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78章 混乱的朝堂
作者:快淹死的鲤鱼      更新:2024-11-17 12:00      字数:2121
  第78章 混乱的朝堂
  刘彻亲自为老师徐恭主持了葬礼,并且以诸侯之礼,葬在了老太师徐贞的左侧,右侧是太尉徐昭。
  一时间举国悲痛,太学所有学生在太学令徐胄的主持下,披麻戴孝,为老师送别。
  “丞相当真是大汉第一丞相啊。”
  有的太学生感慨道,在他们心中徐恭就是第一相,别管别的,这是自己人,可劲吹就行。
  能捧多高捧多高,这关乎太学在外界的地位!更关乎他们的仕途。
  “大汉第一?不,是史上第一,管仲亦是无法与徐相媲美,可能也只有昔日徐贞太师和周公旦可以比拟了。”
  这次是一位学习法家的太学生。
  他这番话得到了众人的广泛认同,特别是法学堂的学生,觉得史上第一都少了。
  儒学堂有孔子这位有教无类的先贤,他们法家名声好的可不多,因此就只能可劲抬徐恭了,对此儒生还不能反驳,而且需要帮着夸。
  儒家最重视的就是孝道,毕竟大汉以忠孝治天下,伦理纲常几乎定了下来,但目前也就是一个框架,远没有后世封建礼教的那些糟粕。
  “礼”是区分中原人蛮人最重要的东西。
  正因为“尊师重道”的需要,儒生也不能贬徐恭,不然就是欺师灭祖!连带着徐贞也沾了光,最后零星的质疑声音也被无数学子的唾沫星子淹了下去。
  现在中原文坛有一个“政治正确”那就是歌颂徐恭徐贞这两人,无数初出茅庐的儒生凭此名声大噪。
  法士虽然鄙夷儒生“造势”的手段,但身体却很诚实。
  现在儒法几乎融合在了一起,虽然是两个学科,但实际上只有侧重点不同,区分的很模糊。
  这是刘彻刻意为之,想要令其结党来更好的掌控,实则太学儒法学堂都是即教儒又教法的,且学习程度都很深。
  什么儒党法党其实就是党派而已,并不是涉及学术问题,最多就是一个保守一个激进。
  “唉,也不知徐相会是什么谥号。”
  又有人说。
  太学讨论国政、指点江山很正常,只要不涉及敏感问题,朝廷都不怎么管。
  “文正不错。”
  “我觉得文宣也很好啊,正好是歌颂了太学这个壮举……”
  众人七嘴八舌,但清一色都是“文”字开头,似乎忽略了徐恭武将出身的身份。
  其实也正常,太学出现之前,武将文官没有啥太大区别,文官普遍也会打仗,武将也大多会治国。
  毕竟朝中臣子大多是勋贵世家,武德充沛。
  但太学生因为资源、时间紧张的缘故,几乎是专精儒学法学,争取马上投入使用,兵法也有涉猎,但不多。
  本意还是从中汲取管理经验,术业有专攻,打仗的活主要还是徐氏和勋贵们负责。
  好歹是既得利益者,文官的路堵死了,不可能连打仗的机会都不给。
  虽然刘彻已经打算开办讲武堂来个釜底抽薪了。
  “嗯…文宣?老夫觉得不太妥,太学只是叔父一生中不怎么起眼的一个。”
  就在众人高谈阔论时,一位中气十足的老者走了过来,所到之处学生们无不低着头,表情恭敬。
  自觉的站到两边,让出路来。
  这位正是太学令,所有学生的老师,太常之位上屹立数十年的徐胄。
  “老师教训的是,学生唐突了。”
  刚刚桀骜不驯,满脸高傲的太学生们瞬间就成了小鸡仔,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怒老师。
  他们无论是高官还是诸侯,甚至皇帝都敢骂,唯独不敢和老师呲牙,因为这位可是真正有能力让你遗臭万年的。徐胄在文坛上的影响力高的吓人,多年的太学祭酒生涯早已令他桃李满天下。
  当今的左相刘屈氂就是太常的学生,每每见到老师都要亲自过来搀扶,丝毫不敢有宗室丞相的架子。
  御史大夫张汤也受过举荐恩惠,九卿中有五个都是太学出身,因此毕恭毕敬,不敢反驳其任何决策。
  就算并非太学出身的大臣也同样要以学生之礼,徐胄威望实在太高了,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让张汤为首的“酷吏”们抓到把柄,。
  法家也好,儒家也罢,都是读书人,将名声看的比什么都重。
  可能也就周亚夫能稍稍放松一下了。
  “那老师认为,徐相的谥号会是什么呢?”
  有人问了出来,声音有些颤抖。
  徐胄看向天空:“朝廷自有定夺,放心吧。”
  ………
  早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商议老丞相徐恭的谥号,刘彻看的很重,这是自己的老师,大汉犹如泰山北斗般的人物。
  一定要慎重对待。
  “陛下,臣以为老丞相任相多年,处理朝政井井有条,当谥文正。”
  少府出言说道。
  他是法党的重要人物,一次简单的追赠谥号其实也涉及党争,决定了徐相更亲近谁,哪个才是正统。
  所以大家当然要尽量推崇自己的谥号。
  “不错。”刘彻听罢,没有流露多余的表情,只是微微点头。
  “陛下臣以为文正不可,不足以彰显徐相的贡献,文宣更为合适。”
  儒党的大鸿胪出列,同样位列九卿。
  前方的御史大夫张汤闻言皱了皱眉,看起来很不高兴。
  张汤一直是法党的领袖,只是通常不亲自下场罢了。
  “哼,文宣未免太过单薄了,怎么你是在否定徐相所做过的贡献?当真是欺师灭祖之辈,十年苦读学到狗身上去了!”
  “陛下臣请求即刻诛杀此僚,以整朝纲。”
  掌握司法权的大理赶紧跳了出来,展开攻击。
  儒党则是丝毫不嘴软,开始引经据典,陈述自己的理由,最终的结论也很简单。
  法党的人无父无君,违背徐相教诲,趁早弄死才好!
  刘彻静静的看着下方吵的面红耳赤的大臣们,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只是想要制衡臣下而已,可没让你们天天喊打喊杀。
  动不动就杀,这可是九卿,能随便杀吗。
  当然了,其实也就是口嗨而已,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帝王不可能这么干。
  最终还是徐胄站出来,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骂战。
  “肃静,肃静,大殿之上,成何体统?”
  听到太常的声音,众臣全都默契的停止了,纷纷朝着陛下鞠躬表示歉意,之后还不忘朝着太常行礼。
  生怕被对方抓到小辫子,然后趁机发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