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权力之爭
作者:黑胖的老鼠      更新:2025-10-30 03:13      字数:3174
  第494章 权力之爭
  朱元璋对李善长是越来越嫌弃了,只不过现阶段还没到无法忍受的程度。
  马寻也没必要急著针对李善长,有些事情顺其自然,先將胡惟庸的事情给解决了,或许以后才会考虑李善长。
  继续安心在家带娃,儿子其实还很好不认生,女儿这边经过不断的努力勉强不认生了自认为休息好了的马寻再次进宫了,只不过不是去上朝,而是直奔文华殿。
  “参见太子殿下。”
  朱標笑意盈盈,“舅舅免礼,快些给舅舅看座。”
  马寻起身,衝著邓愈和李文忠拱手,“卫国公、保儿。”
  这也是马寻的特点之一,他自然知道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只是有些时候习惯成自然。
  如果是在奉天殿、谨身殿和华盖殿这样的三大殿,他肯定是称官爵。要是武英殿和文华殿有不太熟悉的大臣,他也是称官爵等。
  但是如果是他认为的自己人、熟悉人,几乎就是私下的称谓了。
  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这人久不上朝、交际圈子也窄。
  要是哪天下朝时候遇著个文武官员滔滔不绝的在说著政事或者拍马屁,马寻很有可能问出您哪位』!
  朱標笑著开口,“舅舅,您来的正好,我也正在和卫国公、二哥商量著船只的事情。”'
  马寻关心问道,“是海船吗?”
  朱標將一份奏疏递给马寻,“德庆侯先前送回来的,他估摸著银山得有数百万之巨。”
  百万两白银,这听著就是让人心旷神怡。
  更让朱元璋、朱標心神摇曳的,那还是廖永忠等人言之凿凿,这只是粗略的估算,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马寻觉得一点都不需要奇怪,百万之巨听著多,其实也就是不到四十吨,差不多是一百万贯的数量。
  这个数字怎么样呢,大约也就是石见银矿巔峰时期的年產量而已。
  这个数字根本就不值一提,毕竟石见银矿的產量曾经一度占全世界的白银总產量的三分之一。
  邓愈也由衷的佩服,“以前总有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还是国舅厉害,不只是天下之事都知道,海外之事也瞭然於胸。“
  李文忠也跟著说道,“陛下此前令我抓紧督造海船,咱们不只是要派工匠、要派兵,也要输送粮草輜重。”
  马寻则关心问道,“这么大一座矿,得有心腹之人去守著才行。再者就是东瀛那边虽然战乱,不过也是有些战力。“
  (请记住 閒时看书选 101 看书网,101???????????.??????超愜意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廖永忠坐镇肯定不太让人放心,就算是加上吴禎也不够。
  朱標笑著开口说道,“舅舅,我倒是觉得卫国公適合过去,他本就是能攻善守,又有威望、德,您觉得呢?”
  邓愈满眼期待的看著马寻,说道,“国舅,我也休整了两年,实在是閒的厉害。”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邓愈可是被马寻看出病来了在休息,要不然打乌斯藏的事情也落不到汤和、傅友德等人身上。
  马寻斟酌著说道,“我就是一郎中,这事情还是陛下和太子定夺。”
  听到马寻这么说,在场的人都是喜笑顏开。
  因为这基本上是意味著马寻觉得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可以去坐镇要地了。
  反正马寻是不可能去坐镇的,徐达和常遇春也不用想。李文忠得留在京城,算起来也就是邓癒合適了。
  能力、德行、忠诚等都没问题,去抢银山、抓矿工、做好一系列的事情,邓愈確实更擅长。
  至於以后会不会派宗室过去,那其实都很难说。
  毕竟年產百万两白银的银山交给宗室镇守,那不是徒增一些风险么。
  马寻笑著说道,“先前我在泉州之时要战船,我说怎么这么顺利。本以为是我面子大,得的都是新船。”
  邓愈开著玩笑说道,“谁不知道你想要出海打倭寇,那自然得调拨最精锐的水师、派遣最好的战舰。”
  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平倭大將军想要打倭寇,怎么也得配些战船啊。
  马寻隨即有些感谢的说道,“还是卫国公厉害,我本想著回京后厚著脸皮求个恩典。
  到时候再筹措物资,想著明年能出海就算是快的了。“
  李文忠立刻抢先开口,“舅舅,这都是太子殿下在陛下面前求的旨意。陛下本来是不喜,觉得朝廷有海禁,太子殿下一再请求,陛下方才允准。”
  都说马寻护著他大外甥,有好事就想著他的外甥。
  李文忠其实也差不多,他是一个劲的护著表弟,有任何的好处先想著表弟。
  所以朱標这孩子別看有些时候腹黑,但是要心胸有心胸、要气度有气度,那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地位稳固,自然就容得下人、不会想太多的勾心斗角。
  也正是他的地位稳固,朱等人就老实本分,在朱標的面前就是听话的弟弟。
  朱標隨即笑著开口,“卫国公,先去大都督府吧,看看船厂那边的奏事,这事情你得全权盯著,这关係著战事。,邓愈也不含糊,虽然他的事情还没有说完,但是大不了多跑一次。
  毕竟就算是皇帝信任的国公,也没办法在一些事情上和马寻去比较。那人是难得来宫里奏事,一次没说完的话,他大概率是想起来了再来宫里。
  其他人多跑一次没关係,马寻多跑一次就难了。
  等到邓愈离开,朱標就开始抱怨了,“舅舅,您可真是心大。我就代我爹问一问您,锦衣卫的事情还管不管了?”
  不要说朱標无语,其实李文忠这个“旁观者』有些时候看著都著急。
  李善长也好、胡惟庸也罢,都是生怕手里的权力小了,他们是想方设法的掌握权力。
  为此可以不惜蒙蔽皇帝,或者是和皇帝对著干,抢到一点权力都是好的。
  但是马寻呢,大家只以为他是右都督、管国子学事,还有个时灵时不灵』的中书省参知政事。
  不过大都督府的事情基本不过问,中书省也几乎不过去。国子学偶尔过问一下,但是更多的注意力在学院那边。
  以至於很多人都忘了锦衣卫的大头目其实是马寻,而不是那个上躥下跳、近两年凶名赫赫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驤。
  朱標继续抱怨著说道,“南北镇抚司可都是您提督,您就盯著南镇抚司的工匠。北镇抚司的事情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是老四在管了,这能行吗?”
  马寻也不尷尬,他一贯就是能推就推、推不掉就先掛名。找到了合適的人选,立刻果断的將事情交出去。
  比如说朱棣,这小子就没少给马寻坑,几乎成为北镇抚司的大头目了。
  看到马寻不开口也不反驳,朱標就觉得他说了这么些,他的舅舅可能是听进去了,但是显然也是没打算改。
  李文忠也开口抱怨了,“燕王殿下能力出眾,只是好多事情他也不好管。舅舅,我是领军的將军,不好管锦衣卫的事情。“
  这么说来我坑外甥,朱元璋这也是在坑外甥了?
  朱棣確实不能太多的知道一些敏感事情,得罪人的事情倒是可以直接出手。
  马寻又是个甩手掌柜,对毛驤又不能完全信任,所以朱元璋就將一些事情扔给李文忠这个亲外甥了。
  明初的这些勛贵之中,马寻和李贞是最特殊的,这两人也是最不在意权力的。
  李贞这个镇国上將军、特进荣禄大夫、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除了带孙子之外,基本上只管大宗正府的事情。皇子皇女的生辰、婚配或者是教育问题等等,他时常过问。
  政事上和马寻半斤八两,他俩要是上朝,没人帮著介绍的话,六部尚书凑到了跟前都认不全。
  但是李贞有个出息的儿子,再加上岁数大了,大家都能理解。
  马寻年轻力壮啊,但是不管事。他的儿子倒是有出息,整天在皇帝皇后面前卖萌,又和皇长孙关係好,但是这孩子除了卖萌、逗人开心之外,在朝堂上半点忙都帮不上啊。
  依然充耳不闻,亲外甥敲打我都没用,更別说便宜外甥了,我更听不见。
  朱標和李文忠对视一眼,知道说了没用,那就別说了。再多说的话,他们怀疑马寻抓住机会要去告状。
  朱標隨即开口说道,“舅舅,您可知道延安侯和吉安侯最近在京卫领军了?”
  马寻顿时来了精神,也嚇了一跳,“標儿,他俩在京卫领军,牵连的人是不是多了?
  ,,慈不掌兵义不掌財,这是不假。有些时候的权力斗爭,也会牵连无辜。
  但是在朱標的眼里,他的舅舅实在是太心善了。
  唐胜宗和陆仲亨就看似是咎由自取了,但是自家舅舅担心的是將京卫的一些將士也牵连进去。
  原因嘛,就是这两人算是胡惟庸在武將之中的底牌了,现在又执掌了部分京卫,看起来是能做些事情了。
  李文忠笑著开口,“舅舅多虑了,无非就是给他们壮壮心气,他俩想要调动京卫也是千难万难。將士们不至於受牵连,倒是有些武官不知进退,到时候只怕落不了好。”
  这一下马寻就不说什么了,因为有些武將確实想的多,以为攀附上大人物就可以一飞冲天了。
  这类事情是常態,文官也好、武將也罢,站错了队都是正常的事情,落的下场不好的结局也怨不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