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沮授之谋,曹昂主事
作者:鲸二歌      更新:2025-01-09 08:46      字数:3971
  第333章 沮授之谋,曹昂主事
  可以说,秦瑱的一封信件几乎改变了整个官渡会战的进程。
  虽说曹操本人并没有在封丘被埋伏至死,可随着大量粮草送入袁绍军营中,曹军兵败便成了定局。
  但这也是应该的,曹操从一开始在这一战中并不占优势。
  只不过是凭着曹操麾下上下一心,方才能死死挡住袁绍不让南下。
  但相比曹操来说,袁绍始终是一头庞然大物。
  巨大的实力差距,使得袁绍可以不断犯错,尚且能不断进军。
  而曹操一旦犯错,那带来的将是一系列连锁反应。
  就在沮授带着粮草回来之后,袁绍亲自率领众臣来到营外迎接。
  之前屡屡被袁绍斥责的沮授,此时却被袁绍拉着手感慨道:
  “之前吾未信公之言,险些导致我军大败。”
  “幸得公昨日设伏,不然吾等皆将被曹操所擒矣!”
  昨天晚上因为郭图的谏言,他还没什么感觉。
  可随着天色一亮,他便觉一阵后怕,若不是沮授反应及时,那后果他几乎不敢想象。
  所以这一刻,沮授几乎成了袁绍心中的救命恩人。
  而沮授见得此状,却先告罪,先说自己安排导致二将战死。
  随后又表示,自己运来的粮草全部已经灌水,恐怕用不了多久。
  面对此状,袁绍自是毫不在意,大手一挥便道:
  “此亦无奈之举,难以告免,公不必过多在意!”
  莫说死了两员将领,就算他淳于琼等人战死,他都不会怪罪沮授。
  毕竟打仗死人是寻常之事,他们不也干掉了曹操几千骑兵么!
  另外,粮食灌水也不是什么大事,趁着天晴晒上几日即可。
  即便发霉,只要不是让麾下直接断粮,他就能坚持。
  当下他便再度任命沮授监管三军,连带郭图、逢纪等人都得听命行事。
  如此一番安排之后,众人都是心服口服,唯有郭图闷闷不乐。
  待得袁绍安排完毕,便又将众人招入营中商议进军之策。
  此时随着许攸投敌,郭图失势,袁绍军中自然以逢纪、沮授为主。
  当即逢纪便起身建议袁绍即刻攻打曹军大营!
  让张郃高览尽快击破曹操防线,直接南下兖州。
  可沮授对此,却给欣喜之中的袁绍谏言道:
  “主公,曹操昨日被我军围困于封丘以北,其人虽然未获,但定是向北逃遁。”
  “因而在下断定,曹操麾下尚不知曹操生死!”
  “现在急攻,彼等心惧曹操处罚,定然坚守大寨。”
  “故依在下之见,我军不妨放出已死之信。”
  “将昨日所获焦尸送回,同时兵分三路进击。”
  “一路留于此地,防备敌军兵马,一路取外黄,攻雍丘,假意断敌军后路。”
  “最后一路向东取济阴,下梁国,假意将兖州分割数段。”
  “彼等现在不知曹操生死,见我军如此,必惧后路被断!”
  “待得彼等一退,我军衔尾追击,如此则兖州可取!”
  袁绍听得此计,欣然应允,当下便传令张郃、高览等人回军。
  又依照沮授之策兵分三路,夺取兖州各处重地。
  同一时间,曹军大寨之中,伴随着马超、徐晃的回归,曹操失踪的消息也已传回。
  见得此状,众人皆是大惊,尤其是曹操长子曹昂。
  别看老曹之前因为秦瑱和荀彧之事,颇为不待见曹昂。
  但此时临大战之时,他却还是把曹昂带在身边学习。
  一听他爹曹操失踪,曹昂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锁消息。
  曹操失踪这种大事,压根封锁不住,不到一上午,便传遍了整个曹营。
  曹营之中自然人心浮动,颇有些丧失战意的意思。
  见得此状,曹昂无奈,只得将郭嘉、荀攸、贾诩请来问计道:
  “三位先生皆是吾父股肱之臣,父亲在时便常叫小子像三位请教!”
  “而今父亲北上袭粮未得,反倒不知所踪!”
  “如今寨内人心不定,小子亦是心乱如麻,不知如何处置!”
  “三位先生皆为智谋之士,不知有何计教我?”
  面对此事,郭嘉等人互相看了看,脸上都是一阵凝重之色。
  他们这些当谋士的,最怕的事情就是无人主事!
  假如现在曹操真的出了事情,那他们现在也没有什么好计策。
  但眼见曹昂问计,郭嘉当即便对其谏言道:
  “为今之计,可唤马孟起前来问起缘故。”
  “探明主公现在何处,尽快令人搜寻主公踪迹!”
  但曹昂闻得此言,却是一脸哀叹之色道:
  “此事小子已然问过孟起兄,并无所获。”
  “只知父亲遁入林中,而后便不知所踪。”
  “如今东郡皆是敌军营寨,我能即便想搜寻,恐也难以行事!”
  “话虽如此,亦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之托!”
  郭嘉站了起来,神情有些激动的对曹昂道:
  “现在我军本就劣势,若不能寻到主公主事,只需数日我军必乱!”
  曹昂见他这般,便是一阵无奈,只得点了点头。
  可这时荀攸却在一旁摇了摇头,看着郭嘉道:
  “奉孝休要如此相逼,主公失踪,公子比我等更急。”
  “若非无奈,公子又岂会不尽力寻之?”
  郭嘉听得此言,自知失态,便忙冲着曹昂告罪。
  曹昂见状,自是不在意的一叹,摆了摆手道:
  “吾知先生关心我父安危,然则昂虽有心,却也无可奈何!”
  这般解释了一句,他便看向了一旁的贾诩道:
  “父亲曾谓我语,先生智计了得,绝境之中常有妙计!”
  “不知以现在之势,先生又有何计教我?”
  要说曹昂在秦瑱手下学到了什么东西,那就只有两点。
  第一,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不能慌乱。第二,要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多听取别人意见。
  曹昂虽然没有老曹的霸气,但却将这些话谨记于心。
  他知道自己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于是便将希望放到这三个谋士身上。
  而对于贾诩其人,曹操告诫过他,不论其人怎么推辞,都要逼着这人给办法!
  因为贾诩不同于荀攸等人,这人极善明哲保身。
  很多时候明明有计策,贾诩也不会明着说出来。
  所以必须要提问,让贾诩来说出其人的想法!
  此时面对他的问话,贾诩的神情却是那副万年不动之相:
  “在下属实没有妙计,但拙计却有一则!”
  “就怕公子不愿行之,还是不说为妙!”
  曹昂听得此言,不由一阵苦笑,心说这老头子果如他爹所说那般。
  要说计策,往往没有什么妙计,大多都是‘拙计’!
  这拙计可不是谦虚之语,而是代表其中有什么忌讳!
  不过现在这个情况,即便有什么忌讳,他也得问个清楚。
  “不管拙计妙计,只要先生肯言,在下便愿行事!”
  说到此处,他便对着贾诩恭敬的一拜,以表敬意。
  贾诩看他这一系列动作,不由暗自点头,沉吟片刻才道:
  “若依在下之见,眼下曹公不在营中,我等隐瞒,只会将校之心动摇!”
  “而袁绍军昨日既然围困主公,多半也知曹公还未归返。”
  “故,敌军谋士或许以此设谋,谎称曹公已死,来乱我军心。”
  “既是如此,公子不妨提前宣称曹公已死,带领兵马后撤!”
  “袁绍见之,必然来追,我军只需埋伏道中,可保大败袁绍!”
  “如此一来,公子便可以功立身,稳住大局,徐徐图之!”
  如此一番言罢,他便不在多言,静待曹昂回复。
  而他这个计策之所以自称拙计,就是因为现在还不知道曹操生死!
  曹昂没收到消息,就谎称曹操已死,这算是不孝。
  但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曹昂提前上岗!
  这样,即便日后真传来曹操死讯,曹昂也可以稳住大局。
  关键就在于曹昂能否凭借自己能力,稳住现在曹军大势!
  听罢贾诩之言,曹昂嘴角又泛起了一阵苦笑。
  让他谎称自己父亲已死,这不是让他犯禁么?
  怪不得他爹对贾诩这个人私下里都是又爱又恨。
  计策不出就罢,一出来就要他付出一些代价。
  思虑之见,他的目光又扫向了荀攸和郭嘉二人道:
  “不知二位先生以为贾公此计如何?可否行事?”
  荀攸与郭嘉听着,一时间神色都是复杂不已。
  在他们看来,这个计策当然可行,且可行性很大。
  只要曹操没被袁绍抓住,那袁绍见他们撤退就一定会追击。
  可如此一计,他们若是点头同意,那就相当于拥立曹昂擅权!
  若是曹操回不来还好,一旦老曹回来,又将怎么处置曹昂?
  故而两人现在内心之中都有些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赞同。
  而正当他们二人犹豫之时,却听营外突然传来一阵哭嚎和吵闹之声。
  曹昂闻之,便忙带着三人行出大帐,随之便见曹纯徐晃等人纷纷痛哭不止。
  曹洪则是手持大刀,怒视马超,两人刀兵相向,正在对峙。
  见得此状,曹昂当即心中焦急,快步上前道:
  “我让诸位紧守营寨,诸位不在营中,却在此处作甚?”
  他一大喝出声,众人便都看了过来,随之却见曹休上前泣声大哭道:
  “子脩贤弟,叔父已被袁绍军所害,尸首方被送回!”
  曹昂等人一听,自是大惊失色,急忙上前观看。
  却见人群围着一副棺木,棺木之中,摆放着一具焦尸。
  众人已然看不清其人容貌,可其身材却与曹操相仿。
  见得此状,曹昂如何绷得住,直接上前扶棺而哭。
  郭嘉荀攸等人见此,亦是泪流不止,唯独贾诩在旁紧皱眉头。
  正此时,远处曹洪见曹昂如此,便指着马超大呼道:
  “子脩莫急,今得兄长亡故,我当送此人下去与兄长陪葬!”
  马超见之,自然不忿,手持长刀冷眼看着曹洪道:
  “主公非我所害,汝若再这般污蔑,休怪我刀下无情!”
  曹洪见他反驳,一时恼怒,提着刀便上前与之一战。
  马超见他奔来,急忙挺刀接住,不使曹洪近身。
  二人如此械斗,众人皆劝不止,可就在这时,曹昂却猛地回过身道:
  “来人,与我将此二人擒住,推去各打五十脊棍!”
  他一怒喝,众人便皆愣住,曹洪退出战团便道:
  “子脩,吾乃为兄长报仇,为何这般惩戒?”
  曹昂听他此言,便指着那具焦尸,怒喝曹洪道;
  “害我父者袁本初也,并非马将军,叔父擅自攻之,即为私斗!”
  “昂虽为少者,但父亲不在,当吾主事!”
  “叔父莫非当小子年少,便可随意辱之?”
  如此喝着,他又看向了马超冷声肃穆道:
  “即见他挑衅,自可来报我知,怎可擅自与之械斗?”
  “吾父历来严肃军法,尔等目无尊上,该不该惩戒?”
  马超听得此言,一时皱眉不语,而曹洪则怔在当场。
  只有贾诩见状,急忙上前对着曹昂一拜,劝解道:
  “公子,如今大敌当前,如此惩戒大将不利于军。”
  “不防先记尔等之过,待得此番事了,再行论过!”
  曹昂见他出列,便想起了贾诩方才之计,当即环顾众人道:
  “袁本初以奸计谋害我父,诸公皆受我父之恩,而今合该报之!”
  “我与出兵讨伐袁绍,替我父报仇,不知谁愿相随?”
  众人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现在无人主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随着曹昂挺身而出,众人便看到了主心骨,当下徐晃便高呼道:
  “公子若欲讨贼,末将愿意从之,万死不辞!”
  他一表态,众人纷纷随着,曹纯、曹休等人纷纷力挺。
  曹洪见此,一阵吾乃,只得下拜,而马超见之,亦是随之下拜。
  一时间众人竟然被曹昂拧成了一股绳,成了哀兵之势。
  看着曹昂如此,荀攸和郭嘉不由均是一异。
  之前曹操在时他们没发现,现在一看曹昂这小子倒有几分曹操的神韵!
  临大事不惧,处乱局不慌,颇有人主之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