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此时彼时,山崩水灭
作者:温茶米酒      更新:2025-10-28 03:07      字数:3087
  第458章 此时彼时,山崩水灭
  万国演武大会。
  这大会乍一听起来,好像带来的都是好处。
  但是实际上,举办这个大会期间,维护治安的难度,大了又何止是一倍两倍。
  那些民间高手,大量聚集到长安附近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心思,乃至于那些小国来使,会有什么样的心态,都可以暂且不提。
  光是突厥人,吐蕃人和大食人,这些与大唐有旧怨的强敌,就不可不防。
  吐蕃已经四分五裂,但青唐吐蕃一向坚称自己乃是正统,继承吐蕃荣光的同时,他们也不得不继承仇恨。
  突厥跟大唐,更是数百年的死对头,几度兴衰,都跟大唐有着密切联系。
  如今的突厥汗国,乃是近百年内崛起的新势力,掌控了草原上大量产盐地带,将回鹘汗国反吞。
  他们迫于大唐的压力,只能向西,向北发展。
  然而向西太远,突厥的国土如今已经是一个长条形,再往西拉伸,绝难统治。
  向北,他们虽然占下了大片原野,然而冻土难化,气候苦寒,养活不了多少人口。
  因此,无论于私于公,他们都还要盯着大唐,想着南下。
  至于大食帝国,本身跟大唐相隔应该算是够远的,曾发生过的战役都在西域,大战屈指可数,可以说是结怨不深。
  真正跟大食国有血海深仇的,是泰西大秦。
  当年大食崛起的时候,夺取了泰西最富饶的一片土地,历经数十年,才又被泰西大秦夺回。
  然而,大食帝国也自有国情在他那里。
  泰西大秦的国教,已有尾大不掉之势,教士们捧着圣像上门乞讨,还能趾高气昂,每日不事生产,还煽动信徒献出家产,使资产都向教士们手上汇集,难以流动。
  相比之下,现在的大食帝国,反而还比泰西更为开明。
  在大食的首都,哪怕是不属于国教的人,也可以从事各种行业,只需要比国教中人多缴一笔税,同样会受大食律法的保护。
  因此,大食人以自己的文明而自傲,国势蒸蒸日上,从不畏惧他们西边的老邻居。
  然而,跟不断完善科举,如今更是遍地开办官学的大唐相比,大食国又被比下去了。
  须知,大食帝国中,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出自波斯人的家族。
  这些波斯人相互串联,将做官的知识,只在自己家族之中流传,牢牢把持,不肯外泄。
  大食帝国的其余人等,虽然无奈,也只好忍受,好歹还能从事商业、军功等等路数。
  可是当大唐的思潮传到那边,有了对比,这就让他们国内很多人忍不下去了。
  波斯人贵族们,愤怒地镇压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但每次时隔不久,就又有野火再生。
  只要大唐不倒,大食帝国内那些想要反抗的人,就始终有一个榜样。
  所以,大食国内的这些贵族,近年对大唐的仇视,甚至已经不在突厥人之下。
  他们倒还不奢想占据大唐的富饶之地,但他们无比希望,看到大唐衰落下去,看到神州分裂,各地割据。
  如此,才能够验证大唐的制度是错误的。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把大食国内的思潮,彻底遏制住,平复下去。
  “当今天下,大敌环伺啊。”
  楚天舒想起自己老家的情形,前后千年,不同世界,却又是何其相似,不禁有点感慨。
  “如此局势下,能把万国演武一次又一次的办下来,倒也真是除了全面战争之外,最好的展示国力的办法了。
  不过,这场大会,不可能真在长安城内举办吧?”
  苏弦抚须,道:“当然不在城内,而是在终南山中。”
  终南山,就在长安城南。
  寿比南山之类的成语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自从当年,李世民在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中病逝,这座古老的山脉,就跟大唐结下了更深的一层缘分。
  后世唐人,无论是喜欢求仙问寿,还是有志于官场留名的,大多爱在终南山出没。
  群山之中,不知道有多少老的新的宫观殿宇,茅舍木屋。
  万国演武大会,正好把这些古老的遗产,都整理利用起来,重新修缮。
  “其实,天下顶尖高手,在自己的国度中,大多担当要职,也不可能都大举出动,否则故国生乱,后院失火,岂不贻笑天下?”
  聂红线说道,“历次大会,那些强国,也只是推举一二个顶尖高手,作为领队代表,队伍之中大多都是年轻一代的新秀,四十岁以下的人物。
  至于那些小国,很多属于全国上下,连一个素王都没有,简直武道水平还停留在一百多年前。
  他们参与演武大会,就真的只是去开开眼界的。”
  楚天舒负手而立,微微点头。
  用年轻人代表各自师门的武学精髓,进行交流,回去再禀告给自家师长。
  这种交流方式,虽然效率是相对低了一点,但也确实是最稳妥的手段。
  “这么热闹的事情,不可错过呀。”
  楚天舒笑道,“看来,也到了我该动身去长安的时候了。”
  说话间,他回头对着已经摇摇欲坠的香阁,探手一抓。
  香阁之中,许多事物被狼嚎声震碎。
  原本装着山王神鼓的木匣子,也已经变作片片碎屑,神鼓滚出老远,靠在墙根。
  楚天舒这一抓,神鼓嗡然一声飞了出来,被他抓在手中。
  “我就带着这面鼓……”
  成辛手中的三七,这时也嗡鸣了一声。
  “啊,叔祖,你的剑。”
  成辛朦胧感受到三七的情绪,连忙上前,双手很庄重的平捧长剑,将三七奉还。
  “哈哈哈!”
  楚天舒不禁笑出声来,收剑归鞘,依旧悬在腰间。
  “我就带着剑和鼓,一起去长安逛一逛。”
  他虽然已经有了决定,但是说完这句话之后,还是先去吃饭了。
  这几天他除了练功就是嗑药,基本没怎么吃过饭,今天打杀了这群刺客,只觉胃口大开。
  众人索性一起陪他,到王宫偏殿,等御膳房上菜。
  后世总听人说,明清御膳,经常热了又热,样虽多,却属于倒了都没人想吃的东西,皇帝都是吃小厨房。
  这个时代,至少南诏还没有那种陋习。
  御膳房中,做菜很快,有些虽然看得出,是提前准备好的半成品。
  比如一盘炸好的黄酥鱼,肯定是刚经过复炸,一会儿就上来了,但是口味鲜香,酥脆化渣。
  更难得的是,如今炒菜也已经很普及了。
  炼铁的炉子,只要雇一两个三流的武人动手帮忙,搞出来的密封性绝佳,最后做出来的薄铁锅,质量极好。
  南诏特产的时鲜,如菌菇卉和鸡块一起爆炒,滋味悠长。
  还有楚天舒叫不上名字的一种甜茎,切丝之后,随厚片鱼肉翻炒,又鲜又嫩,满口留香。
  吃过之后,成辛去忙国书。
  楚天舒则跟聂红线,聊起一些武学上的东西。
  聂红线说道:“师父在心血武道上成就虽高,但因为我是女子,男女有别,他所开创的功法,我并不能修炼到淋漓尽致,因此只算学了一半。”
  很多武功,都要注重男女差异。
  内功相对来说,还好一点,但也不乏有一些心法,只有女的,或只有男的能练,否则练了就会变性。
  心血武道,这种非常注重肉身造诣的路线,到了上乘阶段,男女差异,就更为鲜明了。
  据聂红线所说,海东来给武学起名,很是随便。
  这些年,他整理自己的功法,题名就叫《山崩水灭》。
  聂红线学的是其中水灭之法,主要是讲究,如何控制血液流速来炼体。
  练到高明处,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里,血液性质都大相径庭,血管潜力开发,甚至另有拓展。
  楚天舒听得大受启发,心中暗自比较。
  郑天长那套“雨疏风骤明王指枪”,虽然能够修炼到素王境界,但根本摸不到脱胎大成的边。
  而这套《山崩水灭》。
  哪怕只是聂红线所修炼的部分,练到最高,似乎也能触及“脱胎大成”的层面。
  对应的,应该是脱胎大成三种成就中的“真力无漏”。
  聂红线自己,还没有练到那个层次。
  但现在的海东来,恐怕至少是一个“真力无漏”。
  “我若不用神剑和天眼,也不用《胜法总纲》提炼出的奇招绝式。
  不知我现在的状态,能不能对拼单一路线的脱胎大成?
  不过,所谓心血武道,心还在血前面,海东来这家伙,会不会是个双无漏呢。”
  楚天舒心中琢磨着,也不敢下这个定论。
  脱胎大成的三种无漏之境,只要修成一种,第二种难度就会更高。
  海东来就算开创出双无漏的功法,自己也未必能踏入双重无漏的境界。
  “幕后作祟的那些人,就算不知我的水平,对海东来总是有了解的,竟然还敢对他虎视眈眈,少说也会有几个单无漏吧。”
  楚天舒想到这里,只觉心潮澎湃。
  “长安,好地方啊,可惜你们之前没能让一个单无漏的领头来跟我拼一拼,解答一下我那个疑惑。”
  “嘿,我也不会给你们这个机会了!”
  “此去长安,就在路上修成玄功无漏再说。”
  “让我看看,这一百多年,你们还能攒出什么惊喜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