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世风日下,刑部查案!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2025-04-13 09:55      字数:4502
  第606章 世风日下,刑部查案!
  韩国公李善长来京的消息,
  仿若一阵强劲春风,迅速传遍了整个南直隶。
  许多人纷纷从家中启程,渴望能前往京城,亲眼见一见这位文臣领袖。
  还有不少年事已高的老者,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只为能见老友最后一面。
  原本因商行开业而掀起些许波澜的应天城,似乎变得更加热闹非凡。
  此时,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引领着文武百官入城。
  随着汇聚的人流越来越多,宽敞的街道也逐渐变得拥挤起来,
  仿佛整个应天城的人都齐聚于此。
  与前几日商行所在之处不同,这一次前来的人非富即贵,其中不乏身儒衫的读书人。
  他们一个个顶着炽热的日头,望着缓缓而过的车队,目光深邃,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车队很快抵达府东街。
  李善长与皇帝、太子同坐在一辆马车中,
  三人一边闲聊,一边透过掀起的窗帘,打量着外面景象。
  李善长看着京中人头攒动的场景,不禁感慨地摸了摸胡须:
  “上位,咱们刚打进应天城的时候,
  城内的人几乎跑光了,远不及眼前人多。
  这都是因为上位您多年来在应天精心操持,
  才让这座古城重焕生机,此乃不世之功啊。”
  朱元璋微微一笑,没有出声。
  “老哥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并非咱一人的功劳。
  而是托了朝廷与大臣的福。
  你们在何处,世间的权贵就会奔向何处,
  百姓也会觉得天子脚下机会多,自然蜂拥而至。”
  李善长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
  “上位,您已然登上皇位,何必如此谦逊。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
  若不是得到上位提携,哪能有今日这般成就。”
  朱元璋摆了摆手,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而是指着位于府东街街角的“庞然大物”说道:
  “老哥啊,你来瞧瞧,
  这是应天商行,看着很气派吧。”
  “嗯……确实十分气派,
  而且这模样,倒与京城外许多新修的路相似。”
  朱元璋点了点头:
  “是啊,这东西名为水泥,
  再掺杂一些其他东西,就变成了混凝土,非常结实,比以往黏土结实数十倍。
  应天商行原本没打算用混凝土修建,
  毕竟这么个建筑立在京城里,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但有人告诉朕,若是不用混凝土修房子,
  城外的百姓又怎会相信混凝土能修路呢?
  朕觉得这话在理,便同意了。
  没想到效果如此之好,赚了不少银钱。”
  李善长望着商行门前人山人海的景象,一时没有说话。
  直到车队驶过后,他才淡淡地说:
  “陛下,朝廷亲自操持商业之事,这可是与民争利啊,不可长久。
  长此以往,世风将会日渐衰落。”
  此话一出,宽敞的马车里气氛陡然凝固。
  太子朱标眼帘微微垂下,眼中精光一闪而过,放在袖中的手掌也猛地握紧。
  朱元璋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老哥所言极是。
  当年咱们刚入应天,老哥就跟我说……
  车马行这类生意,绝对不能交给外人,要掌控在自己手里。
  真到打仗的时候,还能征用,不至于陷入困境。
  现在看来,老哥真是英明啊。
  前些日子天界寺大火,若不是有足够的推车用于救火,
  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整个南城恐怕都要被烧毁。”
  李善长面无表情,只是皮笑肉不笑地点了点头。
  “臣并非名臣,但陛下却是明主,这等事全仰仗陛下洪福齐天。”
  “老了…现在不服老不行了。”
  朱元璋将身体向后靠,手掌轻轻拍着膝盖:
  “以往每天早上,我都要打拳。
  可从去年开始,我就感觉身子骨不听使唤,
  一套拳还没打完,就闪了腰,真是大不如前了。”
  “老了…咱们都老了…”
  李善长喃喃自语道。
  “哈哈哈,老哥啊,
  鼎臣更老了,路都走不稳,
  他在宫中等着咱们,到时候咱们好好聚聚。”
  “应该的。”
  申时初,也就是下午三点左右,刑部衙门。
  刑部尚书赵勉坐在书桌后,他身形干瘦,体态修长,整个人透着一股干净利落的气质。
  他手中端着一杯凉茶,静静地看着手中文书,脸上满是阴霾。
  没过多久,他便将文书狠狠地摔在桌案上,破口大骂:
  “这些乱臣贼子,居然牵扯了这么多人,这可怎么抓?”
  他手中拿的,是前几日卫所叛乱时抓获之人的文书。
  锦衣卫审讯不过来,牢房也不够用,所以将一部分人移送到刑部,也算是分些功劳。
  但赵勉却觉得,这完全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拿在手里全是麻烦。
  这时,门口值守的吏员快步走进来,恭敬地说:
  “部堂大人,礼部张大人来了。”
  “说清楚,哪个张大人!”
  赵勉厉声喝道,眼中阴霾一闪而过。
  他此刻和毛骧有同样的感受,身边尽是猪队友。
  吏员连忙说道:
  “是左侍郎张衡张大人。”
  “他来做什么?”
  赵勉眉头微皱,微微坐直身体,沉吟片刻后,开口道:
  “把他请进来。”
  “是。”
  没过多久,一位面容和善、脸上挂着笑容的老者缓缓走进来。
  此人浑身散发着如沐春风般的和煦气息,白的胡子打理得一丝不苟,
  身着绯色官袍,正是礼部左侍郎张衡。
  “张大人,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啊?”
  赵勉站起身,一边笑着,一边请张衡落座。
  张衡也笑着回答:
  “赵大人,今日前来可不是找你喝茶的,而是有正事。”
  此话一出,赵勉脸色微微一正,坐了下来。
  “哦?是什么事?以你我的交情,张大人开口,本官绝无推脱之理。”
  张衡也坐了下来,脸色略显凝重:
  “今日前来,是因为本官听闻了一件事。”
  “什么事?”
  “不经审问当街杀人以及滥用私刑之事。”
  张衡沉声说道,原本和煦的面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郑重。
  “当街杀人?还有这种事?”
  赵勉听后脸色微变。
  此事若发生在别处,可大可小,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若是发生在京城,那可就是大事了。
  这关乎百姓民风,也难怪礼部会来人。
  赵勉心中顿时明白过来,他的回答也极为干脆:
  “张大人告诉本官人在哪里,本官派人把他抓回来,
  到时严加审问,给应天百姓一个交代。”
  张衡脸色稍有缓和,轻轻叹了口气:
  “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现在他们的家人已经堵在了皇城外的礼部衙门门口,跪了一地…
  大约有个百十号人,
  口口声声要衙门给他们一个公道。”
  “这么多人?”
  赵勉心中一凛,眼睛微微瞪大。
  六部以及都督府在皇城中都设有“办事处”,里面也有各部的官员。
  这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不必从皇城匆忙赶过去。
  刑部衙门时常被人堵门,赵勉早已习以为常。
  但礼部衙门被人堵门的情况却很少见,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件大事。
  事实上,但凡和礼部扯上关系的事,就没有小事。
  “张大人,您就跟我说实话吧,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刑部衙门若能配合,绝不含糊!”
  赵勉当机立断,马上开口。
  张衡长叹了一口气,沉声道:
  “前些日子商行里发生命案的事,你还记得吧?”
  赵勉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觉得荒唐,整个人也紧张起来:
  “那些人是那日闹事之人的家属?”
  张衡点了点头:“正是他们。”
  “简直岂有此理!”
  “嘭”的一声巨响,
  赵勉一巴掌拍在身旁的桌案上,连茶杯都被震得颤了颤。
  “这些乱臣贼子浑水摸鱼,不仅放火还推推搡搡,
  衙门关押他们,有什么错?”
  张衡压了压手:
  “赵大人…您先消消气。
  本官此次前来,就是想问一问,
  那次事件中,有没有关押无辜之人,或者小错重判的情况?”
  赵勉脸色严肃:
  “张大人说笑了,那日陛下也在商行,哪有小错?
  况且…其中一些人经过筛查已经被释放了。”
  “哎~赵大人,此事立场不同。
  你我身为朝廷命官,自然不希望看到危害陛下的事发生,希望以此起到警示作用。
  但百姓可不这么想,
  他们会觉得不过是挤了一下,急了一点,怎么就被关押了?
  甚至坊间已经有传言。
  说朝廷与民争利,公器私用,
  而且…民风已经受到影响。”
  张衡缓缓道来,脸色凝重,继续说道:
  “赵大人,将近两百人跪在礼部门前喊冤,来来往往的人不知有多少。
  咱们晚一步行动,流言蜚语就晚一天平息。
  依我看,咱们还是赶紧行动,
  至少堵住悠悠众口,
  别让百姓以为…
  咱们朝廷和商行狼狈为奸。”
  兜兜转转说了这么多,赵勉已经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他不动声色,只是眼中露出一丝诧异:
  “张大人的意思是?此事是商行的过错?”
  张衡摇了摇头:
  “不是我的意思,是应天百姓的想法。
  他们如今都觉得…
  商行是朝廷用来欺压他们的器具,是公器私用之物。
  虽说商行很重要,但相比于天下民心,还是民心更为重要。”
  赵勉沉声道:
  “张大人希望刑部怎么做?”
  张衡说:
  “刑部自有章程,下官是礼部之人,不便插手。
  但……下官希望刑部能堵住悠悠众口,别让事情再发酵下去。
  至少要查清当时的情况,查明事情真相,给百姓一个交代。
  否则……事情会越闹越大,
  到时候礼部和刑部再想收拾残局,就来不及了。”
  赵勉脸色凝重到了极点,轻轻叹了口气:
  “不瞒张大人,此事就算刑部想管,也有些力不从心。
  当日操办此事的是京府衙门与锦衣卫,刑部只是出了些人手,提供了一处天牢。
  要想彻底平息此事,还得这两个衙门出面。”
  张衡面露焦急,缓缓摇了摇头:
  “商行现在可是京府衙门的摇钱树,他们死抱着不放…
  那锦衣卫是什么德行,你我还不清楚吗。
  下官实在没办法,才来求赵大人。
  不然任由事态这么发展下去,迟早会波及到刑部。
  倒不如提前介入,还能赚个好名声。”
  赵勉紧抿嘴唇,这件事目前看来就是个大麻烦,一旦沾上就甩不掉。
  但他也明白张衡说的没错,一旦事情闹大,汹汹民情无法控制时,朝廷三司必然会插手。
  到那时,刑部确实会很被动。
  只是…赵勉有些想不明白,为何向来性子淡泊的张衡,对这件事如此上心。
  纠结了半天,赵勉才沉声开口:
  “这样吧,本官先和张大人去现场看看。
  若民情真的无法控制,刑部再派人调查。”
  “太好了太好了…
  赵大人快些吧,咱们一起去。”
  临近傍晚,刑部宪部郎中平文博带领宪部吏员、衙役共一百人来到应天商行。
  此时,商行即将关门的铃声已经响起。
  大门处没有往里进的百姓,全是带着大包小包往外走的人。
  看到气势汹汹的一行人,他们连忙侧身避让,眼中满是疑惑。
  商行的伙计也看到了这一幕,赶忙跑回去,向掌柜们禀报此事。
  没过多久,一位四十多岁、长相极为俊朗的中年人缓缓走出来。
  他是商行公关部的管事,名叫江永怀。
  他看着门口一行人,眼中闪过诧异。
  还没等他开口,领头的中年人便迅速说道:
  “本官是刑部宪部郎中平文博,
  奉命令特来调查命案,请应天商行予以配合。”
  江永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脸上随即露出笑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请平大人进商行稍坐,喝点凉茶,先消消暑气。”
  平文博摆了摆手,干脆利落地说:
  “不必了,带我们去命案发生时的仓库。
  根据文书记录,应该在一层东北角,离北门很近。”
  江永怀脸色一僵,拱了拱手,问道:
  “敢问平大人可有刑部的调查文书?
  您也知道…商行家大业大,关乎百姓生计,现在又是关门的时候。
  若是贸然行事,可能会影响明日的生意。”
  “命案都发生了,还想着生意?真是荒谬!
  你们这些商贾之人嗜钱如命,视百姓性命如粪土。
  你们这些人要是落到本官手里,哼……”
  平文博声音冷冽,毫不留情地训斥道。
  他从身旁吏员手中拿过文书,举到江永怀面前:
  “看到了吗,上面盖着刑部大印。
  应天商行要协助刑部查案,
  现在本官作为宪部郎中,要去查看现场,有什么问题?”
  尽管江永怀久经世事,
  但还是被他强硬的态度噎得说不出话来,心中怒火直往上冒。
  但他还是微笑着说:
  “平大人,商行命案一事,京府衙门和锦衣卫都已经给出定论。
  大人来的时候…没和他们沟通一下?”
  “刑部是刑部,照你这么说,刑部还要听他们指挥?”
  平文博眼睛一瞪,死死盯着江永怀喝道,随后用力一挥手:
  “此人阻挠办案,把他拿下!”
  江永怀满脸惊愕,
  他这才明白,眼前这人分明是来故意找茬的!
  但他没有声张,任由那些吏员把他扣押起来。
  他看了看平文博,又看向跟随而来的两名雇员,说道:
  “去把这件事禀报刘大人。”
  两名雇员也被这一幕吓了一跳,连忙跑开……
  平文博对此并未阻拦,只是用力一挥手:
  “进去,把仓库封锁,贴上封条,任何人不得靠近。
  另外,把当日见到尸体的人都叫来问话!”
  “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