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这个邀请函我送不了
作者:腰子少放盐      更新:2025-06-23 08:42      字数:4115
  第428章 这个邀请函我送不了
  高鸿明目光沉静地迎上王书记的视线,将刚刚收到的批文递过去,开口道:
  “王书记,我理解您的顾虑。但请容我说明几点。”
  “其一,陈露阳他不仅是学生,还是部级教学成果《英语实用交流手册》的作者,教育部正式表彰。这不是系里内部小成果,而是国家认定的项目。”
  “其二,他不是以学生身份走上讲堂,而是以成果创造者的身份来讲课。”
  “其三,”他缓缓补上一句,
  “眼下全校师生都在讲改革精神,讲创新人才,如果我们学校出了这么一个青年典型,却因为他是学生这四个字,就把人挡在门外,连登讲台的机会都不给,那才真是学校的损失。”
  说到最后,高红鸣已经微微动怒。
  他一个外语系的主任,都能不在乎系别,亲自跑到校团委,去举荐一个经济系的学生来讲课。
  反倒是大力倡导“创新、改革”的团委书记此时倒是蒙了智,搞起了僵化这一套!
  “学生的身份,只是一封学籍的证明。”
  “但是能教书育人的,就可以称之为老师!”
  高红鸣声音不大,但是却犹如一声惊雷,在团委的整个办公室里回响。
  王书记神色一个犹豫:“高主任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我请示一下学校领导,也做个补充考察,然后给你答复。”
  看着高红鸣离开的背影,
  王书记纳闷的嘟囔一句:“一个学生怎么这么能讲!在经济系里讲不够,连外语系都要他来讲。”
  虽然“于理不合”。
  但王书记还是请示了校领导,给上级单位打电话进行了咨询。
  尤其针对陈露阳学术成就这方面,进行了相当全面的考察!
  哪知不考察还好,
  这一顿考察下来,王书记整个人都震撼了!
  陈露阳撰写的这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不仅填补了国内“实用型外语”教学的空白,推动语言教学改革,
  而且首次将日常交流、工程、贸易、科技用语系统整理,教给了大家“怎么说、如何问、怎样应对”,并且实现了“文字+音频”双出版模式,开创了语言学习的新形式!
  除此之外,这本书对于学校的影响也是相当惊人的。
  虽然外语系不属于学校的“硬科技”专业。
  但这本手册的音频出版和国家级奖项,以及陈露阳“北大学生”的身份,
  不仅让北大外语系在“科学春天”的大潮中拥有了“发声权”,
  更是极大地增强北大外语系在全国外语教育体系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现在是不让陈露阳来讲课,都说不过去了!
  此时此刻,浑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学校盯上的陈露阳,正在文艺部的办公室里瞧热闹。
  说起来也真是奇了怪了。
  文艺部这么一个听上去文艺荟萃,百争艳是地方,偏偏招来的学生不是力学系的就是工科的。
  今年文艺部就新招来了一个物理系的祖宗。
  刚刚不知道是谁在走廊里喊了一句“放电影”了,
  一群好热闹的就都跑出去,围在了文艺部办公室的门口往里瞧。
  只见一个个子不高的男生,先是将一个四四方方的长方形支架架好,随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道辅助线,调整角度,
  接着“啪”地打开手电筒!
  瞬间,墙上立刻投射出一幅动态的光影动画,是几个小人跳舞的剪影。
  “哇!”
  围观众人忍不住发出惊呼。
  “这看着好像皮影戏。”
  “确实就是皮影戏!”
  物理系男生兴奋地解释,“传统皮影戏需要幕布和灯光,但我用菲涅尔透镜和电机控制,可以让画面自动变换,甚至加上背景音乐!”
  文艺部众人目瞪口呆,接着迟疑道:“可我们经费有限……”
  “不用钱!”男生开口道:
  “镜片是废品站捡的,电机是实验室淘汰的,电路板是我自己焊的!”
  “那……能用来配合朗诵吗?比如放《黄河颂》的时候,背景出现奔腾的黄河?”
  “当然可以!”
  男生眼睛一亮,“如果再给我一台录音机,我还能做声控灯光,朗诵到高潮部分,灯光自动变亮!”
  郁夏有些不放心:“能行吗?不能搞砸了吧!”
  “放心!”男生咧嘴一笑,“物理定律从不骗人!
  围观的学生会众人炸锅了。
  有人担心“会不会太哨”,但更多人兴奋地讨论起来:
  “元旦晚会可以用这个!”
  “比贴大字报酷多了!”
  “……”
  陈露阳站在人堆里,一脸欣羡。
  怪不得都说,学好数理化,走哪都不怕。
  你瞅瞅人家!
  一个物理系的学生,都用技术搞艺术了。
  结果自己连个高数都学不好。
  做道小题就跟扒了一层皮一样。
  正郁闷呢,一个声音在他身后传来:
  “看什么呢?咋都在这聚着?”
  沈飞刚刚从外面回来,一上楼就瞧见这么多人在文艺部的门口堆着,好奇的凑上来看。
  “人家文艺部招了一个牛逼人,整皮影戏呢。”
  陈露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小酸酸。
  “有多牛逼?我瞅瞅?”
  沈飞好奇着伸脖进屋里看了看。
  当看见墙上流动跳跃的小人之后,沈飞狐疑的看了看一脸羡慕的陈露阳,
  “这就牛逼了?”
  “这牛逼在哪了?”
  “不就是个幻灯机加了个马达吗?”
  “这里面加个反馈电路,用光电传感器同步胶片移动,再换个正经的卤素灯泡,亮度能翻倍。
  陈露阳震惊了。
  “你还懂这些?”
  沈飞无所谓的耸耸肩:“这有什么不懂的,小儿科的东西。”
  说完,沈飞一把搂过他的肩膀,把他推回外联部办公室。
  “别看别人了,今天下午咱们去趟会场,把座位编号的事儿落实一下。”
  “行。”陈露阳痛快答应。
  说是安排座位编号,实际上也就是把前排留给校领导和老师,别回头让学生抢了位置,老师没有地方坐。
  活不大也不累,去了踩踩点就行。
  “马姐呢?她去哪了?”
  陈露阳好奇的看向马铁丽的位置。
  作为外联部的半边天,马铁丽几乎天天扎根在办公室,
  今天猛不丁没看见她,还感觉心里少点啥。
  “我让铁丽去团委取邀请函了,”沈飞开口道。
  “上次中科院的邀请函是你送的,这一次我让铁丽送,咱们轮班来。”
  陈露阳诧异了:“还有邀请的老师呢?”
  眼瞅着这周末,第一场讲座都要开始了,
  这时候才安排,讲稿能不能写完先不说,审核还是一道关呢。
  万一审核不通过,还得修改,
  那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就在陈露阳好奇这个倒霉蛋儿是谁的时候,马铁丽神情古怪的走了进来。
  “咋了这是?咋这表情?”
  沈飞瞧出不对劲,走过去问:“这人离得远?不好找?”
  马铁丽无比诡异的看了陈露阳一眼,随后摇了摇头。
  “这个邀请函我送不了,你们去送吧。”
  嗯???
  沈飞和陈露阳两个大男人互相看了看。
  沈飞有点诧异:“怎么工作中还有畏难情绪了呢?”
  马铁丽再次诡异的看了陈露阳一眼,幽幽道:
  “那地方我去不了,得你俩去。”
  沈飞皱眉:“啥地方啊还只能我俩去……男厕所啊?”
  “我瞅瞅是哪!”
  沈飞一脸狐疑地将邀请函拿过来。
  刚开开邀请函,他就乐了。
  “小陈儿,这人名字跟你一样啊,也叫陈露阳。”
  “跟我同名?我还以为全国上下我这名儿挺稀罕呢。”
  两人边说边拆开邀请函,一目十行扫过去:
  “还有人能跟我叫一个名呢?”
  两个人打开邀请函,只见上面写着:
  陈露阳同志:
  您好!
  特邀您以《英语实用交流手册》作者身份,作为外语教学改革代表,参与北大‘科学春天’系列讲座,向全校师生作专题分享。
  敬请您根据安排,提前准备相关讲稿交于学校审核,并于下周六下午三时在理教楼2号报告厅作专题讲座。届时将有部分兄弟院校师生旁听,并由团委统一组织宣传报道。
  感谢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
  送达地址:北大东院24号楼,学生宿舍421室,陈露阳同学收
  ……
  屋里一下子安静得连秒针滴答都听得见。
  怪不得马铁丽响当当一条汉子,满脸为难的说这个地方她进不去。
  那换成女生寝室,老爷们儿也进不去啊!
  许久,
  沈飞才颤悠悠问了句:“小陈,你是住24号楼421不?”
  “我确实住421。”
  陈露阳茫然:“可是为啥让我讲课啊?”
  这几天他跟着外联部的人忙前忙后,准备就讲座召开的各种东西。
  对于来讲课的老师的身份和学术地位都算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这些讲课的人,不是带课题组的教授,就是国家项目组的特聘专家,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在各大学术杂志上有头有脸有文章的大人物。
  自己虽然也挺牛逼的,
  但是他就写了这一本书,就能来讲课了?
  沈飞咽了口唾沫:“好家伙……从来都是我们给别人发邀请函,一个个跟送年货似的。这还是第一次邀请函送到了自家锅里。”
  盯着邀请函看了半天,
  沈飞憋不住问道:“这作为外语教学改革代表又是啥??”
  “……不是我说,小陈儿你不是学经济的么?怎么还写上英语书了?”
  陈露阳茫然解释:“我以前在省里的外宾饭店里工作过,平时又听了不少广播,然后就写火书了。”
  马铁丽眼珠子瞪大了。
  “听听广播,就写书了?”
  “我听那么多年小喇叭,现在写个故事会都费劲。”
  陈露阳略显尴尬的笑了笑。
  “沈哥,我想去外语系问问情况,还要准备讲座的稿,座位编号的事儿,我就不去了行不?”
  沈飞赶紧点头:“不去了不去了,天大的事儿都不能去了!”
  “你想去,我都不能让你去。”
  说着,
  沈飞将邀请函递给陈露阳:“那……这个邀请函你直接拿走?”
  “给我吧,我自己送给我自己。”
  陈露阳现在整个人都还处在茫然的状态。
  跟沈飞和马铁丽打完招呼,他就急匆匆的跑向外语系。
  他在片儿城认识的人没几个。
  能在邀请函上写上“作为外语教学改革代表”,这事儿绝对跟高红鸣有关系!
  走到外语系办公室的时候,
  陈露阳就听到了一阵朗诵英语的声音,中间时不时还传来发音的纠错声。
  ……这动静,听着挺耳熟啊!
  抬手轻敲了两下门,探头进去:“请问,高老师在吗?”
  门没关严,声音刚传进去,就看到一个男生站在办公桌前,正手里拿着稿纸,一板一眼地跟着老师练发音。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前阵子迎新晚会抢场地抢得不可开交的“许云峰”。
  两个人这一见面,瞬间眼神中火带闪电。
  空气顿时“滋啦”地冒出一丝火药味。
  “哎呀,小陈来了啊!”高红鸣的声音传出来,打破了这股微妙气氛。
  “快进来快进来,我正琢磨去找你呢!”
  “许云峰”看着系主任热络的将陈露阳迎过去,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高主任对这人怎么这么热情?
  陈露阳径自从“许云峰”身前走过,拿出手里的邀请函,试探问:
  “高老师,我想问问……这次讲座的事,是您举荐我的吗?”
  “是我。”高红鸣笑容温和,从桌边抽出一份红头文件递了过去。
  “这是学校刚接到的批文,你写的《英语实用交流手册》,正式获得了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啥?
  几乎同一时间,
  “许云峰”就跟军训摆头报数一样,“啪”一下,脑瓜子就拧了过来。
  双眼愕然的看着陈露阳,满眼都是不可置信。
  陈露阳也慢慢张大了嘴巴,一字一字的看着批文上的内容和落款的大印章。
  “这奖怎么来的,我怎么都不知道这事儿?”
  高红鸣笑着叹了一口气:“你那本书能评上教学成果奖,“是学校和省大联合举荐,以‘跨校协同教学改革试点成果’的名义拿到的,过程中可是动了不少资源!”
  “虽然配音的音频,是学校这边抓住的突破口。”
  “但真正把教学结构和样本课表梳理出来的,是省大那位姓姜的副校长亲自跟进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