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江湖依然有爹的传说
作者:腰子少放盐      更新:2025-06-23 08:42      字数:4210
  第430章 江湖依然有爹的传说
  “对,他说要给北大讲课。北大还给他发了邀请函呢!”
  陈父眉飞色舞高兴道。
  “那不对啊爸。”陈玲玲有些困惑。
  “我二哥都已经是北大的学生了,那学校要是让他讲课的话,找他说一声就行,为啥还要发邀请函啊?”
  “对啊!”大姐陈丽红也发出疑问。
  “爸给厂里做过那么多次报告,也没见厂里给爸发过邀请函。”
  “爸,你能不能听错了?”
  陈父挠了挠头:“不能啊!”
  “我就怕我记不住,特意喊的贼老大声,让大家都听着帮我记,确实是有邀请函。”
  “完了老二还说什么书被部里评奖了,评个二等奖。”
  孙志刚下意识接了一句:“工业部?”
  “不能吧?就他还能在工业部拿奖?”陈父下意识开口。
  虽然他对自家的小兔崽子有信心,
  但是自己儿子几斤几两他还是知道的。
  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机床都没摆弄过的人,工业部瞎了眼了才给他颁奖。
  陈母也疑惑了:“那不是工业部还能是啥部?”
  军军皱着小眉头:“教育部?”
  陈父急的拍大腿:“你说这小兔崽子,他倒是慢点说,说清楚点!这整得我抓心挠肝的,出去吹都不知道说啥!”
  “就是!”陈母也跟着附和。
  “电话里说不明白,你倒是寄几张报纸回来啊!”
  这家里的门光秃秃的,看着一点都不新鲜喜庆。
  正说着,
  忽然陈母从炕上坐起身,踩着拖鞋披外套就往外走。
  “干啥去啊?”陈父问。
  “今天的肉馅还有点没包完,我去把面发上,明天蒸一屉新的给小陈她妈送去。”
  陈玲玲心疼妈妈。
  “妈,人家省医院又不是没有包子,你大老远跑去送,多累啊!”
  陈母道:“那累啥,骑个车就到了。”
  “这次肉馅我调这么好,给他们家里送去尝尝。”
  说着,
  陈母推开门,进厨房去揉面了。
  第二天上午,陈母跟食堂打了一声招呼,就带着一大布袋包子奔去了省医院。
  虽然陈露阳去了片儿城,跟陈今越的联系少了。
  但是两个妈妈的关系却走的近了。
  时不常的,俩人周末还约一起逛个街,晚上去工人文化宫跳个舞。
  按照陈拓的话,
  要不是因为俩家离得远,这俩女的非住一块不可。
  陈母刚刚离开没多久,
  王轻舟、于岸山、牛主任、陈大志、金大奎等一干人就走了出来,在大门口等候。
  今天来厂里参观的,是同样“四化先锋参观团”的省农机厂。
  “我说老陈,今天你儿子不能再打电话了吧?”金大奎打趣开口。
  “那要不然你给我打一个?”陈大志笑么滋儿滋儿的怼回去。
  “嘿!你个老东西,得空就占我便宜!”金大奎瞪起了眼珠子。
  一群人笑着看着陈大志和金大奎斗嘴。
  正看热闹呢,
  遥遥的,一个青年骑着自行车赶过来。
  离老远,青年就向陈大志挥手:“陈师傅!!”
  陈大志伸脖一看!
  “小肖??你咋来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省大给陈露阳派的三个家教之一的“肖云耀”。
  之前肖云耀他们三个隔三差五就来家里给陈露阳补课,跟陈家人也都混的熟。
  肖云耀将车停在旁边,冲着王轻舟等人点点头,随后高兴道:
  “陈师傅,我今天是特意来给你报喜的!”
  陈大志一愣!
  “报什么喜?你考研考上了??”
  肖云耀乐了:“不是我,是露阳。”
  一听到“露阳”两个字,
  王轻舟、于岸山、金大奎等人的眼神雷达一样的就扫射而来。
  “之前露阳不是写了一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么!”
  “上半年,我们学校和北大两个学校联合举荐,将这本书作为‘跨校协同教学改革试点成果’举荐到教育部进行评选。”
  “露阳写的这本书不仅在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还被列入了高教司的《大学外语教学参考目录》,向全国高校推荐使用,外语电教系统同步收录音频资源……”
  肖云耀正说着,突然被陈大志一个打住!
  “你等等!都是啥,你再说一遍?!”
  肖云耀又说了一遍。
  陈大志还是不答应。
  “你等等!我拿笔记下来。”
  他现在肩上的任务重大!
  不仅要让王轻舟、于岸山和金大奎他们听的清清楚楚。
  还要回家给老伴和孩子们学。
  可得记明白点。
  瞅着陈大志回头找老田拿笔拿纸的模样,众人再次翻了一个大白眼。
  这生了个牛逼儿子,给陈大志嘚瑟的。
  又装聋作哑,又是记性不好的。
  肖云耀也有点尴尬了。
  “陈师傅,你不用记的,回头学校会把批文抄送下来给厂里送来的。”
  虽然这个事情是省大举荐的,
  但陈露阳毕竟是机械厂的工人,所得到的荣誉是要抄送给单位,让单位知晓的。
  “那你也跟我再说一遍,我回家告诉军军去。”
  陈大志粗胖的手指头捏着铅笔,在小本上迅速记了下来。
  正记着呢,
  省农机厂的厂长和来参观的车间主任、项目负责人也都一起呼呼洋洋的赶了过来。
  刚到门口,
  还没等跟王轻舟他们握手打招呼呢,就看见陈大志手拿笔,在纸上歘欻欻写着什么东西。
  省农机厂厂长他们跟陈大志都是老朋友和老对手。
  瞧见他写东西,省农机厂厂长笑问:
  “大志,你这又写啥武林秘籍呢?”
  陈大志一脸憨厚道:“我没写,我儿子写的。”
  “我儿子写本书,结果被全国学校都列成教材了,教育部给批的文……”
  金大奎翻了个白眼。
  又开始了。
  ……
  此时省大校园
  牛建刚、周莹、小吴的三爷爷、白晓帆以及那位迄今没有名字的男同学坐在食堂里。
  感慨万分。
  他们,大二了。
  陈露阳,大一。
  “我听说,北大都给陈露阳发了邀请函,让他去北大讲课。”
  迄今没有名字的男同学重重叹了一口气。
  之前知道陈露阳没考上的时候,他们虽然表面没说什么,但是内心还是有那么一丝丝小窃喜的。
  虽然陈露阳上了北大,那也不是考上的,而是他走特招进去的。
  牛建刚的心里还算平衡很多。
  然而今天……平衡打破了。
  这犊子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能去北大讲课啊!
  他们虽然都是考上的,
  但是别说是北大了,就连省大的课堂都登不上去。
  “唉……!”
  牛建刚再次发出一声叹息。
  “以前上学的时候,没觉出来他有多厉害啊!”
  “这怎么一毕业了,还坐上火箭了?!”
  小吴的三爷爷也感慨:“是啊。那当时他和宋廖莎,一天天连个算术题都算不明白。”
  “现在别说他了,听说宋廖莎都跑去南方谈小汽车的买卖了。”
  迄今没有名字的男同学一脸的忧心忡忡:“就大宋那算数,能算明白价吗?”
  “别回头再赔本把车卖了。”
  周莹啃完了豆包,突然来了句:“也不知道北大的食堂好不好吃。”
  “我听说他们的包子贼香。这要是能让陈露阳带几个包子回来就好了。”
  众人:……
  白晓帆默默低头吃东西,仿佛他们说的是别人一样,没有任何反应。
  走出食堂,
  几个人一起走向教学楼,迎面正撞见了几个省报的记者,正跟着省大的老师走进教学楼。
  陈露阳写的那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是由省大出版社印发的。
  现在获评了奖,作者又是省城的人,省报自然要大力的宣传。
  “报纸都快陈露阳家里的炕头了,说上就上。”
  牛建刚酸溜溜的说了一句。
  “行了,去上课吧。”周莹说完又补了一句:
  “没准等他寒假回来,还得给咱们讲座。”
  众人幽幽长叹……
  ……
  牛建刚他们说的没有错。
  这些记者采访完了省大的老师,扭头就骑车敲开了陈露阳的家门。
  虽然陈露阳不在家,但是采访家人也是可以的嘛~
  此时正是下班的时候,
  几个记者站在陈家小院门口等候,路过的下班的工人都往这里瞅。
  好不容易陈父陈母老两口手挽着手拎着菜回家,瞧见门口的记者同志,赶紧把他们请进家门。
  不多过一会儿,
  孙志刚、陈丽红也一边一个牵着军军的手放学回家。
  陈玲玲也骑着自行车,放学回家。
  一家人连带着鸡窝里的老母鸡,整整齐齐聚在小院,接受记者的采访。
  虽然说是采访,但也就是唠唠家常。
  “要是老二在家就好了,你们这采访也没有照片啊!”
  陈母拍着大腿郁闷。
  这上报纸哪有没照片的!
  “阿姨,咱们有照片!”
  负责拍照的记者笑着开口:“你忘了,我上次来的时候给咱们拍了全家福。”
  “现在那张照片可就派上用场了!”
  陈母这才想起来,喜笑眉梢:“对啊!还有那张照片,我怎么给忘了。”
  “太谢谢你了记者同志!”
  拍照记者笑道:“这有啥谢的!”
  “亏了当初给咱们家拍照了,要不然今天这报道光秃秃的,没有照片还真不好看!”
  顿了顿,
  拍照记者紧接着补了一句:
  “阿姨您放心,等报纸印出来了,我多给你洗两张大点的照片!”
  陈大志老脸一红。
  陈家报纸贴铁门的癖好早早就在各个单位传开,就连省报也不例外。
  陈母也有些尴尬,但是嘴上却笑道:
  “那就太谢谢了。”
  ……
  远在片儿城,
  丝毫不知“江湖没有爹,但依然有爹的传说”的陈露阳,正忐忑的等待稿件审核的信息。
  自从得到了高红鸣的建议,陈露阳就开始着手准备讲座的稿件。
  虽然是讲座,但是时间毕竟有限。
  况且他本身也是一个学生。
  太高深、系统的东西肯定不方便讲。
  与其想着跟其他专家和老师拉平找齐,把自己弄的跟个老学究似的,
  倒不如多讲点有趣的例子,让大家听的高兴高兴。
  不过好在一切顺利,稿件审核虽然多用了两天,有些改动。
  但是不大!
  也不用推翻重新撰写,省了不少事情。
  除了这个,最让他高兴的就是第一批试用件终于成功造出来了!
  周五晚上陈露阳跳下公交车就跑进了修理厂。
  “零件怎么样?能用不!”
  跑进厂房,陈露阳连口水都没喝,就冲向了维修工位。
  “能用。”
  张国强把几件刚从油纸里取出来的零件递了过去。
  “下午我们已经试过装配了。”
  “螺纹一拧就上,卡得挺紧!预留槽也开得正好,不拉刀口。”
  “尺寸倒角也够了,橡胶垫刚好卡住,不漏气。”
  “垫片也行,用在212上刚好。”
  话说到这儿,张国强顿了一下:“不过还是得说一声,这喷嘴稍薄,虽然还在公差范围内,但要换装在老款吉普上,就得再厚个0.2,不然冷启动时候容易渗气。”
  这时刘康文从车底下出来,撸了把手上的油污,也接着说道:
  “喷嘴接合处有点浮边,虽然不影响用,但高温下怕是得老化快。”
  “还有这接头,螺纹偏短了点,咬合深度不够。接上老款油管的时候得多缠两圈生料带,不然稳不住。”
  说完,刘康文抖了抖裤腿上的铁屑,补了一句:
  “不过整体上装配算顺利,三件下来,适配度能有八成五以上。”
  陈露阳脸上的兴奋劲慢慢收了回去。
  “适配度八成五的东西,还能叫通用件吗?”
  他费劲联系老师联系工厂的,目的就是为了做一套能够适配各种车辆的常规性的通用零件。
  适配度八成五的标准也实在太低了。
  刘康文沉吟道:“喷嘴那边的浮边我量过,应该是退刀走得太急,刀路没处理顺畅。”
  “对刀图里可能没写清楚退刀顺序。工人一急,拉出个毛边也正常。”
  “接头螺纹那块好改,咱们有新的装夹方式,给它拉长1毫米不费事。”
  陈露阳听完,心里感慨。
  这要是自己的爸爸在,这些零件一次就能成型。
  哪还能有这么多小毛病心!
  既然现在工人指不上,那就只能指望图纸了。
  “图纸还需要再修修。”
  “我下午再跑一趟实验楼,找他们商量一下,叫他们帮忙改一改。”
  “你下午还回学校?”陆局心疼。
  “你这刚回来,明晚回去不行?给自己留个喘口的空。”
  这学校和修理厂距离可不远。
  一来一回要四个小时,跑一趟太折腾了。
  “宜早不宜迟,我现在就走。争取明天再送一版图纸回来。”
  陈露阳把那包样件往书包里塞了塞,拉上拉链,扭头就又杀回了学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