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韩信旧事
作者:
抽象派作者      更新:2025-04-13 09:55      字数:4814
 
  第611章 韩信旧事
  随着应天商行的厮杀落幕,
  整个府东街恢复了平静。
  京兆府衙门内,府丞冯克昭趴在府衙大门后,听着外面的各种动静。
  他时不时把眼睛凑近门缝,看向外面那些黑衣人。
  身旁,孔瑞惴惴不安地站着,急得抓耳挠腮。
  他凑近了些,轻声问道:
  “大人,外面情况如何了?”
  “别吵,已经在搬运尸体了。”
  冯克昭低声喝止,继续趴在门缝观察。
  “大人,咱们真的不出去看看吗?死了这么多人,还动用了军弩。”
  孔瑞在一旁试探着问。
  “要去你去,想找死别拉上我!”
  冯克昭骂了一句,继续专注地看着……
  直到那些人清理到府衙门口,冯克昭才急忙招呼孔瑞跑开。
  等他们跑回正堂,牢牢关上大门,
  冯克昭才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眼中仍残留着惊魂未定的神色:
  “太狠了,一个活口都没留。”
  孔瑞站在一旁,同样满头大汗:
  “要是能留下活口审问一番就好了。”
  “好你个头,你这榆木脑袋,能不能长点心!”
  冯克昭一边骂,一边走到桌旁坐下,猛灌了一口凉茶:
  “事情发展到现在,各方都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就算审问出什么,又有什么用?大家心里都清楚彼此情况,还不如就这样在暗地里较量,保持默契。”
  “大人英明。”
  “别扯什么英明不英明了,赶紧想想明天怎么安抚那些百姓吧。
  府尹大人说了,明天应天商行还得关门。
  今天他们在商行门前闹事,明天说不定就会来京府闹。
  要是处理不好,咱们都得丢官。”
  冯克昭一脸忌惮,不停地摇头。
  “是,大人!”
  孔瑞显然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明天上衙后,把事情的严重性传达下去。
  在这些大人物的争斗面前,你我不过是蝼蚁。
  可别像毛骧那样,被猪队友连累。
  毛骧有陛下庇护,还能保住官职。
  要是事情落到你我头上,卷铺盖回家都是轻的。”
  孔瑞喉咙动了动,眼中闪过一丝慌张,连忙点头:
  “大人,下官明白。”
  平凉侯府位于大工坊彰德街十六号,地处街角,规模宏大。
  府邸宛如一头隐匿于黑暗中的猛兽,仅有寥寥几处灯火闪烁。
  后堂书房内,气氛死寂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平凉侯费聚坐在书桌后,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哒哒哒的声音在整个房间回荡。
  下首,一个黑衣年轻人坐在那里,静静地品茶,此人是郭振。
  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
  一道人影匆匆走进来,是五十余岁模样的宜春侯黄彬。
  他的出现打破了屋内原本的死寂,费聚和郭振的目光都投向他。
  费聚问道:“事情办成了吗?”
  “没成!”
  黄彬坐到郭振身旁,脸色凝重,显然在生闷气。
  费聚发出一声叹息,郭振原本挺直的腰杆也慢慢靠向椅背,同样叹了口气。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本来就是一次试探。”
  郭振面容冷峻,嘴唇紧抿。
  黄彬摇了摇头:
  “至少也该试出点什么,现在连商行的门都没摸到。”
  平凉侯费聚缓缓摇头:
  “不必在意…商行如今关门,对我们来说已是极大的惊喜。
  我麾下一些商行最近都抱怨生意难做,
  应天商行关门,能让我们的生意恢复一些,这已经很好了。”
  黄彬点了点头:
  “尽快安排人下乡吧,这次要从应天商行手里狠狠咬下一块肉。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只让他们卖呢?”
  见二人开始讨论商贾钱财之事,郭振眼中闪过一丝荒谬,无奈地摇头:
  “两位侯爷,现在是谈银钱的时候吗?有了权势,还怕没有钱财?”
  “呵…”
  黄彬大笑起来,声音粗犷:
  “别急,老大哥都来京城了,咱们这些人也该有个出路了。
  一个个都掌权领兵,
  就咱们留在京城无所事事,要么被派到偏远之地。
  陛下这样可不厚道啊。”
  此话一出,郭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为了袭爵已经付出诸多努力,可直到现在都未能成功,身心俱疲。
  费聚将手搭在书桌上,不像二人那般乐观:
  “陛下的性子你我都清楚,他不会轻易罢休。
  今日之事,显然是早有防备。”
  气氛顿时冷了下来,二人点了点头。
  郭振沉声说道:
  “这次派去的都是各地精兵,死在京城实在可惜。”
  黄彬脸色一冷,变得平静如水,幽幽说道:
  “人总有一死,死在外面和死在京城,没什么区别。
  你我登上高位,弟兄们也能跟着过上好日子。
  看看现在…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费聚重重叹了口气,坐直身子:
  “京城这边有老大哥在,我不担心。
  我现在只是疑惑,唐胜宗在辽东做了什么,竟让陛下急匆匆地把陆云逸派去大宁?”
  “哦?这事有什么关联吗?”
  黄彬面露诧异,也坐直了身子。
  “今天我去见韩国公时,他隐晦地提了一嘴,
  说辽东起了些风浪,把周兴搞得焦头烂额。”
  “还有这事?”
  黄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整个人激动起来:
  “想不到啊,唐胜宗那个闷葫芦,居然悄无声息地搞出这么大动静。”
  “先别高兴得太早,
  这只是一方面原因,避祸也是其一。”
  费聚感慨地笑了笑:
  “韩国公的威势还是很吓人的。
  本来信国公前几日就要离京,
  一听老大哥要来,干脆不走了。”
  郭振笑了起来:
  “开国老臣没剩几个了,宋国公、颍国公在外,能与韩国公分庭抗礼的,没几个人了…”
  “局势对我们有利,趁着反攻清算这段时间,彻底把应天商行搞垮。
  三天之后再拖三天,时间久了,人们就不会把它当回事了。”
  郭振点了点头,提出疑问:
  “不过,刑部和大理寺这次居然这么卖力,倒是让人意外。”
  费聚摇头道:
  “这些文官和咱们不是一路人,
  现在双方有共同的敌人,所以才暂时站在一起。
  可惜国子监的宋纳老奸巨猾,不肯表态。
  否则朝野士林一起发力,陛下就算不想让步也得让步。”
  “陛下已经让步了,不然商行的事闹不了这么大。
  陛下真的老了。”
  黄彬有些感慨地说。
  郭振深以为然地点头:
  “人老了,心思就安稳了,不想折腾。
  陛下一直推行的事,
  他自己也知道难以延续,或许是打算放弃了。”
  屋内光影交错,费聚慢慢站起身,沉声道:
  “总之,关键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跨过眼前这道坎,往后就是好日子。
  大家各自回去准备,朝堂上咱们必须团结一致,共进退。”
  “嗯…告辞。”
  二人站起身,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平凉侯府。
  南直隶、扬州府。
  阳光倾洒,驱散了夜晚残留的些许凉意,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燥热。
  扬州城的南城门已是人来人往,各色车马络绎不绝,早已在此等候入城。
  这时,官道不远处驶来一辆马车,摇摇晃晃,
  周围有一些侍卫跟随,一看便知车上之人非富即贵。
  众多百姓连忙避让,让其先行。
  但马车却停在了人群后面。
  随着帘幕掀开,
  一名身穿黑衣的年轻男子从马车上跳下,接着搀扶着两名如似玉的女子下来。
  一名女子身着白色长裙,清冷如仙。
  另一名女子身着鹅黄色长裙,灵动活泼。
  “哇,这就是扬州啊,比京城小好多。”
  身着鹅黄色长裙的女子惊叹道,引得旁人纷纷侧目。
  黑衣年轻人微笑着说:
  “应天城是天下第一大城,要是扬州比应天还大,那还得了?”
  “夫君,听说北平城也很大,您去过吗?”
  白衣女子走到黑衣年轻人身旁,挽住他的胳膊,柔声问道。
  咔嚓咔嚓…
  周围隐约传来一阵心碎声,不少年轻小伙满心惋惜,暗自神伤。
  如此仙女般的女子,怎么就嫁人了呢,还叫人夫君!
  没等他们缓过神,那鹅黄色女子也挽了上去,笑着说:
  “是啊是啊,您去过吗?”
  咔嚓咔嚓……又是一阵心碎声。
  “我倒是没去过,黑鹰以前跟着他爹跑商去过。
  听他说北平城也很大,只不过当年战后城墙损毁严重,朝廷又没出钱修缮,就把城墙拆了。”
  “走,难得清闲,
  咱们也排队入城,好好看看扬州风光。”
  陆云逸大手一挥,望着缓缓打开的扬州城门,意气风发,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进城后,正值早晨,
  整个城池弥漫着一股百废待兴的气息,就像刚睡醒的人,还没完全清醒过来。
  几人很快走进一家颇为热闹的茶肆。
  “客官,几位呀?”
  小厮见有贵客上门,连忙迎了上来。
  “三位,有雅间吗?本公子带了些侍卫。”
  “有的,三位楼上请。”
  小厮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连忙引着三人上楼。
  像这样的贵客,单是喝一壶好茶,费就抵得上寻常百姓不少开销。
  雅间靠窗临河,透过窗户能看到一些船夫在划船,一幅江南水乡的雅致景象映入眼帘。
  陆云逸点点头:
  “嗯,不错…你们这儿有什么特产?”
  “小店最拿手的就是干丝、烧卖等各类点心,
  还有‘魁龙珠’茶,这也是小店的特色。”
  小厮没提价格,因为单看这三人的气质,就知道他们非富即贵,谈钱反倒俗气了。
  陆云逸看了看沐楚婷和邓灵韵,点头道:
  “你刚才说的都来一份,够我们三人吃就行,茶要上好的。”
  “好嘞,客官稍等~”
  小厮声音抑扬顿挫,躬身退下,离开了雅间。
  “夫君,您这么随性,一会儿给咱们上的说不定都是昂贵的东西。”
  沐楚婷嗔怪地白了他一眼,小声嘀咕。
  陆云逸哈哈大笑,毫不在意。
  他一边拿起餐具给二人分放,一边说:
  “穷家富路,出门在外,
  吃喝上不必为钱财发愁。
  再说了…咱们也没穷到揭不开锅。”
  邓灵韵有些哀怨地叹了口气:
  “大人…咱们离揭不开锅也不远了。
  京中的消息传来,真让人担心,大人不会受牵连吧?”
  此话一出,沐楚婷脸色也凝重起来,面露担忧。
  “好好的商行,谁都没得罪,这么一桩一举多得的好生意,居然就被打压关门了。
  简直岂有此理,荒谬至极!”
  “哎~”
  陆云逸轻笑一声:
  “韩国公进京,必然要和宫中一争高下。
  一个商行算什么?
  不过是个赚钱的工具罢了。”
  “可…商行凝聚了夫君和宫中那么多心血,
  就这么关门了…商行一天能赚近万两银子,太可惜了。”
  沐楚婷语气中带着惋惜,声音愈发清冷。
  “把拳头收回来,才能更有力地打出去。
  为夫现在也想明白了,这么匆忙离京,是宫中主动退让。
  不然商行有了主心骨,还是能照常运转。
  现在商行没被一把火烧了,就已经不错了。”
  “可…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沐楚婷叹了口气。
  “从来没有白费的努力。
  如今商行关门,恰恰说明之前的努力有成效。
  要是没有威胁,谁会去管它?”
  陆云逸分好筷子和碗,继续说道: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商行已经走出了一条路。
  等局势稍微好转,商行就能重新崛起……
  有时候啊,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想要团结京中百姓,这是必经的过程。”
  说到这儿,陆云逸也无奈地叹了口气:
  “当然…这些都是漂亮话。
  主要还是宫中压力太大,有个宣泄的出口也好。
  商行是不是牺牲品,要看怎么看。
  等韩国公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准备离京了,商行还会再开的。
  真正决战之前,还是要示弱,让敌人放松警惕。
  一时的吃亏不算什么。”
  沐楚婷听着这些弯弯绕绕的道理,似有所悟,问道:
  “韩国公什么时候离京?”
  “这要看陛下让步多少了。
  让步足够多,韩国公没几天就会走。
  要是让步不多…
  京中还有得较量,流血冲突肯定少不了。”
  “流血?还要动兵?”
  邓灵韵惊呼一声,连忙捂住嘴巴。
  陆云逸笑了起来,伸手捏了捏她的小鼻子:
  “不然为夫整天在京中穿着甲胄干嘛?
  热都热死了。
  在生死攸关的大事面前,流血在所难免。
  说不定现在已经动手了,只是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那…岂不是可以用谋反罪抓人了?”
  邓灵韵眼睛一亮。
  陆云逸一阵无语,畅快地大笑起来:
  “你这小丫头,要是事情这么简单就好了。
  想抓大人物,得先剪除他的羽翼。
  等他没有反抗之力了,才能动手。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
  想想淮阴侯韩信,把他杀在宫中倒是简单。
  可后续的麻烦事,劳民伤财,动摇大汉国运。”
  陆云逸看向沐楚婷,朝她挑了挑下巴:
  “给咱们灵韵解释解释。”
  沐楚婷脸色有些古怪,摸了摸邓灵韵的小脑袋:
  “倒像是养了个闺女……”
  “哎呀~~~”
  邓灵韵猛地甩头,气得脸都红了。
  “别生气,姐姐给你讲…
  韩信死后,陈豨叛乱,他是淮阴侯的亲信。
  汉高祖亲自率军东征讨伐,经过一番激战才平定叛乱。
  之后是卢绾叛乱,他是燕王。
  韩信稀里糊涂被杀后,
  这些异姓王处境越发艰难,就干脆反了。
  后来卢绾逃亡匈奴,封国被废。
  再就是英布叛乱,他也是异姓王。
  韩信、彭越被杀后,他害怕极了,所以也反了。
  还是汉高帝亲征,才将他击败。
  杀一个人容易,可耗费这么大精力去平息后续风波很难,
  稍有不慎就是天下大乱。”
  邓灵韵眨了眨大眼睛,似有所悟,明白了一些。
  陆云逸解释道:
  “咱们大明和汉朝的处境差不多,都是从乱世中崛起。
  一众公侯都是乱世枭雄,和那些异姓王一样,
  最擅长割据地方、起兵造反。
  故元就是这么被折腾没的。
  要是咱们陛下也像汉朝那样只杀头目,如今国泰民安的景象可就全毁了。
  留下的烂摊子,比让步的代价大多了。”
  “夫君和姐姐真厉害…我都不懂这些。”
  邓灵韵有些失落,把小脑袋搁在胳膊上。
  “这些事想起来太累,不说了!”
  陆云逸一挥手,只见雅间的门打开,几名侍者端着餐盘鱼贯而入。
  盘中的点心各式各样,精致美观。
  “哇……”
  邓灵韵又发出一声惊呼。
  陆云逸笑了起来:
  “一路吃吃喝喝,可比操心京城那些事轻松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