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北上之令
作者:曲墨封      更新:2025-10-22 22:16      字数:2399
  第277章 北上之令
  朱温想象过很多次,义军从岭南出师北伐的情形。
  他本以为,这次出征,该是兵粮足备,器甲鲜明,在岭南百姓的欢送中,踏上北伐中原,推翻腐朽唐王朝的道路。
  黄巢一直强调,对抗朝廷,是一场以有道伐无道的义战。
  草军发出的文告中声称——“宦竖柄朝,垢蠹纪纲。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直指大唐三大弊疾中的宦官与士族问题。
  宦官秉持中枢,士族则勾结宦官,把持科举,令出身寒门的才学之士没有上升通道。
  藩镇问题没有直接点明,但黄巢大张旗鼓地宣扬韩愈学说,强调儒家道统,摈抑释老之学,又刊发柳宗元的《封建论》,亦表明了削平藩镇,澄清天下的志向。
  朱温想到诸葛武侯在《出师表》中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他在封州种下的麦苗,尚未收获上新麦,就不得不应命北上。
  草军在岭南经营时间太短,如此全军北上,岭南之地必然很快失控,义师将重新成为一支没有根据地的孤军。
  诸葛武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都未能取得成功。义军孤军北伐,难道能一举推翻唐室么?
  刚知道这个决策时候,朱温满脸不可思议。
  “许多弟兄们刚在岭南安家下来,如何这么快就要北上?”他脸色涨红,死死按住来使的肩头:“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朱温实在不相信,黄巢会做出这样顾头不顾腚的决定。
  “那些兄弟,很多都已不在了。”使者苦笑不已。
  朱温经过询问,才知道,广州一带,今春爆发了远胜上一次的大疫。
  来自五岭以北的草军人员,死者十分之三四,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
  本地百姓对疫病的抵抗力要强很多,但也有感染上而死的,一时间广州内外人心惶惶,百姓开始私下议论,是义军带来了大疫。
  “如今军心动荡,大部分将士要求北返。他们不怕死,却不想在疫病当中,死得不明不白!”来使道:“如果咱们不北上,大军可能直接崩溃!”
  朱温只觉被抽空了全身的力气。
  他在封州,普及宿麦,打击豪强,兴修水利,还打算征募当地壮勇为兵。
  这一切的一切,全部白费了。
  而且,黄巢之所以接纳尤滴这个女人的投靠,就是因为她能帮忙处理广州的市贸事务。义军在岭南这么多的经营,难道全是帮别人忙活一场?
  “我军已经因为疫病,死者十分三四,如今北上,怎能与雷帅高骈相抗?”朱温咬着牙问道:“为什么不咬牙坚持下去?”
  “盐帅说,今年江淮蝗旱之灾大作,饥民遍地,我等趁攻取岭南之威北上,不缺兵源。一旦突破江淮防线,就可击穿空虚的中原,直取长安。再迟一些,风帅就要撑不住了。”
  风帅李国昌在代北造反,朝廷派出近十万大军围剿,确实导致了中原空虚的局面。就连草军南下时,追杀的兵力有限,亦与此有很大关系。
  风帅虽然善战,一上来连胜数场,但面对朝廷绝对优势兵力轮番消耗,也渐力不从心,若没有变数发生,今年之内,恐要被彻底打垮,要么被擒杀,要么只能逃入北方胡人中求生。
  朱温听到使者的话语,终于明白了。
  这终归还是师尊黄巢的决定啊。
  在岭南稳扎稳打,逐步蚕食朝廷土地,稳健,却缓慢。而且,等到朝廷解决掉风帅,能拉来对付草军的兵力,会比之前多很多。
  但若能抓住现下这个机会,长驱直入,斩首长安,便有机会传檄而定天下,再徐徐图之,逐步削平地方的藩镇。
  这是一场豪赌,成则数年之内,山河易色,败则草军数万豪杰,烟消云散。
  朱温心想:年纪越大越稳健这个说法,和老师简直一点也不沾边。
  黄巢已经不年轻,又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
  这场惨痛的瘟疫,终于给了黄巢作孤注一掷决断的理由。
  黄巢亲自否定了之前制定的割据岭南,徐图进取的计划,转向冒进的北伐方案,决意一掷定乾坤。
  若非如此,就算军中有再多人叫嚣要北还,以黄巢的威望和手腕,都能压下去。
  朱温知道,除了服从,自己没有别的选择。
  他召集了本都兵马,在城门前,向吏民宣布要离开封州的情况。
  大群百姓伏地挽留,甚至攀马痛哭。
  看到这些人,朱温稍稍感到一些宽慰。
  自己这几个月的刺史活儿,算是做得不错。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看似懵懂,也知道什么官儿对他们好,什么官儿对他们不好。
  “待义军打下长安,平定天下,本官一定回来看你们!”
  回来……如果有可能,朱温确实希望未来,有机会回来。
  看冬小麦与稻谷的复种,在岭南推广得如何。看自己招抚的蛮僚部落,是否已开辟出大量熟地。看义军开启修建的水利设施,有没有全须全尾地完工……
  这是朱温人生第一回做刺史,第一回治理地方。他有太多事情,希望以后能回来看看。
  朱温看向一旁的兰素亭,发现这女孩儿不知何时已红了眼眶。
  朱温爱这些百姓,譬如一个匠,爱自己打理的草,要好好拾掇它们,不让它们被虫蛀、风吹、雨淋、霜冻破坏。
  太守、刺史被称为牧守之职,能像牧羊人爱牛羊,匠爱草那样去爱百姓的,已经是难得的好官了。
  而兰素亭,则是真的将百姓当做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看待。
  ……
  后来,已经在中原颇具实力的朱温,接见了刘谦派来的使者。
  草军离开岭南不久,刘谦就回到封州,纠集人马,驱逐了朱温留下的亲草军士绅组成的班子,重占封州,又取得贺江镇遏使的官位,将势力扩展到封州周边好几个州,图谋进取广州。
  刘谦派出的岭南知名画师,将封州繁盛景象画给朱温,一时间,那些往日情景,都历历在目。
  “小弟治理封州,一用阿兄之法,百姓利之,皆追念阿兄盛德。”
  刘谦年纪长于朱温,却以小弟自称,表示谦抑之意。
  刘谦的信中,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百姓怀念朱温,给朱温修建生祠,塑像纪念的情况。并特意提到,自己为这些塑像涂上金粉,以示对朱温的尊崇之意。
  当然漏掉了一个重要事实,刘谦刚打回封州时,捣毁了朱温的全部塑像生祠,甚至禁止百姓提起这个名字。是朱温在中原实力壮大后,刘谦才把生祠和塑像重修回来的。
  但朱温推广的稻麦轮作之法,开启的水利工程,皆被刘谦沿用并发扬光大。
  最后,刘谦表示,如果朱温能扫平中原,兵锋抵达岭南,自己马上拜于马前,献土归降。封州吏民皆翘首企望,但愿再睹朱公容仪。
  这时朱温已经是老于心计的一代枭雄,但读着刘谦这封颇具阿谀奉承之词的书函,依然心有所感。
  突然觉得,自己当初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