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用传国玉玺盖印拟旨!全面推行国策
作者:无谅888      更新:2025-11-03 14:06      字数:4029
  看着林福这激动的样子。
  便可以看到皇家产业的生意究竟有多火爆。
  毕竟是跨时代的产物,是这个时代从未出现过的,自然是可以想得到的。
  “让工坊加大产出,并开始扩大工匠招募,一切工匠都必须身世清白,以贫苦百姓为主招募。”
  “另。”
  “之前选定的各府域掌柜也可以前往各府域开创工坊了。”
  “以南方府域为主先行,待得南方全部铺开后,再向北方。”朱应对着林福说道。
  “请少爷放心。”
  “老奴已经安排好了,就在这几日,其他府域也可开启了。”林福立刻回道。
  “银行也是如此。”
  “不同于皇家产业,银行在户部之中筛选文吏为主事,如今银行初启,各地主事两年一任,两年之后轮番调动,不得在一个府域久留。”
  “随银行开启,以圣旨为昭告,地方官府全力配合。”朱应又对着赵勉交待道。
  “臣领旨。”赵勉激动应道。
  “雄英。”
  “为何银行各府域主事要以两年为限?这比朝廷命官的任期还短啊。”朱元璋不解问道。
  “老头子。”
  “人心难测。”
  “银行乃是财权,手握无尽金银而不动心者,少见。”
  “两年为一任期,正好了。”
  “不仅如此。”
  “各地银行主事身边必须有两个副主事,辅助主事,也有互相监督之责。”
  “我会安排锦衣卫暗中入驻,一旦发现有人敢贪墨,严惩不贷。”
  “皇家产业也是如此,一主二副。”朱应缓缓说道。
  两世为人。
  朱应可太清楚“贪”之一字带来的有多大,在绝对的利益下,绝对会有无数人铤而走险。
  “是该如此。”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另。”
  “凡百姓存钱还有借贷,所经文书必须留印三份,一份留置本地银行,一份直接上呈府域银行,再然后便是应天总银行,一切数值可对,哪怕遗失一份,那也可以得到其他印证。”
  “银行金库,我也会安排兵部调遣郡兵值守,除了储备钱财外,其余一律封存,擅动者,立斩。”朱应又对着赵勉补充了一些细则。
  这些自然都是关键根本。
  赵勉则是一一听着,记在了心底。
  “总之。”
  “无论是皇家银行还是皇家产业,当以最快速度向吾大明举国推行。”
  “户部,吏部,兵部,都会全力支持。”
  “你们如若需要什么,可直接来找我。”
  “谁敢阻碍,我必追究。”朱应对着赵勉与林福交代道。
  在此番推行之前。
  朱应已经将一切的细则都已经准备好了。
  人。
  物。
  施行细则。
  如今只要赵勉和林福他们将之推行开来就行了。
  将诸事安排后。
  朱应也是松了一口气。
  “银行聚财,又如何利用这些财生财?”朱元璋问道。
  这或许才是关键。
  “有了钱,自然是可以做很多事。”
  “兴修水利,修建官道。”
  “让我大明各地府域真正连接一起,天下相连。”
  “如此可促进商贸,商贸越大,税收越多,不仅仅是税收,还有过路费,停靠费。”
  “这些便是财生财。”
  “以后不仅朝廷可向银行借贷,地方官府也可以向地方的皇家银行来借贷,获得税收之后就可偿还给银行,这便是一个循环。”
  “财生财,民财归民。”
  “将天下钱财完全流通开来,便可促进大明商贸经济。”
  “经济越强,钱越多,大明就可以利用这些钱来强盛国力,武装军队,然后对外扩张,掠夺。”朱应笑了笑,直接将这银行与国的根本联系说了出来。
  听到这些。
  朱元璋与朱标此刻也是有些恍然大悟。
  “如此一来。”
  “朝廷缺钱时,可向银行借贷,只要付出利率就可兑换给百姓万民,而万民存放钱财也可为朝廷所用。”
  “妙,妙啊。”
  “雄英,这银行建立当真是对的,绝对可以强盛大明。”朱元璋也是高兴的称赞了一句。
  “当然。”
  “想要这两个彻底铺开,免不了天下各地官吏的配合。”
  “如今官吏俸禄增加的细则可拟定好了?”朱应看着朱元璋问道。
  闻言!
  朱元璋也没有浪费时间,直接从桌子上取了一封奏折。
  正是三殿大学士还有吏部尚书共同拟定的。
  朱应接过来一看。
  “这才涨了不到三成?”朱应眉头一皱。
  “三成还不够啊?”朱元璋略微不解道。
  在他看来。
  这三成都是白涨的,恨不得将官吏的俸禄再降低了。
  “自今日起。”
  “大明各级官吏俸禄在原有基础上上涨一倍,除此外,政绩突出者,由三殿六部考校,最终由老头子还有爹来决定,每一部定下五十个政绩突出者,前十恩赏一年俸禄,十到二十恩赏半年俸禄,之后则是恩赏一季俸禄。”
  “除了京都外。”
  “各地官吏也是如此,每一个府域定下五十个政绩突出者,恩赏如上。”
  “至于这些恩赏不由国库出,而是由皇家产业出。”朱应思虑一刻,直接对着朱元璋说道。
  “给他们涨这么多的俸禄?”朱元璋有些不情愿,甚至是有些肉痛。
  他一生节俭,在他看来给他们当官就是恩情了,竟然还要这么高的俸禄,当真是倒反天罡啊!
  “老头子。”
  “不是人人都是当官为民的,他们也是为了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的。”
  “如今大明的俸禄虽然高于前朝,但也被锦衣卫斩断了许多敛财的手段,他们比之商贾的奢靡都不如,此番涨幅一倍还只是基础,待得他日大明国力强盛起来,我还要给他们涨幅,只要他们尽心尽力为大明效力,荣华富贵,那我便给他们。”朱应笑着说道。
  “爹。”
  “雄英说得有理。”
  “而且雄英所定一百的俸禄恩赏,更是一种对天下官吏的激励。”
  “绝对是能够激发官员进取的。”朱标笑着附和道。
  “得得得。”
  “按你说的办。”
  “咱也懒得管了。”朱元璋没好气的摆了摆手,或许也是说服不了自己吧。
  “对了。”
  “你的那些叔叔们,你准备如何给他们宗室供养?”朱元璋关切的问道。
  “原本。”
  “在他们闹腾之前,我是准备将一个府域的皇家产业净利润给几成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分。”
  “可如今看来,他们就是喂不熟的狼。”
  “那我可不惯着他们了。”朱应冷笑一声,对于这些叔叔们,大多都没有什么好感。
  特别是经过了他们在府邸前堵门,更是让朱应对他们反感。
  “那你怎么办?”朱元璋心底一忐忑,他知道朱应对他的那些儿子们是没有什么好感了。
  “从今以后。”
  “针对皇族宗室,唯有藩王才享受原定供养,如若身死退位,属于藩王供养由继承者继承。”
  “至于他们的子嗣,自出生起,由皇家产业供养至十五岁,十五岁之后,自谋生路。”
  “而原定供养的银子也减半。”朱应不假思索,直接对着朱元璋说道。
  一听这。
  朱元璋脸色一变,有些不愿的道:“供养减半?而且才供养至十五岁,太少了吧?”
  “老头子。”
  “你这人做事就是太不公允了。”
  “就如今你给他们定下的供养,每一个人一个月得到的供养就比尚书高了近两倍了,你口口声声说要公允,让官吏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你怎么不让你的那些儿孙们无私奉献?”朱应没好气的怼道。
  “你这小子强词夺理。”
  “咱是想要让每一个子孙都过得好。”
  “就比如未来的江山都是你的。”朱元璋有些恼怒的道。
  “好。”
  “他们如果想要高供养,也可以。”
  “上战场去,凭军功获得。”
  “只要他们敢,真的能够为国做贡献,那我可以供养他们。”朱应笑了一声,直接给了一个提议。
  一听这。
  朱元璋瞬间就哑火了。
  “看来老头子你也知道养了一群酒囊饭袋。”
  “都成不了什么大用。”朱应笑了一声,毫不客气的说道。
  “天下,毕竟是朱家的。”
  “以后你要掌控天下,终究还是要靠自家人啊。”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
  “老头子。”
  “我与任何人都不同,我有数百年的寿元,我无需用他们来作为自己人,我用人只在乎能力,只在乎忠诚。”
  “倘若未来朱家子孙之中有人才,那我自然会用。”朱应淡淡一笑。
  一听这。
  朱元璋也是立刻说不出话了。
  的确。
  自己孙子与其他人完全不同啊。
  他有足够的年岁,再加上那非常人的武力,有什么还能够吓到他的?
  “真的只能供养到十五岁吗?”朱元璋还是有些不甘心。
  “以前定下了皇亲宗室不得经商,那是因为他们的权柄太大,如若经商必然是伤民害民,但从今以后不同了。”
  “皇族宗室在十五岁之后,他们想要做什么任由他们选择,从军,科举,经商。”朱应又沉声说道。
  “得了。”
  “按你说的去办吧。”
  “咱说不过你。”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也是十分无奈。
  朱应在这种认定的事情上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他也完全看明白了。
  “老头子。”
  “拟旨吧。”
  “两道旨意,一道提升官员俸禄的旨意,昭告天下。”
  “一道皇族宗室供养的旨意,昭告天下。”朱应也不废话,直接就从桌子上拿出了两张空白圣旨,摆在了老朱的面前。
  顺带着。
  朱应也将传国玉玺拿了出来,对着朱元璋一递。
  “认祖归宗也完了。”
  “这传国玉玺理当回来了。”朱应笑着道。
  看着这传国玉玺,朱元璋也是没再想起来,捧起来,仔细端详了一刻后。
  “好。”
  “咱这一次就用传国玉玺作为咱的国玺了。”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好。”朱元璋大笑一声。
  直接坐下来,开始提笔书写。
  第一封。
  给予天下官吏涨俸禄的旨意。
  第二封。
  便是针对皇族宗室供养的改变。
  都将会是明昭天下。
  当旨意写完后。
  朱元璋也是带着一种期待,将传国玉玺的大印盖在了上面。
  华夏帝王传承,传国玉玺大印。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字,尤为显眼。
  “云奇。”
  朱元璋大声喊道。
  “老奴在。”
  云奇快步走来,恭敬一拜。
  “这两道旨意下发礼部,昭告天下。”
  “自下月起,一律按此两道旨意施行。”
  “还有,以后圣旨之上的大印便以此为主了,让礼部在昭告里加上一条,于认祖归宗大典,太孙携传国玉玺归,天命在大明。”朱元璋对着云奇交代道。
  “老奴领旨。”
  云奇恭敬接过了两封圣旨,立刻便去传达旨意了。
  “接下来。”
  “便是大明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等这些国策施行,银行在天下开设后,便是针对商税的改革了。”朱应笑了笑。
  “商税还如何改?”
  “这能收取到多少?”朱元璋又是诧异的看着朱应。
  “爹。”
  “如今雄英都已经制定了这么多利国利民之策了,你就不要怀疑雄英的筹划了。”一旁朱标忍不住的开口道。
  “商税比农税收取的更多。”
  “老头子你可不要小看了商税带来的巨大赋税。”
  “如今朝廷针对商税太少了,不到百之一,未来我收取商税必须在百之二十之上,而且还会拟定细则。”
  “总之,你老就好好处置政务,未来这些我都会搞定的。”朱应摆了摆手,也懒得与朱元璋解释太多,等细则出来了给他看就行了。
  “你这小子。”
  朱元璋摇了摇头,也懒得多问了。
  正在这时!
  “主上。”
  “夫人要生了。”
  自殿外,传来了一个急切慌乱的声音。
  正是刘磊。
  一听这。
  朱应脸色一变,带着一种急切:“我先回去了。”
  不等朱元璋与朱标多说,朱应就快步跑了出去。
  “玉儿要生了。”
  “传太医啊。”
  “快啊。”
  朱元璋一愣,随而也是反应过来,大声喊道。
  一旁朱标也是如此。
  “快传太医。”
  “快。”朱标大声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