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先帝的布置
作者:
断刃天涯      更新:2025-10-30 02:23      字数:4076
  第732章 先帝的布置
  李琬很鬱闷,这位老师素来是极好的人,別的老师严格要求时,沈磊却能做到宽和。
  当初最喜欢的老师就是沈磊了。
  “先生,怎么会这样呢?”李琬找不到答案,特意向贾璉请教。
  “陛下,您自诞生之日起,身边有不好的人么?“贾璉笑著反问了一句!
  李琬——,是啊,即便那些严格要求的老师,何尝不好呢?
  “好与不好,要看您当时所处的位子。这天下最重要的是公平,所以治国最要紧的就是吏治。此前两代圣主,对此看的很清楚,所以频频用臣南下,整肃吏治,打击豪强。陛下,也可以用臣做这些事情。”贾璉把话说的很明白了,能做这个首辅不是天上掉下来了,能做事,做好事。
  “先生,江南真的如此要紧么?导致两位先圣主多次整顿。”李琬发出了最为不解的疑问。
  “江南有黄金水道,膏腴之地,天下税赋重地,怎么会不重要呢?江南工商业发达,当地富户有钱之后,自然不能满足於现状,他们需要更大的权利来保证他们的利益,保证他们的利益能传下去而不被淘汰。这是人性所致。如何保证更多的利益,当然是官绅勾结。天下官员也是士绅家庭,他们天然是一派的,如果陛下不抓吏治,他们很容易同流合污。如今又是流官制度,当官的一任两任之后调走,以后如何与他何干呢?所以,吏治一定要常抓不懈,稍有懈怠,便积重难返。陛下,万万不可考验人性啊!“
  沈磊以前如何,沈家以前如何,贾璉不清楚,没有去了解过。但是从督察院的资料看,沈家以前还算是比较规矩的。
  这个时代往往这样,一个家族因为出了一个大官而兴。
  沈磊以前是帝师的时候,对族人的约束大概是有的,或者做事情比较隱晦。现在做了阁臣,藏不住了而已。
  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这是很正常的心態。
  沈家的事情根本经不起查,各方面证据很快就得到了落实,李琬多次拒绝沈磊的求见后,沈磊称病在家,闭门不出。
  可见沈磊是了解李琬的,他想利用皇帝重感情的性格,为自家人和自己谋一个好结果,主动退却不等於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样做最大的用意还是在告诉皇帝,我不会让陛下为难的。
  如此一来,李琬果然心生愧疚,觉得对不起沈先生。
  贾璉知道后不免嘆息,这个人是极为聪明的,可惜脑子没用在正道上。
  沈磊、费云、欧振东这三个人的组合,是李元留下来给李琬的班底。看这三个人的籍贯就能猜到,这也是贾璉为何第一时间请辞。
  三个经济较发达省份的代表人物在內阁,这三人如果不斗,未来贾璉顺利退休后,一切都將平稳过渡。李琬顺利掌握大权。
  但是三个人很明显没有结成同盟,至少欧振东没有掺和进去所谓的同盟。
  李元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贾璉的威望造成的压力,但还是没想到,贾璉还没正式退呢,三人之中沈磊先被拿下了。
  给李琬刺激最大的还是沈家的福兴商业公司,居然无抵押的从银行借走一千万,央行给做的担保。真是把央行当成自家开的。
  这个钱借出去之后,经查明沈家用这一千万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福兴银行。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最最令李琬愤怒的是,这银行没拿到执照,居然已经开业半年了。
  至於为何没拿到执照,自然是央行高层內斗所致。人也不是不办,你资料不全,只能先拖著。
  这位高层不巧姓夏!昔日內廷大佬的后人,根正苗红的皇帝自己人。
  李琬特意把夏刚给叫来,询问他为何不给办手续。
  夏刚早有准备,拿出沈家的申请材料,一共才十几张纸:“先帝之时已经明令,不再审批全国性的银行,沈家报来的却是全国性的银行资料,偏偏各种资料缺失的厉害,微臣也只好让他们补材料,谁能想到沈家敢直接开业啊?当年东华王何等受宠,甚至执掌央行,也不过开了几个钱庄放贷。为了挣这点钱,东华王还被承辉爷给贬了。“
  夏刚这里例子举的很要命,拿李亨来举例子,充分说明了沈家人的跋扈与狂妄。
  “给沈家做担保的事情你知道吧?”李琬內心打翻了五味瓶子,好傢伙,真的好傢伙。夺嫡翻车的李亨,栽跟头在这上面。
  夏刚笑道;“陛下,这个也不归微臣管啊。”
  李琬点点头,只要不是刻意针对沈家就好。
  夏刚心里却在暗暗的嘀咕,狗东西真是阴险的很啊,欲擒故纵用的真好。
  银行的事情確实是压倒沈磊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他的事情李琬想护著沈磊,倒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最多被骂几句“昏君”。但是能让央行做担保,无抵押贷款一千万,还敢没拿到执照就开业的事情,属於无法忍受的红线。
  沈家为何迫不及待,当然是因为开银行太挣钱了。而且全国性的银行牌照,一共就发了五张。嗯,其中一张在薛家手里,四海银。
  李琬再次召开內阁会议,商討沈磊的事情,经黄瑾念了一段调查结果之后,唯独没有提银行的事情,然后就结束了。
  贾璉继续装哑巴和聋子,一言不发的坐著。
  其他人也没开口,不是不想,而是不愿意冒险。
  “先生可有话说?”李琬转头看贾璉,希望他开口表態。
  “沈相乃帝师,该有的体面一定要给。沈家人该抓的抓,该审的审,该判的判,该退的退,该赔的赔。相关的事宜落实之后,陛下可以下值赦免,全这一段师生之情。如此,不失给天下一个公道,也不失陛下的情面。其他的涉事官员,则必须严惩。”
  贾璉猜到了李琬的心思,说出来的话每个字都说到他的心头上了。
  李琬暗暗感慨,不愧是三朝元老,做事就是周全稳当,面面俱到。
  满意的李琬露出笑容,看著眾人道:“诸卿可有异议?”
  在场的都是老狐狸,谁都看的出来李琬很满意,自然是毫无异议。
  至於沈磊个人,大家不约而同的没有去提,毕竟沈磊个人的命运,只能由皇帝来决断。
  结果出来后,沈磊在家里知道了,顿时对贾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以前觉得这是个老阴比,现在才知道,这就是条剧毒的蛇,一口咬肯定死。
  什么叫全了师徒之情,这不就是帮著皇帝与自己进行了断么?以后还谈什么师徒之情?
  沈家乃至沈磊个人,哪里还有起来的可能?是,別人看开皇帝的面子上,不会往死里整沈家,但是可以孤立打压沈家。
  沈家庞大的商业规模,那是建立在沈磊在朝廷做高层的基础上,一旦沈磊退下去,一切都会消失。最多在老家的商铺还能留著出租。
  沈家还想做什么生死行业的魁首,做梦去吧。
  沈磊更意外的是,皇帝夜间登门了。
  君臣二人在书房里对坐而谈时,沈磊倒是很光棍的认输道:“陛下,老臣约束族人不力,理应退下。陛下能全沈氏一族,老臣叩谢!”
  说著话,起身给李琬行大礼,李琬赶紧起身扶著他。
  其实李琬最想听的事情,那就是沈磊主动提起银行的话题,然后给个说的过去的解释。
  奈何沈磊一个字都没提,似乎这个事情没有发生过。
  李琬呆了半个小时,听沈磊一直说过去的事情,迟迟不提银行的事情,顿时心灰意冷o
  离开沈家之后,回到宫里的李琬很是疑惑,为何沈磊死活不提银行的事情。难道他真的觉得这事情不要紧么?
  李琬翻出一本李元留下的小册子,上面专门讲的就是银行的事情。
  “钱如果买不到东西,那就是一张废纸,一块冰冷的疙瘩。通过钱的运作,帮助企业生產更多的產品,才是银行最该发力的点。“
  这是李元在小册子上留下的第一句话,李琬继续往下读。
  “昔日先帝开银行先河,意在收民间之钱以缓解国用不足,此非长久之道,———。
  √
  李元有记录的习惯,很多事情都记下来,並標註了个人的理解。
  李琬登基以来,一直没时间去看,今天实在是疑惑不解,特意翻出银行篇来看看。
  结果这一看呢,李琬一发不可收拾,连著看完了李元留下的二十本小册子。
  这也导致李琬连著十天都没处理朝政,內阁送到御前待批的奏本,如果不是特別著急的,李琬也不处理。
  看完之后,李琬才反应过来,沈磊、费云、欧振东三人的安排,那是有讲究的。
  如今三人去一,何人增补呢?原则上是內阁候补大臣增补,现在看来並不合適,两位候补大臣都不是江南人。
  李琬十天没开御前內阁会议,导致內阁乃至整个朝廷的高层都比较紧张,皇帝这是受刺激了?
  好在李琬关於对沈氏族人的处置,倒是一直没耽误批阅,这才没给外庭造成太大的影响。
  沈氏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商业帝国全面萎缩,银行也不得不关门大吉,各种退赔的事情在官方的监督下严格执行。
  再次召开御前內阁会议,这才让大臣们鬆了一□气,皇帝缓过来了。
  “沈先生病退乞骸骨的奏本,三辞三让之后,朕无奈批了。何人增补內阁,诸卿可畅所欲言。”
  一句话说完,贾璉立刻反应过来,皇帝成熟了不少,这是长进了啊。
  老狐狸贾璉没有像往常那样闭口不言,而是笑道:“陛下,此事乃陛下权威,他人不可僭越。”
  一句话让跃跃欲试的几个人瞬间眼神都清澈了!
  李琬无语的瞥了贾璉一下,平时也没见您这么积极发言啊。
  不管怎么说,直鉤钓鱼失败的李琬並不气馁,反而颇为欣慰,老臣就是稳重。
  “依著朕的意思,湖广总督钱学仁增补入阁,诸卿觉得如何?”
  这次贾璉不说话了,闭目养神,假装睡觉。
  其他人互相看看,还有两个候补大臣望眼欲穿呢,陛下,您不能这样啊。
  但是贾璉把话说在前面了,谁都不敢反对,毕竟沈磊的政治生命“尸骨未寒”呢。
  贾璉不表態,其他人甚至连反对的资格都没有,这素来是首辅的活,皇帝在坏规矩呢,贾首相,您不管管?
  事情顺利的通过,两位候补阁臣且等著吧,不怪他们倒霉,实在他们不是江南人,代表不了江南的利益。
  李琬还是决定,秉承李元的安排,联合江南、山西、广东三省的力量,制衡贾璉这个內阁首辅。加上一个皇族的军方代表,內阁平衡了。
  这不是李琬突发奇想的结果,是李元当初就这么想的。贾璉这个首相有没有问题不是重点,重点是必须制衡。
  至於说贾璉主动退下的话,李元在遗书中也写的很明確,绝对不能这么做。如此,朝廷必乱。必须让贾璉再做五年,顺利过渡。
  其实按照李元的安排,欧振东才应该是次辅,费云第三,沈磊第五。可惜,李琬正好搞反了。
  为何是欧振东次辅呢?因为贾璉在两广干过,在当地威望极高。用次辅的现实,首辅的鱼饵,钓住欧振东。
  归根结底,李元的安排呢,还是担心贾璉这个首辅太过强势,压制了皇权。
  现实是担心没有成为现实,但李元也看不到了。他安排的招数,因为李琬的私心也没发挥作用。
  贾璉个人倒是不怪皇帝薄凉的,换成自己是皇帝,也得这么干。这个没道理可讲的,你做不做是一回事,你能不能才是关键。
  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考验人性,诸葛亮为何被推到极高的位置,因为前面有王莽,有霍光啊。
  对於皇权而言,贾璉对於族人的安排,看似没有太大的威胁,实际上也没太大的威胁。就一个嫡子在海军,还想怎么样呢?
  只有真正在军中呆过多年的人才知道,贾璉对於军队的影响力。李元和李琬都没有长期在军中呆过的经歷,他们不是很清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