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三十二岁
作者:大噢      更新:2024-12-15 12:54      字数:4165
  第284章 三十二岁
  培养太子,真的是一件十分让人没法放心的事。
  尤其是像赵昕这样的穿越者,要想培养出一位合格的、满自己心意的,那就更难了。
  不过好在,赵昕一个是还年轻,今年也才不过三十二岁。
  第二个,则是他为人还算是比较地包容,也豁达。
  不像是历史上的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非得自己的儿子跟自己一样厉害才行。
  因此……
  对这太子的培养,也是走一步,是一步。
  跟赵哲讨论完了,该如何跟对方的太子妃耶律撒葛只相处后。
  接下来……
  赵昕又让人把赵哲给带到了市井。
  写字条跟赵哲说:“你爹爹我三岁的时候,就把开封府的所有东西的物价全都认了一遍。”
  “不管是开封城最顶级的酒楼矾楼,还是夜市里最便宜的,用别人不要的猪羊的内脏所做出来的夜宵。”
  “我都知道他们的物价。”
  “认这个有什么用?”
  “一个,这样就不容易被手底下的人给蒙蔽。”
  “你可知,一只螃蟹在广东的海边,可能只值几文钱,而到了开封府,一只就要一千文。”
  “而这个一千文,可能还是去采购的人,从中捞了不少的油水。”
  “你要学治国,你就要明白这天下所有东西的价值。”
  “就好比,这月辽国春州上奏疏说,粟米每斗价值七钱。”
  “那对比开封城如何?对比河北又如何?”
  “开封城的栗米价格,往往可以说是春州的十倍。”
  “而河北由于年年灾祸,百姓极少有余粮,因此又往往比开封城还要高。”
  “有的官员为了政绩,说不定也会谎报丰收,说自己这地每斗不到六文钱。”
  “然而……你若是知道这些,便可以在心中明白,对方其实就是在胡扯。”
  “当然,这些不靠谱的上奏,若是朝中有正直的官员,如司马光这样的,他一定会站出来立刻质疑。”
  “怕就怕,朝中都是秦朝的赵高那样的指鹿为马的人,那样你就永远也不知道,这事情的真相。”
  “了解物价的第二个作用,有助于你了解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
  “比如说,一般大宋的普通百姓,每月的收入,仅有两三千钱。”
  “若是米价一斗七十文,一个五口之家,光是买米,就需要至少一千多到两千钱,才能填饱肚子。”
  “事实上,若是按照这个米价,很多百姓也不过是勉强能够填饱肚子而已。”
  “有的还要买菜、买油、买盐,逢年过节,还得置办衣物,所剩的一千钱,平均每个人下来,一个月仅有二百文,一年加起来,也不过两千四百钱。”
  “所以……他们一年,可能最多,也就只能置办一身夏冬的衣服。”
  “麻布,一匹四五百文,这是开封府的价格,绢,一匹一千文钱出头,也是曾经开封府的价格。”
  “这也就不难怪,一旦市景不好,即便是开封府,也要有人会在冬天要被冻死。”
  “更加不难怪,为何人们都愿意生女的。”
  “因为生女的,可以到富户人家当中给别人帮忙,甚至是直接卖身为奴婢,而有的专门经过培养,成为顶级厨娘的,光是给达官贵人做一顿饭,就能收到几十、上百贯作为报酬。”
  “当然!一般像是这样能赚钱的人,其实也是少数。”
  “而厨娘,只不过其中最不入流的。”
  “像是那些陪玩的,长相姿色最顶级的,那收入何止是百贯。”
  “很多大宋普通百姓,或许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都赚不到她们那么多。”
  “也就是大宋信息蒙蔽,许多大宋百姓还不知道。”
  “若是让他们都知道,官员、富人几十、上百贯,请厨娘给他们做一顿饭,一顿饭的人工费,就要几十、上百贯。”
  “那一旦到了饥荒,百姓无法填饱肚子,你可想而知,百姓冲动起来,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你若是了解了物价,你就能明白,这个国家的所有东西的价格,你从而也能想象出,百姓如今所过的日子。”
  “你我站在世界的最顶端,最需要的,是和平与稳定。”
  “而如何才能保持和平与稳定?”
  “一切都在这物价当中。”
  “史书上,也总是出现要平抑物价的文字,然而,大多数人在看了这样的文字后,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想法。”
  “可当你明白了物价以后,你就会明白,史书上的平抑物价的这四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有多沉重。”
  “它的背后,或许是一个个可能正要被饿死的百姓,又甚至是,某一场叛乱即将要爆发的征兆,还有国家动乱的起始。”
  “当然!从前需要平抑物价,往往是商人屯居积奇,操纵物价。”
  “以及有的地方虽说丰收,粮食却运不出来,有的地方大灾,却得不到别的地方的救助。”
  “你要治国,就要从这些地方入手。”
  “你爹爹我为何要让王安石在各地建立粮仓,而且还修建铁路。”
  “是因为做这些事情,可以有助于稳定物价,有助于进行粮食的调配,有助于百姓过正常的日子。”
  “百姓过得好了,你的皇位,才能坐得安稳。”
  “皇帝跟百姓,就像是鱼跟水,鱼没有了水肯定不行。”
  “水却可以不养你这条鱼。”
  “古往今来,换了多少个朝代,你不去爱护百姓,那百姓自然也可以不拥护你。”
  “这一课,就叫爱民吧。”
  “终有一天,我会老去。希望能把我的所有经验都传授于你,以作参考,让你在未来的人生当中,可以乘风破浪,万事顺遂。”
  “——爱你的爹爹。”
  ……
  看着手中的纸条……
  赵哲神色复杂。
  其实……
  除了这几年,他跟他爹爹相处的时间真的不多。
  你要说跟爹爹特别有感情吧,确实,小时候,他们经常一起玩。
  只不过……
  那个‘经常’,也仅仅不过是两三个月而已。
  相比起他的整个人生来说,就像是一瞬。
  而且长大后,就感觉没有那么地熟悉了。
  毕竟……
  他也早就过了要缠着大人一起玩的年纪了。
  身边的侍卫见赵哲捏着纸团,站着一动不动,也是上前问道:“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赵哲便道:“没有。你爹爹平常会跟你说些什么话?”
  身边的侍卫便道:“这个……差不多就是,拿酒来,今日在太子殿下的面前有没有好好地表现,我早就与你说了,你非要……你看我不打死你。”
  说完,也是问道:“怎么?官家有什么问题?”
  赵哲回道:“只是突然有些话,不是很习惯。你爹爹会说爱你么?”
  侍卫便道:“他不抽我就算好的了。怎么?官家说爱太子殿下了?”
  看对方一脸八卦的模样,赵哲便直接拍了拍对方的脑袋。
  “走吧!接下来还有很多地方要去。”
  陈圆圆也有看过赵昕所写的纸条,便对赵昕道:“官家你不觉得肉麻么?”
  赵昕便道:“我太宗文皇帝,就是因为没有这个爱你,只有教育,最后才导致了太子李承乾那样的灾祸。”
  “我也得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是?还好我的儿子们,都还算是正常人。”
  “不像大唐的那些,到处惹事。”
  说罢。
  赵昕便又搂着陈圆圆,然后道:“我也爱你。”
  陈圆圆很快便投来了一个嫌弃的眼神。“你这是什么表情!”
  “唉~到底是错付了!”
  虽说已经三十四岁,但由于平常很是注重保养,陈圆圆倒是丝毫不见衰老。
  反倒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变得越来越成熟,如今越来越有皇后震慑六宫的气场了。
  每次抱着,赵昕都能抱一整天。
  ……
  这年冬。
  远在东南的琉球。
  经过一年多,不到两年的发展,数千人力,也是已经开出了差不多近十万亩的土地。
  原本那些野草长得跟人一般高,甚至有的比人还要高,如今都已经被清除。
  为了增加开荒的效率,赵昕也让蒸汽机也加入到其中。
  陆陆续续一共去了五千多人。
  由于医疗保障做得都还行,甚至还派了大夫,药品过去,倒是没有因为开荒,而死多少人。
  当然!
  这刚刚开荒出来的土地,往往还不太能产粮食。
  预计接下来,还得再继续费一些时间才够。
  这年年底。
  赵昕也开始着手安排一些人去定居。
  至于前面的五千人,则是继续往前开。
  而海军这边……
  船只今年也打造了数十艘。
  倒是可以进行航行训练了。
  此时的大宋,罗盘、六分仪、钟表都已经具备。
  甚至冒险一点的话,去往远海,也不是说完全做不到。
  只不过……
  这数十艘的船,还远远不够。
  毕竟郑和带着两万多,三万人,都得两百多艘,三百艘才够。
  所以这明后两年,免不得还得继续加大船只的打造。
  倒是一下子,就带动起了周遭一带的就业。
  一艘战船的打造费用,如今价格在一千贯。
  这三百艘,也才三十万贯。
  还不如当初大宋赔给辽国的岁币多。
  至少……
  在赵昕自己看来,这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
  这或许都有点虚高了。
  因为那一般的民用商船,也才不过六七百贯一艘。
  赵昕如今的几个儿子都在福州,这年秋夏天热的时候,也跟当地人学了一下游泳。
  一个秋夏下来,至少,让自己漂起来已经没什么问题。
  至于你说游得快不快……
  只要不会往下沉,就已经算合格了,快不快,那是个人技术的问题。
  军队练兵方面。
  几乎也是赵昕黎元军的复刻。
  只不过此次是黎元军的海军版本。
  文彦博有幸看到整个从士兵的挑选,到训练的过程。
  也终于是多少有些明白,为何黎元军总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即便是抛弃掉那些火枪、火炮,换上原来的刀箭,就这股刻意所营造出来的精气神,都不是一般的军队能够比拟。
  只不过装备了火枪、火炮后,黎元军便变得更加地没有死角了。
  这一年……
  也有在海上进行火炮的训练。
  毕竟……
  到时候免不得有可能要跟交趾在海上先打一仗。
  主要是,福州、泉州有大把的商人来来去去。
  你忽然一下子在福州、泉州一带大练兵,那商贾们肯定都知道,接下来大宋是要去打谁了。
  如果是要打高丽,那肯定练兵也在登州、莱州等地。
  现如今,你在福州、泉州练兵,那这交趾这边,就得小心为上了。
  好在本地的一些商人,倒是还不至于走到卖国这一步。
  不过……
  这福州、泉州,也不止大宋本地的商人,还有一些国外的人会来。
  虽说这些国外的人来到大宋的频率可能没有本地商人出没得那么高。
  当然!
  在赵昕看来,其实交趾知不知道,都已经不是那么地重要了。
  毕竟……
  交趾它即便是知道了,它还能打得过你的火炮不成?
  海军这边,如果是快的话,预计最快明年冬天,说不定就能启航。
  不过武力打赢别人,只是开始。
  该怎么才能把交趾给拿回来,让当地的官员、百姓都不背叛,这才是最紧要的。
  赵昕因此也是写信给了几人,问他们打赢了以后,接下里该怎么做。
  几人的幕僚,都是军中的士兵,也有个别黎元军的元老。
  倒是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
  只不过……
  这种抄别人所说出来的答案,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的,赵昕觉得没什么意义。
  赵昕更想听到的回答是,以他们自身统治的角度,如果怎么做,就能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而不是直接就把别人的回答给照抄下来。
  现如今的交趾,官员也同样戴幞头、穿靴。
  几乎与宋人无异。
  赵昕如今唯一比较担心的,也就是当几人打下了国都,甚至是擒住了对方的国主后,这交趾内部的群臣,对他们直接安排一个人来当陛下,不是很满意。
  毕竟你都不是当地人!
  而且这突然就换了一个陛下,感觉也太突然了。
  得好好地跟他们讲讲法理,要提前准备好劝降他们的说辞才行。
  比如说……
  这交趾在汉唐的时候,本来就是我们的。
  所以你们投降,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背叛。
  反倒算是重回中原,回归正统。
  要让几人多准备些这样的理由。
  找个文采好的,口才好的,到时候,才好让对方心服口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