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座谈会
作者:疑似风月      更新:2025-10-27 12:54      字数:2167
  第733章 座谈会
  公司和剧组同事知道刘艺菲回家了,所以后面几天,大家都默契地不拿工作去打扰李大导演。
  人家夫妻几个月没见,不得好好亲热亲热。
  刘晓丽这几天也是好吃好喝伺候着女儿女婿,每天晚上9点钟不到就回房休息,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夫妻俩。
  早上也不催两人起床吃早饭,愿意赖床赖到中午也行。
  而刘艺菲呢,这半年里,她拍完了迪士尼的《木兰》,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国际影后大奖,她太累了,她需要休息,遂把所有工作都推了。
  新剧本也不看了,活动也不参加了,新代言也不接触了。
  用她的话说就是:“我要正大光明地当个废物,放个大假。”
  李秋棠没什么不同意的,甚至想跟老婆一起当个废物。
  但李导演并不能如愿,在他刚决定要跟老婆一起当废物的十分钟后,就接到电话,要他参加明天在京举办的《我不是药神》专家研讨会。
  李秋棠想拒绝,他就是个监制,做些辅助工作:“导演、编剧和主演去就行了,我去也是凑数。”
  “人家点名要你去。”
  此次研讨会由电影家协会指导,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这三个单位对李秋棠确实没有约束力,凭李秋棠现在的行业地位,拒绝参加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人家既然点名了,也不好驳了对方的面子,李秋棠也就答应了:“我要发言吗?”
  “要。”
  “他们审稿吗?”
  “不审,你也参加很多次研讨会了,有几次会审稿的。”
  “好,我明天去一趟。”
  刚挂电话,刘艺菲就靠了过来。
  “你干吗?”
  “不干吗,还怕我吃了你啊。”
  “难道不是吗?”
  “讨厌。”刘艺菲打了丈夫一拳,这几天她好像确实像个冲动女色魔一样缠着老公,但也情有可原嘛。
  “我明天要开工了,你自己玩吧。”把研讨会的事儿跟她说完,李秋棠便起身去书房写明天的发言稿,嘴里还嘟囔着,“现在才说,稿子都来不及写。”
  第二天上午,李秋棠准时出现在研讨会现场等候开场。
  这种研讨会其实很无聊,说不出什么干货,但主创又必须走这一遍过场。
  特别是近年又提倡创作优秀现实题材作品,《药神》的出现正合部门心意,所以便少不了一些务虚的发言。
  导演闻牧野和编剧韩佳女谈现实题材的创作,其实在座的谁不知道,《我不是药神》这个剧本如果不是韩佳女写的,连过审都难。
  但结果是好的,成功经验当然能够分享。
  男主角郭焘就聊他对角色的理解与创作。
  监制李秋棠还是聊对新人的帮扶问题,闻牧野和韩佳女都是电影新人,《药神》很典型,可聊的东西也比较多。
  会上一位理事长呼吁电影行业多多关注现实题材,给现实题材更多的资金,现实题材和类型化创作相结合,能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研讨会真正的干货在不对外公开的会后讨论。
  有些话不能在研讨会上公开说,李秋棠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会后,他跟张局直言:“现实主义题材天然带着批判和讽刺,这里面的尺度说实话,不止是我们这些青年电影人,老导演老制片都不一定把握得准。”
  私下就不说官话了,现实题材的创作难点局里不是不知道,真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当然,歌颂赞美型也属于现实主义,但说实话,不是特殊时期,上面也不怎么想要歌颂型作品,下面一个劲儿地唱赞歌,人家也腻歪。
  张局抽着烟,点头承认这点:“所以才要给《药神》办研讨会,请你们过来分享经验。太过尖锐阻力太大,所以进行类型化的包装,就很有必要。”
  张局压压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类型化包装后,题材的批判性就会减弱,不够尖锐,也就谈不上什么现实。但类型化包装好歹是一条可行的路,总好过冒着被毙的风险去拍吧。”
  他还拿主旋律电影举例:“以前观众不喜欢看主旋律,觉得大唱赞歌很无趣,但这几年主旋律走商业类型化包装就很成功,我们的主旋律精神内核不变,用惊险刺激的视觉体验包装给观众。”
  张局知道李秋棠在构思一部讲女调查记者的现实主义题材,便关心道:“你是真打算做,还是说说而已?”
  “真打算做,也要看能不能做出来。小案子我没兴趣,大案子我又担心拍不成。”
  张局笑了:“你胆大包天的,还有你担心做不成的案子?你说说,我给你参谋参谋。”
  “我前阵子看到了总台记者刘微的故事,我看她调查了一个新生儿意外死亡的案子,很受启发。”
  这个案子发生在09年,当时闹得很大,张局显然知道,李秋棠又说:“您觉得,津门会让我拍这个吗?”
  张局也没话说了,这案子明显是在揭津门卫生部门的伤疤,津门地方肯定会有意见。
  拍这种题材,不是胆大胆小,或者上面有人没人的问题。
  李秋棠又说:“我还想拍白银案呢,但这案子轮不到我。”
  这案子居然落在路川手里,真是暴殄天物!
  路川是菜,京圈是没落了,但京圈的政治人脉还在,这种案子还是在京圈内部转,李秋棠不属于那个圈子,自然接不到。
  李秋棠话里的醋意张局怎么会听不出来,道:“案子这么多,你盯着人家盘里的菜干吗。”
  “好案子谁都想做嘛。”李秋棠笑笑。
  研讨会开了2个小时,倒是会后的讨论,几人说了好半天。
  有一位电影学教授还是什么来头的专家,李秋棠此前都没见过他,他倒好,上来就批评李秋棠不应该拍科幻。
  “科幻毕竟是小众,国内条件也不成熟,这么多钱拍这片子,浪费钱不说,还收不回来,不如把这些钱投给《药神》这样极具现实意义的剧情片。”
  说的李秋棠摸不着头脑,道:“我拍科幻片也没耽误《药神》的进度啊。”
  这么说这老教授还不乐意听了,瞪了李秋棠一眼,说他眼光浅,然后离开了。
  李秋棠一脸懵,平白无故挨顿骂算怎么回事。
  “算了算了,他一辈子坐在书房里搞理论,去片场的次数不超过十次,你干你自己的,别管他。”旁人劝李秋棠放宽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