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泰隆帝:总有刁民想害朕!(求订阅)
作者:沉默的不言      更新:2024-11-10 12:24      字数:2117
  第143章 泰隆帝:总有刁民想害朕!(求订阅)
  翌日。
  文华殿!
  御案之后,泰隆帝此时端坐着,正捧着一份奏疏默然看着,久久不语。
  司礼监掌印太监沈千秋躬着身子,小心翼翼的陪侍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文华殿乃是偏殿,格局并不大,却是泰隆帝平日里私下会见心腹大臣,批阅奏折,读书养性所在,少有人打扰。
  “这范无咎真不愧是朕之肱骨,国之栋梁啊!”
  泰隆帝拿起了奏疏后,只轻描淡写地看了一眼之后,脸色就骤然阴沉下来,那锐利的目光隐隐带着怒气。
  此时,他身前的御案之上,已经摆满了奏书。
  而这些奏书内容,却大同小异,无不是恳求他下令清查天京周边天赋和关税之事。
  还有些朝臣都已经直接上书,痛斥说大乾宗室,以及几位大乾皇子亲王等有存在大量隐匿田地人口,瞒报关税商税的情况。
  更有甚者,直接在奏折中明里暗里的嘲讽泰隆帝,怒斥他不作为,纵容臣子,皇子,皇室人员等胡作非为,欺压百姓,压榨民脂民膏等。
  这样的事情,对平日里珍惜羽毛,最是爱惜名声的泰隆帝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一旁的沈千秋听到这话,直接就听出了泰隆帝的弦外之音。
  泰隆帝的这番话,看似在称赞右相范无咎,实际上却是对范无咎的不满已经达到了极致。
  甚至若非范无咎作为大乾朝廷的右丞相,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且有江阳范氏和紫霄宫在背后支持,根基深厚。
  恐怕泰隆帝就不是明嘲暗讽,而是直接将人弄死了。
  偏偏大乾朝堂,势力结构复杂,并非泰隆帝的一言之堂。
  再加上右相范无咎并非独木难支,在朝堂上还有着诸多盟友和门生故吏,而泰隆帝自身又太过珍惜自身羽毛,不想落得昏君暴君名头。
  所以即便泰隆帝身为大乾天子,在没有确切证据和把柄的情况下,拿右相范无咎一点办法没有。
  这就不是一般的让人头痛了。
  沈千秋双眸下垂,盯着自己的脚尖,却是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毕竟天子和丞相的争斗,可不是他一个内侍宦官可以随意评价的。
  沈千秋不想评价右相范无咎的所作所为,牵扯进皇权和相权的争斗。
  泰隆帝却抬首,目光看向沈千秋问道:“你觉得此事要怎么解决?”
  朝臣逼宫。
  这对每一个帝王来说,都是无法容忍的。
  偏偏他作为大乾天子对右相范无咎等人的所作所为又没有一点办法。
  究其原因,还在于大乾皇室自身的力量太弱。
  倘若大乾皇室,或者大乾朝廷真的有镇压整个九宗六道和十二世家的力量。
  他又何须在意一个右相范无咎?
  沈千秋听到泰隆帝询问,嘴角的苦涩一闪而逝,小心翼翼回答道:“陛下,依奴才之见,此事不妨问下太子殿下的建议。”
  “如今右相等人的种种所为,都是为了逼迫太子殿下出手。”
  “既然如此,那陛下何不问下太子殿下,看太子殿下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沈千秋小心翼翼的回答道:“依老奴之见,以太子殿下的能力,定然能完美解决此事的。”
  事实上。
  右相范无咎等人的计策并不高明。
  但是正是这种人眼一看就能看破的计谋,才是最难对付的。
  毕竟右相范无咎等人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天京众权贵世家隐瞒田地人口,瞒报关税商税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必须要尽快处理,且每一个牵连人员都身份极高,更有包括大乾皇室人员,宗室人员,乃至是朝堂上的那几位皇子亲王。
  所以想要调查这个案子,就必须要一个身份极高的人压场。
  而如今大乾朝廷中,能够稳压天京城中众权贵,以及几位皇子亲王的,除了泰隆帝这个大乾天子外,想来也只有杨安这个大乾太子了。
  这也是最让泰隆帝犹豫不定,大感为难的原因。
  总不能真的因为右相范无咎等人的逼宫,就放弃杨安这个大乾太子吧。
  真要让他们成功了。
  大乾朝廷和大乾皇室的脸面往哪搁?
  并且,大乾皇室也不可能为了户部的一个案子就放弃一个先天饕餮神体的。
  正是怀着如此一个念头。
  泰隆帝才会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定主意。
  “太子吗?”
  泰隆帝听到沈千秋提议,思虑良久之后,最终还是叹息一声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人将太子请来吧。”
  若有可能,泰隆帝是真的不想让人请太子前来。
  因为他让人宣召太子前来,已然是代表着他已经压制不住场面,无法继续庇护太子,不得不让太子走上前台。
  或者说。
  当他松口让人请太子杨安前来时,心中就已经有了决定,准备向右相范无咎等人妥协,让太子杨安接下清查天京城权贵隐匿田赋人口,瞒报关税商税的案子。
  明知道这是针对太子杨安的一场阴谋。
  却又不得不让太子出现。
  泰隆帝身为大乾天子,连自己儿子都比庇护不了。
  这难道不是无能的表现?
  想到这里,泰隆帝不由生出极大的自我怀疑来。
  不是他心灵脆弱,心态不行。
  而是这几日间他在同右相范无咎的较量中,他惊愕的发现,自己对朝堂的掌控,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以前时候,泰隆帝总觉得,自己哪怕不是独断朝纲的千古一帝,也是身受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尊敬的圣明天子,朝堂大小事情都在他的掌控中。
  然而,当他真正同右相范无咎等人,或者说是同天下世家宗门意见相左时,才发现自己对朝堂的掌控微弱到极限。
  莫说是丞相府和六部官员了。
  就连大将军府和宗人府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没有三府六部官员支持。
  他根本就没办法指挥朝臣做事,连带诏令都出不了皇宫。
  如此巨大的前后差异。
  让泰隆帝不由对自身产生极大怀疑,怀疑自己还是不是大乾天子了。
  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泰隆帝感到无比的惶恐,再无之前的自信满满。
  待司礼监掌印太监沈千秋离开之后。
  泰隆帝看着空荡的文华殿,忍不住幽幽叹息一声:“国不国,臣不臣,总有刁民想害朕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