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去处
作者:
辛老板 更新:2025-10-29 19:06 字数:3680
第609章 去处
大別山,庙子村。
一个跛脚的中年人,拎著黑色塑胶袋,有些蹣珊的来到一处院落前。
里面一个30多岁的男人正在对著电视傻乐,画面上,播放的正是《极限奔跑》。
跛脚中年呼喊了两声,里面的男人才反应过来:“堂哥你来了?”
李常贵看了眼电视,说实话隱居二十多年,他对外面科技的发展非常陌生,在他印象里电视都是大屁股,顶著天线,灰白色的。
不像现在,这么大,这么薄。
不过..这並不会动摇一颗平静的心,他只是愿意重新好好生活。
而不是急躁,的想要融入世界。
“你.看了好多次吧?重播?”
李海笑了笑:“各个电视台都在重播,但有咱们的就其中一集,可不宝贵么。”
说实话,最初接受邀请的时候,李海是没想过节目会这么火的,甚至还觉得这帮城里人八成只是来走走形式,一地鸡毛。
但后来发现,这些人確实很认真。
现在嘛,可以说他和李常贵都“火了”,嚮导的活接不完,无数老板指名要他们两个c
这对於之前遭遇“復大驴友被困事件”的他,简直是救命了。
提起那帮大学生,他就气的咬牙,要不是有四个人不听劝阻单独行动,还带走了宝贵的备用照明和备用通讯,他们绝不至於迷失在大別山中。
最后还是靠著隱居的堂哥,和那个溪边的打猎高手指路,警察才找到他们,还全员安全的下来了。
当时他以为自己嚮导这活干不下去了,加之听说隱居的堂哥好像下山更频繁了,就去三顾茅庐,请出了这位真正熟悉大別山的高人,两人搭班子。
別看李常贵跛脚,在平地走路都难受,但一旦回到大山里,他比那些背包客利索多了。
李常贵坐在了院落里,从黑色塑胶袋中掏出黄纸,三张三张的仔细叠好。
李海一门心思看电视,两耳不闻身外事,尤其看到自己拉著孙丽的手上山时,心里美滋滋的。
娘娘的手是嫩啊,嘿嘿~回味无穷!
不知过了多久,身后又传来动静,他才回头道:“堂哥你去哪?”
李常贵拎著叠好的黄纸,扬了扬道:“去看看娟子。”
“今天是啥节日么?又要去烧纸?“
李常贵笑了笑:“想她了,就去看看.”
李海为难的看了一眼电视,最后还是起身道:“我开车送你去吧,別等村头那公交了,20分钟路能等一个小时。“
两人一起出发,朝著村头而去,閒聊的声音隱隱传了过来。
“碑立好了?”
“嗯,找的大师傅刻字,谢谢你给我钱。”
“嗨!都说了那是一起挣得,咱俩走一趟3000.,.现在涨价了5000,我准备工作多些拿六成,你四成,都是说好了的事情。“
“他们说现在流行碑上留照片,我就给了一张,还是彩色的,可漂亮了。”
“你...哪来的照片?当年的?“
“朋友送的.”
而后,隱隱有发动机的声音,一辆小汽车沿著蜿蜒山路。
去往了他们的去处。
“县长,您找我?”
东阳县政府大院里,孟涛穿著白衬衫,衬托著一张黑脸,敲开了门。
说实话,以他的肤色,穿的越整洁,越有点说不上的幽默。
李康达喝了口茶、了口叶,让孟涛坐下说。
“难得,你也有精神的时候,一件衬衫可算给你洗白了,之前领口都是黄的。”
孟涛傻笑著挠了挠头。
而后李康达一言不发,看了孟涛许久,等到后者都有些不自在了,才暗自点头道:“
小孟,来东阳多久了?“
孟涛:“三年?三年半?”
“算上试用期一年,已经快四年了,你大学刚毕业就来了这里,现在都26快27了吧。”
孟涛愣了愣,其实他感觉上没那么久..
每日都是那走不完的路,过不完的村,一切的一切都忙碌而快乐著。
原来已经四年了么...感觉...比大学四年要快多了啊..
李康达笑了笑:“人家都是数著日子求晋升,你反倒是记不住日子..”
“您的意思.我要晋升了?”
一般来说,基层晋升通道狭窄,即便满足了“在职三年+试用期一年”,也不意味著能顺利升级,更何况孟涛是本科考的,起手就是一级科员。
但在发展速度堪称电磁弹射的东阳,不一样。
按照孟涛优秀的成果和履歷、和东阳日益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拿一个分管就业、扶贫方向的“实职副科”是有机会的(对应县局级的副局长)。
真到手了,出门在外肯定不会以“级別”称呼,而是以“职务”,叫一句“孟副局”,再聪明点,“副”字也可以省去了。
若是一般的县级小池塘,这一步说不定要大半辈子,常规县级公务员,到退休能达到科级就不错了。
孟涛本以为县长是说这事儿,但他想少了,这一级別调动,县长不会直接插手,也不该插手,找他谈话的理应是別人。
李康达沉吟了一会儿道:“我都叫你来了,本就是破例,就和你直说了吧,小孟,省部那边,要调人。”
孟涛指了指自己:“我?省部?”
李康达起身来到窗边,狭小的窗户外,东阳越发繁荣,乌托邦集团要修建不少商业体、写字楼,几十层的高楼不在少数。
前两天还有“万达集团”的人来找,要投资...
工地叮呤咣啷的声音,在他耳中非常悦耳,从不觉得是噪音。
每一锤,都在夯实东阳的未来。
“上上次卢部来的时候很欣赏你,我那时就有过这种猜测,这次算是確认了,破例我来给你交代点事情。“
“小孟,你的履歷无可挑剔,大学生入队,年限已满、参加过那场洪灾的撤离疏导工作有功在身,更是扶贫工作成绩满满、帮助全县170户家庭脱离绝对贫困线...“
“国庆之后,你四年期满,县里打算晋升你为副k、在人社局给老刘当副手,继续负责扶贫、就业工作,原本资歷上排不到你,毕竟等著的人多了去了,但你也別担心挡了別人的路,你坐不久的,年內你就会调任金陵..”
“大家都理解,也很支持,这样你离开了就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基层经验的含金量也会高一些。”
孟涛皱眉思索....其实他平日不想这些事儿,以至於听著有些...糊涂。
李康达大概是没想过,会有人干了快四年了,还搞不清级別、职务、基层、晋升之间的门道道,所以也没摊开解释。
若单看东阳发展,留在这偏安一地也是好事,东阳一些公务员现在也不太愿意外调。
但省部调人+重用,还来自於最上层的瞩目,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这代表著光明的前途。
“至於省部怎么用你,我不知道,也打听不到,但大体上依旧是扶贫口的,为的就是充分利用你这几年积攒的实干经验..,.扶贫办下属小组长或副组长吧,我猜的。“
“咱们这位新来的卢部...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口风,对扶贫工作非常之看重,我猜测未来几年乃至十年,这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机会多多,你要好好表现。“
孟涛晕头转向的,他能理解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心里多少有些顾虑,加之对大城市、大舞台的天然担忧,嘴唇微微颤抖:“县长...我去省部,能做得好么?”
李康达翻了个白眼:“没让你去当官,让你去干活,怕什么,你现在手上的工作可以缓一缓,最后几个月时间,儘快將几年来的心得整理出来,形成可复製的经验建议,以后都用得到。”
孟涛为难道:“可是...东阳好多事儿我还没做完,昨天还在打听中药材渠道的事儿,是不是太急了?”
李康达笑道:“我们县一共450户贫困户,这些年自然发展摆脱了一半,剩下221户中,你带领的小组已经脱贫170户,剩下的总要给別人留点机会不是?“
“你的扶贫经验...有更多施展的机会,能帮到更多的,阔天地,大有可为。”
李康达语重心长道:“你的未来,不在东阳,也许十年后你还会回来,但现在...好儿郎,自有你的去处。”
孟涛不知想到了什么,低下了头。
被悉心洗的雪白,还用重物压的板直的衬衫领口,扎著他的脖颈。
有些刺挠。
翟达近几日间,维持著自己的节奏。
白天处理工作,挑周末或者晚间,去负三研究老榆根须汁液。
其实也並非只研究这一样东西,包括【无面观音】捕获的“失神躯壳”解刨,偶尔还琢磨些杂七杂八的。
比如小黑自愿提供了一管它的血。
整体而言他还算不得高手,但之前的积累不错,之后的进步更是急速,【论系统工程】已经吸收了生物、医疗、药物方向多达12份手稿,直接將他在这一领域的天赋拔高到了接近天才的程度。
顺带一提,12份手稿只对应9位相关天才,而其中5位都是临床医生,要等到附属医院开始运转了,才能提供对应的位置。
那边本著“边建边用”的准则,一期“门诊+急诊”一栋楼,和一个“住院部”,冬天就会开始试运营。
9月22日,翟达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通过门禁权限远程查看了一下,確定负三的实验室又空了,收拾了一下准备继续去给自己开小灶。
今天他將尝试.,对截瘫小鼠进行神经激活,,说起来...老榆根须汁液越研究,越觉得这玩意儿又野又诡,效果相当之强。
但越证明其神奇,越难找到合適的理由,拿出来和其他研究人员沟通。
想要体系化的运用,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更不是他一拍脑袋,就能符合法律法规的。
尤其是原料来源无法解释,他不可能告诉眾人:这是庭院里那棵你们最爱的俞小白挤出来的。
若只在內部打转自然无所谓,老板哪怕说是自己滋出来的...估计信他不可能,但也不会再刨根问底。
可若希望这东西能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不明物质”就无法登上檯面了。
所以...他目前的目標是:尝试能够人工合成有效物质,或者是弱化版的仿製药。
那样就可以用“实验新发现”来解释了。
我运气好怎么了?
抵达负三,正要进入实验室,翟达结果却发现背后又来了一个人。
王暉,曾经的庭院养护负责人,现在转为了技术岗位,不过依然有点奇怪,他主要是负责特殊植物培育,试验田才应该是他的主战场。
这不是他该来的地方。
“你..来送肥料?”
里面是有一些实验室培育的植株。
翟达一问,给王暉搞得分外紧张:“翟总...呃...我来实验...”
翟达:..
“肥料还用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