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翻身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2025-10-29 20:44      字数:3221
  第788章 翻身
  李逸是使相。
  朝廷宰相奉旨出使地方。
  他是代天巡抚,他直接公审处斩曇满,这让佃户们都对他信任无比。
  编户入籍,分田授地,场面一度热烈的又失控,禁军们努力的维持著秩序。
  “司徒对这些人也太好了一些,连债务都全免了,这会不会过了些,免除高利部份便可,好歹这本钱得收吧。”名禁军军官道。
  李逸看著在排队申报的村民们,“你看看他们,这压迫剥削成什么样了,可还有半分尊严可言,人活的跟牲口一样了。
  如今正义迟来,这道正义的光终於照下,这个时候还要去算计那些吗?
  免除债务,不是应当的吗?
  他们被世代压迫的还不够吗?“
  那军官嘿嘿的笑了两声,“是下官说错话了,那些禿驴真的全该杀。”
  “该不该杀,还得依照律法,不管他们是不是出家之人,既然违犯律法,就得按法处置。”
  满被斩立决,就是因为他犯有多条死罪,杀人、姦淫妇女多人,十分恶劣,当斩。
  他还有伤人、放高利贷等违法行为。
  所以死有余辜,李逸这位使相,根本就用不著层层上报审批,曇满也轮不到秋后问斩。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维护朝廷权威。
  张大山带著新娘子于氏来向李逸感谢,一对新人都激动的浑身颤抖。
  于氏家在河对岸的庄子,也属於寺里庄田司管辖,她家也都是寺里佃户。
  她长到十五,管她们庄的僧人曇义就趁他家欠债还不上时,提出让她去他那做几天工洗涮衣被这些,实则就是要尝新魄瓜。
  於家还不起债,最后只能同意。
  於是于氏被带到曇义处,呆了一个月才被送回,也不过是换得债务减免掉利息,延长还债期限,又给她家换了一块好地佃种罢了。
  于氏根本做不得主,她从小知晓的世界仿佛就是如此,穷人家经常温饱都难,一遇病害饥荒,於是只能变卖家產,甚至是典妻卖女。
  于氏的母亲,就曾经被迫典卖给邻村一光棍汉三年,三年在那生了俩孩子。
  三年时间一到,她母亲回到了家里,两孩子留给了那光棍汉。
  于氏原来还有个姐姐,也是在饥荒时,被迫卖了换了些口粮。
  而他还有个弟弟是饿死的。
  对於这些佃户们来说,他们的生活就是努力的活著,可这也很不容易,於是有时尊严就不再重要。
  她父亲为了娶妻,只得借高利贷,还得同意妻子娶进门让管庄和尚先睡。
  饥荒时,无奈把妻子典租给领村光棍,不仅是给別人洗衣做饭,还给別人生孩子。
  据说,大业末,最动盪飢饿的那几年,不仅是典妻卖女,还有人易子而食。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好像也就习惯了。可今天,让他们知道原来不该这样的。
  李逸看著这对新人,“恭喜你们喜结良缘,祝你们白头偕老,如今入籍落户,分田授地,希望你们今后能够丰衣足食,日子幸福安康。“
  “你家口,分得多少地?”李逸问他们。
  张大山今年二十五了,算是个老光棍,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兄,一个二十,一个十七,还有一姐姐两妹妹,原本还是有几个兄妹,但都天折了。
  一姐二妹都出嫁了。
  这家里,除了他兄弟三个和父母外,还有个耳聋了的祖父,他父亲四十多,祖父六十多岁。
  现在又娶一新妇,一家七口人,五个男人,一老二丁二中。
  “哦,那你一家能分到二百亩地了,八十亩永业桑田,一百二十亩口分田,不错,好好耕种,土地不会辜负汗水的。”
  张大山家不止分得二百亩地,他母亲、他妻子都曾被和尚糟蹋过,所以还能各获得十亩地补偿,他祖父耳聋,也是过去被和尚一巴掌打聋的,也能补亩。
  这么算下来,张大山家这七口人,能获得一百一十亩永业田,一百二十亩口分田,总共二百三十亩地。
  这结果,是他们一家人都不敢相信的。
  “李相,我家真能分得二百三十亩地吗?”
  “嗯,我李逸说话算数,现在不就开始在登记嘛,登记完就会授田。“
  张大山家原来佃种了寺里百亩地,好坏皆有。
  现在按李逸的规定,这百亩地,直接就划到他们名下了,另外再授一百三十亩。
  “地分给你们了,你们也登记入籍了,以后是朝廷的良民,也是朝廷的课户。
  需得按丁承担租庸调,一丁每年两石粟,两丈绢三两绵,还有二十天的劳役。
  此外,每亩地要纳二升义仓粟,这是你们身为国家良民,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
  张大山很痛快的应下了,“有了二百三十亩地,一年就算要纳这些租赋和服劳役,我们也愿意。”
  以前给寺里种地,地里收穫的六成得纳租,种寺里的地,还得给他们一年白干三四十个工,甚至租押、佃礼佃酒,也是让他们深受其苦,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有自己的地,那收成就都是自己的,就算要缴租调,算下来也划算的太多。
  负担减轻了许多。
  “你们家二百三十亩地种的过来吗?”
  “我们有七口人,咬咬牙,种的过来。”
  张大山说要种一些桑树养蚕,种些麻织布,还要种些枣树榆树等。其余的地种粮食,还可以轮耕休种,这样也能保存地力,有较好亩產收穫。
  他甚至已经在划算著哪块地种桑哪块地种麻,哪里的地种麦子哪里的种粟谷大豆。
  新娘子於问,“朝廷分给我们的地,寺里不会再夺回去吧?”
  “当然不会。”
  在村民们都完成登记后,李逸又宣布了一个喜讯,“你们分田授地后,今年的租调不用交,明年的也免除,只需承担每年二十天的劳役即可。”
  今年已是年底,免除本是应该,可明年也免,那就是真正的关怀。
  村民们激动的都不知道如何表达,一些村民直接跪下磕头了。
  以前他们遇难事,把自己捨不得吃用的香油提到寺庙去进贡,向佛祖菩萨们许愿祈祷,可並没有得到回应庇护。
  现在,李相国路过,却让他们脱离苦海。
  他们不知道如何感激,便用以前在寺里拜佛的那套了。
  “都起来吧。”
  “你们真正要感激的是圣天子。”
  村民们想要好好招待感谢李逸,他们东家凑出几只老鼠干,西家凑出一串泥鰍干,村头老张家拿来一些红薯,村尾老王家则提来玉米,有人把自家下蛋的老母鸡都抱来了。
  也有人把准备进贡给寺里的香油拿来了。
  看著他们这东拼西凑,想要做顿拼好饭,李逸摆手拒绝了。
  那风乾老鼠样子太可怕,他招手,让李恩泽去安排。
  於是隨行的士兵便开始从马车上取来大锅,就在村里空地上垒起灶,架上锅,开始烧火煮饭。
  这边则把车上携带的腊肉熏鸡咸鱼香肠这些拿出来些,洗洗涮涮开始烹飪,车上再取来些萝卜南瓜白菜等蔬菜,他邀请村民们,和他们一起共用晚餐。
  这可比用木头做红烧鱼的婚宴八大碗强多了。
  那肉香四溢,村民们直流口水。
  “司徒,要不我现在就率一百骑先杀去嵩山,把那些禿驴全都先拿下了。”李存义提议。
  “急什么,还怕他们造反不成?“李逸不急。
  当年少林敢造王世充的反,那是因为大唐出兵攻打,王世充自顾不暇,他们这才趁机出手。
  乱世里和尚们敢造反的不少,比如自封大乘皇帝,册封尼姑静宣为皇后,建立佛国的和尚曇晟,算是闹的最大的了。
  再比如刘武周攻唐时,介州之战,僧人道澄就以佛幡刘军入城,里应外合破了唐军介州城。
  而少林当年十三棍僧潜入轘州城,擒王仁则开城归唐,跟介州道澄没啥区別,更多的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投机。
  当年少林连山贼都敌不过,被大火烧的精光,寺產田庄也尽被王仁则所夺,要不是后来唐军进攻王世充,少林就算有那个胆子敢对王郑下手,可也没那个实力乾的过王世充的郑国。
  没有唐军进攻,他们就算能策反城中副將,生擒王仁则,也照样守不住。
  而如今大唐一统天下,少林哪来的胆敢造朝廷的反?
  李逸倒还巴不得有这样的猛人,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不留余地的收拾。
  其实在去年,嵩山少林的不少恶行就曾被太子一党捅到了御前,太史令傅奕等更是猛烈抨击。
  皇帝也因此下詔,下令拆毁少林寺,並遣散寺內僧眾。
  当时正是太子和秦王斗爭最激烈的时候,太子党攻击少林,其实是因为少林曾得李世民嘉奖,赏赐他们四十顷永业田,三十顷口分田,还准许他们供养五百僧兵。
  东宫便把少林的诸多不法上奏,並把秦王卷进去,说秦王有不可推卸责任。
  这道詔令颁下,少林寺抗旨不遵,而陕东道大行台是李世民,洛阳是李世民大本营,秦王党出面维护了少林,不想此事扩大把秦王卷进去。
  最终宰相萧瑀、杨恭仁出面,帮了少林一把,让那道旨意又撤回了。
  那次,少林能过关,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了不起,只不过是上面神仙打架,不是真冲他去的。
  而这回,李逸可是要来真的了。
  管你是不是曾十三棍僧助秦王,管你是不是曾得圣旨寺中常置十大德,这回,必须全面整顿。
  从头到脚,由外到处彻查,一查到底。
  寺里的二十万亩地,原本李逸打算给他们多留些,现在,这个建寺百余年的名寺,真有可能要强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