,这一战,明军将会惨败,大同难保。
  沙亦不回头,心中迷惑,“哪来的援军?”
  一面大旗在扬起的烟尘中若隐若现。
  “是朱字旗!”
  明军中,有人尖叫。
  大旗下,消失了许久的成国公朱希忠神采飞扬,举刀高呼:“儿郎们,杀虏!”
  “万胜!”
  欢呼声中,两千明军骑兵冲出了烟尘。
  从敌军身后撞了进来。
  敌军大乱。
  “全军出击!”
  蒋庆之拿出一支药烟,身后大旗摇动。
  “全军出击!”
  最后的预备队欢呼着冲了上去。
  经过蒋庆之时,所有人都看了他一眼。
  此次和俺答部交涉的队伍中,据闻有成国公朱希忠。可到了大同后,众人却发现老纨绔消失了。
  蒋庆之的解释是成国公有要事,临时离去。
  这个解释没人怀疑。
  但谁也没想到,就在大同明军即将崩溃之际,老纨绔却突然率军出现。
  从身后捅了敌军的菊。
  这一刻!
  所有人都有一种绝境逢生的狂喜。
  “挽狂澜于既倒啊!”
  张达看着大旗下的少年,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此生最大的幸运便是得到了这位少年权贵的青睐。
  “万胜!”
  张达欢呼着,带着麾下不断冲杀。
  “万胜!”
  徐立忘记了立场,只知晓奋力砍杀。
  “伯爷的用兵之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胡宗宪发誓自己不是溜须拍马,可他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赞美自己的老板。
  “老胡。”孙重楼急切想去杀敌,把火媒递给胡宗宪,见胡宗宪懵逼,就说道:“自己人才能给少爷点烟。”
  这货把为少爷点烟变成了一种入伙仪式。
  “滚!”蒋庆之笑骂道。
  “得令!”孙重楼大喜,带着十余骑冲杀而去,“我来也!”
  胡宗宪仔细看着少年权贵,发现他眉间都是沧桑,仿佛看淡了刀光剑影,听惯了鼓角争鸣。
  他吹了吹火媒,送到烟头那里。
  “伯爷。”
  “嗯!”蒋庆之抬眸,从前世的记忆中清醒。
  “点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