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前往帝都(10K)
第649章 前往帝都(10k)
高铁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平稳地行驶,车窗外的风景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不断舒展。
整齐的农田在午后阳光下泛著柔和的金色,远处蜿蜒的河流像银色的丝带轻轻绕过丘陵与村庄,偶尔掠过的村镇点缀其间,红墙灰瓦间透著人间烟火气,共同勾勒出这个时代特有的寧静与生机。
八月末的华北平原依旧笼罩在夏末的余温中,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洒下斑驳的光影,將车厢內映照得明亮而温暖。
光线落在桌面上、座椅扶手上,甚至乘客们的衣襟上,一切仿佛被蒙上了一层柔和的滤镜。
车厢內冷气开得恰到好处,將外面的暑意彻底隔绝,营造出一个舒適凉爽的空间。
乘客们或闭目养神,或低声交谈,气氛寧静而有序,偶尔有乘务员推著服务车轻声走过,提供饮料和小食,不锈钢推车反射著顶灯微弱的光。
陈曦和李静怡的座位是相邻的商务座,宽敞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私密性。
李静怡靠窗坐著,目光时而投向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时而转向身旁的陈曦。
她今天穿了一件浅蓝色的真丝衬衫,料子轻盈通透,在阳光下泛著如水般的柔和光泽,搭配一条米白色的休閒长裤,整体看起来清爽又优雅。
长发鬆松挽在脑后,几缕碎发隨意垂在颈边,隨著车厢的微微振动偶尔轻拂她的脸颊,衬得整个人更加柔和温婉。
陈曦则穿著一件剪裁得体的深色亚麻衬衫,轻薄透气,介於正式与休閒之间,使他比平时少了几分隱约的锐利,倒更像是个事业顺利、品味不俗的年轻企业家。
他的目光偶尔瞥向窗外,但更多时候是温和地落在对面的李静怡脸上,嘴角含著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像是被什么念头轻轻牵引。
他將视线从窗外收回,很自然地转向李静怡,声音温和而清晰:“第一次去bj看阅兵?”
李静怡转过头,眼里像盛满了窗外的阳光,亮晶晶的,仿佛有星子落在其中。
“是啊,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虽然也很震撼,但总觉得隔了一层。”
她轻轻调整了一下坐姿,面向他,真丝衬衫隨著动作泛出细腻如水的波纹,领口处的扣子在光线下偶尔闪烁。
“说实话,收到你邀请的时候,我差点没反应过来。这种机会太难得……一直梦想能亲眼看到。”
陈曦笑了笑,注意到她无意识地攥紧了扶手,指节微微发白,透露出她平静外表下的一丝激动。
“確实不容易。”
他稍作停顿,像在斟酌语句,目光掠过窗外飞逝的景色,远处的树木与田野连成一片模糊的绿色流影。
“其实我也没想到能有这样的机会。对我而言,这也是一次特別的体验。”
李静怡忍不住向前倾了倾身,好奇地问:“说起来,我一直想问——你是怎么拿到观礼邀请的?要是不方便说也没关係……”
她的语气体贴而自然,带著点试探,却不让人感到压力,仿佛早已准备好接受任何回答。
陈曦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了两下——这是他思考时的小习惯,指节分明的手指在光洁的木质表面留下无声的节奏。
他看著她明亮又懂分寸的眼神,决定透露一点实情。
“其实没那么神秘,”他语气平稳,令人安心,“我参与投资了一些科技创新项目,这些工作得到了一些认可。”
见她听得很认真,眼眸一眨不眨地望著自己,他继续解释道,声音放缓了些:“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多方支持。我通过一些途径,为某些技术研发提供了支持。”
他避开具体名称,说得轻鬆自然,仿佛只是在谈论一件寻常的工作,“算是尽一点力吧。这些事虽然不常被人提起,但能为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做点贡献,我自己也觉得欣慰。”
李静怡眼中闪过一丝瞭然,像是拼图终於找到了正確的位置,嘴角扬起理解的弧度,温婉中带著讚许:“所以这是对你贡献的一种认可?因为你投资的项目很有意义?”
“可以这么说。”陈曦点点头,语气谦逊,没半点自傲,“但我做的其实有限,更多是运气好,碰巧参与了一些有价值的工作。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
他的目光微微垂下,仿佛在向那些无名的工作者致意,然后重新抬起,眼中的温和一如既往。
列车恰在此时驶入隧道,窗外的景象骤然被黑暗吞没,车厢內的灯光自动调亮,在玻璃上映出他们清晰的倒影。
在明暗交替的光线中,李静怡望著陈曦轮廓分明的侧脸,那些在海南的零星记忆再度浮现:他超乎常人的反应速度、处理海蛇事件时的专业手法、军方人员对他那种不言自明的敬意。
种种细节在此刻串联起来,隱约指向某个她尚未完全理解的真相。
但她最终只是收敛了思绪,唇角扬起理解的微笑,语气平和而坦然:“原来你还参与了这些项目。不过仔细想想,你確实总能带来惊喜。”
她的目光温暖而真诚,没有丝毫追问试探之意,仿佛早已懂得哪些该问、哪些该保持沉默。
陈曦微微頷首。
他欣赏的正是她这种特质——敏锐而不冒犯,理解却不深究。
在这个绝大多数人对“另一个世界”一无所知的时代,她的这份得体与包容显得尤为难得。
他心底某一处轻轻鬆动,像是被什么柔软的东西触到了。
“谢谢你能理解。”他真诚地说道,声音比刚才更低了一些,隨即转移了话题,语气轻鬆起来:“到了bj之后,除了阅兵,有没有特別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多待一两天,好好逛逛这座古城。虽然天还热,但傍晚应该很舒服。”
话题的转换让气氛轻鬆起来。
两人开始討论bj的景点和美食,仿佛刚才那段对话只是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
李静怡兴奋地列举著她想去的地方:故宫的红墙黄瓦、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什剎海的垂柳与胡同
陈曦则不时补充一些自己的建议,比如哪些时段的景色最美,哪些地方更適合傍晚游览,语气中透著对这座城市的熟悉与喜爱。
他们的交谈轻鬆愉快,笑声时不时在车厢內响起,像清澈的水滴落入寧静的湖面,漾开圈圈涟漪。
但他们都明白,那短短的几句话已经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解和信任,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不经意间又拉近了许多。
高铁继续向北飞驰,车厢內的灯光柔和地洒落在两人身上,勾勒出他们交谈时的侧影。
窗外的华北平原的景色逐渐变化,远方的山峦轮廓开始显现,平坦的农田逐渐被起伏的丘陵取代,偶尔可见古老的烽火台矗立在山巔,沉默地诉说著歷史。
bj,这座承载著千年歷史的古都,正在前方等待著他们的到来。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橘红色的霞光,將车厢內染上一层温暖的色调,他们的身影在光中仿佛被柔和地包裹在一起。
列车缓缓驶入北京南站,广播中传来柔和的到站提示音。
陈曦和李静怡隨著人流走下高铁,一股温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与车厢內的凉爽形成鲜明对比。
夏末的bj依然保留著暑热的余威,站台上的温度明显高於车內,让人瞬间感受到北方城市特有的乾燥热浪。
站台上旅客虽多,但秩序井然,隨处可见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提供帮助。
广播里不断地播放著到站信息和温馨提示,在宽敞的站台內迴荡,与脚步声和行李箱轮子的滚动声交织成旅行的交响曲。
刚出车厢,一位身著深色西装、举止干练的年轻人就迎了上来,他的步伐稳健而迅速,很快便来到他们面前,微微躬身示意。
“陈先生,欢迎来到bj。车已经在停车场等候,我带两位过去。”
他的语气恭敬而不失分寸,目光在李静怡身上停留了一瞬,得到陈曦的微微頷首后,便自然地接过了他们手中的行李,动作流畅而无声。
通过特殊通道,他们很快来到了停车场。
一辆不起眼、但看起来很厚重的黑色轿车静候在那里,车身在灯光下泛著低调的光泽,线条流畅而稳重。
司机是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剪著利落的平头,见到他们后立刻下车开门,动作標准得体,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专业训练过的痕跡,脸上带著適度的微笑,既不热络也不冷淡。
“接待方安排的车,”陈曦轻声对李静怡解释,语气平常仿佛在说一件很普通的事,“这几天都会由他们负责我们的出行。这样会比较方便,也能节省时间。”
他的目光与她相接,带著一丝让她安心的意味。
车辆驶出车站,融入bj繁忙的车流中。
时近傍晚,夕阳给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边,但夏末的暑气仍未完全消散,街道上行人的夏装打扮提醒著这个季节的温度。
李静怡好奇地打量著窗外的街景,高楼大厦与传统建筑交错出现,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整座城市散发著活力与秩序並存的气息。
人行道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悠閒漫步,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都市画卷。
车窗外的风带来城市的声音和气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在空气中流动。
他们下榻的酒店位於长安街附近,从外表看並不张扬,但进门后才发现內部装修精致而大气,凉爽的空气瞬间驱散了外面的暑意,前台工作人员礼貌专业,大堂里环境安静雅致。
巨大的水晶吊灯从天板上垂落,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大理石地面光可鑑人,整体氛围既豪华又不失温馨,空气中瀰漫著淡淡的香氛气息,若有似无。
“这里是指定接待酒店,”陈曦在办理入住时低声告诉李静怡,他的声音在宽敞的大堂里显得格外轻柔,“各方面都很方便,安全性也好。我们可以放心在这里休息。”
他的目光扫过大堂四周,像是在確认什么,然后又回到她脸上,微微一笑。
他们的房间安排在相邻的两个单间。
陈曦的房间是个小套间,客厅宽敞,臥室舒適,窗外可以看到远处长安街的街景,夜幕降临后,车流形成的灯带將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李静怡的房间同样规格,布置温馨雅致,桌上还贴心地摆放著一束新鲜的百合,散发著淡淡的清香,瓣上甚至还带著细微的水珠。
她放下行李,轻轻触摸瓣,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稍事休整后,两人决定趁天色尚早,去附近胡同里寻觅地道小吃。
夕阳的余温尚未散尽,但比起白天的酷热已经舒適许多。
傍晚的微风轻轻吹拂,带来一丝凉意,吹动了李静怡鬢角的碎发。
穿过几条热闹的巷弄,各式各样的小吃摊贩已经开始营业,空气中瀰漫著令人垂涎的食物香气,烤串的焦香、煮燉的浓郁、甜点的芬芳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北方城市特有的市井气息。
就在他们漫步时,巷口一盏暖黄色的路灯下,一位老师傅扛著插满葫芦的草靶子正准备收摊。
晶莹剔透的冰在山楂上凝结成脆壳,在灯光下泛著诱人的光泽,像是一串串红宝石镶嵌在琉璃中,灯光下甚至能看到衣上细微的裂纹,诱人至极。
“来得正好,”陈曦快走两步叫住老师傅,笑著回头问李静怡,“来一串?还是两串?”
他的眼睛在夕阳余暉中闪著愉悦的光芒,嘴角的弧度比平时更加明显。
李静怡眼里漾起笑意,轻轻点头:“当然要。”
她的目光在各式葫芦上流转,最终选了一串山楂饱满、衣均匀的,红色的果实与透明的衣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诱人。
陈曦细心地將葫芦递给她,他的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两人都微微顿了一下,又同时若无其事地移开目光。
李静怡低头咬下一颗山楂,酸甜的滋味在口中化开,冰凉又开胃,壳碎裂的轻响仿佛敲在傍晚寧静的空气里。
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好吃!酸甜適中,衣也很脆。”
声音里带著孩子般的惊喜。
陈曦也取下一串,咬了一口,赞同地点头:“这家是老手艺了,熬得恰到好处。”
他的唇角沾了一点屑,自己却浑然不觉,那一点晶莹在他唇角显得意外地可爱。
李静怡见状,忍不住轻笑出声,很自然地指了指自己的唇角示意。
陈曦愣了一下,隨即会意,有些不好意思地擦掉屑,动作间竟显得有些笨拙,与他平时的沉稳截然不同。
这个小小的插曲让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更加轻鬆自然,仿佛有什么看不见的隔阂被悄然打破。
他们沿著青砖巷陌慢慢往前走,没多远又看到一个卖炒栗子的小摊,铁锅里深色的圆石子裹著油亮的栗子翻滚,甜香的蒸汽氤氳在温暖的空气里,显得格外诱人。
小贩熟练地翻炒著锅中的栗子,空气中瀰漫著甜美的焦香,伴隨著石子与铁锅摩擦的沙沙声,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这个季节的栗子最好,”陈曦很自然地买了一大纸袋,捧在手里热乎乎的,“尝尝看,小心烫。”
他熟练地捏开一颗,露出金黄的栗仁,然后很自然地先递给了李静怡。
栗子的热气从他指尖裊裊升起,在傍晚的空气中化作淡淡的白雾。
她接过时,指尖感受到他掌心残留的温度,心头微微一动。
栗子香甜软糯,带著刚炒出来的温热,在微凉的傍晚显得格外美味。
两人就站在古朴的胡同墙根下,分享著一包热栗子,偶尔低声交谈,內容无非是栗子很甜、葫芦很脆这样寻常的话,但一种无言的默契却在渐渐滋长。
路灯的光线將他们的影子投在古老的砖墙上,时而交错,时而重迭,仿佛在诉说著什么隱秘的故事。
路灯渐次亮起,將他们的影子拉长又重迭。
一种微妙的亲近感,比夏夜的微风更柔软,縈绕在两人之间。
李静怡的发梢在灯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泽,她偶尔抬眼看向陈曦时,眼中带著不自觉的笑意,那笑意轻轻漾开,如同水面泛起的涟漪。
走著走著,他们发现一家门面不大的传统点心铺子,橱窗里陈列著各式精致的京式点心,绿豆糕、豌豆黄、驴打滚,每一件都小巧可爱,透著匠人的用心。
陈曦推开门,一阵凉气夹杂著甜香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
“这里的豌豆黄很有名,要试试吗?”他侧头问道,眼神温和,带著分享的喜悦。
李静怡欣然点头。
店內布置古朴雅致,几张红木小桌搭配著官帽椅,墙上掛著老bj的风情画,角落里的老式留声机正播放著轻柔的京剧唱段。
他们点了一份豌豆黄和一份驴打滚,搭配两杯冰镇的乌梅汤。
豌豆黄冰凉细腻,入口即化,带著豆沙特有的清甜;驴打滚软糯可口,豆粉的香气与红豆沙的甜味相得益彰;乌梅汤酸甜冰爽,恰到好处地化解了点心的甜腻,杯壁上凝结的水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这个真解暑,”李静怡满足地啜饮著乌梅汤,眼睛弯成了月牙,“没想到bj的小吃这么丰富多样。”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杯壁,留下淡淡的水痕。
陈曦微笑著看她享受美食的模样,眼神不自觉柔和下来:“bj的小吃讲究时令,夏季多以清凉解暑为主。等到秋天,又有不同的风味了。”
他的声音在悠扬的京剧背景音中显得格外温和,仿佛也染上了几分古都的韵味。
他们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是渐渐深沉的夜色和暖黄色的路灯,窗內是凉爽的空气和美食的香气。
两人之间的交谈轻鬆愉快,从美食谈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再谈到生活中的趣事。
陈曦不时说些幽默的点评,引得李静怡轻笑不止,她的笑声清脆悦耳,像是夜风中的风铃。
他们的目光不时交匯,又在相视一笑后自然分开,空气中流淌著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暖昧,如同窗外渐渐瀰漫的夜色,温柔而朦朧。
离开小吃店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但夏夜的空气依然温暖宜人。
胡同里的红灯笼次第亮起,在青砖灰瓦间投下温暖的光晕,勾勒出古老巷弄的轮廓。
两人並肩漫步,保持著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疏远也不过分亲近。
偶尔他们的手臂会不经意相触,每次接触都像是一道微弱的电流,让两人都不自觉地心跳加速,却又假装未被惊扰,继续著轻鬆的谈话。
“谢谢你带我来这里,”李静怡轻声说,声音在寧静的胡同里显得格外清晰,“比大酒店里的晚餐有意思多了。这些地道的小吃和这条古老的胡同,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bj味道。”
她的目光扫过两旁的传统建筑,眼中满是欣赏与好奇。
陈曦侧头看她,灯光在他眼中映出细碎的光芒:“能分享这些简单的小快乐,我也很愉快。很多时候,最美好的体验就藏在这些寻常的街巷之中。”
他的语气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仿佛这些话不只是说给她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他们沿著胡同慢慢走著,偶尔的肩膀相触又自然分开,那种若即若离的亲近感让两人都心照不宣地享受著这个美好的夜晚。
夏夜的微风轻轻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囂声,却又被古老的胡同墙垣温柔地阻隔,营造出一个私密而寧静的空间,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人和这一条温暖的巷弄。
路过一个拐角处,陈曦很自然地虚扶了一下李静怡的手肘,提醒她注意脚下的台阶。
这个短暂而礼貌的接触却让两人都微微一怔,隨即又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张力。
李静怡感觉被他触碰过的地方微微发烫,心跳也不自觉地加快了,那感觉久久不散,如同被温暖的羽毛轻轻扫过。
回到长安街附近时,夜色已深,但城市的活力並未减退。
越靠近中心广场区域,安保越严格,隨处可见执勤的安保人员,他们都专业而礼貌地执行著职责,身姿笔挺,目光敏锐。
夏夜的暖风轻拂,吹动著李静怡的发梢,她不经意地抬手將一缕碎发別到耳后,这个动作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美。
陈曦的目光不经意地追隨她的动作,眼中闪过一丝欣赏,那目光轻柔而短暂,仿佛怕惊扰了这一刻的寧静。
终於,他们来到了广场西侧。
夕阳的余暉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璀璨的灯光,將古老的城楼装点得庄严而辉煌,每一处轮廓都被精心照亮,展现出歷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辉煌。
广场上依然有不少游客,在灯光下拍照留念,夏夜的温暖让更多人愿意在户外停留。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脸上洋溢著兴奋的笑容,纷纷以城楼和广场为背景拍照留念,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生动的夜曲,充满了欢乐与期待的气息。
李静怡停下脚步,凝视著眼前的景象,一时无言。
广场的宽阔、城楼的巍峨、大会堂的庄严、纪念碑的挺拔,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震撼。
灯光精心设计,既凸显了这些建筑的宏伟气势,又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將这一刻的感受永远铭记在心,眼中反射著璀璨的光芒,如同落入了无数星辰。
“真难以想像,明天这里將会是怎样的场面。”她轻声说,眼中闪烁著激动的光芒,声音微微颤抖,“看到这些,就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能够亲眼见证这一切,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仿佛在抑制內心的澎湃。
陈曦站在她身旁,目光温和地扫过那些熟悉的地標,眼中带著一种深沉的认同。
对他来说,眼前的景象象徵著祖国的繁荣昌盛,也承载著他內心深处的特殊情感。
夏夜的暖风轻轻吹拂,带来远处城市的脉动,与眼前庄严的景象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仿佛在思考著什么,唇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笑意,那笑意中藏著只有他自己懂得的重量。
“是啊,明天的场面一定很震撼。”陈曦的声音很轻,仿佛在自言自语,但又带著一种坚定的信念,“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见证她的繁荣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古老的建筑,眼中闪烁著复杂的情感,既有自豪,也有责任,还有一份深沉的守护之意,如同夜风中的旗帜,无声却坚定。
他们沿著广场漫步,感受著这份特殊的氛围。
路灯与古都的红墙黄瓦交相辉映,现代化照明技术与传统建筑美学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梦幻感。
虽然已是夜晚,但地面仍残留著白日的余温,透过鞋底传来温暖的触感,仿佛大地也在期待著明天的盛事。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穿梭在广场上,各种方言和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生动的夜曲。
售卖纪念品的小摊前围满了人,孩子们手持小红旗奔跑嬉戏,处处洋溢著节日般的喜庆气氛,空气中也瀰漫著一种期待与激动。
李静怡注意到陈曦的目光不时在某些建筑上多停留片刻,每次注意到这些,他的眼中就会闪过一丝难以解读的复杂情绪,混合著自豪、责任和某种深沉的忧虑。
但当她想要仔细捕捉时,那情绪又很快隱去,恢復成平常的温和模样,仿佛那只是灯光下的错觉。
当他们路过一处正在做最后检查的观礼台区域时,陈曦的目光在一个不起眼的標记上停留了片刻。
李静怡顺著他的目光看去,却只看到普通的座椅和栏杆,没有任何特別之处。
“有什么特別的吗?”她好奇地问,声音在夜色中显得轻柔。
“没什么,”陈曦自然地移开视线,唇角扬起轻鬆的笑意,“只是在想明天我们可以坐在哪个位置,从哪个角度观看最好。”
他的语气平常,但李静怡敏锐地感觉到他似乎在掩饰什么,那双总是平静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她无法完全读懂的东西。
不过她体贴地没有追问,只是將这份疑惑藏在心里,如同收起一片轻柔的羽毛。
夜色渐深,整个广场和长安街在灯光点缀下展现出与白日不同的魅力,更加神秘而庄严。
他们决定返回酒店,为明天的观礼养精蓄锐。
沿著来路往回走,两人的步伐都不自觉地放慢了,似乎都想延长这个美好的夜晚。
夏夜的暖风轻柔地拂过,带来远处城市的脉动,与眼前庄严的景象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仿佛这座城市在轻轻呼吸。
回到酒店房间,陈曦刚准备洗漱,手机就响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一个bj地区的號码。
走到窗前,他按下接听键,目光不自觉地投向窗外帝都的夜景。
虽然已是夜晚,但城市依然灯火通明,彰显著这座古都不竭的活力,远方的灯光如星辰般蔓延至天际。
“您好,陈先生。”电话那头传来专业而礼貌的声音,每个字都清晰而准確,“再次与您確认明日观礼的安排。早晨六点整,车辆会准时在酒店地下停车场等候。请您携带邀请函和身份证件原件。七点前需要抵达观礼区完成安检和登记。”
陈曦静静地听著,目光掠过远处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车灯流光,那些光点如同城市的血脉,流动不息。
“明白了。”他简洁地回应,语气平稳,没有任何波动。
“您的席位在观礼台指定区域,邀请函上有详细位置图。与您同行的李静怡女士座位在旁边。”
对方顿了顿,补充道,声音依然平稳专业,“根据天气预报,明日早晨气温会较为舒適,但午间可能仍然较热,请注意防暑。观礼时间较长,组委会为您准备了饮水和简单餐饮,但您也可以自备一些必需品。”
“谢谢提醒。”陈曦回应道,他的目光变得深远,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天的盛况,那景象在他眼中提前上演,庄严而热烈。
“最后,阅兵式结束后,可能有一位负责人想与您简短会面,具体时间地点届时再通知。请您保持通讯畅通。”
对方的语气始终保持著专业的礼貌和適当的距离感,如同经过精確调校的仪器,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
通话结束后,陈曦缓缓放下手机。
他走到窗前,凝视著远处长安街上的车灯流光,心中涌动著复杂的情感。
夏夜的bj依然生机勃勃,远处广场的方向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想必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在为明天的辉煌时刻精心准备。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这个国家走过的漫长道路和辉煌未来。
能够为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那种情感深沉而澎湃,如同夜风中的旗帜,无声却坚定。
片刻后,他来到李静怡房门前,轻轻敲门。
李静怡开门时已经换上了舒適的丝绸睡衣,面料柔软贴身,勾勒出柔美的身形,衣领处微微敞开,露出纤细的锁骨。
脸上带著沐浴后的红润,发梢还微微湿润,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像是初夏的茉莉。
她的眼睛在走廊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带著询问的神色,睫毛上还沾著细微的水汽。
“没打扰你休息吧?”陈曦问道,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声音比平时更低了一些,“刚才接到通知,明天早晨六点就要出发。虽然早晨气温还算舒適,但午间可能会比较热,记得做好防晒。”
他的语气中带著自然的关心,目光掠过她微湿的发梢,又迅速回到她脸上。
李静怡点点头,唇角扬起感激的微笑,那笑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暖:“我已经准备了防晒用品和薄外套。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她的目光认真而专注,仿佛要將每一个细节都牢记在心,手指无意识地整理著睡衣的袖口,那动作轻柔而优雅。
陈曦想了想,说:“安检会很严格,除了必要的证件和手机,最好不要带太多东西。整个过程时间不短,你可以带个小保温杯,装些凉饮。”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变得格外认真,“明天的场面可能会很震撼,做好心理准备。那种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感受到。”
他的目光中带著一种她从未见过的郑重,仿佛在交付什么重要的东西。
他的最后一句话说得格外认真,李静怡不由得笑了起来,眼中闪著期待的光芒,那光芒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清澈而明亮:“听起来你好像很期待似的。不过我已经开始激动了,光是想像一下那个场面,就让人觉得心潮澎湃。”
她的手指轻轻握紧,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明天的震撼。
陈曦也笑了,没有解释什么,那笑容中藏著只有他自己懂得的深意。
道晚安时,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多停留了一瞬,轻声说:“今晚的小吃之旅很愉快,晚安。”
他的声音比平时更加柔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如同夜风拂过窗帘,轻柔而温暖。
“我也是,晚安。”李静怡回应道,语气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她站在门口,目送他回到自己的房间,这才轻轻关上门,那动作缓慢而轻柔,仿佛在延长这个美好的夜晚。
回到自己的房间,陈曦再次站在窗前。
帝都的夜景璀璨夺目,远处广场的方向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想必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在为明天的辉煌时刻精心雕琢。
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正以自信而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
夏夜的暖风透过窗缝轻轻吹入,带来这座城市特有的气息——古老与现代交织,庄严与活力共存,如同一位歷经沧桑却依然蓬勃的老者,散发著智慧与力量。
明天,他將亲眼见证这个伟大时代的辉煌时刻。
带著这样的思绪,陈曦终於准备休息,为重要的明天养精蓄锐。
空调运转的轻微声响为房间带来舒適的温度,与窗外夏夜的温暖形成对比,让人感到格外安寧。
在入睡前,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李静怡品尝葫芦时满足的笑容,那笑容清澈而明亮,如同夜空中最温柔的星子,他的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那弧度久久不散。
这个夜晚,两个房间里的两个人都带著对明天的期待和一丝微妙的情感,渐渐进入梦乡。
窗外的北京城依然灯火通明,为即將到来的盛事做著最后的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