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第420章 揠苗助长
作者:辣酱热干面      更新:2024-12-25 09:02      字数:4185
  第420章 揠苗助长
  “你都没上灵山,老衲怎么离你而去?即便你上了灵山,老衲改投别派,也和你一个佛陀坐下小比丘尼无关。”老和尚没好气道。
  “可你改换了门庭,怎么对得起燃灯佛祖?”小羽道。
  老和尚道:“为何对不起他?老衲又不是他门人弟子。
  灵山部派众多,他是部派之主,老衲也是部派之主。
  老衲投奔谁,都和他无关。”
  小羽惊道:“你身为部派之主,竟率先投敌,太没担当了吧?”
  “老衲的部派只有老衲一人,而且老衲的部派,虽属于古佛派,却和释迦摩尼不是敌人。
  因为老衲过去没当过‘灵山之主’,现在、将来都不会去争夺‘灵山之主’的位置。”老和尚道。
  小羽嘴角轻轻抽出,“你孤家寡人一个,还当什么部派之主?”
  老和尚淡淡道:“老衲当初和燃灯一起聆听阿弥陀佛讲道,一起成佛。
  在接引和准提两位教主圆寂后,按照辈分排序,老衲连灵山之主都当得,做个部派之主咋了?”
  小羽惊道:“怎么‘教主’也会圆寂?”
  老和尚道:“凡人和尚的圆寂,是死亡的雅称。
  佛的圆寂,却代表了一种大圆满,大超脱。
  等你来到灵山,说不得能经常见到接引佛。
  他圆满寂灭,已超脱而去,但他还在灵山,又不在灵山。”
  小羽茫然道:“我不懂。”
  “你若懂,你也是佛祖了。”
  确定她已熟练掌握巴利文和梵文,老和尚在和她说话的时候,就主动引她往城外走。
  这会儿他们已来到城外一棵茂盛的菩提树下。
  绿色的树叶仿佛镶了金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佛光浓郁得都让人以为有几百个佛陀藏在树枝间。
  “这该不会是如来佛祖当初悟道的那棵菩提树吧?”小羽惊叹道。
  老和尚拉她盘坐在树下,“是老衲在五十万年前,初到灵山听阿弥陀佛讲法后,用准提佛赠送的一粒菩提子,栽种出来的菩提树。
  它种在灵山,也种在老衲心里,是老衲的‘菩提根’,现在借给你感悟无量佛法。”
  不晓得是不是错觉,小羽感觉自己智慧神通在发生某种蜕变。
  变得更圆润,更有灵性,更加适合领悟佛法。
  刚才聆听的佛经,此时又有了全新的感悟。
  这是很明显的变化,她本不该怀疑是错觉。
  可她现在在梦境中,梦中的感觉不等于真实。
  “要炼心,你得先知道心是什么,心在何方。”老和尚道。
  小羽摸了摸胸口,“心是我居住在心脏里的‘神’。”
  老和尚点头道:“你的回答里包含了两个部分,既说明心乃‘识与知’,又认为‘识知之心’在身内,对吧?”
  “嗯,识知之心在身内。”小羽道。
  老和尚道:“既然识知之心在身内,你为何看不到自己的脏器、血管和肌肉?
  要知道‘看’和‘感受’,是识知的基础。”
  小羽知道老和尚在打“禅机”,而不是在跟自己研究生物学、解刨学。
  她稍微想了想,道:“难道识知之心在身外?我们最先看到外物,认识到外面的环境,很难认识自己.也不对,心若在身外,心和身就分开了。
  心的识知,和身的感受没关系。
  可身体的感受,是心之感受的一部分,不可能身体有感而心无觉。”
  她凝眉陷入沉思,老和尚就静静看着她。
  片刻后,小羽道:“我心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它不在任何地方。”
  老和尚道:“乌龟背上长了毛,兔子头上有角,你可曾见到?”
  “没有,兔子头上没有角,乌龟背上没有毛。”小羽道。
  老和尚道:“是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那么虚头巴脑。
  你非草木石头,你有心,你的心肯定存在。
  可你的心若不在任何地方,那它就不存在,这不矛盾吗?”
  小羽纠结道:“心不具体存在于某处,它是众多感知的集合,它分散在我身体各个部位,也分散在天地间。”
  老和尚道:“你的眼睛瞎了,你的心变了吗?”
  “没变。”小羽道。
  “可你说,你的心分散于全身各处,自然也在眼睛里。现在眼睛都瞎了,识知之心还不变?”老和尚道。
  小羽道:“变了。”
  老和尚道:“能随外物而改变的,不是你真正的心,你认错了自己的‘心’。
  连‘心’都认错了,你还炼什么心?
  就比如,你明明想练拳,却把脚当成拳,能练出什么效果?”
  “真正的心.是什么?”小羽有些茫然了。
  “真心不生不灭、永恒唯一。找到了真心,你才能成为不生不灭之佛陀。”老和尚道。
  “让我再想想”
  小羽使劲抠脑袋,不一会儿便将一头秀发弄成鸡窝样儿。
  “大师,我的心在哪,我的心是啥?”
  “继续想。”老和尚淡淡道。
  小羽又挣扎片刻,道:“我现在正在寻找自己的心,是我的心在主导这一过程,这就是我的心。”
  “唉,你虽有点慧根,却终究见识浅薄、阅历太少,道行更浅。”老和尚叹道。
  “我压根没道行,您稍微给点提示呗。”小羽道。
  老和尚沉吟道:“如果是正常的佛法教学,你必须要自己找到答案。
  至少接近答案,老衲才能出言提点。
  只有自己找到的答案,才真正属于自己。
  找到了,境界便达到了。
  从别人那获知答案,反而会成为阻扰你前进的‘知障’。
  唉,可惜现在没有几百、甚至几千年时间,让你慢慢感悟。
  老衲无奈,大概只能揠苗助长了。”
  小羽从他表情和语气中看到、听到很多遗憾和纠结。
  “别的佛陀都经历过这一步?”她问道。
  老和尚点头道:“这是成佛路上‘叩心之关’,在灵山又叫‘七处征心’。
  如来佛祖麾下有两位惊才绝艳的弟子,一个是阿难,另一个是金蝉子。
  阿难修行万年后,在一日之内完成七处证心,最后得佛祖指点,找到‘真心’。
  金蝉子不用任何人指点,自己找到了‘真心’。
  其惊才绝艳,甚至超越了释迦牟尼本人。”
  小羽问道:“大师了多少时间完成‘七处证心’,可是自我开悟?
  我距离‘七处证心’还有多远?”
  老和尚道:“老衲佛性较差,折腾了三十万年,才勉强完成七处证心。
  还得接引佛用‘心’引导,才算找到‘真心’。
  至于你.‘七处证心’顾名思义,有七重境界,你目前大概在第五层。”小羽又惊又喜,“第五层,不低呀!我距离成佛还差两步,嘿嘿嘿。”
  老和尚叹道:“所以才惋惜嘛。若你和老衲一样,是一株孬苗,完全无所谓揠苗助长。
  你是个好苗子,理应顺其自然,慢慢成长。
  若经历千百年的苦修,至少证得阿罗汉果位。”
  小羽想了想,问道:“大师,你若要打死金蝉子,需要几招?”
  老和尚瞥了她一眼,“若是此时此刻,别说金蝉子,老衲将斩仙飞刀拿出来,他师父如来佛,也就一刀的事儿。
  可若是如来成了灵山之主,再苦修十万年。
  老衲的斩仙飞刀,便奈何不得他了。”
  “难不成大师的道行,全靠岁月积累。等金蝉子积累同样多的道行,您便打不过他了?”小羽又问道。
  老和尚冷笑道:“老衲只是在证心这一关不如他,又不是样样都不如他?
  你也晓得老衲的名号。
  都成为‘道君’了,太乙玄门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突然转修佛法,思想转变该有多难,可想而知。”
  “是呀,您都是道君了,干嘛转投佛门?”小羽疑惑道。
  若她能入太乙玄门,哪怕只是个七代、八代弟子(从道祖开始算)。
  如来佛喊她去灵山当徒弟,她都不会去。
  老和尚道:“老衲亿万年前是道君,亿万年后的今天还是道君。
  若不转修佛法,万万年后的未来,依旧是道君。
  换成是你,你会一条道走到黑?”
  顿了顿,他又道:“你晓不晓得,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每年都会邀请佛祖去三十三天讲法?
  此时燃灯佛祖已抵达兜率宫。
  你觉得佛祖能讲什么法?
  佛教不是道门,道教也不属于佛门。
  但佛教之法,道门之法,皆为‘大道’。
  若没这种气量,他们还当什么‘道祖’?”
  小羽喃喃道:“我以为‘道祖’只是道门之祖。”
  老和尚摇了摇头,唏嘘道:“三清是道教之祖,但道教只是他们‘道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道门之人必须追随道祖的脚印,道祖却在追求无上大道。”
  小羽抬头看了眼西方,心中莫名紧张起来,“大师,太阳快落山了?”
  老和尚道:“梦境世界太阳落山,人间日出东方,这个梦快结束了。”
  小羽一脸期待地看着他,道:“我可以多睡一会儿,睡到天黑。”
  老和尚没好气道:“你此时在老衲梦中,一旦老衲在晨光中醒来,你睡到天黑又有什么用?”
  小羽急了,“我还没找到‘真心’呢!”
  老和尚犹豫道:“你有两个选择,老衲直接传你《多心经》,寻找不生不灭之真心,可以留待之后。
  但这样你修炼《多心经》的速度会慢很多。
  或者,老衲先指点你找到真心,再传你《多心经》。
  可别人说出来的答案,会成为你和‘真心’之间的‘知见障’,看似找到真心,却距离真心更远了。”
  小羽咬牙道:“您告诉我答案吧。”
  老和尚道:“破知见障的难度很高,破不了,你便无法成佛。”
  “唉,成佛对现在的我,太过遥远。不成鬼,我便满足了。”小羽无奈道。
  于是,老和尚说道:“你此时的‘心’,能知能觉,看似是你的心。
  其实它只是根尘妄念的所思所想,它犹如一张大网,迷惑了你的真心真性。”
  老和尚抬起右手,对着小羽的脸庞,施展兜罗绵网相光手。
  五根手指仿佛五道轮盘,小羽眼前快速浮现诸天万物生灭的场景。
  “我们生于尘世中,所感所觉、所思所想,所有情感和意识,都是在和尘世的交互中产生。
  你看到了鲜盛开,你心喜;看到野兽践踏了你喜爱的鲜,你生怒。
  你的喜和怒,皆由世界为你编制而成。
  故而,你的心被尘世所羁縻。”
  随着老和尚的话,小羽也看到了不同场景,并被不同场景所感染,产生各种情感。
  “这种随尘世之变化,而自然生灭变化的识知之心,非是真心。
  而是一张罗网,既遮住了真心,也缠绕你,让你无法寻找真心。”
  “羽凤仙,你可明悟?!”
  老和尚忽然当头棒喝,还抬起空着的左手,使劲拍打她的后脑勺。
  “邦邦邦~~~”像是在拍厚实的木头,脆响声很有质感。
  说来也是奇怪,随着老和尚的拍打,小羽表情渐渐平静。
  老和尚右手依旧如同万筒,在她眼前快速演示尘世万物的生与灭。
  她心中有感动、有各种情感。
  但仿佛在“心”的上面出现了另一颗心,不受任何影响。
  “好像有了点感觉。”小羽开口道。
  老和尚闻言,不再当头棒喝,只右手继续幻化各种场景。
  他问道:“你看到什么?”
  “看到一匹马在奔跑。”小羽如实道。
  “它在跑,你的心呢,它有没有动?”老和尚问道。
  小羽想了想,“不知道。”
  老和尚叹了口气,解除“相光手”,道:“看来揠苗助长也只能到这种程度。”
  小羽道:“能不能用大白话再解释一遍?
  我听得似懂非懂,像是有所悟,却是隔靴搔痒,很不爽利。”
  老和尚道:“你的心,随周围环境和自身境遇的变化而变化。
  你将心的这种变化,当成了你的‘真心’。
  可你为何认为心的这种变化是一种‘真实’,而非虚妄呢?
  是的,世界是真实的。
  世界的变化也真实不虚。
  但世界变化带给你的感受与情绪,却是一种虚妄。
  你觉得它们真实,是因为你的心将它们当成真实。
  而你的这颗‘虚妄之心’是它们培养出来的。
  破除这种虚妄,才能找到真心。”
  “所以,真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羽道。
  “当然不是。是你悲喜之时,你的心站在高处,目光清冷地俯视自己的悲和喜。你可有有悲有喜,但你的心始终如一。”老和尚道。
  小羽叹了口气,“唉,我有些心累,得缓一缓。您先教我《多心经》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