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谋国之士,许昌之乱
作者:鲸二歌      更新:2024-12-27 09:17      字数:3666
  第309章 谋国之士,许昌之乱
  要说老曹通过贾诩之言意会到了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名义上的先后问题。
  在此之前,由于荀彧、郭嘉等人行事都太过正派。
  让老曹陷入了一种逻辑陷阱之中,也即是天子和刘备是一家。
  他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刘备和汉室对立面。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要弄他,刘备也可能要弄他。
  这让他忽视了一件事情,大义有先后,对刘备而言也是如此。
  当初秦瑱凭什么可以辅佐刘备崛起壮大?除了秦瑱本身对局势的预判之外,还有袁术称帝这一层护照。
  而众人刚一行至街上,便遇到了曹纯、曹洪等将。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而现在他面临的状况就是类似的状况!
  “既是天子欲赐死曹某,曹某便即入宫领死即可!”
  既然如此,那他为什么不效仿秦瑱,将讨伐袁绍变成一种政治正确?比如现在袁绍称帝,那他老曹讨伐袁绍就是为国效力。
  当夜,荀彧入宫返回,便对曹操表示可以入宫觐见天子。
  即便曹操动兵,他也可以先一步进入皇宫之中。
  荀彧听着此言,自是一阵犹豫,可见曹操神色,便知不答应不行。
  贾诩一听,却是淡淡的摇了摇头道:
  比如意图谋害献帝,甚至刺王杀驾,意欲谋反!
  到了那个时候,刘备即便对他恨至骨髓,也必须跟着他讨伐袁绍!这个计策,别人不敢说,甚至想都不敢想。
  若是他知道此事,是怎么也不会劝曹操入宫的!毕竟刘协有意杀曹操,曹操一旦亲自入宫,就有被杀的风险。
  刘备顺势加入其中,就让他必须为了维护汉室尊严放刘备一马。
  曹操听到此计,一时便是抚掌大笑,连声赞道:
  想到这个可能性,他又一脸惊慌的看向曹操道:“不知司空欲如何处置国舅之事,此必有奸佞进言,天子年幼不知。”
  董承一听,哪里还不知道事情败露,当即召集府上随从道:
  你老人家这么谨慎,是不是害怕我老曹?
  这顿时便把荀彧震得不轻,他自不想曹操害刘协,却也不想曹操死于刘协之手。
  “如此来日致仕,也可凭此安享晚年!”
  “国舅一共多少兵马,如何护朕出城?”
  甚至你不派兵,我直接悄悄派一支兵马装作追击!路上最好再让刘协受点小伤,甚至有性命之危。
  怪不得他一入宫见刘协说明来意之后,刘协会欣然应允。
  “只需离间天子与刘备,此患便可解之!”
  曹操听得眼睛一亮,忙问贾诩如何离间,贾诩答道:“乃见更始与光武之故事,叫天子知悉即可!”
  这样即便他输了,刘备也会丢失大量士人之心。
  他自是绝顶聪明之人,一看董承等人密谋,便知是刘协示意。
  “若曹公有意奖赏,请赏田宅增家资。”
  这样一旦传扬出去,他老曹咬死就是袁绍干的,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袁绍。
  他这番话自是滴水不漏,先称赞荀彧,再表示自己没权利欲。甚至给曹操表明,自己再干几年就准备退休了。
  因为这种计策堪称无父无君,即便董昭等人听了,都会心生恐惧!
  “战后我意以贾公掌管尚书台,不知贾公何意?”
  “彼等既是谋反,一一抓捕归案既是!”
  此时刘协本已睡下,听得宫外之声,顿时大骇。
  “如今我奉天子密诏诛杀曹贼,不料此人下令戒严。”
  见得曹操质问,他便急忙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显然刘协多半已经对老曹动了杀心,想要借机除掉曹操。
  但袁绍不称帝也行,有的是办法把袁绍变成汉室公敌。
  满朝文武皆是经过战乱过来,一听这声,皆是紧闭家门。
  贾诩现在提出此事,就是让曹操知道刘协未必真的和刘备一心。
  “此议不可,荀文若乃王佐之才,此人为相,方可助曹公平定天下!”
  刘协之所以心向刘备,是因为刘备在外,刘协以为刘备会顺从他。
  事到如今,他也知道保不住众人,应该先保刘协。
  而曹操听得此言,顿时装作一脸悲愤道:
  在昔日王莽篡汉之后,天子位缺,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号为更始。
  是时佣兵数十万,被关中人称为铜马帝。
  董承能从校尉升任车骑将军,其人自然不蠢,他知道曹操戒严,他想冲城门是冲不开的。
  “不过拾人遗计而已,凭明公之智,早晚也当有良策!”
  董承看他一脸惊慌,便是眉头一皱,单膝跪地道:“昔日陛下与臣衣带之诏,令臣诛杀曹贼。”
  他也知道曹操对刘协不满,生怕曹操对刘协做出什么事情。
  “必是已知我等密谋之事,昔日我等护天子出得长安,今日便可护天子杀出许县!”
  “曹公万不可因此怪罪天子,也不当因此冒犯!”
  “不过一群宵小作乱,曹公岂可这般懈怠!”
  这就是一种绑架之法,就袁绍彻底打到他们的对立面。
  可他没想到的是,刘协一听此言,便是脸色煞白道:
  “只要曹公不冒犯天子,便可行事!”
  按他的想法,只要把刘协带在身边,曹操便会投鼠忌器。
  如此笑着,他心中烦闷一扫而空,什么去给天子谢罪?你刘协还能当皇帝,就是我老曹的功劳!现在好了,我让迁都你不许,那我就把你送给刘备!
  可曹操却是当场拒绝,反倒是拿出了郭嘉的情报质问荀彧道:
  “眼下形势如此,天下安可缺了曹公?”
  这里或许就有人会说了,袁绍也不傻,为什么要称帝?
  我老曹迁都你们不是想阻拦么?我让你阻拦!
  “彧属实不知此事,董承等人安敢密谋曹公?”“非畏也,因敬曹公智略,方劝张绣降之。”
  “现在皇城护卫皆是我等人马,诸位且随我去迎天子来!”
  “今被曹贼知悉,事情已泄,请陛下速速起驾。”
  刘秀便因此起了异心,在被派往河北之后,顺势起兵。
  “此战我若能得胜,贾公当为首功!”
  所谓更始与光武之故事,说的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更始帝的恩怨情仇。
  “好个离间之计,贾公是为谋国之士也!”
  同一时间王服、吴子兰等人纷纷调动兵马。
  不料话一出口,贾诩便后退一步,圈手一拜道:
  “故此昔日伐张绣,不为南阳,只为贾公一人!”
  当下他便再无疑虑,又问贾诩荀彧和天子的问题如何解决。
  贾诩短短几句话,就将他现在的问题全部解决。
  戴着这个金字招牌,刘备还敢在他背后捅刀子?一旦刘备敢捅刀子,那匡扶汉室的大旗就会瞬间倒塌!
  “曹操精兵无数,既是事情已泄,定要封锁城池!”
  董承之前之所以要拉拢种辑,就是因为长水校尉乃是禁军八校之一。
  “微臣这便带着陛下杀出许县,投往淮南!”
  可如果真让朝廷到了刘备手上,刘备就可能会是下一个刘秀。
  本来刘秀和其兄刘縯都是更始帝麾下依附。
  两方厮杀一阵,董承见战不过,便带着兵马直入皇城。
  不到一个时辰,大军便开入了许县城内控制局势。
  “诩已老迈,精力不济,难以掌大权。”
  曹操见他如此阻拦,方才回头沉声道:
  而荀彧这边一首肯,曹操便不再犹豫,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戒严。
  他本以为如此厚赏,会让贾诩千恩万谢。
  但老曹如此称赞,却让贾诩躬身一拜道:
  国家还需要贾公这样的大才来稳定大局!
  消息一出,吴硕等人便都大惊,急忙来到董承府内报信。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在私底下告诉老曹的原因。
  只怕他讲清楚这件事之后,刘协会求着他赶紧迁都!什么叫谋国之士,这就叫谋国之士!
  “既如此,若我杀之董承,凡牵扯之人,吾皆族灭之,不知卿可罪也?”
  荀彧看着情报,自是大为惊骇,忙自辩道:
  完全是一副看破名利,不欲过多掺杂外物的模样。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此为臣之道。”
  两方一时便在许县城内展开了白刃战,突如其来的喊杀声响彻夜空。
  而不是像荀彧那般,高高供着刘协,让刘协任意妄为!
  没有什么人比这种智谋了得却又低调的谋士更让他放心。
  唯一的办法,就是挟持着刘协,用刘协来打开城门。
  “文若只知操不敬天子之罪,可知天子欲杀曹某乎?”
  不过如此说了两句,让贾诩当尚书令之言他却不再提起。
  虽知是曹操的气话,但他还是拉住曹操道:
  一番言罢,他便带着随从行出府外,准备动手。
  而思虑及此,老曹再看贾诩,眼神之中已然只剩叹服。
  这一番话听在曹操耳中自是让老曹感觉一阵舒爽。
  他不怕袁绍,就怕刘备、刘表等人在背后使绊子。
  甚至为了撇清贾诩的嫌疑,他都没有当场赏赐什么,就只是让贾诩悄悄从后门离开曹府。
  不多时,又见董承一身戎装进入皇宫,他便惊呼道:“国舅深夜入宫何事,何至于如此形貌?”
  当下他便表示,退休是不可能让你退休的。
  这也导致了更始帝此后兵败被杀!
  如此一给刘协讲清楚利弊关系,那刘协还未支持刘备么?要知道,刘协想重掌朝政,并不是想要当个傀儡。
  相比贾诩来说,郭嘉和荀彧都太嫩了一些,如此想着,他便拉着贾诩的亲切道:
  拾人遗计,拾的自是秦瑱的,转而又夸了曹操一句,丝毫不敢居功。
  可后来其兄刘縯功高震主,被更始帝杀害。
  曹操见他如此,便即眯眼一笑,饶有兴致道:“贾公如此作态,乃畏曹某人乎?”
  说着,他便迈步朝着府外行去,一副慷慨赴死之像。
  “若早得贾公辅佐,曹某何至忧虑至此!”
  贾诩本来不想暴露太多,但见曹操如此,只得沉声道:“荀令君与曹公并无矛盾,其因乃在天子亲刘备而怨曹公。”
  由此,经得一场商谈,曹操定下了策略,不再彷徨。
  贾诩自然也轻易不敢多说,只敢旁敲侧击。
  这个青年皇帝唯一的目的只是想要自己做主!如果知道刘备会威胁到自己生命,想来刘协也不会高尚到无惧生死!这个计策,便是从人性下手,强行扭转刘协的观念。
  其言语间不卑不亢,让曹操一阵欣喜道:
  我不是怕你,而是尊敬你,不要忘了是我劝张绣投的降!
  因为袁术顶在前面称帝,所以讨伐袁术成了政治正确。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刘协又不是没见过曹操麾下兵马,此时自是说什么都不肯走。
  董承见之,连忙跪地恳求,刘协却是摇头不应。
  耽搁片刻,便见一士兵前来高呼曹军已至宫外。
  董承一听,自是一阵绝望,只能下令卫士抵住宫门,不让曹军入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