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11章 再见刘表,奇才不疑
作者:鲸二歌      更新:2024-12-22 12:48      字数:3547
  第211章 再见刘表,奇才不疑
  秦瑱来到衙署前,便见蒯良已经在府外等候,因他是使者,没召见不得入府。
  但昨天晚上刘表答应了秦瑱今日会面,大清早就派人来告知他刘表召见,所以他抵达之时,刘表等人已然在府内等候。
  见得蒯良前来迎接,他便对露齿一笑道:
  “昨日见得蒯公,本欲先行请教一番,惜哉蒯公未成赴宴,属实遗憾啊!”
  他自知昨天蒯良是为了躲避自己和刘表的冲突,但终究人家两次接洽,态度需要亲热一些。
  蒯良见其如此,自是微微抚须道:
  “因昨日须得回府复命,故而吾让公悌、文行二人等候。”
  “不知这二人秦将军可还能看入眼?”
  “公悌、文行皆是俊才,吾与之相谈甚欢,还得多谢蒯公与使君好意!”
  见蒯良不想回他请教之事,秦瑱便知蒯良这是在避嫌。
  由此可知刘表的心情必然不是太好,不然蒯良绝不会是这一番态度!
  这般探知了两句,他便不再废话,笑道:
  “敢问使君现在何处,蒯公可否引荐?”
  “使君便在府内正厅,我这边带将军前去!”
  蒯良说着话,就一路把秦瑱引入了衙署正厅之中。
  只见刘表坐于正中,左边分别是蔡瑁、蒯越,另一边则是刘先和秦瑱不认识的中年人。
  不过秦瑱虽不认识,却也能猜出中年人的身份多半就是庞季。
  关于庞季这个人,其实事迹不多,唯有刘表入荆州之时与蒯越劝降过张虎、陈生等部。
  但怎么也算是刘表起家的功臣,自也算是其心腹之一。
  眼见众人齐至,秦瑱就知道今天还得再论一番道。
  入堂之后,他便对刘表行了一礼,待得刘表赐座,便即入得坐中。
  刘表见其入座,自是捻须沉吟道:
  “君昨日神情悲切,谓以国事为重,欲与我相商,何以今日来此不语?”
  秦瑱见之,拱手笑道:
  “尊者不言,下不敢发,只今天子令我两家讨伐孙策,不知使君意下如何?”
  刘表闻言,自是冷冷一笑道:
  “既有天子诏,我等自当尊诏,岂有何意?”
  “先生也切莫与我在此试探,你我皆知,此次天子下诏,乃是贵军之意!”
  “江东虽有千里之地,却为扬州所属。”
  “今贵军不满孙策南下,本属应当,何以又来牵扯我荆州出兵?”
  秦瑱见他直接敞开了谈,便即笑道:
  “在下属实不知使君何意。”
  “向者宇内大乱,故使君守荆州,刘豫州收众淮南,共襄国难!”
  “虽江东为扬州所属,却是我大汉之土。”
  “眼下孙策无端侵占国土,擅杀忠良,实乃国贼。”
  “故天子下诏共力讨之,何分你我?”
  刘表一听,自是眉头荆州,蔡瑁却冷笑道:
  “先生此言可笑,既是不分你我,此次讨得孙策之后,江东之属莫非也不分你我?”
  秦瑱见他搭话,便再度笑答道:
  “本为大汉之土,自当不分你我!”
  “待江东取后,天子欲以谁牧使,都是天子之愿。”
  “莫非蔡兄以为,贵军所取之土乃是私土不成?”
  蔡瑁听着这话,顿时暗忖秦瑱这货真不要脸,现在他们明着谈,秦瑱非要扯大义。
  说来说去,扬州刺史在刘备军中,到头来江东还是要归刘备军所属!
  但这种说法也没有错误,他也不能轻易回话。
  不过他不说话,初次见面的庞季却冷笑道:
  “先生之言属实可笑,现在天下皆知刘元颖乃贵军所属!”
  “若依先生之言,我军出兵出力,到时候伐得孙策,土地钱粮皆为贵军所有,我军何利也?”
  秦瑱看着他发话,自是悠悠一笑道:
  “这位先生看着面生,想是今日初见,敢问先生昔日我等讨董所获何利?”
  “谁家不是只为共襄义举而去,岂有图利之心?”
  “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吾此番乃是尊天子之诏,受刘豫州之命,来与贵军相谈协力出兵之事!”
  “怎的到了先生嘴里,便成了两家逐利之举?”
  “还望收回此无父无君之言,不然便使君不语,待吾来日入朝,也得参奏先生一言!”
  说着他便将脸一板,给庞季羞得满脸通红。
  刘表见秦瑱牙尖嘴利,也不得不开口对庞季道:
  “孝禾此言确实不妥,不可再如此言之!”
  说完不等庞季说话,他就冷眼看向了秦瑱道:
  “吾已知玄德所愿尔,既汝前来共议出兵之事,不妨将尔等谋划说出。”
  “再谈谈尔等欲让我军如何助力。”
  “毕竟扬州终为尔等所属,此番讨伐孙策当以贵军为主,我军为辅。”
  “总不至于让我荆州之兵先行赴死,为尔等夺取扬州才是!”
  面对刘表的冷眼,秦瑱方才点头道:
  “使君此言方是正道,此次南下江东,自当我军主攻!”
  “不瞒使君,此次我军已经整兵待戈,以十万大军南下讨伐孙策。”
  “此次也无须使君出兵,但需借我军粮草五十万石,战船三千即可成事。”
  “一场大战,决不耗费使君一兵一卒,不知使君以为如何?”
  而他话音一落,蒯越便忍不住嗤声一笑道:
  “吾早闻听先生虽善战,却好夸口,不料竟如此风趣。”
  “而今贵军虽有兵马十六七万,但北边尚有强敌防御。”
  “除各地驻守之兵,能动者至多不过四五万军,哪来的十万大军南下?”“再者五十万石粮草便罢,战船三千,少则需要上万水军。”
  “贵军哪里来的诸多水军?莫非想诈我军?”
  秦瑱见他如此嗤笑,自是摇头道:
  “非是欲诈贵军,先生所言十六七万兵马,那只是我军所纳各地降卒。”
  “须知至我军入淮南之后,民心依附,壮士云集。”
  “以将校之功,只需数月,便可练上一支精锐兵马,只惜哉粮草不足,不得南下!”
  “但叫贵军支应我军五十万石粮食,今年冬季之前举十万大军南下有何难也?”
  “至于水军之事,先生更不需虑,现在我军水军已成,只奈何船只被堵在巢湖不得入楚江。”
  “贵军与船三千,我军便可自西向东与孙策决战。”
  “我庐江之士,何止万余人马,如此算来,三千还算少了!”
  说到此处,他又看向刘表坦诚道:
  “吾亦知使君不欲劳兵,只需依照此法,便可无虞。”
  “一则我军不是白借,待得秋粮一至,粮草、船只便可依次归还。”
  “刘牧以此法并无损失,相反来日两家通商,我军还有重礼献上。”
  “二则,现在天子诏在此,贵军不出兵也不行,只需如此,即便朝廷知晓,也知刘牧之心,必不苛责。”
  “这般两全其美之法,不知刘牧意下如何?”
  刘表听着此言,一时沉吟不语,思考起了利弊关系。
  诚然,秦瑱这货却是惹他颇为不喜,但不可否认,这番话语说的十分现实。
  凭刘备现在的实力,确实可以直接碾压孙策,只不过缺少粮草和水军而已。
  而这两样,刘备军不是没有,只不过是现在没有。
  他给刘备这些东西,刘备确实可以独立消灭孙策。
  他不仅没有任何损失,还能完成现在天子诏令出兵之事。
  但问题就在于他不想打破眼前的平衡状态。
  无论是刘备壮大,还是孙策壮大,都不符合他利益。
  这个提议是有可行性,但是达不成他的目的。
  如此想了一会儿,刘表便起身道:
  “贵军之求吾亦知矣,然则此事事关重大,且待吾思虑两日!”
  他的反应自也不出秦瑱所料,这种事情他也不指望一两天就能谈妥。
  眼见刘表有意送客,他便起身拱手道:
  “使君可好生思虑,公事既毕,瑱当于传舍静候回音。”
  言罢,他便离席而出,慢步退出堂内,刘表见状,对刘先道:
  “别驾且与我送送先生,先生乃是北人,难得至此,这两日可带先生四处周游一番!”
  刘先闻言,便起身跟出,一路跟上了秦瑱的脚步。
  看着招待自己的人变成了刘先,秦瑱便笑道:
  “瑱何德何能,能得别驾亲自相送,无须这般麻烦,吾自归别舍既是,先生且回。”
  刘先一听,就表示别呀,早就听说先生之名,未曾得见,如今咱们好好聊聊。
  他也知道刘表要和众人密谈,他参不进去,还不如带秦瑱到处逛逛。
  于是秦瑱便跟着刘先一路行出了衙署,路上自是又打听刘先的家庭状况——主要还是想打听周不疑这个神童。
  周不疑是刘先的侄儿,对于这个家伙,秦瑱的兴趣很大。
  因为在历史上,周不疑少有异才,刘先欲遣周不疑就刘巴学,被刘巴婉拒。
  而后周不疑跟着刘先北上,就成为了曹操之子,同样是神童曹冲的玩伴。
  曹操可以说十分喜欢周不疑,想要招为女婿,却为周不疑所拒。
  后来曹操讨伐柳城,周不疑连献十计,帮老曹攻陷了柳城,让曹操越发奇异。
  结果曹冲早夭,曹操便欲处掉周不疑。
  曹丕劝谏,曹操就明确表示周不疑不是你能驾驭的人,随之派遣刺客杀了周不疑。
  关于此人的种种事迹,历史上的争论极大。
  秦瑱自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才,老曹竟然会如此忌惮。
  难不成这小子是个小司马懿不成?
  而他此时一问,刘先便有些奇异道:
  “先生于中原亦知小侄之名?”
  秦瑱顿时表示听说是一个难得天才少年,有些好奇。
  刘先一听,便是一脸自得之色道:
  “若说不疑,当真天资聪颖,年少难得,六月学步,一岁能言,三岁便可识字!”
  “今方六岁,已能诵千言之书!”
  秦瑱一听,暗道好家伙,这小子当真是个天才!
  当即他赞了一句,又对刘先笑道:
  “说来吾有一女,亦是六岁,尚懵懂不知,可知刘君这侄儿不凡!”
  可他没想到,他一说罢,刘先便抚须笑道:
  “此子虽敏,却无名师,今闻先生于淮南广布学问。”
  “不知小侄可能入先生之眼,收为弟子?”
  这一句话可让秦瑱顿了好一会儿,心想自己就是随便问问,刘先还起劲了。
  不过看刘先这模样是真有心把周不疑送给他当徒弟。
  这件事就有些值得考虑了,虽然他和老曹不睦,但对老曹看人的眼光还是认可的。
  曹操都觉得周不疑难以驾驭,老刘的儿子就能驾驭么?
  可别等他好不容易辅佐刘备成了事,又给教出一个逆贼来,那就麻烦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