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民国科学界大师!小包的经典话术!
作者:不早八的方糖      更新:2024-11-04 14:33      字数:4461
  第362章 民国科学界大师!小包的经典话术!
  包国维到达沪市的时候,已经到了第二天傍晚了。
  这个时代,即便是通了火车,可跟前世的交通水平比起来,依旧还是太过于慢了。
  走下拥挤的站台,马不停蹄地便坐上了黄包车,朝着国立同济大学驶去。
  这个时候,他终于是有机会,停下来喘一口气了。
  想到走走停停,半路还要维修的火车,包国维就想骂娘。
  脑袋里面突然想到了一句歌词。
  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曾经包国维觉得,这句歌词还有那么一些意境。
  现在只想要骂娘了。
  什么车马很慢一生爱一人,无非是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罢了。
  真正来了车马很慢的民国,包国维才终于发现,就算是交通不便,也一点都不妨碍那些大师去沾惹草。
  不论是胡适之、徐志摩还是郭沫若之流,哪个不是风流成性,车马的速度跟忠诚从来没有什么联系。
  唯一有关系的只有人心罢了。
  “先生,国立同济大学到了。”
  黄包车师傅看着包国维衣着体面,都快要将腰弯地板上去了,生怕引起包国维的一点不快。
  抬头看了看夕阳下面的国立同济大学,包国维点了点头,付完钱之后,径直朝着校园里面走去。
  他并不是第一次来了,所以门卫也认得包国维,简单了聊了两句之后,便放行了。
  凭着记忆,在夕阳下漫步在国立同济大学的校园之中,时不时可以遇到一些学生在道路上穿行。
  他们见到包国维的时候,都投来了异样的眼光,因为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与学生完全不同。
  好几个人,似乎是认出了包国维,但这個时代不似后世,学生们还是很含蓄的,仅仅是远远地行注目礼。
  绕了好几个弯,直到周围的学生也渐渐稀少了。
  这边乃是东校区,许多校舍都处于荒废的状态,自然没有什么学生到访。
  许久之后,包国维穿过一个丛林,终于是看到了灯火。
  也不怪汤飞凡他们小心,实在是青霉素的意义太过于重大了,非要这样隐蔽不可。
  才刚刚走到实验所门口,包国维就意识到不同了,比起上次来时候的荒废景象,如今的实验所显得更加正规了。
  大门口的杂草都被清除干净,许多地方也按上了铁门,显然是为了保密。
  偶尔有穿着白色服饰的研究人员从实验室里面走出来,他们透过栅栏,看到了在外面的包国维,不免皱起了眉头,随后似乎吩咐了什么一眼,指着这边。
  不久之后,曹晏海从里面跑了出来,他脸上十分欣喜地喊道。
  “先生!先生!你终于是来了!”
  看到包国维的时候,他脸上似乎还有一些委屈。
  包国维点了点头,看起来误会解除了。
  “我来了,青霉素的研究怎么样了?”
  曹晏海嘟囔着说道:“先生,你有些冒失了,先前门卫差点要将你赶出去.”
  他还想要絮絮叨叨地讲些什么,被包国维瞪了一眼之后,随即老实了。
  “汤教授和方教授都在里面呢,你随我进去吧。”
  先前在姑苏的时候,包国维意识到章太炎情况不对劲,便提前让曹晏海来这里踩点了。
  无论是“铁肺”还是其他的什么手段,都比不上青霉素研制的重要性。
  有了青霉素,不论是肺炎还是其他的什么感染,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上次造访国立同济大学乃是八月初的时候,距离寻求到竺可桢先生的帮助,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了。
  时间紧迫,但从方新川的书信来看,青霉素的临床实验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
  这无疑让包国维更加增添了一份信心。
  他跟随着曹晏海,一路朝着实验室的地下区域走去。
  一路上,时不时有些研究员转头看向包国维,似乎对于他的到来有些奇怪。
  这里头,基本上都是竺可桢介绍过来的科学家,对于竺可桢的眼光包国维还是相信的。
  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泄密的情况。
  这里的研究员,说不准都是今后国内这个领域的大牛。
  不过,包国维现在可没有什么时间,跟他们聊天认识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青霉素的研究情况。
  不知道穿过了多少道门,期间甚至还经过了一个年轻研究员的排查。
  年轻研究员在知道面前乃是包国维之后,眼睛立即发亮,就好像看到了神迹一般。
  包国维礼貌性地点点头,便朝着里头走去。
  刚刚走到实验室的门口,他便听到里面方新川以及一众科学家的讨论声音。
  “青霉素试剂在飞凡兄身上是有效的,细菌性流感得到了极大的抑制,分泌出的体液中,可以看到相关细菌得到了极大遏制.”
  “飞凡兄感觉如何,下次是不是该我来当实验体了,我很想要试试这个青霉素的功效。”有一个声音十分激动地说道。
  床榻上,传来一个沙哑地声音说道。
  “想都别想,实验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是不可能更换实验体的。”
  “好吧。”
  “不过我们搞个对照实验.”
  包国维本来想要推门进去,可听到这些对话,他当即就有些绷不住了,本来紧绷的情绪,这下子放松了一些。
  他摇摇头有些无奈。
  这些科学家,在看到科研成果的时候,可以说几乎到达了一个疯魔的状态。
  也就是自己知道,他们研究的乃是青霉素了。
  不知道的听到,还以为这群邪恶科学家,在研制什么非人道的东西呢!
  这个时候,却又听到方新川冷静地分析声。
  “如今青霉素的临床研究,的确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通过利用飞凡兄以及一些研究人员的使用,特别是秉文先生提供的相关材料,我们已经极大的确定了青霉素的过敏机制,皮试的手法也得到了归纳,不过.”
  听到前面的消息,包国维都差点放烟庆祝了,谁知道方新川虚晃一枪,还搞了一个转折。
  “咱们依旧是遇到了一些瓶颈,特别是对于青霉素的使用方式,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青霉素的提纯,可如何使用还处于一个争议状态,这是咱们临床实验的最难点。
  咱们现在基本上都使用注射的方式,来使用青霉素,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青霉素在人体作用时间太快了,远远不能够达到效果,可若使用大剂量,所产生的副作用所导致的神经炎、毒性反应等等,也是在过敏之外,特别需要注意的”
  方新川这段话说得比较具有专业性,但包国维听得很认真,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出现什么问题,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他这个未来人来解决。
  章太炎等不起!
  “薄膜包衣技术呢?”
  这个时候,实验室里面出现了另外一个声音,显然是新到的科学家。
  竺可桢所派来的科学家,显然是很具有水平的。
  这位科学家提道:“近来,在西方的论文期刊上面,我有看到这项技术的说明,旨在利用外层的衣抑或是其他材料,减缓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使得药品在人体内缓慢的吸收,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或许是可行.”此话一说完,立即就有人跳出来反驳说道:“太难了,先不说这项技术才刚刚提出,再说青霉素注射和服用药品的效率,差距太大了,药片远远比不上注射!”
  “芳澜你还是有些天真了,这项技术现在连西方人都没有实现的,期间所要求的技术太多了,短时间内以我们的工业水平,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想法是好的,只是欠缺了一些可行性.”
  房间里面顿时传来一阵反对的声音,遇到瓶颈的众人,又再次陷入到了唉声叹气之中。
  站在门外的包国维,听着听着,顿时觉得这位科学家乃是一个天才。
  薄膜包衣技术,的确能够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可问题也很明显,这项技术太过于超前了,不是以如今民国的工业水平能够做出来的。
  就算是美国,也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由雅培药厂率先生产出了薄膜片剂。
  在此之前,这项技术完全不成熟,有着工艺和设备的各项限制。
  不过能够提出这个设想,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想了想,包国维觉得这个科学家,很可能便是戴芳澜先生。
  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专精的乃是真菌、植物病理,但在细菌方面也有着不俗的造诣。
  这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乃是华夏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他如今还仅仅只是三十七岁的年纪,风华正茂。
  房间里面,如今华夏最顶尖的一批细菌学家,开启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他们提出各种设想,随后又一个一个的被推翻。
  一时间,包国维都被他们给感染了,甚至于忘记了推门进入。
  在门外当起了听墙角的。
  实际上,主要原因,包国维还是不愿意打断他们的思路。
  这一点很重要。
  便连包国维自己,对于方新川所提出的问题,也在思索,该如何解决。
  过了一会儿,房间里面讨论声音渐渐低了下来。
  却听到床上的汤飞凡叹了一口气说道:“先生们,我们需要再加把劲了,从姑苏传来的消息,太炎先生已经病危了,秉文为我们带来了青霉素的研究方向和天才想法,我们也要为了救助太炎先生而努力啊!”
  房间里面也传来惋惜的声音。
  “太炎先生是一个奇人,若真就此去世,实在是我华夏人的一大损失。”
  “北大不知道有多少太炎先生的门徒,其中也有我的至交好友,于情于理我都是应该帮助的。”
  “先生们,今夜我提议也不再休息了,尽快找出青霉素的缓释办法。”
  “嗯,有理,这青霉素的短效作用,也还是能够起到一些作用的,不过想要完全治愈还是得找到缓释剂。”
  众人讨论之间,方新川皱起了眉头,有些奇怪地说道。
  “欸,适才曹兄弟说,要带秉文进来,怎么还没有到。”
  这个时候,门外传来曹晏海有些憨憨的声音。
  “师父,我们还不进去么?在外面偷听不太好吧?”
  包国维老脸一红,只能咳嗽了一声,十分自然地推开了实验室的门。
  实验室里面十分突兀地摆放着一张病床,汤飞凡就躺在上面,显然脸色有那么一些差。
  不知道他从哪里感染来的细菌性流感,这也实在是心大,这个年代感冒也可能致命。
  在他的病床周围,四五个人站在旁边。
  经过方新川的介绍,包国维便知道,基本上竺可桢所说的那些科学家,都已经出现在这里面了。
  诸如适才提出想法的戴芳澜,还有黄祯祥、邓叔群等等几位。
  可谓是如今华夏细菌学界的最强阵容了。
  包国维拱了拱手,谦虚地说道:“见过各种先生了。”
  几位科学家面面相觑,终于见到包国维之后,与他们想象中的差距实在是太过于大了。
  太年轻,太儒雅,完全不像是一个科学家。
  曾经,他们觉得包国维会是如爱迪生一般的科学怪才,现在看起来,似乎完全不同。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这些科学家看向包国维眼里,宝贝的模样。
  这小子身上,有太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了。
  但是谁在乎呢?
  只要能够出成果,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包国维说他是天上的神仙,几名科学家也会捏着鼻子认下来。
  黄祯祥很年轻,如今刚刚二十岁,还在北平协和学习呢,算是一群人里面最小的。
  他笑着说道:“秉文先生,你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啊!有你来了以后,相信我们的研究一定会顺利很多。”
  “是啊!是啊!”邓叔群如今乃是金陵大学的教授,说起话来笑眯眯的,附和说道。
  “秉文你来了,我们表示如虎添翼,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能用上咱们的,必定是赴汤蹈火。”
  戴芳澜倒是提醒说道:“秉文伱若是担心,可先提取一些青霉素,让太炎先生用上,经过皮试之后,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几位先生都很友善,甚至会为包国维着想。
  一时间,包国维有些感慨,无论哪个时代,大部分科学家都是一群纯粹的人。
  就在这一瞬间,他脑袋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环视众人说道。
  “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客套了。”
  “嗯?”
  几个满头的问号,不知道包国维要说什么,纷纷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
  唯有汤飞凡和方新川意识到了。
  来了!来了!这小子又要出点子了!
  又要说什么,自己偶然间看到,随后分析研究了一下,让大家看看到底可不可行。
  包国维的这套话术,二人早已经轻车熟路了。
  却听包国维咳嗽了一声,缓缓说道。
  “看了一些研究资料之后,我倒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予诸位先生听听。
  所谓缓释剂,无非是利用物质配合药剂,允许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特别是血液浓度,这一点对于青霉素治疗很重要。
  所以我想出了一种青霉素缓释配方,诸位看看可行不可行。”
  说完之后,包国维便在桌上拿起纸笔,唰唰唰写下了一个简单的词语。
  “青霉素+生油+蜂蜡。”
  (本章完)