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东征高句丽,唐军的恐怖战绩!刘备震撼,天策上将恐怖如斯!
作者:斩妖降魔      更新:2024-11-13 23:49      字数:2078
  第77章 东征高句丽,唐军的恐怖战绩!刘备震撼,天策上将恐怖如斯!
  【这次的家庭关系危机,给李世民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瞬间老了很多岁。】
  ……
  “遭遇这么大的打击,饶是唐宗,也很难迈过这道坎啊。”
  朱棣感慨着,不由想起天幕提到过的自己死后,老二起兵谋反。
  好在当时自己已经不在了,不然非得气死不可……不对,老二这混账一直拿把他自己比作李世民,自己肯定会防着他。
  这臭小子就算想造反也无门。
  可惜自己走后,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老朱家又来了场叔侄相杀,哎……
  ……
  【偏偏在这个时候,大唐的藩属国,远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在东边不长眼的叫嚣。】
  【表示不想听大唐的话了,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压抑久了想趁机出去转转,竟然宣布自己要亲征高句丽。】
  ……
  “不愧是天策上将,年迈之躯依然能够上马亲征,开疆拓土。”
  少年刘彻的眼中只有亲征高句丽这几个大字,此时的他刚刚掌控朝堂,正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候,见猎心喜,便又想起亲征一事。
  “没能将高句丽纳入大唐版图,或许是唐宗一生当中的遗憾吧。”知晓唐史的朱棣惋惜的摇了摇头,若是上天再多给李世民一些时间,恐怕半岛都会被纳入到华夏版图当中吧?
  可惜历史不相信如果。
  就像天幕先前提到的,若上天再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自己能彻底收复漠北一样。
  倘若真收复了漠北,又怎会有将来的北京保卫战,女真人入关……
  ……
  【一听李世民要亲征,大臣们纷纷劝诫说老大,您别闹了,您是天子啊,大老远跋山涉海的多不合适。】
  【况且太子新立,年纪还小,您亲征我们很担忧啊。】
  【结果李世民说我就去,这是李世民登基18年来,第一次御驾亲征。】
  【太子李治依依不舍的把老父亲李世民送到定州,然后哭着和李世民告别。】
  【李世民对李治说我亲征,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你刚当上太子,我想让你锻炼锻炼,也让你跟群臣有个单独相处的机会嘛,展示一下你自己的风采。】
  【你别哭了,要好好工作。】
  【李世民还指着自己身上的战袍对太子说了,我答应你,我在换下这身战袍之前肯定回来。】
  【在东征高句丽的过程中,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像是一位天子在御驾亲征,更像是一位迟暮的舞者在进行自己的终幕演出,像宣泄像狂舞。】
  【作为天子,李世民有时会亲自领兵冲锋,为了填充壕沟,他会亲自牵着马一趟趟的帮将士们运送石头。】
  【将军重剑,他亲口帮他吸出淤血。】
  【将领病重,他就亲自为他服药。】
  ……
  看着天幕中李世民亲力亲为,总是活跃在前线的身影,历朝历代,无数将士们通红了眼睛。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拥护的君主,这才是……”岳家军中,许多将士浑身战栗,岳飞望着天幕久久不语。
  此时的岳飞,内心深处升起一抹深深的敬畏和遗憾。
  敬畏的是,李世民身为帝王,竟能为将士们做到这种地步。
  遗憾的是自己没能遇到此等明君!
  同时他还想到那躲在深宫中享乐的昏君赵构!
  倘若他赵构小儿愿意给上他们这些将士哪怕一点点的尊重的信任,将士们岂能不拼命收复失地?
  以大宋的国力何至于被金人欺辱至此?
  “恨不能得遇明主……”岳飞遗憾不已,有这样的明主在,何尝不能建功立业?
  不……有唐宗在,就像一个满级大佬带着自己一样,恐怕不需要他岳家军,天策上将自己就能收复失地,光复中原。
  “如此人物,真让人向往之……”岳飞不禁看的有些痴了。
  【这次远征,也确实打出了唐军的风采。】
  【在辽东城,唐军4000人对战敌军4万人。】
  【白岩城下,唐军800人对战敌军万余人。】
  【驻跸山之战,唐军3万人对战敌军15万人。】
  【唐军连拔敌城10座,杀敌6万人,俘虏敌军20余万。】
  【而唐军方面呢?只阵亡了士兵2000人。】
  ……
  “嘶~”
  刘备倒吸一口凉气,可算是明白李世民是有多恐怖了。
  “难怪天幕先前提到,若那李世民魂穿赵构能够轻而易举覆灭金国,用兵方面,我不如他也。”
  刘备心中升起崇高的敬意,不光刘备,三国时期诸多名将谋士都被李世民的战绩镇住。
  刘备心说还好唐宗这样的人物没出现在汉末,否则就没他什么事了。
  这般战绩,就算军师恐怕也要避其锋芒吧?
  ……
  【如此战绩,如果统帅不是威名已经没有办法更高的战神李世民,换成任何一个其他将领,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了。】
  【此时已经年近五旬的李世民,仿佛又变成了曾经那个傲视天下的追风少年,那个百战无敌的天策上将。】
  【后世很多人评价唐灭高句丽之战啊,说这场战争对于大唐来说是一场败仗,这样的骄人战绩,何败之有?】
  【不过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场战争远没有实现他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李世民可是冲着给高沟丽灭国去的呀!】
  【让李世民停下东征脚步的,是一座孤城,安市城。】
  【贞观十九年八月,李世民召集各路大军开始围攻安市城。】
  【安市城,守军顽强,唐军奋勇,双方打得都异常卖力。】
  【尤其是唐军中的一个小伙,身不披甲,一袭白衣,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异常勇猛。】
  【李世民派人赶紧把他叫来身边,说小伙子,你好厉害啊,叫什么名字呀。】
  【白衣小伙说了,我叫薛仁贵。】
  ……
  “薛仁贵?”
  李世民眼睛一亮,暗暗记下这个名字,因为他知道,但凡天幕提到之人,绝非泛泛无名之辈。
  能被天幕提及,这薛仁贵定有不凡之处,李世民有预感,这或许又是一员猛将!
  ……
  【薛仁贵的故事,咱们后面会讲,今天没他戏份。】
  ……
  李世民大失所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