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稳住,我能C!
作者:啃骨头的卷卷      更新:2025-07-03 09:50      字数:3105
  第346章 稳住,我能c!
  2月6日。
  农历正月初九。
  经过七天的激烈竞争,来自世界各国的选手,正为单打1/8决赛和双打1/4决赛而进行角逐。
  中午十二点,今天的第一场双打比赛,准时开始。
  现场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双方选手的信息:中国队陈金/张嘉豪vs瑞典队法尔克/卡尔松。
  作为场外指导,王浩的脸庞之上,少了几分昨天的从容,多了些许凝重。
  毕竟,今天的对手,绝非周哲宇和蔡邵恒可以相提并论。
  “对手最大的变数,在于法尔克的正手正胶,被他拍一板,威力巨大,而且不怎么吃旋转。”
  王浩看了看陈金,又瞧了瞧张嘉豪,“控制上一定要打好,不能给他舒服的击球点。”
  陈金和张嘉豪同时点了点头。
  昨晚在酒店房间,两人针对法尔克和卡尔松的配合打法,研究讨论了一番,已然心中有数。
  “另外,要注意法尔克的倒板。”
  王浩继续说道,“正胶制造旋转的能力不如反胶,但击球之后,弧线下沉,不好借力,需要主动发力……”
  对此,陈金和张嘉豪也都十分清楚。
  在s省队时,严升的正手,便是颗粒正胶。
  三人经常在一起训练,对正胶打法,还算熟悉。
  更何况,陈金和张嘉豪两人混迹公园,与各位大爷交手切磋。
  别说正胶了,就连用醋煮过、中空粘法的蘑菇头固化长胶,都曾打过。
  相较而言,得心应手。
  当然,这次的对手,乃是世界级的专业选手。
  无论是力量,还是基本功,以及技战术的运用,与公园大爷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需要适应一下。
  听得王浩接着说道:“法尔克和卡尔松是双打老搭档了,曾经拿过世乒赛双打冠军……”
  2021年休斯顿世乒赛,法尔克和卡尔松在1/4决赛,击败樊镇东/王褚钦。
  随后,又在半决赛,淘汰梁靖琨/林高源。
  决赛时,战胜韩国队的张禹珍/林仲勋组合。
  这枚男双金牌的含金量之高,不言而喻。
  虽然从世青赛和训练赛看来,陈金和张嘉豪两人的配合不错,但毕竟太年轻,赛场经验不足。
  再加上,张嘉豪的个人实力,相对较弱。
  面对曾经拿过世乒赛双打冠军的男双组合,王浩不免有些担心。
  陈金和张嘉豪之所以能参赛这次新加坡大满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王浩一手促成的。
  并且,国乒只派出了这一个男双组合参赛,各方关注,质疑声不少。
  作为男乒主教练,王浩同样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对陈金和张嘉豪而言,尤其是张嘉豪,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倘若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冠军,那么以后的双打道路,便会顺畅许多。
  可如果输了,至少也得沉淀几年。
  “不管对手怎么样,咱们先做好自己,专注,坚定。”
  说到这,王浩转头叮嘱张嘉豪,“老规矩,在赛场上,多听陈金的,该稳的时候稳一手,该出手时就出手。”
  “王指导放心。”
  张嘉豪郑重点头,“在赛场上,唯我金哥,马首是瞻。”
  说话间。
  传来裁判的提醒声音。
  与王浩击掌后,陈金与张嘉豪拿着各自的毛巾,转身走向赛场中央。
  “发接发的时候,注意盯一下对方的长球。”
  陈金猜测道,“以法尔克和卡尔松的打法风格,可能会跟我们拼相持。”
  毕竟,法尔克的正胶和倒板,在相持中,能够出奇制胜。
  “让他拼。”
  张嘉豪眼神里带着一丝凶狠,“我们也拼了。”
  “打球不用脑,一辈子都是梁靖琨。”
  陈金瞥他一眼,“好好想想。”
  “……”
  张嘉豪沉默了片刻,“要么台内控制,要么果断上手。”
  “太笼统了。”
  陈金道,“短球拧,长球冲,要么打落点,要么加旋转,特别是在对上法尔克的时候。”
  “正胶虽然不吃转,但也球太转的话,反而比反胶更难控制。”
  仿佛心有灵犀,张嘉豪一点就通:“了解。”
  “记住,第一局更多是试探,输了也没关系。”
  将毛巾放进篓里,陈金低声道,“关键是要摸清对手的路数。”
  “明白。”
  张嘉豪点头。
  很快,四人来到主裁判身旁。
  陈金和张嘉豪穿着标志性的红色中国队服,背后印着各自的名字。
  而法尔克和卡尔松则是身着蓝黄相间的瑞典队队服,高大的体格身形,在亚洲选手面前,格外醒目。
  想当年,瑞典也曾是世界乒坛霸主。
  瓦尔德内尔、佩尔森、本格森……无不是国乒曾经的劲敌。
  按照惯例,抛枚猜先。
  毫无悬念,陈金和张嘉豪拿到了首局第一轮的发球权。
  0:0。
  张嘉豪率先发球。
  法尔克接发球。
  “呼~”
  深吸一口气,压下紧张的情绪,张嘉豪手握乒乓球,站在球台右侧。
  往上抛球,手腕轻抖。
  “嗤!”
  一个侧下短球,飞向对方的右半台。
  法尔克右手持拍,早有准备,踏步迎前,顺势搓长。
  这一球,弧线轻飘飘的。
  看似软绵无力,却暗藏杀机。
  若不发力,势必下网。
  若发死力,或会出界。
  幸亏,陈金早在赛前,便已预料到了这一点。
  见他颠步后跃,退开半武,右腿却往前一踏,右臂下沉,手腕放松。
  等到球下降,整个人如旱地拔葱般,手上精准控制,一个加转干拔,将球回到对方的正手大角。
  弧线低平,旋转强烈。
  卡尔松迅速补位,想要反手贴防。
  可惜,脚下还没站稳,根本压不住这一球的旋转。
  球飞出界。
  1:0。
  “好球!”
  王浩坐在场外,甚至连屁股也没挪一下,身子后仰,大力鼓掌。
  看陈金打球,总是让人放心。
  扎实的基本功,精准的判断,绝少出现无谓失误。
  相比之下,张嘉豪便没那么稳了。
  不过,总的来说,未来可期。
  “措嘞!”
  “焯——”
  张嘉豪握拳怒吼。
  既是赢球庆祝,同时也是趁机宣泄掉内心的紧张。
  第二个发球。
  陈金不动声色,手臂低垂,在球台底下,做了个隐蔽的手势。
  一瞥之下,张嘉豪立马心领神会。
  看似发下旋球的动作,实则发了个不转。
  法尔克判断失误,还想搓长。
  结果,直接捅飞出去。
  “0:2。”
  裁判的声音,格外清晰。
  举手示意,换方发球。
  “哒哒哒,哒哒哒……”
  法尔克抓起白球,托在掌心。
  右手握着球拍,以一个极为夸张的动作姿势,往身后引拉。
  提前看过法尔克之前的比赛,陈金十分清楚,法尔克的发球动作,之所以如此夸张,好像作法,绝非哗众取宠。
  而是为了迷惑对手。
  就跟魔术师变魔术一样,右手的动作,只是为了掩饰左手的猫腻。
  因此,陈金化繁为简,不被法尔克的动作所吸引。
  死死盯着法尔克球拍触球的瞬间。
  “红色!”
  陈金一挑眉,“反胶发球!”
  按照国际乒联的规则,乒乓球拍的胶皮,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大多都是一红一黑。
  早年间,其实并无如此规则。
  然而,1983年世乒赛,蔡振华突发奇想,手持两面都是黑色胶皮的球拍,在赛场上大放异彩。
  正手反胶,反手防弧,两种特性相异的胶皮,两面都是黑色,根本看不出任何区别。
  再加上一手出神入化的倒板,打得对手晕头转向。
  于是,从此以后,国际乒联便禁止选手使用两面黑的球拍。
  陈金迅速移动,垫步上前,回球摆短。
  卡尔松回摆。
  张嘉豪脚步稍慢,掉了个身位,搓长吃转,回球下网。
  1:2。
  “我的。”
  “是我脚步慢了。”
  说着,张嘉豪抬起手掌,在自己的左脸颊上,轻轻地拍打了一下。
  言语神情,无不透着懊恼和自责。
  “没事。”
  陈金安慰道,“前面几个球,就当作是热身。”
  “注意力集中,不要愣在原地。”
  张嘉豪做了个深蹲,随即弹跳而起,蹦得老高:“明白。”
  法尔克再次发球。
  这一次,他改为正胶,发了个轻飘的不转球。
  陈金也不上当,沉着应对,摆了对方一个右半台小三角。
  虽已是三旬老将,但卡尔松的反应,不输当年。
  并步一跨,快速抢点。
  反手在桌底一撩,将球回兜。
  冒高的弧线,落入球台。
  见状,张嘉豪没来由的心跳加速,瞳孔猛缩:“机会球!”
  滑步侧身,便欲爆冲。
  但,出乎意料的是,卡尔松在桌底手腕一卷,偷偷加转。
  乒乓球落在球台上的瞬间,猛地往前一冲。
  张嘉豪有些心急,没能对上点。
  打在板边,斜飞出去。
  2:2。
  比分扳平。
  坐镇场外的王浩,双手抱胸,眉头紧皱。
  两个丢分,都是因为张嘉豪的失误。
  比起沉稳的陈金,张嘉豪的实力,确实差了一大截。
  当然,他并不着急。
  比赛才刚刚开始,他对陈金有信心。
  赛场上。
  接连两个失误,张嘉豪满脸懊恼地甩了甩手腕。
  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往外冒,仿佛趵突泉一样。
  “没关系,慢慢来。”
  陈金走过去,低声道,“稳住,我能c。”
  “嗯。”
  看着一脸坚定的陈金,张嘉豪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身边能有这样的队友,夫复何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