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任务完成,系统奖励结算【求月票】
作者:王蜀蜀      更新:2025-10-28 04:35      字数:4467
  第439章 任务完成,系统奖励结算【求月票】
  长安,太极殿,朝会
  金碧辉煌的太极殿內,气氛却压抑得如同暴雨將至。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龙椅上的李世民面沉似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扶手。
  户部侍郎正在稟报辽东转运的粮餉事宜,言语间不免提到太子李承乾在平壤、难波京的『缴获颇丰』,试图缓和户部因前期供应高句丽战场可能出现的『不力』指责。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一个粗獷而带著悲愤的声音就炸响了:
  “缴获?哼!再多的缴获,能换回我儿怀亮的命吗?!”
  眾人侧目,只见卢国公程咬金双目赤红,出列指著那户部侍郎,声音哽咽:
  “我老程家就那么几根苗!跟著蜀王……是那逆子糊涂,该罚!可……可罪不至死啊!”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他说不下去,老泪纵横。
  鄂国公尉迟恭也铁青著脸,闷声道:
  “敬德虽粗鄙,也知国法如山。但小儿环儿纵有千般不是,何至於……何至於连个全尸都不留!”
  他听说儿子尉迟环死状极惨,心中怨气难平。
  其子尉迟环亦是『五虎一太岁』之一,同被处死。
  河间王李孝恭虽然没有出声,但脸色亦是阴沉得可怕。
  他儿子李宗,年纪最小,也未能倖免。
  这几位的態度,显然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因儿子参与李恪之乱而被李承乾清洗的勛贵家族。
  他们不敢明著指责皇帝和太子,但那压抑的悲愤与怨恨,却让整个朝堂都感受到了。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户部侍郎嚇得噤若寒蝉,不敢再言太子之功。
  这时,左僕射刘洎看准时机,出列奏道:
  “陛下,臣以为,前番高句丽之战,陛下亲征却未能竟全功,固然有將士用命、天时不济之因,然粮草转运不力,亦是关键!”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负有不可推卸之责!现任户部尚书马周,虽勤勉,然能力较之上任,恐有不及。臣请陛下明察!”
  这话阴险至极,將李世民在高句丽的失利,全都甩锅到了户部后勤,而现任户部尚书马周,是李承乾提拔起来的人。
  马周则立刻出列辩解:“陛下明鑑!高句丽之战,户部已竭尽全力,然路途遥远,损耗巨大……”
  “哼!好个竭尽全力!”
  刘洎打断他:
  “若真竭尽全力,何以陛下军中时有缺粮之虞?何以需要太子殿下后续千里驰援?分明是尔等办事不力,拖累陛下大业!”
  “你!”
  马周气得浑身发抖。
  “够了!”
  大理寺卿孙伏伽看不下去了,出列厉声道:“刘僕射!高句丽战事复杂,岂能简单归咎於户部?”
  “马尚书自上任以来,整顿漕运,清点仓廩,成效有目共睹!”
  “上任固然能干,但马尚书亦非庸碌之辈!你此言,分明是挟私报復,攻訐同僚!”
  刘洎被孙伏伽当眾呵斥,脸上掛不住,反唇相讥:“孙寺卿!本相乃就事论事!你大理寺掌管刑狱,於钱粮之事知晓多少?”
  “莫非因马尚书与你同……哼,『东宫旧人』,便要一味袒护吗?”
  他將“东宫旧人”四个字咬得极重,暗示孙伏伽和马周是太子党,结党营私。
  孙伏伽性子刚烈,闻言大怒:“刘洎!你血口喷人!陛下,臣……”
  “好了!”
  龙椅上的李世民终於开口,声音不高,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爭吵。
  他目光扫过刘洎,又扫过孙伏伽和马周,最后淡淡地道:
  “高句丽之事,朕自有公断。户部之事,容后再议。马周,朕知你辛苦,但国之大事,不可有丝毫懈怠,还需更加用心。”
  这话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偏向明显。
  既没有追究刘洎攻訐之过,也没有肯定马周之功,反而带著一丝敲打的意味。
  马周和孙伏伽心中一沉,只能躬身称是。
  李世民將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魏王李泰:“青雀,你近日协助魏相处理政务,有何见解?”
  李泰胖乎乎的脸上立刻堆起恭敬的笑容,出列躬身,声音温润:
  “回父皇,儿臣才疏学浅,正在努力学习。魏相处事公允,儿臣受益匪浅。”
  “只是觉得……如今朝堂之上,当以和为贵,同心协力,方能应对四方之事。”
  他绝口不提具体政务,只谈『和谐』,显得既懂事又顾全大局,与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李世民微微頷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嗯,你能如此想,甚好。”
  这一幕,让许多观望的大臣心中都有了计较。
  看来,陛下对魏王的喜爱和扶持之意,是越来越明显了。
  太子远在海外,虽战功赫赫,却在朝中树敌眾多,尤其是伤了勛贵们的心。
  此消彼长,未来储位之爭,恐怕还有变数。
  ……
  丽政殿,后宫
  退朝后,李世民来到丽政殿,长孙皇后正对著窗外发呆,眼角似乎还有未乾的泪痕。
  “观音婢,怎么了?”李世民走近,语气放缓。
  长孙皇后转过身,看著李世民,声音带著哀伤:
  “二哥,我刚刚梦到承乾了,梦到他浑身是血……我心里怕得很。”
  李世民眉头微皱:“承乾在倭国大胜,捷报频传,你何必担忧?”
  “胜了又如何?”
  长孙皇后情绪有些激动:
  “二哥,朝中对承乾已有不少怨言,我听说今日朝会……”
  “朝会之事,朕自有分寸!”
  李世民打断她,语气转冷:
  “承乾为大唐开疆拓土,有些非常手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至於朝中怨言……哼,那些人,不过是心疼自家子弟罢了!”
  “可是二哥!”
  长孙皇后抓住李世民的衣袖:
  “你为何要將青雀召回长安?还纵容刘洎那些人依附青雀?”
  “你知不知道,现在外面都在传,你要废了承乾,改立青雀!这岂不是让他们兄弟鬩墙吗?”
  李世民甩开她的手,面色沉了下来:
  “朕召回青雀,是因为他素有才名,可为国分忧!至於朝臣依附谁,那是他们的事,朕岂能左右?”
  “承乾若行得正坐得直,又何惧人言?他若……若真如传言那般酷烈寡恩,失了臣心,那也是他咎由自取!”
  “二哥!你……”
  长孙皇后不敢相信地看著李世民,泪水涌出:“你怎么能这么说?承乾是我们的嫡长子啊!他这些年为大唐出生入死.”
  “够了!”
  李世民拂袖转身:“后宫不得干政!你好好休息吧!”
  看著李世民离去的背影,长孙皇后无力地瘫坐在榻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和寒意。
  她感觉得到,她的二哥,大唐的皇帝,正在默许甚至推动著一场针对他们长子的风暴。
  ……
  另一边。
  魏王府,书房
  李泰送走了又一拨前来『拜访』的官员,志得意满地回到书房。
  心腹幕僚正在等他。
  “殿下,今日朝会,陛下对您的態度,可谓圣心默许啊。”幕僚諂媚道。
  李泰得意地笑了笑,拿起一块精致的糕点:
  “大哥在海外倒是威风,可惜啊,他自断臂膀。杀了李恪、李愔,看似清除了对手,却也寒了宗室和勛贵们的心。”
  “如今,听说他又在那蛮荒之地大肆屠戮,名声算是毁了一半。”
  他咽下糕点,擦了擦手:
  “父皇何等英明?岂会看不透?他现在默许刘洎他们打压东宫属官,又把我放在朝中,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等大哥回来……哼,就凭他杀弟、酷烈这两条,父皇就有足够的理由废了他!”
  幕僚低声道:“殿下英明。只是……太子毕竟战功赫赫……”
  “战功?”
  李泰嗤笑一声:“功高震主,才是取死之道!”
  “更何况,他的战功,有多少是建立在弒兄杀弟之上的?到时候,自然有人会帮我们『提醒』父皇的。”
  他走到窗边,望著皇宫的方向,眼中闪烁著野心勃勃的光芒:
  “太子之位……迟早是我的。大哥,你就好好在海外,替你未来的皇帝弟弟,多开拓些疆土吧!”
  长安的暗流,因李承乾的赫赫战功与酷烈手段,以及李世民的默许与纵容,正变得越来越汹涌。
  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等待著远征归来的太子。
  ……
  而与此同时。
  难波京,原倭国皇宫,现大唐倭岛都督府
  海风带著咸腥气息吹入大殿,却吹不散那股若有若无的血腥味。
  李承乾站在大幅的倭岛舆图前,指尖划过上面新標註的唐语地名,神色冷峻。
  裴行俭、苏定方、以及刚刚被任命为倭岛都督府长史的裴宣肃立在下首。
  “定方。”
  李承乾开口,声音平静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孤將倭岛交给你,留下两万精锐,五千水师。你可能替孤镇住这片疆土?”
  苏定方踏前一步,甲冑鏗鏘,抱拳沉声道:
  “殿下放心!末將在,倭岛永为大唐之土!若有失,末將提头来见!”
  李承乾微微頷首,目光锐利如刀:“记住孤的话: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知小礼而无大义。”
  “你对他们仁善,他们只会视为软弱。对付这等豺狼之辈,唯有钢刀与烈火,方能使其驯服。不必留情,亦不必在意些许骂名。”
  “孤要的,是这里的银矿源源不断,使这片土地再无反覆!”
  “末將谨记殿下教诲!”
  苏定方声音洪亮,眼中闪过与李承乾相似的冷光。
  他深知,留守倭岛並非美差,而是要以铁腕镇压所有可能的反抗,確保大唐的利益。
  这註定是一条染血的道路。
  李承乾转向裴宣:“李长史,你辅佐苏都督。民政、赋税、矿务,皆由你统筹。银矿开採,乃重中之重!”
  “加大徵发力役,採用分段挖掘、流水作业之法,提高效率。若有怠工或反抗者……”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苏定方:
  “皆按叛乱论处,其家眷连坐,充入矿场为奴。孤要看到,每年有足够的白银,运回大唐!”
  “臣,遵旨!”
  裴宣躬身领命,脸色凝重。
  他明白,自己將负责的是一架高效的压榨机器,而动力则是无情的刑罚和死亡。
  “另外!”
  李承乾补充道:
  “全面推行唐化之事,不得有误。废黜倭语倭文,焚毁其史书典籍。设学堂,强迫倭人幼童习唐文唐语,违者重罚其父母。”
  “孤要在这片土地上,彻底抹去『倭国』的印记。”
  安排完军政要务,李承乾看向一旁沉默寡言的瘟医孙缘:“孙医正,你的『研究』,进展如何?”
  孙缘蜡黄的脸上露出一丝近乎狂热的神色,躬身道:“回殿下,托殿下洪福,进展神速!”
  “此地……『材料』丰富,且体质与中原略有差异,於探究瘟疫传播、药物耐受性,大有裨益。”
  “已初步验证数种新型毒物与防疫之法,记录均已整理成册。”
  他所说的“材料”,自然是那些在镇压中被俘或因反抗被处理的倭人。
  李承乾对此心知肚明,並未有任何不適,只是淡淡点头:“很好。所需『材料』,苏都督会优先供应於你。”
  “你的研究成果,將来对我大唐军伍,或有大用。继续吧,但要谨慎,莫要弄出无法控制的祸端。”
  “殿下放心,老夫省得。”
  孙缘阴惻惻地一笑。
  最后,李承乾对裴行俭道:
  “传令下去,三日后启航。舰队直接返回登州,不必在百济、新罗停留。孤要儘快……回长安。”
  “诺!”
  裴行俭应道,他感受到李承乾语气中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长安的风雨,殿下已然知晓。
  三日后,难波港口。
  庞大的唐军舰队扬帆待发。
  主舰『定远號』如同海上堡垒,桅杆上的唐字龙旗迎风猎猎作响。
  岸边上,苏定方率领留守將官肃然列队。
  更远处,是被唐军驱赶来『恭送』的倭人百姓,他们大多神情麻木,眼神深处藏著恐惧与怨恨。
  一些银矿的入口就在港口附近,隱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叮噹声和监工的呵斥声。
  李承乾最后看了一眼这片被他用铁与血征服的土地,对苏定方道:
  “定方,此地交给你了。记住,钢刀需常磨,方能保持锋利。”
  “末將明白!恭送殿下凯旋!”
  苏定方及眾將官齐声高呼。
  李承乾转身,大步登上战舰。
  踏板收起,锚链哗啦。
  隨著號角长鸣,舰队缓缓驶离港口,向著西方的茫茫大海进发。
  李承乾站在舰首,海风吹动他的玄色披风。他望著越来越远的倭岛海岸线,目光冰冷。
  倭国的白银將充实大唐的国库,倭国的教训將警示四方蛮夷。
  而他现在,要回去面对另一片没有硝烟,却可能更加凶险的战场。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他低声重复著对苏定方的嘱咐,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长安城里的某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话音落下,他又忽地想起了一事,在心中大喊:“系统!”
  【在呢!】
  机械似的声音骤然响起。
  李承乾嘴角一扬:“我的任务完成了吧?是不是应该结算奖励了?”
  【恭喜宿主,完成支线任务,奖励一个新系统,是否结算奖励?】
  “哈!还真奖励系统啊!”
  李承乾顿时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