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端午命案
作者:鼠猫狗鸽      更新:2025-06-14 09:48      字数:10057
  第295章 端午命案
  张揆也很年轻。
  还不到四十岁。
  进士出身。
  如今做到开封知县这个位置也不错了。
  范仲淹连他都比不过呢。
  但是张揆如今却是想要回家。
  他病了。
  开封县几十万人口,每天每夜都有事情发生,故而十分的头疼。
  整个人都身心疲惫,这个得罪不起,那个也是有人罩着。
  没有宋煊来接替。
  他都打算着要辞官回家养病。
  这东京城的官可太难当了!
  张揆连忙请宋煊进来,他又控制不身体咳嗽了几声。
  宋煊推门进入。
  闻到很浓重的药味。
  “宋状元,你总算是来了。”
  宋煊瞧着前任知县脸色苍白,先是问了看门的叫什么。
  告诉他自己记住他的名字了,然后宋煊这才伸手关上屋门。
  齐乐成神色大喜。
  未曾想自己只是瞧他气度不凡,又身穿官服。
  这才急忙上前行礼询问,未曾想竟然入了宋大官人的眼。
  “张知县,你如何病的这般厉害?”
  “哎,一言难尽呐。”
  张揆瞧着宋煊,示意他坐下来。
  桌子上摆着的是官印,以及许多卷宗。
  “实不相瞒,开封知县当真是难做哎。”
  张揆直接开启了吐槽模式:
  “别人都羡慕京官,可是等你真正坐在这个位置上,便知道有多难了。”
  “不过好在宋状元科举一道上十分擅长,不仅入了官家的法眼,还成了曹侍中的女婿,你来做这个位置,兴许能震慑住一些人呐。”
  自己没有背景,宋煊有背景。
  背景实力还硬,在这个官职上兴许能好受点。
  否则不光是有人在官场上找你麻烦。
  那些江湖人士也不把你这个知县放在眼里。
  宋煊闻言倒是没着急应下,而是开口道:
  “不知道张知县在任上都遇到了什么难题?”
  “此间也无外人,我也不做官了。”
  张揆摸着胡须感慨道:
  “宋状元的应天四句我很欣赏,可是在如今的官场上,过于理想化了。”
  “我也明白,可是有些问题摆在那里,总是需要有人去解决的,兴许不是你我,兴许也是你我。”
  对于哲学问题,张揆又是叹了口气。
  这么多年的为官生涯,早就磨去了他心中的理想信念。
  “还望张知县能够告知于我。”
  “罢了。”张揆摆摆手:
  “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你到了任上就知道。”
  “漕运走私十分常见,虹桥码头那些插着黄旗的大船,全都是太后兄长刘美家的私盐。”
  “去年我扣了一船,第二天内东门司的宦官就带着太后手谕来要人要船,罚了我半年俸禄。”
  “还扬言手谕有的是,要多少给写多少,看我有几个半年的俸禄可扣的!”
  内东门司是承接机密实封奏牍,并检查宫禁人物出入。
  向有关机构索取宫廷所用宝货及其他物品,发给皇亲赐衣节料,以及宫廷修造、宴席等事。
  权柄很重。
  宋煊认为内东门司宦官来讨要扣押的船只和人员,那正对头。
  难不成你一个知县还有权利,去查阅宫中用度?
  “刘从德盗官盐,三司都不敢过问,更不用说我这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了。”
  张揆忍不住叹了口气:
  “你也知道在东京一家老小生活挑费有多高,我这是病了都是借钱买药的。”
  “不仅如此,城东被强占的三十顷良田,帐上写的是玉清昭应宫香火钱,
  实际上是刘家的姻亲女婿所占据。”
  “百姓走路连碰到秧苗都要被打,还要奴仆扭送到我开封县来治罪,最后苦主说句大官人冤枉,是他这个屁民没长眼。”
  张揆捶胸顿足:
  “你知道我听到那个百姓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有多苦闷吗?”
  “理解。”宋煊轻微点头。
  “他们本就有权有势,可还是如此欺辱百姓,当真是让我良心难安。”
  宋煊也不问张揆为什么不找上面的开封府尹给解决。
  因为前任府尹陈尧咨,那也是太后的人。
  他如何能不回护太后的姻亲?
  知县的权力在东京城三个屁啊。
  刘美虽然死了,但是他留下的关系网,足可以勒死知县。
  “我懂了。”
  宋煊叹了口气道:
  “张知县抓的每一个罪犯,都可能叫某位大佬姑父之类的,查的每一笔税款,最终都可能会流向刘家的钱袋。”
  “甚至断的案子,公堂屏风后都站着的是看不见的刘太后。”
  张揆愣愣的瞥了宋煊一眼。
  不愧是能连中三元的状元郎,领悟能力就是强悍。
  “我没有得罪人尚且如此,你宋状元得罪了不少人,今后怕是比我还要艰难千百倍。”
  “嗯,我其实有心理准备,但是没想到会如此光明正大的黑暗,他们连演都不屑的演一下。”
  宋煊忍不住笑了笑:“这未免也太猖狂了,都成了习惯。”
  “宋状元如何会发笑?”
  张揆一点都不理解。
  哪一个读着儒家经典之人,闻听这种事不会气愤填膺,反倒是欢笑个不停。
  “我笑他们行事太猖狂了。”
  宋煊两手一摊笑道:“那也太好抓了!”
  人家连掩饰都不掩饰一下,那可不就是送上门来的吗?
  张揆没想到宋煊会笑这个,他连忙开口道:“你抓了也不管用的。”
  “能抓就行,管不管用我不管的。”
  宋煊如此言语,倒是让张揆不明白。
  因为不能把坏人绳之以法,谁还会尊重他这个知县?
  可以说,张揆担任开封知县以后,什么里子面子早就被拷打的全无,生了一场大病后,决定辞官。
  谁承想宋煊这个连中三元的状元郎竟然接替了自己的位置,那可真是让他喜出望外。
  张揆叹了口气:“你们斗法吧,我这个小知县没那个本事。”
  宋煊站起身来给张揆倒了杯茶:
  “还有什么坑,希望张知县一并说了。”
  张揆指了指桌子上的卷宗:
  “这便是赋税催征的荒唐事。”
  “账册上上中下田加起来总归是八万三千七百九十一亩余三分,但是能收上来的也就是不足五万的中下田,三司使的人还痛骂我催科不利。”
  “难道他们不知道开封县三万亩良田都在谁的手中吗?”
  宋煊听着张揆声嘶力竭的怒吼,可见他在这个差事上受到了多大的委屈。
  “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做,但是把所有锅都安在你的头上。”
  听着宋煊如此贴心的话语,张揆忍不住捏着宋煊宽厚的肩膀:
  “你知道就好!”
  “你知道就好!”
  张揆委屈的都要流出眼泪来,双眼都变得通红。
  宋煊也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懂,我幼时也遭受过如此欺负,只不过没有官场黑暗,所以我懂你。”
  “哎。”
  张揆摆摆手:“还有其余许多林林总总的杂事,巡检司与县尉之间天天火并。”
  天圣三年定下来的“巡检县尉互察法”,这也是大宋的传统,互相监督嘛。
  可是无论是县尉下的人,还是巡检下的人,干这个差事,那都是要吃那卡要的。
  百姓其实交了保护费,但是要交两次,本来就有怨言。
  然后他们收取的费用不一样多,少的一方开始加码。
  百姓更是难以接受,要么就给县尉的人交,要么就给巡检司的人交。
  两方为了争夺地盘,那也是互相打架。
  都是钱闹的。
  你从百姓手里抢一贯,与压榨百姓拿到一贯,哪一贯是高尚的?
  哪一贯是龌龊的?
  管它这个那个的,钱到我手了才是正确的。
  张揆又叹了口气:
  “汴河三年未曾疏浚了,听说钱被工部拿走给太后修建园子去了,汴河的淤泥堆积,我管不了。”
  “去年端午暴雨,上报淹死十八个人,其实淹死的更多,但是都是没有户籍的,太后还夸我救灾及时,赏了我一本道德经。”
  宋煊嗯了一声,有意思。
  他可是听闻太后赏赐人都出手阔成的很。
  当然了,跟她都是有些亲戚关系的。
  “看样子皇太后还是认可你的工作,并不觉得汴河发水淹死人是你这个知县该背锅。”
  听着宋煊如此言语,张揆愣了一下:
  “是这样吗?”
  “当然,皇太后执政这么多年,那能是糊涂人吗?”
  听着宋煊的回答,张揆也是叹了口气:
  “那更是,更是!”
  他攥着拳头,明明知道,却是一点都不管,反倒是放任。
  这大宋迟早会毁在她的手里。
  罢了。
  反正自己这官也当够了。
  他不想在这泥潭里打滚,爱怎么地怎么地。
  “宋状元,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声,别招惹到刘家,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们家族的商队每年走私盐茶超过三十万贯,纳税不过三百贯。”
  宋煊哈哈笑了笑,他能听出来张揆语气里的激将之意。
  毕竟在外人看来,自己这个背景那也是挺强硬的。
  唯有赋税这方面,是知县考核的重中之重。
  其余断案之类的,全都往后排。
  大宋所有知县对于三司考核的指标都十分的头疼。
  完不成税额一次还行,可是要是屡次完不成,那就等着去岭南或者儋州被虫子吃去吧。
  宋煊拿起赋税的册子瞧了瞧,一脸震惊的道:
  “去岁开封县的商税竟然不足十万贯?”
  “哼。”
  张揆只是冷笑并不言语。
  宋煊如此惊讶,是因为他知道光是宋城去年的商税都超过了十五万贯。
  更不用说整个应天府。
  开封县是哪啊?
  大宋首都的赤县!
  樊楼等一系列知名酒楼全都在开封县这边。
  商业发达的不得了。
  光是官府的租房子收入,就很高的。
  开封府其余各县,加一起都比不过开封县。
  结果就他妈的这点税钱?
  收上来的税收,还不如陪都的附郭县高。
  这里面得有多少豪商权贵做买卖不交税的?
  甚至官府中人,还得有不少人中饱私囊才对。
  “这帐对过了?”
  “对过了。”
  “没有错误之处?”
  “我看不出来。”
  听着张揆的话,宋煊没点头又听到:
  “你可以把户房功曹叫来,让他带着人给你演算。”
  宋煊摆摆手:
  “不用,就算事查账也会牵连你的,我心里有个谱就行。”
  张揆当即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若是宋煊往前翻旧账,他这个知县也难辞其咎。
  毕竟自己想作为,都没有什么机会作为的。
  “多谢。”
  “张知县说了这么多,我能理解您报国无门的无奈,如今还是要养好身体的。”
  “好,待到宋状元扫清寰宇,我一定再出山。”
  宋煊也不废话,把王保许显纯二人叫进来,让他们帮忙抱着卷宗,他自己拿着官印直接走了。
  县丞等人早就聚集好了。
  宋煊却是挥挥手笑道:“本官今日只是与张知县交接,过两天再来上任。”
  “大官人初到,按照惯例,我等下官应该接风。”
  开口的是县丞周德绒,五十岁,圆脸无须,身穿洗的发白的绿袍,可是腰间却是挂着一枚羊脂玉。
  “端午过后吧,本官自是要宴请一二同僚。”
  宋煊倒是也没有隐藏自己的关系:
  “官家邀请我去金明池看龙舟,没得时间来上任。”
  周德绒等人脸上自是堆着笑,连忙说着还是陪官家更加重要。
  许显纯明白,用不了一会,整个县衙都该知道这件事了。
  新来的状元郎可是不好惹,关系硬的很。
  经常会得到官家的召见!
  “对了,县衙名册给我一份。”
  宋煊开口笑了笑:“大家今后要在一起办公,总归是要先认识,留个印象。”
  主簿郑文焕连忙站出来,说他那里有。
  宋煊瞧着他瘦高个,手上还站了墨,袖口都磨出毛边了。
  县尉班峰长得虎背熊腰的,络腮胡子,连忙站出来主动介绍自己。
  宋煊鼻尖闻到了一股子血腥味,脸上带笑:
  “班县尉如此雄壮,本官相信这开封县内治安定然极好。”
  县尉班峰当即拍着自己的胸脯表示,没有人敢闹事。
  县丞周德绒轻微撇嘴,粗俗的武夫。
  人家知县可是正经八本连中三元的状元郎,跟你说话都是抬举你。
  你不小心侍奉着,也敢在他面前说大话吹捧。
  当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
  宋煊接过名册,随即放在王保捧着的卷宗上:
  “可都齐全?”
  “回大官人的话,齐全。”
  “我的意思是临时做工之人也在上面?”
  “全在。”
  主簿郑文焕似乎猜到宋煊如此问,直接搞了一个全的。
  宋煊眉头微挑,冲着郑文焕笑了笑:“有心了。”
  县丞周德绒瞧着宋煊夸赞郑文焕,暗暗哼了一声。
  这马屁拍的可真是合适啊!
  宋煊冲着众人笑了笑,便出了府衙门。
  众人连忙跟着欢送。
  大家脸上全都挂着真诚的笑。
  待到宋煊骑着马,两个仆从把卷子放在褡子里骑着驴子走远了。
  县丞周德绒才开口道:
  “状元郎一表人材,又生的面若冠玉,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主簿郑文焕没搭茬,他懒得言语。
  至于班峰则是目送宋煊消失在街头,这才应声道:
  “来人,全都与某去巡街,宋大官人可是说了咱们开封县的治安要好。”
  “是。”
  众多捕快连忙应声。
  县丞周德绒瞧着班峰远去,也是哼了一声。
  然后继续盘着自己的羊脂玉,转身进入县衙。
  大家都摸不清楚这位年轻的知县,能在这里待多久?
  他新官上任又会烧几把火?
  宋煊回了家之后,便开始对照名册,思考着如何打探所有人的消息,都摸摸底。
  他对于张揆所说的违法乱纪之事十分感兴趣。
  越多越好。
  直接给你陈尧佐这个开封府尹来个祸水东引!
  ……
  原开封知县张揆坐在吕夷简面前。
  吕夷简亲自给他送行:
  “你当真是考虑好了?”
  “回吕相爷的话,下官是考虑好了,若是继续干下去,怕是会英年早逝。”
  张揆脸上带着高兴的笑,自己终于解脱了。
  “哎。”吕夷简长叹一口气:
  “我只是想让你隐忍一二,待到时机到了,这些个贪赃枉法之人,必定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的。”
  “我等不了了。”
  张揆已经看的绝望了。
  在外面当知县,尚且能用大宋律法为受到不公的百姓讨回公道。
  可是在这东京城内,大宋律法就是个屁!
  宋煊敢当众喊你也配姓赵,是因为宗室子赵允迪他违背了大宋律法。
  这种事大家心里清楚他就是敢违背,但也不敢当面说。
  可是背地里,谁都知道怎么回事。
  “吕相爷,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弱,饱受良知的折磨,若是没有朝廷的命令,我定然会辞官的。”
  张揆夹菜放进自己的嘴里:
  “吕相爷也许不知道,自从与宋状元交接之后,我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好上了许多,如今这饭菜也都能吃的进去了。”
  “哎,何必呢。”
  吕夷简依旧是有些叹息。
  但是张揆确实明白,自己越过前任开封府尹陈尧咨的案件送到吕相爷的案头。
  张揆得到吕夷简的征召,他满心欢喜的前来,却发现原来人家是一伙的。
  他一下子就心凉了。
  “我这一辈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个心里豁达。”
  张揆又喝了口酒:
  “我观宋状元言行,是个能做大事之人,这开封县乱象,兴许就能在他手中终结。”
  “若是真有那么澄清寰宇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喝上三大杯祭奠那些冤死的百姓。”
  吕夷简又给张揆亲自倒酒:“哦?”
  “他连地方上历练的经验都没有,便要接受如此棘手的知县,本相觉得他是被自己的夫子给害了。”
  “嗯?”
  这下子轮到张揆有些发蒙。
  吕夷简便说了范仲淹的万言书。
  针对地方官的改革,宋煊为了证实自己夫子说的话是对的,所以请命出任开封知县。
  “原来如此。”
  张揆心想这个大坑,怎么可能会有人主动跳进来呢?
  尤其是宋煊连中三元,根本就没可能上来就给他安排这种“受累背锅”的官职。
  开封府尹还能把锅甩在知县头上。
  毕竟你知县是作为第一人。
  等知县无法搞定,按照流程,才会上报到开封府。
  张揆吃饱喝足后,对吕夷简道谢,这才从容的出了相府。
  吕夷简亲自送到门口,又拉着张揆的手说了半天话,这才重新回来。
  而此时的陈氏兄弟两个已经坐到了饭桌前,倒是也没嫌弃,直接吃了起来。
  吕夷简吩咐让仆人上新菜。
  总之吕夷简与人相处,总是能让你感觉到如沐春风。
  “都听到了?”
  “听到了。”陈尧咨往自己嘴里扒菜:“张揆很是看好宋煊啊!”
  其实张揆并没有跟吕夷简说他与宋煊之间的对话。
  但是老辣的吕夷简也能旁敲侧击的问出了一些事情。
  吕夷简瞥了他一眼:
  “今后你就把嘴老实闭上,没有人拿你当哑巴。”
  陈尧佐同样饮了口酒:
  “看样子张揆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全都放在宋煊的头上。”
  “毕竟是状元郎嘛。”
  吕夷简瞥了陈尧咨一眼,这才夹了口菜:
  “开封县最大的问题,也用不着我再赘述,你们都不要动手,免得会遭到太后与官家的记恨。”
  毕竟陈尧咨做的那件事当真是不长脸。
  太后主动把这件事压下来,并不代表着她原谅这件事了。
  “我知道了。”陈尧咨冷着脸道。
  “依照宋煊的脾气,定然不会容忍违法犯罪的行为。”
  吕夷简放下手中的筷子:
  “今后只需要好好看戏就成。”
  陈尧佐明白吕相爷的意思是要借刀杀人。
  宋煊自然会主动与刘家结仇。
  刘家关系网自己能不清楚吗?
  首当其冲的便是钱家。
  钱惟演虽说是为了巴结刘美,把妹妹嫁给了他,但是在政治上,通过钱氏,刘家与南方士族、旧吴越势力结成了新的利益集团。
  刘美的长子刘从德少无才能,却是身居高位。
  他娶了王蒙正的女儿,就是王羽丰的姐姐。
  王蒙正早年间与刘美倒卖官盐,做大做强。
  次子刘从广娶了曹琮的女儿,妹妹是后来的曹皇后。
  女儿嫁给了驸马李遵勖。
  因为冀国大公主长的像她爹宋太宗,面黔色而体肥。
  驸马李遵勖有时候吃不下这个软饭。
  他在新婚期间就与公主乳母通奸。
  刘美的侄女嫁给了马季良,主管三司开支,正是斥责开封知县张揆催科不利直接对头人。
  侄子更是娶了张耆的侄女。
  刘家试图联姻笼络将门,确保刘家的实力不遭受武将挑战。
  宋煊听着曹利用在那里给他讲解,又指了指现场之人。
  此时众人已经到了金明池。
  方才宋煊在马车上,瞧着苑墙犹如游龙一般。
  此时四周桃柳成荫,景色宜人。
  岸边错落有致地布置着宫殿、楼阁、水亭、船坞和矮棚等建筑,无不彰显着皇家的气派与奢华。
  池中央则筑有一座十字平台,其上耸立着一座宏伟的殿宇。
  殿墙以圆形环绕,显得庄重而神秘。
  一座朱红色的拱桥将十字平台与左岸相连通,桥下小舟穿梭,左岸则建有高台和宫阙。
  一会众人便要站在那高台和宫殿上瞧着人比拼龙舟。
  宋煊带着曹清尧跟着曹利用夫妇往前走。
  一艘巨大的龙舟尤为引人注目。
  上面那也是建造了不止一层宫阁,其实非凡。
  直到此时上面还有工匠在操作调整,不知道是要挂旗子还是做甚。
  曹清尧说龙舟两侧分别列着十艘小龙舟,那是要进行划龙舟比赛的的。
  大船是为了撑场面。
  宋煊手搭凉棚望过去,一首小龙舟上有十个人划桨。
  船头有一个人站立持期,倒是没瞧见打鼓的。
  曹清尧说着她小时候,瞧见有人划船撞船,没法子走直线的。
  毕竟事关皇家安全。
  这些划桨的全都是从禁军当中挑出来的。
  不过宋煊也能理解。
  这里是中原。
  大家不善于水战那也是说的过去。
  其实不光是苑墙内人来人往,许多禁军、宦官、宫女都在此地。
  外面也有许多商贩、幼童,还有百姓热闹。
  甚至有孩童爬墙头观看的。
  禁军也不驱赶,只要别跳进苑墙内就行。
  因为先帝就说过要与民同乐。
  要不是为了保持皇家威严,宋真宗都想把百姓给放进来观看。
  毕竟他还是喜欢炫耀一二的。
  但是遭到了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
  我等历经千辛万苦才考中进士,又历经许多年才能在京城为官,如何能让一群百姓随意进出皇家园林?
  我等能进来陪着皇帝,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
  他们就靠着住在东京吗?
  因为皇帝有些时候会赏赐东京城居民一些木炭钱。
  全城发放!
  这当然是户籍在东京的,占据百万人口的少数。
  所以这种事士大夫们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他们是官,那些民就没有资格享受这些。
  但是又拗不过皇帝,只能说在端午之后,放开园禁。
  那个时候百姓来这里游玩,我们不在这里。
  如此才好区分开身份地位上的差距。
  当然皇帝更不能公然出现在这里。
  曹利用带着宋煊等家眷过去与赵祯皇太后行礼。
  赵祯特意叫宋煊过来说会话。
  “宋卿,你打眼一瞧这二十支龙舟队,哪一支会拔得头筹?”
  宋煊望过去,随即笑了笑:“距离太远,看得不真切,猜不出来。”
  赵祯哈哈大笑:
  “其实我也猜不出来,不过是玩个扑卖小游戏,随便猜。”
  这种游戏从皇帝到百姓都喜欢玩。
  也是宋煊的三星彩五星彩卖的极好的缘故。
  宋人差不多都好赌。
  大才女李清照更是个中好手。
  赵祯事喜欢玩这个的,每次来皇帝禁苑金明池,多了几分市井气息,他就喜欢在回廊里玩这个赌钱。
  而在端午开放之后,东京城百姓几乎倾巢而动,来这里游玩。
  当然也催生了许多扑卖游戏。
  宋煊随手指了指:“那我就猜十二。”
  “哦?”赵祯看了宋煊一样:
  “那我就猜六。”
  “哈哈哈。”
  二人笑了一会,赵祯才开口道:
  “朕听说你去县衙交接了,感觉如何?”
  “很是棘手。”
  宋煊如此回答,让赵祯一愣:
  “怎么?”
  “这里可是天子脚下,你新官上任,他们都敢如此欺辱你不成?”
  “回官家的话,并不是欺辱我,而是欺辱大宋律法!欺辱大宋的根基!”
  宋煊双手背后:
  “臣受些委屈很正常,毕竟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够肆意潇洒的生活。”
  “但是长久下去,连大宋首都的赤县都如此,臣不知道大宋各地那么多县,有几个能独善其身的。”
  赵祯点点头。
  他是相信宋煊为国为民的思想的。
  毕竟应天四句一出,便表明了宋煊的决心!
  “你与朕详细说说。”
  宋煊便把张揆遇到的难题全都说了一通。
  赵祯眉头紧皱,他一点都不清楚这里面发生的事。
  “你是说开封府府尹都不管事还往下压事?”
  “正是。”
  宋煊真没有给前任府尹陈尧咨上眼药,因为张揆就是这么说的。
  从上到下都在放纵刘家。
  “哎。”
  赵祯悠悠的叹了口气:“母后对于这帮姻亲过于骄纵了。”
  他何尝不知道宋煊说的是对的。
  但是如今他又没有亲政,就算是想要拨乱反正都没得实力。
  可这件事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今后一定要找机会改。
  从下往上都没有人遵守大宋律法,这些官员也都是惧怕皇太后的权势,谁敢管?
  大家勤千辛万苦考中进士,不说是享受荣华富贵,那也是为了整个家族都前途着想。
  越往高处走,能装屁股的位置就越少。
  稍有不慎,就被人给拉下去,踹下去。
  一旦做出了得罪人的事,还能有前途吗?
  大宋这些官员不说一个月几百块玩什么命,他们根本就不是来玩命的。
  得赚钱!
  得保富贵!
  跟官家说那么多忠言逆耳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
  对待百姓那么好,有什么好处?
  大家只为权力的来源负责。
  赵祯知道母后在筹划针对官僚子弟守大宋律法的诏令,并且进行了几次修改。
  可是母后若是如此“双标”,对于自家姻亲所犯罪的闭上眼视而不见。
  那能有所成效吗?
  “那十二哥可有法子?”
  “东京城鱼龙混杂,不知道官家能否给我从皇城司派些人手调用,我好暗中探查,摸清楚他们之间的龌龊勾当,也好做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皇城司?”
  赵祯抿抿嘴,并没有立即答应宋煊。
  一旦要给宋煊调拨,万一有人走漏风声。
  说他们去南京出过差,去监视过宋煊,那十二哥他该怎么想朕呢?
  “官家不会连皇城司都掌握不了吧?”
  宋煊听闻皇城司的人只认皇帝,不认其他人的。
  就算是太子,那也不成。
  “皇城司是有暗卫的,只是。”
  赵祯继续思考,他当真是有些纠结。
  皇城司的侍卫如何能听从宋煊的话呢?
  这不符合规矩。
  可是现在朕手里能捏着的只有皇城司了。
  若是让派出些许人马去协助十二哥查探消息,倒也不是不行。
  朕也想要快些亲政。
  宋煊没有开口催促,而是双手背后瞧着那大龙舟。
  像这种船上盖宫殿楼阁的,他是头一次见。
  尤其是让皇城司的一部人为自己所用,那还是挺犯忌讳的事。
  毕竟这个口子一开,今后有人效仿怎么办?
  皇城司的那些子弟,还能够坚持听皇帝的话吗?
  “卧槽!”
  宋煊一声惊呼。
  赵祯猛的看向宋煊。
  宋煊用手指着龙舟道:
  “官家,有人不慎从高架上跌落下来了!”
  赵祯这才抬头望去,他已然什么都看不见了。
  “来人,把船划过来。”
  听着宋煊的喊声,赵祯也下令。
  这一幕并没有多少人看见。
  而宋煊与皇帝上了小舟本着龙船划过去。
  众人脸上还有些羡慕。
  当然有人酸了说要弹劾宋煊这个状元郎把官家置于险地当中。
  万一落水,官家就此生病,那可如何是好?
  如今官家成亲已经有了三年时间,可是一个孩子都没有生出啦呢。
  这如何能不让许多臣子担忧?
  若是二十多岁还没有孩子,许多大臣就要考虑让官家找个继子当太子了。
  被众星捧月的刘娥瞧见官家竟然如此胆大,眉头微皱:
  “这也太胡闹了。”
  “大娘娘,我这就把他们给叫回来,陪着大娘娘说话。”林夫人说了一句。
  刘娥并没有拒绝。
  “胡闹!”
  晏殊瞧着宋煊如此行为,更是有些恼火。
  天子是一般人吗?
  许多有危险的事,都不能让他参加。
  伴君如伴虎的这个道理,你宋十二能不懂吗?
  王曾悠悠的叹了口气:“确实是少年心性,官家也是如此。”
  晏殊知道。
  可是官家有胡闹的资本,你宋煊有胡闹的资本?
  甭管皇帝说了什么,你就要拒绝他,不能让他登船。
  要上船,那也得是龙舟,而不是小舟。
  最为重要的是官家身边没有跟着禁军。
  万一有人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你宋煊能担任起责任吗?
  随即晏殊又想来宋煊还是挺能打的,宋城的那些泼皮全都被他给打服了。
  可是人家一旦要刺杀官家,你宋煊能挡住吗?
  晏殊虽然想的较为极端,可是又只能给宋煊打圆场:
  “宋状元身手了得,寻常三五个大汉近不得身的。”
  王曾瞥了晏殊一眼,我知道你喜欢给宋煊抬轿子。
  你要是夸他诗词歌舞、策论写的好,那大家都是愿意相信的。
  可是你说他什么等闲三五个大汉近不得身,这种屁话谁能相信?
  “官家此举还是过于冒险了。”
  吕夷简也是不赞同,幸亏禁军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带人过去护卫。
  可就是有些赶不上官家上船的速度。
  在众人的议论声当中,宋煊已经爬上了大龙舟。
  然后瞧着赵祯慢悠悠的拽着绳梯爬上来,底下有宦官给托着。
  宋煊又伸手把他拽了上来:
  “官家,这种事你不应该跟着。”
  “万一你落水生了肺病,我可没有太大的把握把你救治回来,岸上的文武百官不知道要怎么说我不懂事呢!”
  赵祯确实是豪情万丈,他只觉得今日十分的刺激。
  “甭管那些个,咱们快过去瞧瞧。”
  宋煊也不废话,直接绕过去,大喝一声:
  “都让开,谁都不许动。”
  众多工匠以及官员都回头看过来。
  “你是何人?”
  工部虞候赵德当即喝问,可是随着宋煊身后出现穿龙袍之人,他一下子就冷汗淋漓。
  “拜见官家。”
  许多工匠一听皇帝来了,更是下意识的跪在地上。
  毕竟死了人。
  尤其是在皇帝要求举办的庆典上,那是会受到牵连的。
  一般在宋朝,百姓见了官员和皇帝也用不着下跪。
  但是此时,那也不是寻常日子。
  “你们全都让开,靠在船舷一侧。”
  宋煊开口瞧着拦住自己的官员:“本官乃是开封县知县宋煊。”
  虽然二人不属于同一个系统,但是工部虞候赵德还是行礼:
  “见过宋知县。”
  “人死了吗?”
  “死了。”
  宋煊走上前去想要验尸,但是却被工部虞候赵德拦住:
  “宋知县,死者模样残破,唯恐惊扰了官家,还望宋知县能够劝一劝官家勿要上前,此事由小人做就行。”
  “让开。”
  宋煊居高临下的瞧着工部虞候赵德:
  “此地乃是开封县辖区,出了命案,无论是意外还是谋杀,都要本官先看一看。”
  “难不成你如此费劲心思的阻拦,凶手是你不成?”
  工部虞候赵德脸色大变:
  “宋知县如何这般冤枉人,我是亲眼瞧见他失足掉下来的。”
  宋煊瞥了他一眼。
  按照自己看那些社会案件的视频,许多凶手都是喜欢回到案发现场来打探消息的。
  “他们也都看见了,宋知县不相信可以问这群工匠,莫要血口喷人。”
  “那你就让开。”
  宋煊直接给工部虞候赵德扒拉到一边,径直走了过去。
  说实在的,至少从十五米的高度摔了下来,船板都没有被砸透,宋煊承认造船的木料不错。
  或许是这摊肉的冲击力不行,压强也不够大。
  赵祯也想要看,但是被登船的禁军给护住了,没有及时上前,他只能开口喊道:
  “十二哥,是否真的有意外?”
  宋煊伸手摸了摸工匠的脖子,确认没有气息,脖子像是摔断了,而且还内出血。
  “看不出来,还得检查检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