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拒不出兵,战事再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2025-06-03 08:41      字数:4692
  第690章 拒不出兵,战事再起
  天津三卫入驻了三万卫,填补了原本空虚且薄弱的防线。
  一万人的加入,一下子让整个三万卫变得固若金汤,
  周边道路以及山林都在防护范围之内。
  更重要的是,一直无法动工开采的英城子铁矿也能继续开采,继续为大明提供上等铁矿石。
  卫所的民夫以及力夫在睡梦中被惊醒,
  但依旧十分开心,终于能做工了,
  只要做工,就有钱赚。
  然而,三万卫营寨之中,气氛却没有这般和谐。
  黄映之定定地站在三万卫边缘的一处坟头前,
  看着孤零零立在那里的碑石,眼神复杂。
  粗糙的手指不停地揉搓着腰间玉佩,
  那是陆云逸给他验明正身之物,
  能从三万卫指挥使许成口中得到最准确消息的局势以及消息。
  黄映之对此充满期待,
  但现在,人居然已经死了。
  看着碑文上潦草的字迹,
  黄映之叹息一声,转过身来,看向眼前的景象,
  坑坑洼洼的地面、潦草不堪的茅草屋、东倒西歪的栅栏,怎么看都像一副经历过战事的惨淡模样。
  但偏偏,黄映之从三万卫巡逻的军卒以及还在干活的民夫身上,
  没有看到战事的阴霾,更重要的是没有畏惧。
  处在战事最前线,就算是军卒都会有畏惧,
  更何况眼前这民夫多于军卒的三万卫。
  这时,海津卫指挥使姚修杰身穿甲胄,
  快步走了过来,脸色带着凝重:
  “大人,汝南侯请您去公廨大堂议事。”
  “这么晚了还议事?”黄映之面露诧异。
  “说是前线斥候探查到了重要讯息,要告知大人。”
  “走吧。”
  黄映之挥了挥手,带着亲卫快步前往公廨。
  来到公廨门口,黄映之看向正门上方的木头横梁,
  裸露在外的部分已经被屋檐包裹,
  但还是有一些烟熏痕迹,泛着黑灰。
  他默不作声地将这收入眼底,走了进去。
  公廨大堂十分宽敞,也十分暖和,
  只是里面略显空荡,除了桌椅板凳以及墙角堆放的诸多铁器外,并没有多余事物,
  就连地面都是裸露在外的青砖。
  上首,汝南侯梅义端坐上方,正端着茶杯轻轻抿着。
  因为承袭父职,所以他十分年轻,不到四十岁,
  皮肤也不似寻常武将那般风吹日晒显得粗糙,倒有些像北平的商行掌柜。
  下首左侧所坐是辽东都指挥佥事赵祖年,
  铁岭卫指挥使刘显、三万卫指挥佥事史家奴。
  黄映之能明显感觉到气氛有些凝重,略有停顿后,拱手参拜:
  “末将参见汝南侯。”
  “坐,黄大人不必客气。”
  梅义显得十分热情,笑着挥了挥手。
  黄映之走向右侧下首第一个位置坐下,姚修杰则是坐在旁边。
  “敢问汝南侯爷,前线收到什么消息?”黄映之率先开口。
  梅义的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轻轻点了点头,
  一挥手,不远处站着的亲兵就将一份文书递了过来。
  趁着黄映之打开文书的工夫,梅义沉声开口:
  “黄老将军,前线的局势并不乐观。
  女真人的数量在持续增多,
  如今已探查到的.已经有将近万人,其中战马至少三千。
  他们分布在辽东之外各处,以千人为一营,对辽东边境呈现包裹之势,
  依本侯看他们是想要利用我们兵力不足的劣势,
  从各处进攻,对我等进行包围夹击。”
  黄映之看完了文书,脸色凝重起来:
  “侯爷,三万卫前线还有多少军卒拒守?”
  “北方灵川坡人马不足三千,其他两地也大差不差。”
  “汝南侯爷,若是有三千人马.
  应当足以守卫辽东边境安宁。
  毕竟女真人虽然人数众多,但可战之兵没有多少,
  一旦打起来,并不会造成什么威胁。”
  辽东佥事赵祖年轻咳一声,沉声道:
  “黄老将军此言差矣,三千兵马已经在边境坚守了至少三月,
  早已经是人困马乏,无力支撑。
  而对面的辽东女真人..
  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他们的战斗意志惊人。
  每一次我等都能取得不小的战果,但同样也有相当大的战损。
  三千兵马坚持不了多久,若是像上次那般不要命一般地来攻,
  可能不过三日就要溃败。”
  姚修杰皱着眉头,出言反驳:
  “赵大人,辽东占据东北之地精兵九成,
  而野人女真不过是一群吃不饱的野人,怎么会守不住?”
  “呵”赵祖年嗤笑一声,缓缓摇头:
  “姚大人,你也是走南闯北打仗过来的,
  最难对付的敌人不是什么精兵强将,而是挨饿的人。”
  黄映之与姚修杰的脸色一下子凝重,正堂中猛然多了一些肃杀。
  若问大明军卒什么时候最勇猛,
  不是现在,而是盘踞在两淮之地时。
  那个时候,打了败仗就要挨饿,
  所有军卒将领都将脑袋挂在了腰上,活下来就赚了,死了也省事。
  那个时候,不论是元军还是各地义军,都被他们打得找不着北。
  而现在,大明军卒已经吃饱饭了,但挨饿的变成了女真人,
  若真是如此.三千人还真未必够。
  正堂内安静了片刻,黄映之沉声开口:
  “敢问梅大人,以往遇到这等状况,都司都是如何应对?
  卑职说的是面对这等饿兵之时。”
  梅义表情如常,轻轻叹了口气:
  “以往只是千余人的兵马过来袭扰,将其打退,
  等他们死伤一些人,粮食够吃了也就罢了,
  这等事都是延安侯一力主持。
  谁知道延安侯一走,女真人一次就出动了这么多的饿兵。
  当然,也与今年天气诡谲有关,
  如今已经快三月中旬,这雪还是下个不停,
  女真人能熬过这个冬天的,少之又少。”
  黄映之长吁了一口气:
  “梅大人,我部千里迢迢刚刚抵达辽东,还需要多加休整,
  三日三日后卑职就带人前往辽东边境,如何?”
  梅义脸色一沉,一旁的赵祖年连忙开口:
  “黄老将军,不可啊.
  如今辽东兵马都在东线防范建州女真,
  能动用的兵马都扔在了北边,现在只剩下这么些独苗。
  若是他们损伤惨重,就算是黄大人率军顶了上去,
  等你们离开,我辽东照样会面临兵少敌多的尴尬处境。
  还请黄老将军体谅我等,早些出兵,
  为我辽东都司北方战线留得一些火种,
  也好在明年以老带新,操练新军!”
  黄映之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但他的兵是从天津两个月马不停蹄跑到了这里,早已疲惫不堪,
  这个时候上战场,无异于送死,士气也会有所影响。
  思虑再三,他沉声道:
  “两日!两日后,我部进驻北方防线。”
  梅义脸上的阴沉加剧了一些,不过很快恢复正常,沉声道:
  “黄老将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早早赶到前线,可以在前线休整,
  在三万卫之内,若是敌军突然来袭,根本来不及驰援,
  若是就因为这十几里路而丢了防线,你我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黄映之心中已经打定主意,
  不论眼前之人说什么,都要至少在三万卫待两天!
  “汝南侯爷,女真寇边,辽东已经损失惨重,
  陛下宫中以及都督府,该生的气已经生了,
  若是因为我等冒进,再打了败仗,那才是真的无法挽回。
  我部是疲兵,在大宁歇息了不过一日,在三万卫再歇息两日,
  一路将近三千里,歇息三日已经是极限,还请汝南侯爷体谅。”
  梅义脸色一沉,用力吸了一口气,沉声道:
  “黄老将军,若是本侯没有记错,
  先前的来信中,天津三卫没有足额的粮草。”
  “是有这回事,不知什么原因,
  北平行都司收到消息晚了一个月,没有时间来准备,只备下了六千人所用。
  一路上走走停停,已经没了大半,
  还望汝南侯爷早些将粮草调来,
  我等军卒吃饱穿暖,也可抵御敌军。”
  梅义没有听他的解释,斩钉截铁地开口:
  “黄老将军,三万卫一应粮草被抢夺一空,
  现在所用都是从铁岭卫以及辽阳城送来,
  若是黄老将军能够早些到前线,
  本侯答应你,可以优先调配天津卫的粮草,
  供尔等所用,如何?”
  黄映之愣住了,他有些愕然地看向梅义:
  “侯爷,我等精兵来到辽东对敌,
  难不成还得不到粮草的优先供应?
  敢问还有谁能在天津三卫之前拿到粮草?”
  梅义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这次他也没有再作伪装,而是直直地盯着黄映之。
  “黄老将军!粮草优先供给边军不假,但也要有才是。
  如今铁岭卫的粮仓已经空了,辽阳距离这里又有将近两百里,路途遥远,
  一路人吃马嚼,来到三万卫已经不剩多少了。”
  他看向刘显:“刘大人,是不是啊。”
  铁岭卫指挥使刘显连连点头:
  “是啊,黄老将军,
  铁岭卫一众军民也需要粮食,
  不能顾了前线,不顾后方啊。
  铁岭卫的炼铁工坊现在日夜不停地打造军械,就是为了前线能打赢。
  若是让铁岭卫军民饿死,这说不过去吧。”
  黄映之看向对面二人,心中算是明白了,
  这是又想让天津卫干活,又不想给天津卫粮草。
  想明白了这点后,黄映之心绪彻底平静下来,淡淡道:
  “既然没了粮草,那还打什么?
  侯爷,天津卫可以在三万卫等,
  什么时候有可用的粮草,我等再去前线对敌,
  否则一群饿兵去到前线,也是士气全无。”
  梅义冷冷地看着他:
  “兵部与都督府的调令已经写了,听从总兵军令,
  现在黄老将军如此行事,倒是让本侯很难办啊。”
  黄映之有些诧异地看着他,心想此人有些名不副实,
  若是一纸文书就能让人乖乖听令,
  这世间哪会有这么多的反叛之事。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若是没有足够多的粮草,天津卫的军卒去也是送死,
  那不如拒守三万卫,将所有军民都发动起来,至少挨过这个冬天。”
  “呼呼.”
  梅义的呼吸突兀地粗重起来,手掌紧紧抓住座椅扶手,青筋毕露。
  眼前这个老东西,若是他执意不去前线,
  他还真没有太多的办法,毕竟那是人家的兵。
  安静了少许,梅义慢慢站了起来,沉声道:
  “既然黄大人想要歇,那就歇着吧。”
  说完,梅义快步离开,
  赵祖年与刘显连忙站起来跟随,走的时候还瞥了黄映之二人一眼。
  等他们离开后,姚修杰脸色凝重:
  “大人,这般得罪汝南侯,是不是有些不妥?”
  “命都要没了,哪还顾得上这个?”
  黄映之冷冷开口:
  “天津三卫是咱们的家底,不能败在辽东,
  先养精蓄锐,等待粮草,
  若是没有粮草,我等断然不会出营。”
  “大人,这可将人得罪死了啊。”
  黄映之脸色一冷,轻哼一声:
  “仗打不好让旁人来收拾烂摊子,先担心担心他们自己吧。”
  离开正堂的汝南侯梅义站在公廨不远处,
  看着不远处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大地,脸色阴沉。
  赵祖年跟了过来,小心翼翼地说道:
  “大人,依我看,这黄映之是铁了心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梅义淡淡发问。
  赵祖年脸色一僵,愣在当场,支支吾吾地开口:
  “大人,下官能有什么办法,
  要不咱们给他们一些粮草?”
  “给了粮草,铁岭卫怎么办?三万卫一众军民怎么办?”梅义反问道。
  赵祖年支支吾吾地不再说话,
  嘴唇微微撇动,心中腹诽,
  明明是你让我出主意,说了之后你又不满意.
  梅义也知道,此等大事不能依靠旁人,
  “先回去吧,赶路了这么久,好好歇息。”
  “是!”
  翌日清晨,天还没亮,急促的马蹄声与叫喊声就在三万卫响起。
  两名浑身血淋淋,脸上与手臂都带着刀伤的军卒骑着战马匆匆冲了过来,
  还不等到近前,就扑通一声摔落倒地,
  值守的军卒连忙上前搀扶,那二人脸上带着不甘,还有一些惊惧,喊道:
  “寇边,女真寇边!”
  “前线告急!”
  值守军卒脸色大变,其中一人连忙站起,拿起背在后腰的号角,
  “唔唔唔——”
  沉重的声音在未明亮的夜色中盘踞,所有人都被惊醒。
  黄映之原本正在呼呼大睡,朦胧中听到了吵闹,有些不耐烦地皱起眉头。
  谁在吵闹?
  当心绪开始在睡梦中滋生时,
  黄映之一下子惊醒,猛地睁开眼睛。
  直到此时他才确定,号角声与喊叫声是发生在现实世界。
  房门被猛地敲响,亲卫的声音传来:
  “大人,辽东寇边!”
  下一刻,门外又传来一个有些急躁的声音:
  “起来,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开门.”
  房门被推开,身穿半截甲胄,拿着头甲的姚修杰匆匆冲了进来,见到了正睡眼蒙眬的黄映之,
  “大人,刚刚得到消息,
  辽东寇边了,前线正在激烈抵抗,损失惨重!”
  “什么?”
  黄映之坐在床榻上,整个人愣在当场。
  怎么会这么巧?天津卫刚来,辽东就寇边了?
  “梅义呢?他人在哪?”
  黄映之连忙发问,不论如何,先找上官。
  “他在公廨大堂,召集三万卫将领议事,
  准备去往前线,还让属下来叫大人。”
  黄映之没有着急起床,而是就坐在那里,眉头紧皱,
  他看向姚修杰:“你觉得此事如何?”
  “有蹊跷。”
  姚修杰没有吝啬心中猜想,旋即面露迟疑:
  “但大人,寇边之事已现,
  不论如何都要参与议事,否则一个大帽子就扣过来了。”
  “你说得对.”
  黄映之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
  飞快穿甲,同时心中已经有定计:
  “派最好的斥候去前线看,快速往返,本将等他的消息。”
  “大人,三万卫一众军卒已经开始集结了,有些来不及吧。”姚修杰面露迟疑。
  黄映之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们要去就让他们去,咱们初来乍到,
  没有确切的消息一定不能轻举妄动,谁来也不好使。”
  “好了,快去吧,隐秘行事,看清战场局势,分辨真假!”
  “是!”姚修杰匆匆返身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