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分店开业(4K免费)
作者:半纸情书0      更新:2025-07-27 12:44      字数:4145
  第319章 分店开业(4k免费)
  陈景乐大早上驱车来到鸿启公司。
  “乐哥!”
  刚进公司门,就听到有人喊,陈景乐抬头一看,是黄浩跟张智勇。
  他俩看到陈景乐,连忙笑著迎上来。
  二人是最早被李启光安排到陈景乐身边帮忙跑腿的,工作能力谈不上多优秀,但態度方面没得说,兢兢业业。
  陈景乐回来,肯定要继续到乡镇乡下去走访调研的,自然少不得喊上他们。
  昨晚跟他们说过之后,二人大早上就在公司等著。
  虽说他们俩这半年暂时没有升职,但跟著下乡,各种补贴拉满,外加陈景乐不是什么吝嗇的人,额外发各种奖金,综合加起来工资几乎翻倍,生活水平相比原来,有了很大改善。
  反之,陈景乐不在的这段时间,没人带著他们四处跑,收入水平下降不少。
  可以说公司里最对陈景乐望眼欲穿的,其实是这哥俩。
  现在看到他回来,自然是喜不自禁。
  意味著好日子又要回来了。
  “早!”
  陈景乐笑著跟他们打声招呼:“先等我一会儿,我去大老板那领个任务。”
  说著从包里掏出两盒烟丟给他们。
  二人下意识接过,还纳闷这是什么烟,怎么没见过,当仔细看清楚上面的字体后,瞬间瞪大眼睛,惊呼:“我靠!国宾?!”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乖乖!
  应该不是假的吧?
  顿时满脸惊喜,討好问:“谢谢乐哥,这烟不便宜吧?哪来的啊?”
  陈景乐笑:“去京城玩,在国宴宾馆吃了顿饭,顺手带回来的土特產。”
  国宴宾馆?
  好傢伙!
  那是什么地方?
  经常在电视新闻里面出现的存在,他们这种普通人,想都不敢想!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特供啊?”黄浩问。
  陈景乐想了想:“算特供吧,但也没那么夸张,对外销售的,只是需要去京城特定的地方买而已。就是图个面子。”
  殊不知这话落在他们耳朵里,就成了另外一种意思——你们不好买,但我能买到。
  乖乖!
  不愧是大佬,牛皮!
  ……
  走进办公楼,刚好遇到李启光的秘书陈辉。
  陈景乐连忙喊住他:“辉哥,李总这会儿有空吗?”
  陈辉笑说:“在办公室呢,李总说了,您过来直接进去就行。”
  “好的谢谢。”
  陈景乐走到李启光办公室,抬手敲门,听到里面的应答声后,推门进去。
  李启光看见是他,顿时笑说:“你这一趟玩得够久的,总算知道回来。”
  陈景乐不好意思笑笑:“难得有空出门,玩著玩著就上头了。这还是粗略地游玩,要是真每个省份多逛两个城市,怕是一个月都不见得能走出一个省。”
  “国家大就是这样,玩得开心就好。”
  李启光笑笑:“你们往家里寄的礼物,我们都收到了,挺好的。就是数量有点多。”
  陈景乐咧咧嘴:“感觉都是会用得上的东西,乾脆多买点。一时半会儿用不完没关係,用不完就先放著,嫌碍事你们可以拿去送人。”
  “没事,都留著,家里地方大,还是放得下的。”
  李启光摆摆手。
  都是女儿女婿在外面给他们俩精心挑选的礼物,哪捨得隨便送人。
  大不了腾个房间出来专门摆放,家里又不缺空房间。
  “说点正事吧。”
  李启光拿起旁边早就准备好的文件,递给他:“这是你要的东西。”
  公司上个月的经营情况。
  陈景乐接过来快速翻阅,下意识说:“挺好的,跟事先预测的差距不大,某些方面甚至要更好些。”
  李启光往身后一靠:“下半年要是能延续上半年的发展速度,到年底就很可观了。”
  没想到他都50了,鸿启还能在他手上迎来第二春。
  命运这东西果然神奇。
  这段时间,他也恶补了不少知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
  就目前来看,循著陈景乐制定的计划稳步发展下去,公司自然而然会上一个新台阶。
  “只要不来超级颱风都问题不大。”
  陈景乐笑说。
  颱风是岭南地区最常见的天灾,对农业生產影响打击很大,除此之外,其他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关於鸿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他先前已经在公司大会上说过,私下也不止跟李启光聊过一次两次,只要循序渐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这等规模的企业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要给点耐心。
  只要整体稳中向好就行。
  又聊了不少具体工作,才从李启光办公室出来。
  陈景乐叫上黄浩张智勇二人:“走走走,又有活干了!”
  “乐哥,今天怎么安排?”张智勇急忙问。
  陈景乐大步往外走:“老规矩,先下乡兜兜转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好嘞!”二人连忙跟上。
  怎么说呢,跟著这样的领导,辛苦是辛苦了点,但人家钱给够啊,而且人家是真做事,自个儿也能学到东西。
  这样的生活,感觉比干坐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一个满打满算四千块钱,更有希望、更有盼头。
  ……
  和上两个月的荔枝一样,今年两广的龙眼,同样丰收。
  摘得早还好,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摘得晚就不好说了。
  最惨的是火龙果,今年上市即烂市,摘多早都没用,街边摆摊都10块钱10斤,而且还是精品大果。
  次果更不用说,直接推路边沟里倒掉,即便三轮车斗满满一车,卖完都不见得够买两包肥料。
  不由得让人想到卖炭翁的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种情况下,陈景乐先前提议弄的各种农產品初级加工厂,就有用武之地了。
  原先荔枝上市那会儿,完工的厂房还不多,现在可开工的生產线越来越多。
  像龙眼,可以加工成龙眼乾,无论是做药材还是煲汤材料亦或者当零食,都是不错的选择。
  火龙果可以做成火龙果果冻、火龙果果汁原浆等等。
  相对来说精加工方向没有龙眼那么多,效益没有那么高,但至少不会全部烂在地里。
  至於学人家做什么火龙果炒土豆丝这种黑暗料理,就不必了。
  別糟蹋食物。
  陈景乐更关注的是农村產业结构问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公司旗下各种產业科技化、智能化、高效化才是关键。
  思来想去:“还得继续建厂!”
  鸿启旗下可深加工的產品太多了,现在的生產线依旧不能满足公司內部需要,何况还会对外进行收购。
  但厂子又不是说建就能建的,得考虑各种因素。
  好在鸿启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不少经验,除陈景乐自身写的考察报告外,回头再请专家过来帮忙考察设计,最终再决定能不能建、要不要建。
  后续扩大涉及至乡村基层各个农產品领域是肯定的。
  还是那句话,和农村农民农业深度绑定,上面需要乡村企业做什么,鸿启就做什么。
  路就不可能越走越窄。
  正因如此,这几个月来建厂的事情,是一帆风顺,一路绿灯。很多乡镇地方一听是鸿启要来盖厂,简直不要太热情。
  因为盖好的厂房,最受益的是当地村民。
  农產品可以直接卖给工厂,手脚利落的到厂里做工,工资不比城里的低,钱多事少离家近,三样几乎全占,这还不好吗?
  很多从大城市失业回来的青壮劳力,进了鸿启的厂子才知道,原来老家乡下也有这种正规企业。
  搞得现在想进鸿启產品加工厂的人越来越多,门槛比原来高了不知多少倍。
  饶是如此,每个工厂盖好后,前来应聘的人都络绎不绝。
  甚至刚开始盖呢,就有人三天两天来打听什么时候开始招人。
  所谓乡村全面振兴,不相信的人会说这是口號,但乡村这些年的变化,是实打实的。
  唯物主义者要实事求是。
  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
  ……
  一整个白天,陈景乐都在乡下四处跑。
  直至太阳即將落山,才驱车回城。
  刚下高速,陈景乐心念一动,车子拐向一中那边。
  此时一中附近的晨光文具店对面,一家店铺正在重新装修。
  这就是他给二叔家安排的滷肉饭分店。
  陈景乐走进店里:“二叔!景浩!”
  “景乐来啦?”陈振林停下手头工作,回头一看。
  “乐哥!”
  旁边陈景浩一脸生无可恋表情。
  父子俩都累得满身大汗,衣服都湿透了。
  “弄不过来就请人帮忙啊。”
  陈景乐看著满地工具,无奈一笑。
  二叔摆摆手:“没事,反正距离开学还早,做得完的,好多都是找人定做,剩下的自己能做就自己做,省得浪费钱。”
  典型的老一辈观念,能省则省,处处都要省。
  陈景乐则更倾向於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为了省那点钱,自己做到最后不满意不说,还累得够呛,甚至累出病来。
  何苦来哉!
  不过这家店是要给二叔一家打理的,陈景乐不掺和经营,既然二叔坚持,他也不想说太多。
  二叔有句话说得没错,离开学早著呢。
  不急,慢慢来唄。
  此时二叔陈振林已经从原来的公司辞职,二婶那边单位则要到月底才肯放人,因此现在就他跟景浩两个人在搞装修。
  说是装修,其实就是参考师院那边的店,简单刮个大白墙,好让里面看起来敞亮点。
  然后透明厨房、不锈钢案板跟打饭窗口都安排上,再装个空调,摆十来张桌子。
  这便是一间学生餐厅最常见的配置。
  不用太久,十来天就能搞定。
  到那会儿刚好暑假差不多结束,一中的学生们陆续回来报导,就可以开门营业了。
  这边店铺面积比江北那边要小一点,不过考虑到中学生吃饭速度很快,翻台率高,小点就小点吧,问题不大。
  “招牌找人弄了吗?”陈景乐问。
  二叔说:“已经找人了,跟师院那边的同一家,只是还没做好送过来。”
  “那就行。”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赚钱的关键,自然是滷肉饭。
  虽说景浩已经基本掌握滷肉饭的做法,但为了保证不出错,陈景乐还是决定另外抽时间专门给他们俩上上课,確保二叔学会,陈景浩精通。
  省得砸了“陈记粥粉面饭”的招牌。
  一家小店经营得好,是真能传好几代的。
  特別是现在这个到处都是预製菜外卖的时代,一份真材实料新鲜出炉好吃又美味的滷肉饭,不怕没人买单。
  到时候他们家就是远近闻名的滷肉饭世家,个个都是滷肉饭仙人。笑。
  ……
  接下来几天,二叔家也尝到了陈景乐当初教爸妈做滷肉饭的滋味。
  天天滷肉饭,顿顿滷肉饭。
  都要吃吐了。
  特別是二婶,她在烹飪方面的天赋,不如二叔跟陈景浩,但是又想学,十分积极主动。
  结果就是大家连吃好几顿失败品。
  好在滷肉饭不是什么高难度菜式,即便天赋不是很好,牢记陈景乐制定的標准化生產流程,熟能生巧,味道至少不会太差。
  陈景浩做的味道最好,跟陈景乐爸妈做的味道差不多,所以以后分店这边就交给他来掌勺。
  他对此已经习惯,在原来师院那边,就没少帮忙掌勺。
  现在不过是重操旧业。
  而师院那边,陈景浩离开后,顶替他位置的,是陈景乐大姨家的宏武表哥。
  上次老妈打电话问过之后,表哥答应过来帮忙。
  待遇是不差的。
  而且日后如果打算开第三家分店的话,可以让表哥过去打理。
  快餐店业务做大做强是迟早的事,到时候能帮忙的亲戚不够用,自然会对外招聘。
  而陈景乐只要负责掌握核心配方,制定標准化生產流程,监督各分店严格执行即可。
  说不定若干年后,小小的江北,能长出一家跨市乃至跨省经营的连锁快餐店品牌来。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暑假很快迎来尾声。
  家里师院那边的快餐小店恢復正常营业,一中附近居住的市民们,则发现自家旁边不声不响新开了一家名为“陈记粥粉面饭”的快餐店。
  然而奇怪的是,这家快餐店打著粥粉面饭的招牌,却只卖滷肉饭这一种食物。
  不过味道是真的香啊!
  从门口经过的人,都会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味,下意识看向这家新开的快餐小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