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第366章 仙台,大成就【求订阅】
作者:老告      更新:2024-11-10 13:17      字数:3271
  第366章 仙台,大成就【求订阅】
  送来的消息,是从秦皇墓获得的图纸,依其造船,有了进展。
  更关键的是船舶的建造和仙台印,有关联,出现了意料外的突破。
  船坞、工造,两边联合送来消息,让曹操过去看一看。
  他接了消息后,理事数日,遂从邺城启程。
  妻妾,包括一些臣属的家眷,也跟着去了大野泽避暑。
  曹操则在到了大野泽之后,继续带郭嘉,戏志才等人,骑绝影,疾驰数日,来到徐州,青州交界的沿海区域。
  这里有一座大型船坞,造船所用。
  曹营的工造,匠作,各类资源倾斜,甚至暂时停止了铜雀台宫的建造,来全力造船。
  耗时半年,船坞里出现了一艘巨舰的主体部分。
  等造出一个汉代的航母群,打死狗日的……曹操暗想。
  随行的郭嘉等人,亦为这船的气象所惊。
  这么大的船,当世绝无仅有。
  寅也跟着随行,在绝影旁边兴奋地仰起虎头,催促曹操快下马。
  众多船工,匠作,军伍,都在船坞外列队等候。
  曹操从马上下来,准备上船看看。
  一行人通过舢板,登上巨舰,愈发能感觉到其体量惊人。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
  后世有明确记载最大的木结构船舶,是郑和宝船。
  其长度达一百四十米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船有四层,九桅可挂十二张帆,排水近万吨,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升锚启航。
  有关郑和宝船,在《明史》中记载说:“造大舶,修四十四者,数六十二。”
  明代编写的《国榷》也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曹操眼前所见的船舶,比郑和宝船还大一些。
  原因是添加了阵纹结构,以其形成的超常规层面的力量,也就解决了部分常规技术难以克服的障碍。
  整个船体,每一个卯柱,小到组件,大到龙骨,都密布咒纹。
  大魏停掉除了军事工造外,近乎所有的事情,来支持造船。
  大半年,也只造出一艘船的主体,可见其耗时,耗工之巨。
  造船的工匠们,很有信心,觉得曹操会很高兴。
  因为他们超额完成了任务。
  当一干人领着曹操来到船舱内,密密麻麻的工造纹,青铜和木质结合的船体构造,呈现在眼前。
  众人皆有一种巧夺天工的观感。
  “我们按王上给予的工造纹,进行船体的祭刻。而这种工造纹,只在青铜上传导性最好。”
  工匠介绍说:“所以我们将青铜烧汁,灌入木材中,形成构纹。”
  曹操微微点头。
  他早前曾让工造,研究仙台印上的纹理。
  数年研究,进展很小。
  但就是这很小的一部分,取得了突破。
  匠作们想了个方法。
  仙台印上,叠加的咒纹阵列,太过繁复,他们弄不明白。
  但是将这些咒纹,拆解下来,利用庞大的面积,来分担这些咒纹,就将其复杂性简化了。
  再用工造手段,将咒文组合起来,便能复刻部分仙台印上的咒纹结构。
  经数年研究,逐步剥离,弄清了一小片区域的祭刻方法。
  就是这一小片区域,经反复尝试,拆分组合,放大到整个船舶的龙骨上,出现了奇妙的反应。
  “上个月,沿海暴雨,电闪雷鸣。
  我们发现,祭刻了仙台纹的区域,似乎能和雷电呼应。
  当时所有的咒纹,都出现微光,像是在接引吸收雷电。”
  几个工匠脸上,露出如睹神迹的表情。
  “有些咒纹,居然自行延伸,串联,形成了现在的满船咒纹。”
  曹操讶道:“这船上的咒纹,有些不是你们祭刻的,是天地雷鸣时,诱发了未知变化,自行交织出现的?”
  “是。”工匠垂首道。
  白高兴了,还以为我大魏的工造,已到了能批量制备这种船舰的程度。
  然而并不是。
  这船的制造,有偶然性。
  不然这船的进度,可能会比现在要慢的多。
  曹操看了眼满船梁柱上,致密的咒纹。
  他的视线,来到龙骨中间的一处位置。
  几乎所有咒纹的延伸,最终都在这里交汇。
  其所在处,与仙台印上的一小片区域,近乎一般无二。
  曹操把仙台印取出来。
  这块铜印,到手数年,越探查越神秘。
  当他取出仙台印,这船内空间,顿时发生变化。
  所有的咒纹,仿佛都在和仙台印产生交感,浮现出微光。
  曹操把仙台印,放到船体的龙骨大梁上,咒纹交汇的位置。
  轰隆隆!
  仙台印内部,涌出一股力量。
  整艘船的咒文阵列,明灭生辉,像是要启航入海一般。
  曹操心头大动。
  这仙台印,莫不是一种积蓄天地之力,又通过咒文,再释放出来的‘器物’。
  它是一种天地之力,或者说与天地共鸣的‘容器’。
  如果是,是不是意味着吸收这股‘能量’可以和天地互感,让吸收这种能量的个体,展现出天地的威能?
  曹操将仙台印取回来。
  满船的阵纹,又逐渐失去光彩,暗淡下来。
  其他众人,无不目瞪口呆。
  曹操在船上各处查看,督促众匠作,尽快完成这船的制备。
  从船坞离开后,曹操在徐州沿线巡视,而后往西,踏上归途。????沿岸所见田地里,麦浪随风,沉甸甸的麦穗,发出簌簌的声响。
  地里耕牛翻土的情景,随处可见。
  八月份,要种植豆子等作物,正是农忙的时节。
  曹操很愿意看民众耕作,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早数年,这神州大地荒的连草都不长。
  人饿极了,把草籽也薅下来裹腹。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然而如今满地流民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这一切,是他曹操统御众人,达成的大成就。
  千古以来,能有几人。
  晚上,曹操下令亲军,便在一片山岗上扎营,下方就是千顷良田。
  马上九月份,又到了秋收时节。
  队伍里,戏志才拉着郭嘉,去就近的郡县,突袭检查地方的粮备统计。
  扎营后,贾诩的小帐篷里,时而传出笃笃的声响。
  贾文和老忙了,白天处理各类公务。
  稍有空闲,就积攒保命的底牌。
  他上次遇袭,扔出那块青铜,上边祭刻着九山十地的纹理,瞬间压垮了一个佛教徒。
  他发现那青铜造物,威力大的出乎意料。
  回来后,贾诩把那青铜上的图案,拓印下来,逐一研究,想进一步扩大其威力。
  曹操的帐幕内,姚静在往香炉里放香丸。
  曹操撂下手里的简卷,着意打量姚静。
  她侧跪在那,身段起伏,后方的圆翘,恰到好处,多一分丧失灵魂,少一分显得骨感。
  啪!
  曹老板忽然出手,一拍。
  感觉像是打在水里,掀起的涟漪,良久不绝。
  姚静的反应比往昔要小,毕竟不是第一次了。
  但仍是连晶莹的耳轮也红润起来。
  “魏王。”
  姚静轻嗔:“我要回去睡了,王上早些休息。”
  “留下一起吧。”曹老板说。
  姚静摇头,可来不及有其他反应,便被曹老板拉过来。
  “不愿意?”
  “不是的…”
  姚静眼看着曹操的手探过来,把她戴着的那颗遮掩面容,化作男儿身的蜃珠扯出来,还带着温热和一缕幽香。
  珠子拿下去,姚静露出来的脸蛋,恬静中透着一丝媚意,清澈如水的眸子里,似嗔似喜。
  从近处看,她的睫毛浓密,鼻梁小巧,形状柔美,唇瓣润红。
  姚静有些紧张,一手将长发撩到耳后,安静与专注的气质与生俱来,小声说:“我留下和王上一起,但今晚不行。”
  她每个月几天的特殊原因。
  不过还有别的玩法。
  这一晚,姚静被曹操带入了新世界。
  八月末。
  曹操回到大野泽。
  最近,各方都在掌控之中。仙台印的秘密,似也揭开了一角。
  曹操决定小宴下群臣。
  是日,大野泽宰羊、杀猪,屠驴。
  典韦高兴坏了,亲自操刀,负责杀驴宰猪。
  来到大野泽的一些随行眷属,聚在一起,气氛欢腾。
  郭嘉,戏志才抽查农耕等事,从外边回来,欣然加入。
  “魏王,我们几时回邺城?”
  郭嘉坐在曹操侧翼:“臣有些事,怕要提前几日回去,跟王上您说一声。”
  曹操挑了下眉梢:“九方苑来新的歌舞姬了?”
  九方苑就是上次曹操带杜绣娘出门,和典韦,许褚一起看见郭嘉作为带头大哥,领着戏志才,陈群去找乐子的海鲜市场。
  这事王上怎么知道了……郭嘉手里的小羊排,差点掉矮席上。
  典韦和许褚,在一边酷酷酷的笑出声。
  戏志才和陈群坐在不远处,装没听见,闷头吃肉。
  但实际上俩人心里慌得一批,对了下眼神,瞬间达成共识。
  曹操要是追问,就往郭嘉身上推。
  他名声臭,这事往他身上推,一推一个准,先保自身。
  郭嘉念头急转,“王上误会了,我偶尔去九方苑,是发现西域来那些舞姬。可能有外族的探子,藏在其中。”
  谎话张口就来。
  郭嘉所说,还不着痕迹的藏着试探。
  他想试探曹操知道的是哪一次,才好应对。
  曹操吃了口羊腿肉:“这么说你去女闾是公事?”
  “王上明鉴。”郭嘉面不改色。
  “那你查的可够细的,掰开了揉碎了,把人查的知根知底。”
  曹操哂道:“西域来的舞姬有什么问题,海鲜味太浓了?”
  郭嘉干巴巴的笑了笑,突然一指身边的戏志才和陈群:“他俩也去了!”
  这叫分散火力,有难同当。我被抓了,你俩也别想跑。
  戏志才和陈群如遭雷击。
  席间热闹四起,郭嘉三人互相攀咬。
  等散了席,已是夜色降临的时间。
  大野泽中央的船上,曹操从卞媚房里出来,想了想,翻进了一个从未进去过的寝舱。
  ps: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