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年号 新政
作者:星辰雨      更新:2024-11-17 09:41      字数:3091
  第78章 年号 新政
  “殿下、先皇是积劳成疾而亡,并无其它原因。”朱无视小声对朱厚照道。
  朱厚照听后,摆了下手,让他们退下。
  他扑在了棺木上,看着那张再熟悉不过的脸,哭了起来。
  “爹、我回来了。”
  “爹、你怎么能死呢?”
  “我还没有给你一统天下呢?你怎么忽然就死了?”
  看太子哭了起来,哭灵的人更大声了,道士和尚念经诵咒的声音也大了几分。
  但朱厚照只觉得他们吵闹。
  “都闭嘴,滚出去。”
  扭头一声怒喝,吓的满堂顿时寂静。
  朱无视等人无奈,只好带着众人退出灵堂。
  虽然不合规矩,虽然这个那个。
  但这时候,太子最大。
  待没有其他人,朱厚照继续痛哭着。
  越哭越难受。
  爹怎么就死了?
  等哭够了,他就开始骄傲的说着这次出征的事,轻而易举就把什么健奴、忽必烈打的落流水。
  说够了,他异常的沉默了下来。
  安静了很久,等他走出灵堂,很快、灵堂又恢复了原状。
  还加入了一部分官员跟着哭。
  朱厚照则是带着何鼎一个人来到一处偏殿。
  “我爹死前说了什么?”
  “回殿下,大行皇帝临行前,留下了十一条遗命。
  因不能执笔,由老奴代笔写了一封信给殿下。”何鼎立即道,拿出了贴身保管的信。
  朱厚照拿来一看。
  ‘照儿亲启:
  照儿、爹撑不住了,爹要走了,不能再为照儿遮风挡雨了。
  以后,就要靠照儿自己了。
  不过爹相信,照儿是最厉害的,超越太祖太宗、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等到那时,照儿你去太庙告诉爹一声就行了。’
  ‘照儿、爹说过,等你比爹高了,爹就把皇位给你。
  现在,时候到了。
  你登基后,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
  爹这辈子,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最大的骄傲,就是有照儿你。
  爹相信,照儿一定会让爹很是骄傲自豪的去面对列祖列宗。’
  “照儿、你性子太急,记住、有时候是不能急的。
  还有娶妻之时,不能学爹,要多娶一些,为我大明皇室开枝散叶。
  可惜了,爹不能看到照儿娶妻生子,不能听到照儿的孩子叫爷爷。
  照儿的孩子,一定很聪明可爱。
  不过也没关系,爹会在下面看着的。’
  “照儿、爹想来想去,能做的最后一些事,就是留下一些遗命了。
  这些遗命应该还算是全面。
  要是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不要硬跟群臣来,把责任推到爹的遗命上就是。
  还有你母后,这算是爹唯一求你的事。
  不要伤害她,爹的遗命中,有后宫不得干政,她不会阻碍你的。
  看在爹的面子上,让她终老吧。’
  ‘照儿、爹走了,不要难过,谁终究都会一死的。
  爹也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爹仍然会永远看着照儿、保佑照儿的。
  爹最后愿照儿永远开心快乐。’
  朱厚照这次没有再哭,只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问了何鼎一些事。
  半个多时辰后,他回到东宫,沐浴、换下盔甲。
  接见了内阁、六部尚书等人。
  随后的近一个月,是朱厚照十几年来,感到最为麻烦的一个月。
  可看在死了的爹份上,他大多忍了。
  停灵、出殡、登基诸多事情等等。
  登基前几天。
  内阁送来了来年的年号选择、以及登基时要宣布的一些新政。
  朱厚照看了几个年号,顿时不屑的撇嘴。
  “什么正德、天佑,破称号,一点都不霸气。”
  骂了一声,眼珠一转,思索着道:“本太子要最霸气的年号,神武?
  洪武?洪武是太祖的,不能抢太祖的。
  圣武,嗯、就叫圣武。
  传旨给内阁,本太子的年号叫圣武。”
  一旁的刘瑾立即应是。
  继续看向那些新政,眼神清澈的眨了眨,随手一扔、写的什么玩意。
  理直气壮道:“内阁会不会写?写这些本太子的子民能看懂吗?
  传旨内阁,重写,要写本太子的子民都能看懂的。”
  刘瑾应了声,就要去传旨。
  “慢着,告诉内阁,本太子要亲自写,他们不用管了。
  到时登基大典上,本太子会亲自念出来。”忽然,朱厚照像是想到了什么,露出笑容道。
  刘瑾升起了几分为文官可怜的感觉。
  太子亲自写的文章,文官们、应该不是那么好接受的。
  不过这关他什么事?
  太子爷高兴就好。
  太子懿旨到了内阁,很快、内阁三老都来到了朱厚照这。
  “殿下、这年号一事,圣武二字、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李东阳率先开口道。圣武、这怎么听都不舒服。
  “有什么不妥当的?你们不觉得很霸气吗?”朱厚照不以为意的道。
  “殿下、年号当为殿下之志,不宜太过霸气。”谢迁委婉道。
  “正好,圣武最能体现本太子之志。
  天生圣人、武功盖世。
  再说了,为何不能太过霸气?谁敢反对?”朱厚照霸道道。
  内阁三老沉默一下,没有在这个事情上纠缠。
  “殿下、年号可以圣武二字,但新政、殿下为何要亲自写?
  殿下若是对臣等所写的哪里不满意,可以指出来,臣等改了便是。
  何以劳殿下亲自动笔?”首辅刘健开口了,语重心长道。
  年号可以妥协,可新政撰写、绝不能让太子胡来。
  对太子的文采水平,虽然都不说,但他们都是有数的。
  要是真由太子来写,那他们这些人就该被钉在耻辱柱上了。
  “哪里不满意?本太子哪里都不满意。
  你们写的那些新政,百姓们看得懂吗?
  这是哪个笨蛋写的?
  会不会写文章?
  百姓看不懂的文,是什么狗屁文?”朱厚照毫不客气的骂道。
  骂的刘健三人都是一怔,老脸不禁红了。
  又气又羞。
  太子这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啊。
  而且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写的,太子简直是无理取闹。
  “还有,本太子的新政,本太子当然自己最清楚。
  你们怎么知道本太子要做什么?
  还你们写?你们写什么?你们知道本太子的想法吗?”朱厚照继续道。
  “殿下、您又何必如此羞辱臣等?臣等也只是为了朝廷稳定,绝没有私心。
  还望殿下三思。”谢迁看眼其他两人,心里叹了声、行礼肃然道。
  “羞辱?本太子怎么羞辱你们了?”朱厚照一怔、不解道。
  望着太子真挚的不解,刘健三人有点沉默了,更郁闷。
  太子似乎真的不是在故意羞辱他们。
  只是性情如此。
  想说就说、想骂就骂。
  不因他们的身份而怎样?
  可这样,好像更加麻烦。
  “臣失言,臣误会了,请殿下责罚。”谢迁很干脆的认错道。
  “什么莫名其妙的?”朱厚照撇嘴道了句,但也不在意。
  随即摆摆手、自信的骄傲道:“你们放心吧,本太子文采世间无人能比,又最知道怎么治国。
  你们就等着听吧。
  本太子最是宽容,这次就不怪罪你们了,不过你们也得吸取教训,下次不管写什么文,都得写百姓能看得懂的。
  知道吗?
  好了,没什么事就退下吧,本太子还有很多事要忙。”
  是写殿下你能看得懂的吧?
  我们是不是还得谢谢殿下不怪之恩?
  刘健三人心里一阵别扭,更是郁闷。
  忽然间,有些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位太子殿下。
  因为今日之事,加上这一个月来的事情,他们此刻恍然间察觉、明悟,这位太子殿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成化帝、弘治帝。
  什么颜面、什么帝王心术、什么这的那的,都是一概不管。
  说话行事全凭自己心意。
  问题是他还觉得自己没错,错的都是别人。
  这让他们怎么办?
  好言劝谏?
  严厉劝谏?
  还是冒死劝谏?
  三人余光交汇,感受到了一种痛苦。
  他们此时宁愿面对的是心机城府如海的皇帝。
  也不想面对这位太子殿下。
  因为心机城府再深的皇帝,总是听得进去劝谏的,会权衡利弊,会讲一些世人共识的道理。
  可这位,似乎根本不讲道理。
  或者说他的道理,跟世人不同。
  这怎么办?
  身为内阁阁老,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轻易就与储君、尤其是不讲道理的储君对上。
  可此事也不能轻易妥协。
  沉吟下,素有急智的李东阳开口道:“殿下、您若是亲自执笔,写完可否让臣等看看?”
  刘健二人一听,便明白了,先看看殿下怎么写的?
  拿到了内容,再劝谏不迟。
  现在不宜与太子硬顶。
  “好,没问题。”朱厚照一口答应了。
  “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三人一礼道。
  临走前,刘健忽的有些不放心,谨慎道:“殿下、三日后便是群臣当面劝进之时。
  殿下、可有什么意见?”
  劝进这事,本应是众臣默契的,不该事先在君主面前提什么。
  可他真的有些不放心太子了,不会又闹出什么事吧?
  “没有意见,你们就劝吧。”朱厚照随口道。
  刘健无法再多说,告退离去。
  朱厚照见他们离去,就立即开始写自己的新政。
  边想边写,不时还改改。
  半个多时辰后,感觉不满意,决定明天接着想。
  然后就去练功了。
  (求订阅、求月票,谢谢支持。)
  ······
  感谢书友不管不顧不理再次打赏了10000起点币,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