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养儿子吧!最没用的就是养儿子
作者:
大噢      更新:2024-12-15 12:54      字数:4145
  第301章 养儿子吧!最没用的就是养儿子
  赵昕撅一撅屁股,陈圆圆就知道赵昕想干嘛了。
  自打她嫁给官家,官家就没有一天不在想着往外面跑,真要说的话,这样的丈夫,还真谈不上是一个什么好丈夫。
  最近这十年,倒是消停了些。
  几乎外面所有的大事,都交给他的儿子去完成了。
  可当赵昕把话那么一说,陈圆圆自然也就明白了,官家肯定又想到了什么馊主意了。
  便道:“官家为何那么说?”
  赵昕便道:“我想去草原上逛一圈。”
  陈圆圆白眼回道:“草原上有什么好逛的?”
  赵昕便转过身,捏着她的小肚子道:“如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剩下西边的了。”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陈圆圆也不知道为何他喜欢用‘大胆的想法’的说话。
  他是官家,他做什么事,都不必用大胆来形容。
  便道:“什么大胆的想法?”
  赵昕便回道:“我想带着北边的游牧民族,一直往西打过去,一来,可以减轻北边因为灾荒而带来的人口太多而粮食太少的压力,二来,带着人去打别人,总好过到时候出个反贼,南下攻打大宋。”
  “只不过……那样的话,我就不能跟你天天在一起了。”
  陈圆圆虽说已经四十五六岁。
  可实在是好看得不行。
  光是每天看看,都不由觉得赏心悦目。
  当然!
  赵昕倒也不是说,因为喜欢对方,想要占有对方,而不舍得离开对方。
  只是……
  赵昕深知,他跟陈圆圆这些个皇后、妃嫔,其实真正相处时间比较长一点的,也就是最近这十年而已。
  所以,大概是出于愧疚吧。
  总感觉,给到她们的时间,太少了。
  说完,赵昕又接着道:“太子今年已经三十了,这天下,始终还是要交到对方的手里的,我出去后,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经营、治理自己的国家。”
  “我一天在这,他一天就无法随心所欲地亲政。”
  “只是……到了那时候,你就得成为皇太后。”
  “还有苗娘子,那就得变得太皇太妃了。说起来……很久都没有去见过苗娘子了。”
  说完。
  赵昕便叫人收拾东西,然后连夜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坐蒸汽机车去见苗娘子。
  还好苗娘子生自己生得早。
  如今也才不过六十岁而已。
  见到赵昕带着陈圆圆回来了,也是高兴得不行。
  立马让人去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晚宴上……
  赵昕还给苗娘子夹了一大盘的虾,然后让苗娘子给他剥。
  把所有人都看得一阵头疼。
  “都多大岁数了,还让苗娘子给你剥。”
  娘娘看到了以后,便嘴角发笑着发话道。
  最后还是陈圆圆把这活给拿了过去。
  毕竟真让苗娘子给他剥啊。
  苗娘子也是道:“养儿子吧!最没用的就是养儿子。”
  然后赵昕的目光便看向了对面的赵徽柔。
  驸马也在,不过尴尬得像是个外人。
  总感觉……
  大宋的男人,都太过于文弱了。
  即便赵昕已经打下了这么大的一个疆土,可却丝毫不见这风气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当然!
  这样也有好处。
  毕竟……
  总好过他们天天商量,如何造反吧。
  别的地方都会造反,唯独大宋内部,士大夫造反的机会为零。
  席间。
  自然也是无所不谈。
  说赵昕怎么突然有空回来了。
  汴京虽说已经不是京师,可由于是南北物资的中转站,所以依旧繁华。
  陈圆圆便把赵昕的临时起意,给说了出来。
  倒是有点把苗娘子给感动到。
  当然!
  赵昕就是这样。
  他也就只能感动你一会会,那么久都不给你一个书信,突然给你来一下,那当然感动了。
  可问题是……
  前面的时候,赵昕都去哪了?
  若是平常都把事情做好,哪里还需要这样的感动?
  用过了晚宴……
  赵昕还特意在路上教了一个年纪比较大一点的奴婢,然后让奴婢表演唱歌。
  直接给所有人唱了一首《人世间》。
  这下是真的把所有人都给听得稀里哗啦的了。
  而赵昕……
  在奴婢唱完了以后,也是反思自己这一生,说道:“我这一生,文治武功,直追始皇、汉武、唐宗,只是遗憾,没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关心家人之间的感情。”
  这家伙!
  就是来装逼的!
  第二天……
  这歌曲,包括赵昕的这句话,便在开封传了开来。
  史书记载,黎元十九年,帝幸汴京,曰:‘余之一生,文韬武略,直追始皇、汉武、唐宗,唯憾未遑顾及亲情耳。’
  在汴京城住了一段时间后,紧接着,赵昕便又到了许昌。
  参观了科学院,以及见了许许多多的人。
  此时的科学院,人数已经有了五六千人之多。
  除去一部分在外做研究的,此时院内,还有三四千人。
  飞机,船只,蒸汽机,柴油机,甚至就连杂交水稻,也开始有人在着手研究了。
  当然!
  这些要不是赵昕跟他们说,他们也不可能说想到要去做这样的研究。
  赵昕就好比是大学里的老师,经常给他们分发一些课题,然后让他们去做研究。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虽说发展极为地缓慢,但是如今,也积累了大量的文章。
  数学方面,像是最小二乘法,赵昕也没教他们,不过也被他们所领悟了。
  被用在了仓储上,事实证明,这些年来,确实减少了很多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上的浪费。
  化学,大概是收获最多的。
  硝化,雷汞,在实验室已经可以合成。
  对石油的研究,也分离出了多种的物质。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怎么将这些知识,全都用于工业上。
  随着日本九州岛打了下来。
  天然硫磺什么的,此时也不再那么地缺乏。
  一方面,倒是可以增加日本的外贸,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宋制作硫酸。
  赵昕也有跟赵哲说过,接下来,任何一块破地、烂地,都不能小看,而且往往也是此前很多人看不起的破地,由于新研究的出现,新技术的发明,会变得无比地重要。
  像是石油、硫磺,包括硝石等等的产地,这些地方,大宋都应该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当然!
  由于此时海上运输的能力,还不能说太好。
  所以很多东西,暂且还无法大范围地去进行应用,可一个有远见的人,就是应该对这些东西,要非常地敏感。
  接下来……
  想要当好大宋的官家的位置,就要有全球性的思维。
  像是过去的那种,只要天下安定,就不用去管外面已经不同了。
  为了获得资源,大宋接下来,可以不惜对外发起战争。
  当然了!
  如果是自家兄弟的地盘,就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果是外人,那就不用给什么面子了,只不过……最好也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毕竟我华夏,向来是一个讲文明的地方。
  ……
  参观完科学院,进行了一番知识、技术上的交流,开了一些研讨会。
  之后赵昕想想,自己好像还没有到过江南,到过扬州,干脆,也是从淮河直下,去了一趟江南。
  路上由于都有自己商团的成员,所以这费什么的,倒是不用当地百姓去承担。
  不像隋炀帝,百姓都得在运河两岸,把自己家乡的吃喝都给送上。
  反正等回到了京师,他再让人把钱给回商团的人也就行了。
  扬州。
  自古繁华之地。
  就是雨水可能比较地多。
  赵昕领着陈圆圆,也当做是旅游了。
  毕竟好不容易才出来一趟。
  也品尝了一番扬州的美食。
  比如说:炒饭。
  赵昕特别喜欢吃虾,所以还让人把虾仁加倍。
  不过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扬州炒饭的叫法。
  因为问了几个人,都没有把炒饭,特意去叫作扬州炒饭的。
  直接在扬州玩了半年,费也不是很多,毕竟吃的又不全是龙肉,就是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东西而已,赵昕这才带着陈圆圆以及四妃回程。
  一开始四妃是不在的,不过后面,赵昕也把她们给一起叫过来了。
  而此时的幽州。
  这国家大事,也是全都压在了赵哲一个人的身上。
  关键是太过于突然了。
  爹爹又怎会突然想到,要回汴京,然后回了汴京还不要紧,他还要下江南。
  而且这一去,就是大半年。
  等再次回到幽州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春了。
  才刚刚回来,富弼便年老请辞。
  至于曾巩,年纪也不老小。
  欧阳修、韩琦已经去世。
  文彦博还在福州。
  现在的宰相,都年纪太大,所以当赵昕回来后,赵哲便问赵昕道:“爹爹,是不是该补充一下宰相的人选了?”
  赵昕便道:“那你觉得谁合适?”
  这倒是一下子把赵哲给问住了。
  他哪知道谁合适?
  赵昕随后又道:“这宰相的人选,你来选吧。”
  说完。
  便只留下赵哲一个人,在那干站着。
  接下来……
  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挑选,这未来宰相的人选,这才慢慢地确定了下来。
  先把文彦博召回来,然后让范纯仁,也就是范仲淹的儿子,去代替对方的位置。
  然后这苏辙,也可以用一用。
  不过现在还不能直接用为宰相,得找点别的事情,再来考验考验对方。
  总之……
  一共挑选了像是这样的,七八个吧,都把这些人给丢到边境去了。
  首先是看,对调动有没有怨言。
  其次是看,工作能力怎么样,能不能整顿一下当地的风气。
  当一个人,被派到了一个环境很不好的地方,却还能静下心来,干出一番政绩,那肯定是不容易的。
  至于赵昕,也在琢磨着自己接下来该做点什么好。
  嗨!
  其实也只有等死了。
  回来后……
  赵昕上了两天朝,解决了一些事后,紧接着,又让太子继续监国。
  完了,再召集自己的黎元军的老东西们,一起回忆下当年的峥嵘岁月。
  了解了解,他们现如今的生活都如何。
  只能说……
  大部分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就算是还留下来的,也都属于是比较地长命,已经有七八十岁的。
  当然!
  也有六十来岁的。
  赵昕想了想,靠他们去打到欧洲,不是很现实啊。
  虽说一个个都看着身子骨挺硬,但打仗?
  还是别搞了。
  见完了这些老家伙后,赵昕又召集了北边草原的各大酋长,又开了一次宴会。
  了解了解各地的情况都怎么样。
  这年四月。
  辽境大雪,平地丈馀,马死者十之六七。
  好家伙!
  如果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悲剧,那早点把马赶到南边来,宰了也能拿来吃肉。
  这气候有点反常。
  当然!
  问了有关官员,像是这样的事,以前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赵昕也是觉得,有没有必要,弄一些气象站,做一些气象方面的研究。
  不过有一说一。
  即便是能得到一些数据。
  问题是现在还是一个靠两条腿跑路的年代,等这些数据被汇总起来,去进行分析的时候,这天气可能早就变了。
  后世之所以能行,那是因为人家有电脑,一秒钟都不用就把数据给传回来了,而且立马就能对外发布气象信息。
  通过跟各个部落的酋长什么的进行交流,也粗略地掌握了一下如今北边的情况。
  其实……
  这些年来,这自然灾害还挺多的。
  然后……
  除了自然灾害,这人为的灾害,也不能少。
  比如说,不是每个官员,都是好人。
  赵昕也让他们说说对他们所派出的官员的看法。
  但很显然,他们都非常地拘谨。
  赵昕也是让他们不必有什么顾虑,好不好的,直接说就行了。
  同时,说明自己的用意。
  既然都是华夏的一份子,不管你是哪个部的,哪个族的,就得和谐相处。
  任何事情,都要商量着来,尽可能地不要动刀动枪。
  其实……
  这些年他们的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
  至少……
  赵昕并没有禁止人去跟他们贸易。
  甚至于这贸易的规模,还有数量,其实是一年年地增大的。
  因此,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基本上,还比较地满意。
  赵昕也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其他的出路。
  比如说……
  你们物资实在是太少。
  拿不出来多少东西来跟大宋进行交换,那你就输出劳动力,也同样可以。
  像是东南亚,有很多可以垦荒的地方。
  如果有兴趣,赵昕可以找船装着他们去。
  至于这报酬嘛,跟大宋的百姓开荒一个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