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穷途末路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5-10-27 18:47      字数:4040
  第534章 穷途末路
  黑料暴露的越多,就越难获得天下人认同。
  新皇还没选出来,候选的藩王,就先一步名声臭大街。
  提前给尚未开启的新帝时代,蒙上了一层阴影。
  “柏大人,难啊!”
  万怀瑾摇了摇头说道。
  涉及到皇权更替,不是他一名次辅就能拍板的。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参与角逐的各方,都没有了退路。
  谁为了顾全大局做出让步,谁就是新时代最先淘汰的倒霉蛋。
  新君就算再怎么大度,那些散播他黑料,败坏他名声的人,也不可能放过。
  皇帝只要示意,下面的小弟,就争先恐后的发起进攻。
  大家冒险博取从龙之功,为的就是升官发财。
  朝堂上的位置一共就那么多,有人要上去,就必须有人先下来。
  无论谁上位,都会发生政治清算。
  如果可能的话,万怀瑾也想推自己支持的藩王上位。
  怎奈这种事情,容易引发众怒。
  现在朝中基本上三足鼎立,他只要敢流露出强行拥立新君的苗头,另外两派就会联合起来,先把他搞下去。
  “再难也要做,皇位长期空缺,让许多人滋生了不该有的想法。
  长此以往下去,恐怕国将不国!”
  柏锦文隐晦的提醒道。
  相较于各地藩王世家的野心,他更担心李牧生出不该有的想法。
  勤王大军大败辽东叛军,正是李牧声望最高的时候。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不了多久就能一路北上收复京师。
  对文官集团来说,战争打到现在,其实已经足够了。
  继续北伐下去,除了接手一个烂摊子,增加朝廷的负担外没有任何意义。
  偏偏北伐京师是政治正确,除非皇帝下旨叫停,不然谁也背不起这个锅。
  现在新君未立,李牧要率兵北伐,他们连个“不”字都不敢说。
  等到李牧收复京师之后,在朝野上下的威望,还会更进一步。
  局势发展到那一步,就算李牧没有想法,下面的将领也会有想法。
  无论是残余的京营,还是北方的边军,都不会反对他上位。
  万一李牧没经受住诱惑,在北方京师称孤道寡,他们这个南方朝廷就尴尬了。
  “拿到朝会上讨论吧,实在是不行,那就大家一起投票解决。”
  万怀瑾叹息一声说道。
  把问题抛给朝堂,无疑是推卸责任的做法。
  参与的官员越多,决策的效率就越低。
  百官投票解决,看似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既然是投票,就涉及到权重问题。
  内阁大员和下面的五六品闲散官员,总不能拥有同样的表决权。
  京中官员参与了投票,那么地方上的官员,要不要赋予投票权?
  文官们拿到了投票权,武将那边总不能无视吧?
  倘若平等授权,无疑会大大侵蚀众人手中的权力。
  可是不给这些人权力,投票选出来的新君,又无法获得天下人的认可。
  万一军方或者是地方督抚有想法,不承认他们选出来的新君,那么前面的一系列操作都成了笑话。
  “次辅,拿到朝堂上讨论,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现在赶时间,干脆我们抓阄决定好了。”
  史清尘一脸无奈的说道。
  在外界眼中,政治是高大上的东西,可对他们这些当事人来说,也就那么回事。
  抓阄决定,看似非常草率,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少发生。
  遇到难以下定的抉择,又必须立即做出选择,有时候抓阄也是一种高效的决策方式。
  “胡闹!”
  “史大人,我要挑选的是一国之君,必须德才兼备。
  岂能用抓阄,这么草率的方式决定。
  倘若选出了一名庸碌之主,把江山社稷搞的一团糟,未来史书上我等都要遗臭万年!”
  柏锦文率先反对道。
  平常这么干没事,唯独现在不行。
  外界都在看着他们,哪怕做的再怎么隐蔽,也难免不走漏风声。
  他可兼任着礼部尚书,但凡有流言蜚语传出,未来挨骂最多的就是他。
  “既然柏大人强烈反对,那么老夫没办法了。
  什么是德才兼备,又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按照现在的局势折腾下去,不等新君上位,我大虞宗室的名头先臭了大街。
  到时候恐怕只能抛弃一众藩王,从宗室之中选一身世清白之人。”
  史清尘没好气的说道。
  赌气的话,落入众人耳中,却是激起了一番波澜。
  长时间僵持不下,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与其一直闹下去,不如挑选一位和各方都没有联系的新君。
  尽管这么一来拥立之功大家共分,相当于谁也没拿到,但众人谁也不吃亏。
  新君上位之后,也无需大肆酬谢有功之臣,大家也不需要腾位置,能够维护朝堂的稳定。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上位的新君,在朝堂上缺乏根基。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弱势皇帝。
  对大虞朝廷来说,这是一个缺点;可搁在一众阁臣身上,这却是最大的优点。
  皇权和相权,一直都是跷跷板。
  几乎在一瞬间,众人不约而同的做出选择,拥立“幼主”。
  终归是混迹朝堂的老狐狸,哪怕心中有了计较,谁也没有率先提出来。
  ……
  京师。
  “大都督,敌军来势汹汹,恐怕局势不妙啊!”
  田敬仁忧心忡忡的说道。
  自古精锐多出边塞,大虞朝也没有例外。
  辽东军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进攻他们的,同样是边军同僚。
  原本他们是不把敌人放在眼里的,毕竟南下的边军,看起来就像是一群叫子。
  长期缺乏钱粮物资补给,许多边军手中的火铳大炮,都沦为了烧火棍。
  可架不住前些日子,南方朝廷给他们运来了补给。
  拿到钱粮之后,原本士气低迷的边军,瞬间满血复活。
  更糟糕的是,己方大军主力,刚在前线吃了一个大败仗。
  尽管上面一直说只是遭遇小挫,暂时撤回来休整,但这种糊弄人的鬼话只能忽悠傻子。
  从留守的一众施家将领,那充满忧虑的眼神中,他觉察到了危险的契机。
  “休得胡言!”
  “一群饿死鬼,有什么好怕的!”
  施靖博义正言辞的训斥道。
  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行了,万万不能说出来。
  作为留守大都督,他的心里苦啊!
  北虏说好的帮他们牵制边军的,结果还是有大量的边军南下,寻他们施家的晦气。
  被这帮家伙堵了门,以至于收到前线大败的消息后,他都没办法派兵过去接应。
  现在只能期待主力能尽可能保全下来,不然施家就危险了。
  “大都督,京师城池高大,光从外面强攻肯定不容易。
  可架不住城中,还有大量的不稳定份子。
  一旦敌军发起进攻,城内的地头蛇们必定会响应,到时候我们可就腹背受敌了。”
  田敬仁淡定的解释道。
  勋贵系在那边屠戮他全族,这笔账他可没有忘记。
  鉴于敌人的势大,他只能选择隐忍。
  辽东军造反之后,他看到了机会,第一时间选择了投奔。
  可惜施家人心中有顾忌,除了刚入城时的屠戮外,后续对勋贵们都是拉拢为主。
  好在这些努力,全部都是眉眼抛给了瞎子,勋贵们根本不买账。
  除了极少数勋贵对他们的善意予以回应外,更多的勋贵都是礼物封赏照单全收,涉及政治上的问题就打哈哈。
  仿佛是打定主意,要在这轮权力洗牌中保持中立。
  作为敌对势力,勋贵系只要保持中立,本身就是对辽东军的支持,施家也没有再做什么。
  怎奈蜜月期是短暂的,随着李牧在南方打出勤王的旗帜,勋贵系在各地的兵马迅速做出反应。
  以实际行动向外界宣告,勋贵们是最坚定的保皇党,要和反贼不死不休。
  哪怕施家手中有人质,也没法让一众勋贵出手的将领低头。
  威逼利诱,没有任何作用,动起手来敌军丝毫不手软。
  这种旗帜鲜明的站在对立面,正持续消耗了辽东军高层的耐心。
  见机会成熟了,田敬仁果断选择了跳出来,添上一把火。
  勋贵系屠戮他田家全族,这一波自然要报复回去,而施家无疑是最好的刀。
  “你的意思是抢先动手,清洗城中的勋贵、文官世族?”
  “不妥!”
  “别看这些人多是废物,但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可不小。
  倘若杀了他们,我施家的名头,将迎风臭十里!”
  略加思索之后,施靖博当即拒绝道。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他也想把这些不稳定份子剿灭干净。
  可真要那么干,招惹到的敌人,那就多得去啦。
  不光勋贵系要和他们死磕,天下士绅也不会放过施家。
  往后甭管大虞哪儿,都会遭到地方本土势力的抵制。
  论起政治影响,恶劣程度也就比“弑君”轻一丢丢。
  “大都督,今时不同于往日,现在的局势变了。
  无论我们是否对这些人下手,都不影响局势的发展。”
  一旁的蓝庆丰,委婉补上了一刀。
  其他势力不管屠戮勋贵和文武百官,那是担心采取极端手段后,会让自己的名声臭大街。
  搁在施家身上,这些都不是事儿。
  本身名声就臭了大街,混到了天下人人喊打的地步,口碑稳定到没有下跌空间。
  多一笔血债,少一笔血债,都不影响局势发展。
  “哎!”
  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施靖博也是欲哭无泪。
  刚开始进京的时候,城中还有不少人欢迎他们,这才短短半年多时间,施家就混成了天下公敌。
  放眼望去,整个大虞地界上,都找不到一个成气候的盟友。
  哪怕是活跃在北方大地的农民军,一样不齿他们的行为。
  派人过去结盟,都遭到了拒绝。
  没有办法,前些年镇压农民军的时候,辽东军下手太狠了。
  别的部队平叛,都会抓捕大量的战俘,然后被朝廷流放岭南。
  唯独辽东军杀性最为旺盛,落到他们手中的农民军,最后都化作了他们的斩获。
  按照大虞朝的军功体系,斩杀的首级军功比抓俘虏更大,辽东军在这上面着实占了不少便宜。
  前面有多舒服,现在遭到的反噬,就有多重。
  “兹事体大,不可一言而决。
  你们派人秘密调查,看谁胆大包天,敢和城外的敌军勾结。
  发现任何不轨行为,一律格杀勿论!”
  施靖博狠了狠心后下令道。
  计划杀鸡儆猴,却没想到这一放权,就引发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屠戮。
  敢把这种活儿,交到江南世家余孽手中,摆明就是让人家公报私仇。
  不过此时的施靖博,显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想迅速稳定城中局势。
  万一边军攻城的时候,这些人里应外合背刺一波,丢了京师就麻烦大了。
  外面的边军来自边陲之地不假,可里面的核心将领,全是勋贵子弟,这些人回京就是回家。
  一旦京师落入这帮地头蛇手中,北直隶很快就会变成铜墙铁壁。
  前有边军拦路,后有勤王大军追赶。
  吃了败仗的辽东军,想平安撤回老巢,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大都督放心,学生定当不负众望!”
  田敬仁强忍着激动回答道。
  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
  甭管城中的勋贵是否和城外敌军勾结,他都必须让这些人和敌军勾结。
  只有确定勋贵世家反了,他才能合情合理的调动城中军队剿杀。
  ……
  “大哥,情况有些不妙。
  渡口处的船舶,全部都被集中到了对岸。
  敌军占据了对岸,在黄河边上架起了火炮,想要从此地渡河怕是不容易。”
  施靖忠神色慌乱的说道。
  一路奔逃,终于到了黄河边上。
  本想着渡过黄河,就能够回到自家的地盘上,获得喘息之机。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敌军抢先一步动手,在黄河对岸部署了防线。
  “勤王大军不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对面的敌军多半是盘踞在山东的京营。
  一帮丧家之犬,成不了气候。
  立即安排人赶制木筏,准备强渡黄河!”
  危急时刻,施靖风展现了果决的一面。
  施家已经被逼到了绝境,要么身死族灭,要么在战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