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预敌于先,计擒霍峻
作者:鲸二歌      更新:2025-01-24 08:41      字数:3563
  第354章 预敌于先,计擒霍峻
  霍峻言说自己知道秦瑱大营所在,这是有些出乎蔡瑁意料的!
  因为在他看来,霍峻虽然是个可造之材,可掌军也不到两年。
  现在连他都猜不到秦瑱的想法,霍峻一个小年轻如何能猜到?
  “仲邈何出此言,如何便能断定秦瑱大营便在此城以东?”
  众将听着,亦是朝着霍峻看来,随之便见霍峻指着南边推断道:
  “眼下刘磐将军尚在孱陵,若秦瑱由此经过,将军必要报信!”
  “但秦瑱至此,将军却未曾报信,可见秦瑱未以水军西去。”
  “而我江陵之地,南面靠江,外郭各处皆是云梦大泽。”
  “北面阔地难以藏军,唯独城东南一角有一片密林可以隐藏兵马!”
  “眼下秦瑱既要奇袭,其兵马便只有隐藏在东南一角!”
  “故在下推断,秦瑱多半将兵马隐藏在此,我军方才未曾探知!”
  蔡瑁听得这番分析,顿时目露异彩,连连抚须点头道:
  “仲邈此言颇有见地,秦瑱善于用兵,若是藏兵,多半在此!”
  “然则秦瑱拥兵数万之多,我军城内兵马只有万余。”
  “便是他欲来奇袭,营内守备兵马必是不少,我军又当如何袭之营寨?”
  兵力是他现在最大问题,即便秦瑱只带三万兵马,也是他的两倍。
  秦瑱如果亲自前来奇袭,那偷袭大营或许还可行事。
  但如果秦瑱是让偏军奇袭,自己守营的话,那他兵马很可能会折在城外。
  不过他刚一将问题提出,霍峻便摇了摇头,坚定道:
  “府君,我军不须猛攻敌军营寨,只需三四千兵马便可成事!”
  “因是近来入春风大,彼等扎营林中,虽可隐藏,却已犯忌!”
  “我军只需潜入林内,四处点火,大风一吹,他又往何处遁来?”
  众将一听此言皆是一震,而蔡瑁听此,却是大喜道:
  “吾今得仲邈此计,秦瑱如何不败,我军当可行事!”
  本来只是在看了蔡讽书信之后,决定要坚守住江陵。
  可现在霍峻一番言语,竟然让他看到了获胜的希望!
  要知道,秦瑱自出山到现在,身经百战未逢一败,几乎和吴起有的一拼。
  这种战绩使得不少人谈秦而色变,不敢和秦瑱正面交战。
  而现在,正逢秦瑱要主动来袭,又逢秦瑱可能在林中扎寨。
  几乎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他这一边,完全可能有机会战胜秦瑱。
  如果他真能击败秦瑱,固然会使得秦瑱越发恼怒,可这个战绩却能给他镀金。
  来日带着这种战绩投了刘备,刘备又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如此想着,他当下便准备派遣探子前去探明秦瑱的营寨。
  但是他的命令一下,霍峻便急忙制止,连道不可:
  “眼下时间将至二更,秦瑱若要奇袭,兵马恐怕已经出营。”
  “我军现在刺探时机已晚,不如直接出兵往之!”
  “若是府君不弃,再下愿领三千兵马由水路前去!”
  “只要探明敌寨,吾便行事,方可保此战得胜!”
  蔡瑁听他说罢,也觉有理,当下不再犹豫,便调遣三千兵马与之。
  霍峻得令之后,不敢耽搁,遂集兵马以船只装载茅草,各带火种,出了城池,顺江而下。
  而与此同时,江陵东南方向,霍峻所推断的地方,秦瑱大营便立于此处。
  只见密林之中,一座座营寨立在林间,可除外围营帐之外,内部却未立营帐。
  不仅没有营帐,便连茅草、树木也被清理一空,独有一座主帐立在此处。
  此时秦瑱立于帐内,看了一眼水钟之后,便对太史慈道:
  “而今已至二更时分,将军可领军前去,依计行事。”
  “若是敌军果然开门,便顺势杀入城内,夺取城池。”
  “若敌军有异动或是此地火起,将军便即退军,得吾令之后,方可再进!”
  太史慈闻之,便即领命而去,带着万余兵马行出了营寨。
  等太史慈离去之后,秦瑱身旁廖立便一脸担忧的道:
  “都督,那蔡瑁当真可能会来烧毁我军大营么?”
  虽说秦瑱已经谋划好了一切,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些担心。
  毕竟他们现在就在密林之中,如果蔡瑁真有此心的话,那他们现在就处于危墙之下。
  他还年轻,也是第一次上战场,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秦瑱看着他脸上担忧模样,便看向了另一侧的陆逊笑道:
  “公渊心惧敌军杀至,尚且恐惧,伯言为何不惧?”
  相比于忐忑的廖立来说,陆逊就显得淡定了不少,面对秦瑱的问话,他便拱手言道:
  “因都督早已于江上广布探哨,敌军若出,我军当先知也。”
  “即有探哨在外,敌军军情尽在掌握,我军又何惧之?”
  听着陆逊之言,秦瑱不由点了点头,又看向廖立提点道:
  “伯言之语,方是为将之态,公渊即知此地易火攻,敌军自然也知!”
  “敌军知此便可能出兵,故我军先派斥候探查,此乃预敌于先。”
  “即已预敌于先,便当以斥候情报为准,又何须惧之!”
  他如此说着,心中不由也在对廖立做着评价,这显然又是一位马谡。
  要知道,他们扎营这个地方容易被火攻,是廖立最先提出来的。
  这可以看出廖立并非不通军事,至少其人有一定的战术造诣。
  但通过现在与陆逊的对比,就能看出廖立这个人不适合担任主将。
  确实,由于这个时代没有雷达或者影像,看不到外面的敌军。但身为主将,就要相信麾下探子带回来的情报,通过情报来做决定。
  而在他已经安排探子的情况下,廖立还在担心被偷袭,这就证明其人心绪不够稳定。
  也怪不得原本历程中面对吕蒙会不抵抗,而是选择弃城逃走了。
  可以说其人才干是有的,但是没有成为大将的心理素质,陆逊在这一块就做得很好。
  略微提点了一番之后,他又背起手来询问眼前的两个年轻人道:
  “若依二位之见,蔡瑁今日若敢前来烧营,那我军可否得手?”
  两人闻此,陆逊便直接表示必然成功,廖立则是一脸犹豫道:
  “蔡瑁乃是刘表麾下军师,其人智计了得,我军能否成事未可知也!”
  听着二人的回复,秦瑱便是微微一笑,对着廖立再度提点道:
  “为将者,思绪缜密是好事,然则谋划却必须自信,不可犹豫!”
  “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尔等若是掌军,一言一语皆关乎士卒性命。”
  “若汝之谋划再不自信,又叫麾下将校如何信任,敢为汝等效死命?”
  “如此观之,伯言可为大将,公渊只可谋于朝中,不可管军事!”
  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蔡瑁会怎么选择,但他根据了眼下的情况准备了两套计划。
  若是蔡瑁依照他的言语行事,那是皆大欢喜,太史慈直接取城。
  若是蔡瑁起了其他心思,他也可以依照计策变动,无论如何都有应对办法。
  陆逊回答肯定,说明其人认真思考过蔡瑁的反应,廖立如此言说,就证明没推断过蔡瑁的反应。
  这显然也与为将的知己知彼相悖,所以他才会直接对廖立下判断。
  对于秦瑱如此言说,陆逊脸上依旧波澜无惊,廖立则是皱起了眉头。
  他正欲说话询问,却听帐外脚步声响起,随之便见一个斥候来报:
  “都督,我军探子已经探到了敌军船队,正朝我军下游方向行来!”
  听着这话,廖立心中便是一惊,秦瑱则是回过来身来对斥候吩咐道:
  “传我军令,令鲍隆、李异等人戒备,令文向准备劫船,不管敌将是谁,务必与我擒之,不可纵之离去!”
  “传令子义,可径直佯攻江陵,见得火起,便即退军,待吾军令!”
  军令下达,其麾下兵马便即军令动作了起来,秦瑱又带着二人离开军帐。
  另一边,却说霍峻出了江陵之后,便即先派探子探查,一路顺水东进。
  如此行了不到三刻,便听探子来报林中果然有兵马动向,显然就是秦瑱营寨。
  听着秦瑱果然将营寨立在林中,霍峻便是大喜,暗忖道此乃天与之功!
  可大喜之中,念及昔日他兄长战死,秦瑱为之悼文之事,又即哀伤道:
  “此即两军相争,今日若有冒犯之举,秦君切莫怪罪在下!”
  这般直言自语了一番,忽得江上一阵春风吹起,其麾下亲随上前请战。
  霍峻亦是公私分明之人,知晓不是念及私情之时,当下带着兵马将船停驻岸边。
  如此来到了岸上,麾下兵马各自执刀,带着火种朝着林中行来。
  待见秦瑱大营,便叫士兵上前,顺风点火,随着春风一吹,火势大起。
  一时间,就像引动什么开关,风紧火急,树木皆着,火龙肆虐。
  见得此状,霍峻便朝后营行去,欲烧秦瑱粮草,不料这时,忽听远处一声高呼道;
  “鼠辈欲要烧粮,可先过我这关,弓弩上箭,与我射击!”
  话音一出,便听后林之内一阵箭矢射出,霍峻大惊失色,连忙举盾撤退。
  不料他刚一退,后方却又杀出一支人马,朝着他后路便即杀来。
  因是此次点火,霍峻未骑马匹,见得前后有伏,便知中计,连忙朝着江边突围。
  可他毕竟无马,才一呼喝,便被李异看见,策马奔腾而来。
  霍峻见状,急忙持枪刺之,李异从旁一躲,又即一刀劈来。
  此时他人借马势,一刀劈下,霍峻急忙阻挡,却被砍断了长枪。
  霍峻失了兵器,一时大骇,连忙后撤,幸得亲卫挡住方才得活。
  见得此时林中四处火起,风一助力,到处兵荒马乱,他以为已然完成任务,便急忙后撤。
  直到岸边,见得船只在此,他便跳上船去,忙催促士兵上船。
  其麾下兵马逃出营中,纷纷狂奔而来,迎着追击兵马上了船只。
  可就在这时,一个让霍峻绝望的事情却发生了,只见他们西边行来了一支船队。
  原来秦瑱心知江陵靠水,敌军若要来奇袭,必然从水路前来。
  于是他便令徐盛带着船只埋伏于南岸芦苇丛中,截断敌军归路。
  此时随着林中火起,徐盛便领兵马朝着东边行来,正好堵住霍峻撤退之路。
  霍峻本来想着点火之后从水路撤退,此时却被水陆两军堵在岸边。
  眼见四面皆敌,霍峻便拔出长剑意欲自刎,不料其麾下见之皆道:
  “将军若死,我等岂能求活?还望将军带我等降之,切莫再战!”
  这些人都是其乡里乡亲,昔日跟从霍笃,现在又跟从他,可谓情深义重。
  此时看着众人苦苦相劝,他一阵无奈,只得放下长剑领军投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