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越发稳固
作者:大噢      更新:2024-12-15 12:54      字数:2205
  第274章 越发稳固
  黎元三年。
  虽说前方赵珣大胜的消息传来,然而,赵昕却不得不跟近臣,提起他那太宗文皇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只见赵昕道:“太宗文皇帝当年在打下天下后,曾问过群臣,到底是打天下难,还是守天下难?”
  “房玄龄回答说,打天下难,而魏征则回答,守天下更难。”
  “我如今,也算是从打天下,到守天下,都体会了一遍。”
  “前者,生就是生,死就是死,难只在一瞬。”
  “大步走了过去,前方便是一片坦途。”
  “后者,便犹如慢刀割肉,等你意识过来的时候,这天下可能已经守不住。”
  “如今天下已经打了下来,但守天下才刚刚开始。”
  “其实,我不太喜欢守天下这个词。我以为,像太宗文皇帝那样,改为共享天下,共享荣华富贵,这应该更加地恰当。”
  “但要想这天下能繁荣昌盛,也并非是那么的容易。”
  “得有良臣彦士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得有忠臣良将,为君王之盾,国家之剑,执锐披坚。”
  “我想与你们说,打天下已经告一段落,而守天下,才刚刚开始。”
  “我很喜欢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这治理天下的序幕,才刚刚拉开。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天下,你我共勉!”
  ……
  赵昕很少说场面话。
  不过……
  要想治理好这个天下,他就必须得逼着自己去说。
  他要让下面的人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下面的人,才会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去做。
  而当赵昕说完了这一番话后。
  不管是南朝这边,还是北朝这边,一个個便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这妥妥的明君之相啊。
  当然!
  北朝这边,估计不少人也得开始转换策略了。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昏君,那你当然可以当个奸臣,各种为恶。
  甚至是以宰相之位,操持权柄。
  可现如今赵昕都这么说了,而且大有要励精图治的样子,你此时要是再像从前对待耶律洪基那般,欺上瞒下,那估计就得掂量掂量,赵昕事后会不会去搞你了。
  其实……
  南朝这边都还好,毕竟全都是赵昕的熟人。
  而且……
  也是以忠良之士居多。
  倒是北朝这边,由于很多人都是收编的,个人素质良莠不齐。
  这暗地里,干了多少欺瞒赵昕的事,那就不好说了。
  这一年。
  苏轼也入朝了。
  苏轼一两年内,跑遍了辽国的东南西北,可以说是已经充分地了解辽国的风貌以及辽国的百姓过得怎么样。
  而这辽国的百姓过得如何,还得分成两类。
  第一类,居住在州城里的,这些大多都是汉人百姓。
  其实跟一般的汉人百姓,也没什么不同,反正,就是国家给他们都分配了土地,然后让他们去耕种。
  虽说地是有了,不过基本上,由于气候、纬度的原因。
  以北方的气候,这农作物的亩产,总得来说比之南方一些富饶的地区,还是远远不如。
  因此……
  这部分的百姓,你说多穷吧,也没有多穷,但伱要说有多富,除非是那些汉人官员,否则,最多也就是在温饱线上徘徊而已。
  当然了!
  试问,这一般古代的普通老百姓,又有哪一个不是这样?
  不过就目前来说,已经算是好的了。
  起码对于北方而言,这人地矛盾,应该说还是没有那么地大。
  这一般百姓所能分得的土地,并不会少到哪里去。
  至于你说有没有兼并的现象。
  那肯定也有。只是……
  矛盾相对南方而言,并没有那么地大。
  而第二类的百姓,就是契丹本族的百姓。
  人数至少得有一百万,不到二百万人。
  这些百姓,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反正,就是靠天吃饭。
  天气若是好,那就牛羊养得好,牛羊养得好,就不需要饿肚子。
  天气若是不好,牛羊全都冻死了,那就只能是挨饿。
  这出事的风险比汉人百姓,还要高的多。
  不过……
  毕竟如今还是在和平的年代下,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也能有汉人来购买冻死的牛羊肉,交换回来一点粮食,所以,也算是稍稍地有一点保障。
  只是……
  这里头到底有多少的盘剥,那就不好说了。
  毕竟,怎么说呢,那原先辽国的贵族,不可能不看到这里头的油水。
  也就相当于是被额外再征收了一层税。
  你不服?
  你不服也没有办法!
  也只能是苦哈哈地接着过日子。
  所以有时,也有一些牧民什么的,去给人家当奴婢的,那起码比自己放羊要好多了。
  赵昕听了苏轼一下午的见闻。
  目前来说……
  只能说赵昕也没什么办法。
  不过……
  具体什么地方,哪一家的势力多大,如何为非作歹,赵昕倒是心中慢慢地有了底。
  另外,赵昕也听说了,有的官员,是靠压榨像是其他部族来进行谋利。
  比如说,找女真人要海东青跟珍珠。
  所谓的海东青,就是一种猎隼,很会捕猎。
  草原男人最喜欢养的宠物。
  赵昕也只能说,这些得等他把兵给训练好了再说了。
  一点点慢慢来。
  其实现如今,随着耶律家跟姓萧的,已经没什么有担当的人站出来,这契丹人逐渐在朝堂上被边缘化,也是一个迟早的事。
  试想想,你若是平常连书都不读的,又怎么能够辩得过那些打小就读书的汉人。
  从前契丹人之所以一些人可以身居高位,那说白了,都是靠类似荫官的方式来进行提拔的。
  如果真要让他们去考科举,怕是很多人都考不上。
  赵昕也在琢磨着,这该如何去平衡。
  或者说……
  干脆就别平衡了,不如就把契丹的官员份额给吞并了算了。
  还是说,让汉人去当文官,然后契丹的官员,去当监察御史之类的官职。
  这起码不太需要你有什么文治,只需要你去把汉人文官都做了什么不好的事,给报告上来就行。
  赵昕觉得……
  这方法似乎还行。
  当然!
  要说契丹人当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擅长读书写字的,就比如说耶律玦,此时就被赵昕给提拔为了枢密使。
  不过说到耶律玦的贵族身份,那起码也得回到一百多年,二百多年前的大唐,唐宪宗的时期了。
  现如今朝廷的情况是,南朝,欧阳修等人对赵昕忠心耿耿。
  北朝,像耶律乙辛、萧革这些原来的辽国的宰相,当权人物,也被赵昕给弄得不是降了职,就是被人家给俘虏了。
  这两、三年时间下来,赵昕对辽国的掌控,也是越来越趋于稳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