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现代物理学的崛起与辉煌
作者:虚空圣堂      更新:2025-03-12 21:41      字数:3079
  第215章 现代物理学的崛起与辉煌
  如果说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是三大理论,那么现代物理学的核心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普朗克和李奇维共同提出的量子论,则是新旧物理学的分界线。
  而1900年就是现代物理学的元年。
  经典物理学的大小乌云,最终的解决方式,都会与这两大理论有关。
  真实历史上,相对论由爱因斯坦凭借一人之力独创完成。
  所以他成为了比肩牛顿和麦克斯韦的伟大物理学家。
  而量子力学则由许多物理大佬共同完成。
  包括普朗克、玻尔、玻恩、薛定谔、德布罗意、海森堡、泡利、狄拉克等人。
  因此,这些人的地位,就比爱因斯坦稍逊一筹。
  李奇维已经决定在最佳时机发表广义相对论。
  而量子力学的开启,他依然会等海森堡横空出世。
  只不过那时候,李奇维已经肯定就是物理学的第一人了。
  海森堡或许会是他的徒子徒孙也说不定。
  爱因斯坦为首的苏黎世学派,和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将都和他的国王学派有密切的关系。
  甚至还会有卡文迪许学派的加入。
  而等到他回到婆罗洲后,培养的华夏学生或许也能自成一派,就叫婆罗洲学派好了。
  无论在哪个学派,李奇维都会是那个最重要的人,绝对的c位核心。
  他已经忍不住想看到十几年后,那个物理学领域超级大乱斗的盛景了,几大学派互相论战。
  他将以物理学之神的身份,笑看物理风云,一言而定天下法。
  然而现在嘛,从1900年开始,现代物理学刚刚开始萌芽,一切都还在混沌无序的发展中。
  伦琴、居里夫人、汤姆逊三人接连给经典物理学挖了几个大坑。
  用三大理论怎么都解释不了这些古怪的现象。
  这也是当前物理学家们的困惑。
  其实最终总结下来,这些新现象,都和原子内部结构及其活动有关。
  经典物理学三大理论,描述的都是宏观现象,为相对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而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几乎都和原子相关,从而催生出了量子力学。
  李奇维准备在10月份的会议上,以x射线、放射性、原子结构三个现象为引子,梳理出接下来物理学的研究方向。
  真实历史上,对x射线的研究,诞生了x射线晶体衍射、x射线散射(康普顿效应)等成果。
  最终证明了x射线的本质,也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正确性。
  现在,巴克拉与布拉格刚刚论战完毕,劳厄还未发力,接下来几年,这个方向会爆发出很多成果。
  然而,x射线这个方向,毕竟只能算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下的细节问题。
  因此按照第115章李奇维的分级,与这些成果相关的大佬只是普通物理学家级别。
  对放射性的研究,诞生了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卢瑟福的元素蜕变理论,以及后来的铀元素的核裂变等成果。
  现在是居里夫人、卢瑟福引领放射性的研究,找到各种新的发射元素,并研究他们的性质。
  放射性是对原子物理这个理论的深度挖掘和补充,所以居里夫人、卢瑟福是资深物理学家级别。
  最后对原子的研究,则更是深刻改变了物理学界,因为它与量子力学的出现极度相关。
  原子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子的组成。
  如今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李奇维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爱因斯坦从理论上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物理学家对原子有了直观而粗浅的认识。
  接下来,质子、中子等概念则会陆续被发现,让物理学家彻底了解原子的内部组成。
  但是光有组成还不行,还得知道这些组成部分,在原子内部是如何保持稳定运行的。
  这就是原子研究的第二部分:原子的结构。
  李奇维提出了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和电子的行星模型。
  但是这种模型有着缺陷,不过暂时还未被发现。
  玻尔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接下来,他将会用量子的概念,提出量子化轨道,推翻李奇维的行星模型。
  别小看这一步,它还需要好几个前置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索末菲等重要物理学家出场。
  可以说,玻尔的成就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李奇维会以指点的方式,让玻尔完成这个壮举。
  他不禁发笑:这下成了我推翻我自己了。
  同时,原子研究还有其他并行成果,比如电子衍射的发现,从而证明了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观点。
  写到这里后,李奇维终于停笔了。
  他轻轻地揉了揉太阳穴。
  以他带有后世百年的经验,梳理起来尚且如此费劲,就更别提此时的物理学家了。
  也难怪会催生出索尔维会议,实在是不讨论不行,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是懵逼状态。
  至此,李奇维已经完成了二十世纪前期,物理学的主要发展路线。
  总结来说,分为三个时代,两个关键节点。
  第一个时代就是经典物理学的辉煌,三大理论支配世界。
  第二个时代是相对论和旧量子论的横空出世,颠覆经典物理学,使其黯淡无光。
  第三个时代则是量子力学的独角戏,概率解释,颠覆因果;量子纠缠,无视距离。
  物理学家们的三观受到最严重的冲击,爱因斯坦终生不信。
  第一个时代与第二个时代的节点是1900年,李奇维与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第二个时代目前正在发展中,也是李奇维目前所处的时代。
  以相对论和旧量子论为理论核心,以原子研究为实验基础,各种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的新现象层出不穷。
  混乱、迷茫,但充满机会;诺奖唾手可得,亦会擦肩而过。
  第二个时代与第三个时代的节点是1925年,海森堡提出矩阵力学,旧量子论正式蜕变为量子力学这门学科。
  那将是另外一段精彩至极的故事了。
  上帝不掷骰子;
  你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在;
  薛定谔的猫。
  观察影响结果的双缝干涉实验;
  量子纠缠;
  李奇维小心地收好稿件,这个东西如果被其他人发现了,那将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
  还好他都是用汉语写的,在欧洲,至少多了一层保险。
  三天的奋笔疾书,让稿件厚的差不多和书籍一样了。
  李奇维嘴角含笑。
  在未来,他还会不断补充完善,直到生命完结的那一刻。
  到时候,这本真理之书,也会被他公布于众。
  或许它会成为物理学界最珍贵的文物吧。
  当玻尔等人见到出关后的李奇维时,竟然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膜拜的虔诚心理。
  李奇维只是微笑着静静地站在那里,但是在众人眼里,他就好像是真理的化身,耀眼夺目。
  这一刻,李奇维身上的气质超凡脱俗,仿佛游离在宇宙时光之外。
  玻尔等人当然不知道李奇维这三天经历了什么。
  可以这样说,李奇维只用了三天,就走完了无数天才前赴后继三十年才开辟出来的道路。
  玻尔磕磕碰碰地说道:“布鲁斯教授,你你.变化好大啊。”
  格里高利等人机械地点点头。
  这种状态的李奇维有一种神圣感。
  李奇维终于从之前的上帝视角脱离开来,笑着说道:“都是这三天熬夜的结果。”
  “还好我终于梳理清楚了。”
  几人听到李奇维说是熬夜的结果,都有点不信,哪有越熬夜越精神的。
  尤其是钱五师四人,差点以为李奇维是在练什么羽化登仙的法门呢。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马上就被李奇维的下一句话打断了。
  “这是接下来我要邀请的人员名单,伱们准备好邀请函。”
  “到时候按照我的指示寄送出去。”
  说罢,李奇维就将一份名单递给了格里高利。
  几人瞬间激动的颤抖不已。
  如今物理学界最重要的事情,大概就是李奇维的名单了。
  某种意义上,它甚至比诺奖还重要。
  因为诺奖这届没得到,下一届还有机会。
  但是第一届布鲁斯会议,错过了那就再也没有了。
  虽然它还未召开。
  但所有物理学家都知道它的意义和份量。
  不夸张地讲,这次会议将决定物理学的未来。
  史书上更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许在未来,会有比它更隆重,更豪华的会议。
  但是第一次的意义,谁都懂。
  人们只会记得第一高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的名字。
  关键这第一次会议,也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会议。
  它的发起者、支持者,全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
  所以,第一届布鲁斯会议,注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格里高利颤抖地接过名单,口干舌燥地问道:“教授,邀请函暂时需要保密吗?”
  李奇维想了一会说道:“还是小心一点吧。”
  “你和先锋集团的张茂东对接,让他们把邀请函做的精美一些。”
  格里高利回道:“好的,教授。”
  说完,几人像得到至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拿着名单离开了。
  走的路上还不停地发出阵阵惊呼和笑声。
  李奇维轻轻地伸了一个懒腰,接下来就准备好装逼.不.演讲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