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带兵入京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2024-12-11 09:32      字数:5203
  第365章 带兵入京
  大井川,麓川已经有了防备,
  明军到达便没有立即展开攻伐,
  而是在大井川一侧安营扎寨,等待后续大军到来。
  此时,中军大帐被率先安置完毕,秦元芳战战兢兢地来到此地。
  西平侯沐英虽然是大人的岳丈,
  但人的影树的名,又是今上义子,
  他不过是个探查总旗,就这么直接相见,还是有些忐忑。
  进入大帐,屋内有三人,
  坐在上首那人在大人大婚时见过一次,是西平侯沐英。
  一旁的两人倒是不认识。
  秦元芳快步上前,躬身一拜:
  “秦元芳拜见西平侯爷,拜见两位大人。”
  西平侯见他依旧是一副树枝环绕的模样,心中再次确定,这就是云逸的兵。
  他沉声开口:
  “前军斥候部此刻应当在景东牵制麓川营寨,怎么会在这里?”
  秦元芳一愣,表现得有些茫然,见沐英眉头紧皱,
  秦元芳连忙反应过来,再次躬身:
  “回禀西平侯爷,景东麓川营寨我部已然攻破,
  此刻混杂在麓川大军中,来到定边城南侧,
  大人吩咐我等探查小队探查麓川营寨的动向以及找寻沐侯爷所带领的大军。”
  话音落下,军帐内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西平侯沐英、都指挥使宁正、都指挥同知汤昭此刻都是一副见了鬼一般的模样,紧皱眉头,歪着脑袋看向秦元芳。
  他们听到了什么?
  麓川营寨被攻破?
  “你再说一遍。”宁正甩了甩耳朵,用手扣了扣。
  他有些怀疑是最近匆忙赶路,被灰尘堵了耳朵。
  秦元芳便又将事情说了一遍,
  这一次他说得无比详细,从何时出兵到初期战事的斩获,
  再到发现南方诸国的军队,
  再到逐个击破以及策反暹罗军,
  最后说了一举攻破营寨,
  从而充当安南军,一同来到定边城
  军帐内的三人即便位高权重,
  经历过不知多少腥风血雨,但此刻依旧有些面容呆滞。
  此等传奇战事,竟然发生在云南境内?
  坐在上首的沐英心绪激荡,几乎可以肯定,
  此等事情必将会流传千古,五千骑破十四万人营寨,
  此等功绩,整个大明朝还未出过此等辉煌战绩。
  一旁的宁正好不容易稳定思绪,
  看了看放在一旁包裹严实的万里镜,只觉得世事无常,
  什么时候仗也变得这么容易打了?
  “秦元芳是吧,你是说麓川营寨中只有两万麓川兵,
  其余的都是南方诸国的兵马?”
  秦元芳连连点头:“是。”
  “你们此刻在麓川军队中?定边城南侧的接应兵马是你们?”宁正声音一点点拔高。
  在今日之前,此番战事已经能看得到胜利,
  唯一值得顾虑的,是麓川思伦法放弃心中骄傲,选择从景东逃遁,
  那对于大明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思伦法果然还是以往那般,要与明军决一死战,
  而且,局势似乎好得有些过头了,
  思伦法的接应兵马居然是明军?
  这.
  这让宁正与汤昭都无法反应,陷入沉默。
  倒是沐英率先反应了过来,
  他看过程北元战场的详细军报,
  混入敌阵此等手段陆云逸在北征中就已经用过,用得炉火纯青,
  如今故技重施!
  就算第一次是偶然,那第二次做成此事,
  那就是高明、炉火纯青。
  沐英此刻忽然觉得,嫁一个女儿获得如此贤婿,大赚特赚。
  深吸了一口气,沐英眸光锐利,大喊一声:
  “来人!”
  站在门口的亲卫顿时跑了进来,沐英转而看向秦元芳:
  “秦元芳,本侯要你画出这段日子尔等探查的麓川营寨布置,
  以及前军斥候部所属所处位置,要事无巨细!”
  秦元芳挺直腰杆:“是!”
  等到秦元芳跟着亲卫离开,
  沐英眸光锐利,迅速走到一旁的巨大地图前,沉声开口:
  “既然云逸已经堵住了思伦法的退路,
  我等要改变方略,此战务必歼敌!”
  沐英回过身来,看向宁正与汤昭,掷地有声地开口:
  “我等要主动出击,寻求与思伦法决战,让他将更多的力量投入正面战场!”
  宁正与汤昭也站了起来,来到地图前,
  在他们眼中,地图已经有了千般变化,
  一个包围麓川大军的包围圈俨然已经成型!
  而他们所部,力量最强,战力最多,
  理应牵扯更多的力量,
  给定边城与前军斥候部创造从后破敌的机会。
  一旁的汤昭沉声开口:
  “思伦法此人自命不凡,甚至还传出生在麓川是他最大的桎梏,
  所以我想着派人前去激一激他,让他恼羞成怒。”
  “怎么做?”
  宁正回头看向一旁的老伙计,
  汤昭此刻的模样也不是那么太好,头发潦草,胡子拉碴,
  脸上五官扭打在一起,像是五十多岁的老者。
  汤昭想了想,说道:
  “既然麓川象兵自诩天下无敌,
  我等就派出三百骑兵与麓川象兵约战,
  方法虽然老套,但现在麓川还在攻城,整个大部还未扭转势头,
  思伦法会借这个机会来拖延时间,提振士气。
  否则,定边城他们猛攻了五日都没打下,士气太过低迷。”
  宁正眉头紧皱,有些顾虑:
  “若是我等战败,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就在这时,一旁的沐英已经斩钉截铁地开口:
  “就这般定下,挑选军中最精锐的骑兵出战,
  咱们大明的兵,无论怎么着,也不会比麓川兵差。”
  他看到汤昭:“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汤昭一愣,有些狐疑地看向宁正,
  按理说此等立功露脸的事情应该是挑选心腹手下才是。
  宁正倒是没有意外,笑了笑:
  “我等二人的家底已经被思伦法知道的一干二净,
  你的目标要小一些,放心大胆地选,就算是败了也无妨。
  现在局势大好,这仗还能打输了不成?”
  此话一出,军帐内的气氛有些缓和,
  汤昭也就不再吝啬,沉声道:
  “云南前卫指挥使张因擅长齐射与小规模战场,
  他曾在景东率领三百骑直突敌阵,斩获敌将,不如派他前去?”
  “张因?”沐英轻轻点了点头:
  “是一员猛将,就让他前去,
  骑兵也从他部中挑选,知根知底,用着顺手。”
  汤昭面色一变:“是!”
  汤昭快步离开,前去布置。
  沐英与宁正重新坐了下来,
  一旁的亲卫见气氛缓和,连忙将茶水瓜果拿了上来。
  沐英也不客气,抓起了一把瓜果就这么吃了起来,还看向宁正:
  “吃,好几日没好好歇息,多吃些东西有力气。”
  宁正也不客气,二人就这么吃了起来,
  将一杯茶水一饮而尽,宁正有些感慨:
  “没想到啊,原本艰难的战事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也难怪大将军这些日子来了好几封信件。”
  沐英眼神一凝,若有所思地发问:
  “蓝玉也给你来信了?”
  宁正笑了笑:“那倒没有,是太子府来信,
  不过话里话外都是要看护好陆云逸,别让他四处冒险,
  我姑么着就是大将军为了避嫌,走的太子府的渠道。”
  “这个蓝玉,可真是护短。”
  沐英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陆云逸这等将才,换作是他也要护着。
  南北两次大战,都成为改变局势的关键点,
  能做到一个就能福泽子嗣,
  现在他做到了两个。
  虽然麓川战事还未结束,但在沐英这等名将眼中,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
  若是此等战事还不能赢,大明干脆亡国算了。
  轻叹一口气,沐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将身体靠在椅背上,小口抿着茶水。
  过了不知多久,沐英才轻轻开口:
  “等这次战事结束,我会带精兵入京,
  到时候云南诸事就交给你与冯诚,
  南方诸国这次做了错事,要好好敲打一二,不要心慈手软。”
  宁正坐在一旁,直了直身体,有些凝重地看向沐英:
  “带兵入京?局势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沐英脸色有几分凝重,眼中有阴云闪过:
  “陛下年纪大了,有些人生出了一些歪心思。”
  沐英抿了抿嘴,眼中有几分动容:
  “以往,都是父亲护着我们这些小的,
  现在父亲老了,我等这些孩子,也该为父亲出头。”
  空洞的声音在军帐中回荡,
  宁正同样是开国功臣,同样是凤阳人,征战三十年间,他见过不少父慈子孝的场面,
  上位传授义子兵法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他没来由地也生出了一些感慨:
  “都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为什么就偏偏要折腾呢?好好在家颐养天年不好吗?”
  沐英眼窝深邃,知道他说的是谁,轻轻叹了口气:
  “大明想要昌盛,鱼鳞图册必须绘制,
  一些老人死死抓着手里的权势土地不放,必将会推出一个领头羊,
  纵观大明,能当这个领头羊与陛下抗衡的,也没有几个了,
  不选他还能选谁?总不能选太子吧。”
  沐英露出轻笑,带着几分嘲讽。
  宁正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等你走后,我也要在云南大施拳脚,
  你是陛下义子,天生矮一辈,
  一些老东西你下不了手,我来。
  等这场战事打完,再收拾了南方诸国,云南就彻底安稳了,
  等到明年,鱼鳞图册必须开始绘制,
  谁挡在前面,我就杀谁!”
  沐英嘴唇微抿,眼中闪过纠结,
  在打下云南后,军中不少老将发现云南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便纷纷在这里住下,颐养天年。
  他们的到来,给云南增添了一些生机,政令的推行也快了许多,
  但同样,大肆兼并田产土地,
  致使云南三司手中掌控的土地寥寥无几,
  每年的赋税少之又少,
  弄得三司整日给应天发奏疏,
  里里外外只有一件事——要钱。
  但沐英知道,只要将这些兼并的田产重新丈量,登记在册,赋税将会暴涨三倍,
  到时就算是再打仗,以云南物产丰富,完全不会缺人缺粮缺钱。
  只是,那些人大多与他有旧,
  要么是立下汗马功劳,要么跟随陛下打江山许久,
  他抹不开这个脸面。
  见他如此模样,一旁的宁正没来由的愤怒:
  “文英,你与陛下一样,心慈手软!”
  “你是读过史书的,历朝历代,
  立国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指望后世之君去解决那就是痴心妄想!
  现在的云南都司你我说了算,
  是因为我等手中有兵,等过些年你我都死了,大权旁落,
  乡绅士绅勾结成群,他们家中子嗣进入军中,
  到时候再想动可就是有违民意了。”
  “不要说了!”
  沐英出言打断,用力捏了捏眉心,
  杯中的茶水也因为手掌颤抖而挥洒出一些。
  “我再想想,让我再想想.”
  “还想什么?你我如今代表朝廷,朝廷退一步,
  那些贼子可不会退一步,他们会得寸进尺,再进一步!”
  宁正怒不可遏,猛地站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
  “我就知道这个结果,
  军事上能一退再退,赢最后一次就行,
  可政事上不是如此,阵地我等不去抢占,敌人就会抢,
  现在的隐忍,是给子孙后代埋下祸端!”
  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自门口响起,汤昭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思伦法应战了!!”
  可下一刻,汤昭就察觉到了屋内气氛有些不对,
  在二人身上来回打量,有些茫然:
  “这这是咋了?”
  沐英重重叹息一声,
  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丢下一句话快步走出。
  “此事战后再说。”
  宁正有些懊恼的砸了一下手掌,重重叹息,也跟着走了出去,
  留得汤昭愣在原地,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
  临近午时,天际泛起一抹淡淡金黄,
  阳光毫不吝啬地挥洒而下,
  天空碧蓝如洗,让人心旷神怡。
  但大井川战场,却不似天空那般淡然悠远,反而充斥着紧张肃杀!
  明军与麓川军相隔很远,相互对峙。
  如两股即将碰撞的洪流,空气中弥漫着肃杀。
  明军营地,三百铁骑列阵以待,
  马蹄轻踏,尘土飞扬。
  大明西平侯沐英身披银色战甲,手持长枪,目光如炬,
  扫视着对面麓川军的庞大阵势。
  在他一旁,宁正与汤昭换上了崭新的甲胄,显得威武不凡。
  麓川军中,国主思伦发端坐于一头最为雄壮的战象之上,
  身披金甲,目光冷冽而坚定。
  他身旁,数百头战象如同移动的堡垒,
  庞大的身躯在阳光下投下巨大阴影,令人心生敬畏。
  “传令下去,让明军见识见识我麓川战象的威力!”
  思伦发的声音低沉有力,随着他的一声令下,
  麓川军数千步兵与三十余头战象同时发动,
  如同潮水般涌向两军对峙的空地!
  战象的轰鸣声与军卒的呐喊声交织,气势非凡。
  尤其是那一头头庞大战象,
  他们步伐沉重,如同山岳般碾压而来,大地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人在此等庞大身影之下,显得异常渺小。
  此战主将张因并未退缩,他手持长枪,高声喝道:
  “兄弟们,稳住阵脚,麓川已是垂死挣扎,不用怕。”
  一道道军令下达,
  明军铁骑迅速调整阵型,四散而开!
  张因手中长枪一挥,死死盯着前方战象与麓川步卒,
  眼神冷冽,发出一声大喊:
  “杀!”
  三百骑兵冲杀而出,马蹄声震天,掀起思思轻烟。
  面对直冲而来的战象,张因并不打算硬碰硬,
  而是准备利用骑兵的灵活机动,不断游走,找寻攻击时机!
  数百丈的距离转瞬即逝,
  双方很快就纠缠在一起!
  张因眸光冷冽,不停下发着军令,
  不断在战象周围游走,寻找着攻击的时机。
  同时,他们手中的弓弩一直在发射箭矢,削弱战象的战斗力。
  然而,战象并非轻易对付的敌人,
  它们身披重甲,长鼻如同锋利的剑刃,不断挥舞着。
  每当有军卒试图靠近时,
  战象便会用庞大的身躯将其撞飞,
  或是被其上军卒以长矛将其刺穿。
  张因对此无动于衷,一直在围绕着敌军游走,阵型不断被拉扯,
  两刻钟后,原本紧密的麓川军阵也变得稀松了许多。
  张因目光一凝!机会来了!
  周围步卒与战象行进的步伐有些脱轨,
  而少了这些步卒保护,战象不那么灵活的身躯就变成了靶子!
  张因发出一声大喊:
  “正南突刺!”
  原本散落的骑兵在刹那间聚合,
  朝着麓川兵的口子冲杀而去!
  张因处在其中,手中大弓拉开,
  瞄准敌军战将所骑乘的战象,毫不犹豫地松开手指!
  箭矢锐利射出,穿过人群,狠狠地扎进了战象的眼睛!
  战象发出痛苦的嘶鸣,庞大的身躯瞬间失控,轰然倒地。
  麓川将领被巨大的冲击力甩出,重重摔在地上,尘土飞扬,
  他挣扎着想要起身,却已力不从心。
  明军的箭雨如影随形,将他彻底淹没。
  “大人!”
  副将发出一声大吼,
  将领身死,军卒们心中的恐惧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这一变故,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掀起阵阵波澜,阵型变得愈发溃散。
  张因见状毫不犹豫:
  “冲杀!”
  下一刻,张因手持长枪,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
  麓川军的防线在明军猛烈攻势下迅速瓦解,
  军卒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战场上,明军的旗帜高高飘扬,胜利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沐英立于阵前,望着溃败的麓川军,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此战,我大明必胜!”
  远处,思伦法怔怔地看着第一次厮杀落败,
  他能明显感受到士气再一次低迷,
  他的眼中闪过怒意,看向一旁的哈尼阿雅,冷声吩咐:
  “调集军卒,趁着明军大部未到,与明军决战!”
  哈尼阿雅站在一旁,脸色平静:
  “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