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和中堂捎话来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2025-10-08 12:08      字数:2122
  第174章 和中堂捎话来
  老丁断定漕运衙门那边不可能满足赵安提出的三个条件。
  因为,漕运是官,漕帮是民。
  哪怕压力再大,漕运衙门都不会无条件“投降”。
  “今日你扬州分舵罢工,漕运衙门同意你们的条件,那下次淮安、济寧、杭州也闹事,漕运衙门是不是也要同意他们的条件?都同意了,以后漕运衙门这个官还怎么管你们漕帮这群刁民?”
  老丁说的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只要扬州分舵这场斗爭取得压倒性胜利,漕帮其它地方的分舵肯定会觉得我也行。
  弄不好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是分布在运河上千里地段的漕帮各级组织纷纷效仿扬州分舵搞罢工,向漕运衙门提出各种条件。
  那样性质就严重了,跟造反还真没什么区別。
  因为,清朝大动脉漕运会真的被瘫痪。
  “.动不动就停工停船阻塞运河,是不是说以后运河由你漕帮做主了?告诉你小子,就算漕运衙门同意,朝廷也不会同意!你漕帮人再多也是一群乌合之眾,是打得过绿营还是打得过八旗?做事也不动动脑子!”
  为了自己,也为了孙女,老丁必须指出不妥协的后果。
  因为这关係的已经不是漕运衙门脸面,而是大清朝的脸面。
  所以,这件事必须在朝廷没有正式介入前,也就是影响还没有大到一定程度前,赶紧以妥协换取漕运衙门的实质让步,大家面上都好看。
  当然,具体由他代表漕帮去淮安谈,且谈判结果暗箱操作。
  对外只公布无关紧要的內容,主要內容保密。
  不过不是现在谈,得让漕运衙门感受到压力,不然他去也白去。
  压力这一块自然得漕帮能扛得住漕运衙门的“反击”,让运河扬州段继续瘫痪下去,从而引发各方关注。
  赵安沉默了,他知道老丁说的是事实。
  朝廷也好,漕院也好,都要脸的,怎么可能无条件签字投降。
  那帮当官的只要刀没架在他们脖子上,说什么也不可能向帮穷哈哈跪下,最多施捨点。
  事实归事实,心里就是气不过,不甘心斗爭刚开始就半途而废,那样跟张宝发有什么区別。
  不由嘀咕道:“照你说的,我拿银子给他们,他们再拿银子给我,有什么区別?”
  意思按你老丁的建议妥协,不还是只满足了三个条件中的第一个条件么。
  让他怎么跟帮里解释。
  这回把鸡血打起来的可是他这个少君,帮眾们干的热火朝天,叫他怎么停。
  没台阶下啊。
  “怎么会没区別呢?”
  老丁一脸你又不懂了的样子,“你拿出来的银子进的是漕运衙门官员的个人腰包,他们拿给你的银子却是朝廷的钱,你说有没有区別?”
  唔?
  这么一说是有区別,而且区別很大。
  虽然看著两边都没出钱,但实际上是漕运衙门满足了赵安两个条件,而不是他一个条件。
  “人救回来,欠你帮里的运费也给了,你还要怎么样?”
  老丁表示至於给漕运衙门孝敬多少钱,可以由他去谈,去爭,不可能真给十万的。
  要不然,要他干什么。
  谈判结果对外肯定保密,就是漕帮这边也不知道漕运衙门跟他们要多少钱,只知道在少君的带领下,漕运衙门被迫结清欠他们的运费。
  如此一来,你赵少君在漕帮底层帮眾眼中,已然就是大英雄了。
  还想怎么著?
  “你漕帮吃的就是漕运这碗饭,真跟漕运衙门结下死仇,人家天天盯著你,你还能天天罢工停船不成?听我这个爷爷的,肯定没错,我还能害你不成。”
  老丁的思想工作做的相当到位,又指赵安刚刚帮漕帮从焦家手中抢到两条营运路线,有这两条营运路线在,不仅漕帮多了一条財路,赵安这边也能把贩盐的事做大,没必要为了点小钱跟漕运衙门置气。
  你赵安说到底是官,以后还要混官场,不能真墮落到跟漕帮这种夜壶混在一起。
  眼下你官小没人在乎,也没人理会你跟漕帮廝混,以后官做大了还要跟漕帮纠缠,难保没人拿这做文章搞你。
  你当你是李卫不成。
  “你要实在想不通,你就跟帮里说漕运衙门三个条件都答应,我这想办法再给弄些地契出来去恆利借几万两帮你把钱交上,这样两边都过的去。”
  老丁是真心想要解决孙女婿惹出的这桩大麻烦,要不然不会主动提出薅老太爷羊毛。
  “.”
  妻子祖父的良苦用心终是感动了赵安:也是,反正给的是老太爷的钱,有什么想不通的。
  当下不再犹豫,照老丁吩咐回香堂安排丁九调人做事,確保扬州市面稳定,確保各大衙门都知道漕帮的苦,也確保漕標无法打通运河。
  同时组织妇孺准备拦巡抚大人的官轿,务要让巡抚大人收下漕帮的状子。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漕帮没有造反。
  焦家的事让赵安在分舵权威暴涨,所交待的事被丁九不打任何折扣的执行了,这位“白纸扇”也压根没问少君如何解决漕运衙门说他们造反的事。
  因为,少君的样子一看就是胸有成竹。
  少君当官的都不怕,他丁九又有什么好怕的。
  又交待几句后,赵安回到府学准备院试和接待巡抚大人的事,这边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给自己泡碗茶,恆利钱庄的石掌柜就来了。
  一见面石掌柜就抱怨教授大人真是贵人事忙,他都来府学三趟了也没找著教授大人。
  赵安以去下面州县“视察”为由含糊过去,问石掌柜找他何事。
  以为是石掌柜那个在江寧驻防八旗当佐领的妹夫有消息过来,未想却是京里的消息。
  “赵大人让我办的事已经办妥,和中堂特地叫人捎话过来,这不,我是特地过来给大人传话的。”
  赵安人虽不在校长办公室,但办公室里的火炉却是十二时辰不息的,想来是马副校长有过专门交待。
  內外温度差让石掌柜很自然摘下头上的皮帽。
  “和中堂说什么?掌柜快说!”
  赵安这边已经站了起来,前倾后撅,耳朵竖的高高,一脸紧张。
  “大人不必担心,是好话。”
  石掌柜一脸的笑容,“中堂的原话是赵有禄不错,懂规矩,会做事,叫下面照应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